太陽緩緩地從海平線升起,光芒四射。海水隨著緊一陣慢一陣的海風,一趟又一趟拍打又安撫著海岸上的岩石和沙灘。


    早起的幾對男女,有的已融入大海,追著海浪奔跑戲水;有的逆著陽光變換方向,拍下冉冉升起的太陽和一望無際的大海;有的在專心地撿拾些海貝、珊瑚,留著記念。


    一縷刺眼的陽光穿過簿莎窗簾,射到還在熟睡的葉子床上,葉子強睜開眼,又合上了,過了一會,還是被有些發熱的陽光照醒,伸手摸到手機,睡眼朦朧地瞅了一眼,8:15,趕緊一急靈,翻身坐起,腦子趕快迴路:門開了嗎?一一凳子還抵住門。全身一摸一一一切正常。這才放下一夜戒備的心。


    又一想,今天有行動,要去廈市聞名海島一一鼓浪嶼,那是多想去的地方。趕緊起床,看到不知啥時拉開的厚窗簾,也懶得思考,塔拉著毛棉軟拖鞋,搬開凳子,輕輕跑到浴室,衝洗好身體,換上自己的衣服。邊梳理頭發邊敲晏的房門。


    “晏,起床了,”葉子急著嗓子,大聲叫起來。又敲了敲,仿佛聽到有應聲,就趕緊返迴梳妝台,繼續編織那烏黑長長的大花辮。


    彭晏迴來拉開房門,走到梳妝台從後背一把抱住葉子,眼晴微閉說,“這麽早,別急,溫存一下,”彭晏看著鏡子中美麗嬌人的葉子說。


    “太晚了人多,上不了日光岩的,你趕緊去衝個澡吧!現在已8:30了,還沒吃早飯呢?”不愧是做了功課的葉子,計劃周密有序。


    “好吧,太舍不得你了,”邊說邊戀戀不舍地鬆開,一揚頭,晨吻下吧。


    “才不要呢,你口沒嗽,”


    “那等著,”彭晏說完,搖搖晃晃走向浴室,一會,又大聲叫,“葉寶,幫我把衣服拿一下,忘了。”


    “唉,怎麽就忘了?”葉子急促走到彭晏房間,拿衣服到浴室門口,敲了兩下門,“給你”,手伸得老長,就是不去開門。


    彭晏從裏拉開玻璃推門,一把抓住衣服和手,“進來吧。”


    “不,”葉子用力掙脫,迅速收手,還不忘說“快點哈,我等著你啦!”


    一會兒,彭晏穿好衣服出來,抖了下頭說,走吧,去吃早餐,順便帶上葉子的背肩小包,等下吃完餐直接去景區。


    餐廳這時正是用早餐高峰,西式羔點、中式早餐都很豐富,彭晏和葉子各自拿了一點自己喜歡吃的,隨便找到一處餐座就吃起來了。


    早餐的節奏是吃得即營養又快,喝完一杯奶,彭晏看著葉子也吃完了,遞了一張抽紙給她,兩人就出了餐廳。


    酒店門口街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太陽升得老高了。接送車早已到了指定位置,他倆上了車,徜徉在富饒美麗濱海大道中,20分鍾車程一下子就到了。


    鼓浪嶼東渡郵輪中心碼頭人山人海,彭晏拿到定票,還要等半個小時才上船。葉子在合適時機,在碼頭上照了幾張相,過一會,高大的二層渡輪來了,大家排好隊,隨著擁擠的人流上了渡輪,葉子拉著彭晏上了二層,坐在右側中間靠窗位置,這時才舒了一口氣,望著碧籃海水後移,過了幾分鍾說,“鼓浪嶼,快到了嗎。”


    “別急,還有一段距離呢,


    大概要15分鍾。”彭晏擺著葉子的手說。


    “哦,你看那,順著葉子手指方向。”水空一色的海麵上,看到星星點點在碧浪上穿行的輪船,在陽光反射的海麵上,極外搶眼。


    一會兒,輪渡放慢速度,緩緩的駛進鼓浪嶼停靠碼頭。


    “到了”


    “是。上岸吧,”彭晏拉著葉子,隨著人流移動,下到一層,排隊上了岸。


    進了遊客中心逛了逛,沿著導遊地圖指示和路標,葉子選擇重點,頂著烈日,拉著晏大步流星,又輾轉迂迴,目標明確,直奔“”最美轉角”電影《第一次》取景點一一兩條近乎平行的路,在一棟紅白相間的排樓前轉個角。把自己兩人定格在這“最美轉角遇到愛”之處。“來,晏,站這,”左拍一個,右拍一個,雙人自拍,找路人他倆裝相遇拍。把這個網紅聖地折騰得夠嗆,用自己獨特的倩影和視角,留下一組組珍貴照片。


    終於把這最美的轉角從各個角度,姿勢,遠近拍了個夠,葉子才收起激情,若有所思地說,“往下一站。”


    走了大約400米,看到一大幢圓紅頂,八道棱線架構,八邊形的平台,頂窗呈四麵八方二十四向的廈門近代建築代表一一“八卦樓”又叫“風琴博物館”。


    葉子神密地示意彭晏,小心走到一架結構非常奇特,正麵像一個開敞式樂器櫥櫃,架子鼓、手風琴、薩克斯、小號等十幾種樂器排列有致。後麵是一架電子風琴和諸多風管,在厚紙殼上打出無數形狀各異孔洞的曲譜折疊成半月形,直徑足有一米多。


    據台牌介紹:籌藏此館著名收藏家胡友義,曾不惜重金從澳州拍賣收購到此琴。隻要插上電源,這架爵士風琴就可以自動演奏,多種樂器組合發聲,不亞於一個爵士樂隊。這是荷蘭音樂發明家設計的稀世珍貴。除了管風琴外,還有手提風琴、自動風琴以及帶鏡子、帶燭台等古色古香,曆史悠久的風琴。


    葉子看完介紹,來到一處高6米的諾曼-比爾管風琴,伸手比試一下,站在下麵,利用遠近高低技術拍了撫琴彈奏一曲照。意猶未盡,跟到導遊團,聽導遊繪聲繪色講解:“大家看這架風琴,麻雀雖小但五髒俱全。一共39個健,外形小巧,80厘米長,30厘米高,僅一隻手提箱那麽大,設計非常合理、精巧。隨時擰起來就能走,是早期歐州街頭藝人使用的。”


    隨團繼續走,導遊繼續說:“這架取名為風神之意的自動風琴,造型獨特,它是一架普通的簧片自動風琴,上麵那些管都是裝飾用的。製造於20世紀初葉,它的出現主要是供當時的有錢人娛樂使用。根據紡織機的原理製造而成的,利用打孔的樂譜通過人工踩踏就可以彈奏出不同樂曲,琴鍵上方有個卷軸,卷軸轉動時帶動琴譜。100年前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明了,與早期計算機程序是一樣的,但它出現比計算機早。”


    導遊口若懸河,邊引路說:“早先沒有留聲機,這種琴就時髦了,有錢人想聽音樂,自己又不會彈,就專門請人設計這種自動風琴,非常方便,如果要換歌譜,就到市麵上買,跟買唱片一樣,想彈肖邦還是莫紮特曲都可以,不會彈的用腳踩,會彈的用手彈。”


    繞館一周。“大家再看這件懸掛在牆上的樂器,猜猜叫啥樂器一一笙一一對了。那它為什會擺在這琴館呢?一一它是中國古樂器,秦始皇時期前就有,這個樂器的原理與管風琴是一樣的,一根管一個音,通過氣流吹使它發音,它的曆史比管風琴來得早,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風琴。”


    導遊最後叮囑說,“中國簧管一一笙傳到歐州,19世紀一名法國人在笙的啟發下製造出了日後的管風琴。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笙是管的前身,曆史悠久,能奏和聲,靠氣流發聲,是世界上最古老自由簧的風琴樂器。”


    聽著專業豐富又口齒清楚的導遊小姐介紹,不知不覺看完全館。


    離開旅行團,這是彭晏的自由行想法。在色彩鮮麗,上下大拱門相連造型別致的番婆樓內,葉子牽著彭晏的手,觀看將洛可可的奇妙傳統工藝,看著看著便陶醉了。照了許多相,迴頭悄悄說“晏,我學會來,織了送給你。”葉子壓住剛才風琴館想法“與晏結婚後布置一個琴房,”沒說出來,所以羞澀地換了個話題。


    “好,我等著。”


    順著指示牌,走了5分鍾,來到了廈門象征的日光岩上山門口。


    “不登日光岩,枉費廈市行”,葉子念念有詞。驗好票,走上一平台,遠眺日光岩,彭晏立馬被它雄偉聳立的氣勢挾持,有一種征服的欲望從腳心冒起。看介紹日光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東,俗稱“岩仔山”原名“晃山”。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以前的日光岩,看到這景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為現在的日光岩。它由兩塊巨石一橫一豎相倚而成,高92.68米,是鼓浪嶼的最高峰。登上應該不在話下,彭晏想。


    排著長隊旅人爭先恐後地沿著樹木蔥蘢的曲折的小路向上走,葉子和彭晏夾在其中,走走停停間,看見四周石壁上盡是曆代書法家題的字,有的龍飛鳳舞;有的四四方方;有的粗細不一;還有的像畫千姿百態。


    走著走著,看見一條窄窄的縫、隻容一個人通過。晏示意葉子個小先過,自己則半蹲著,尋找最佳角度一一蛇形固定通過,弓形幅度大,葉子也不得不放手了。過去後,眼前豁然開朗,一不留神,一座古堡和山寨聳立在身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依山勢險要據守,軍事設施要寨隱蔽其中,介紹牌示:“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要寨”。


    “快來,晏,這就看到山頂了”葉子叫了一聲,坡更陡峭,一階階的石梯直上雲天,“百米高台”到了,不知誰說了聲,這時彭晏停下來喘著粗氣,粗壯的身體爬山可是弱項。倒是葉子,在前麵不時幫一下晏,一手扶著護梯欄杆,一步步示範似的,慢慢上升,終於,倆人站到有圍杆的台頂,天風颯颯,憑欄遠眺,海濤翻滾,群山倒影,巨輪穿梭;舉目四望,一覽無餘,大廈市風光盡收眼底。“好,來,晏站好,幫你照相,”一會,換葉子照,人連著人的瓊頂四望,每一處都是絕美風景,晏見葉子擠空插位好,就搶著按下手機快門,哢嚓聲不斷。


    照了一圈,順著人流,戀戀不舍地開始下山。山下還有好多知名景點等著彭晏和葉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出突破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丙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丙發並收藏發出突破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