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海的耐心勸導下,女人最終鼓起勇氣,決定先去殯儀館看一眼她的母親。陳海原本並不打算陪同前往,但考慮到女人此時需要有人陪伴和支持,他便決定陪她一起去。陳海忍不住自嘲,自己什麽時候變成了一個爛好人了。
這座殯儀館的建築外觀樸素而莊重,主要色調是灰色或白色,幾乎沒有其他色彩。這種樸素的設計風格給人一種簡潔而純粹的感覺,仿佛在向人們傳達著生死之事的莊重與寧靜。
殯儀館內部設施裝飾同樣以簡潔、樸素為主。沒有繁複的細節或奢華的裝飾,隻有必備的設施和物件,以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主。這種簡潔的環境營造出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氛圍,使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悼念逝者上。
殯儀館周圍是大麵積的草坪和樹木,這些綠化的地帶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茂密的樹木遮擋住了外界的喧囂,讓殯儀館內的人們能夠更好地專注於內心的情感和思緒。這不僅舒緩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的悲痛,還讓他們感到一絲安慰和溫暖。
老太太的屍體因為無人認領,便被存放在了殯儀館的停屍間。殯儀館的停屍間比醫院停屍間的溫度還要低,也比醫院的要寬敞許多。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陳海很快找到了老人的遺體。女人看著老太太的遺體從櫃子裏抽了出來,臉上說不出的怪異。
為了讓女人能有機會宣泄心中的悲傷,陳海借口上廁所,和工作人員一起離開了。停屍間的門在陳海和工作人員身後砰然關閉,他獨自站在門前,默默等待。他的雙手插在口袋裏,雙眼注視著地板。
人離開後,女人獨自坐在房間裏,陷入沉思。她的眼神空洞,仿佛在追憶著什麽,卻又如同被濃霧籠罩著,無法清晰地映照出她的內心世界。她的雙手無意識地撫弄著頭發,手指在發絲間穿梭,仿佛在尋找一種安慰,一種解脫。
若是旁人看到這一幕,或許會認為這兩個人並不熟悉,甚至有些冷漠。但隻有經曆過這種極度悲傷的人才會明白,當心理上的痛苦過於巨大,身體往往無法做出反應,於是啟動了自我保護機製,導致情緒變得淡漠。此時的女人,便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中。
可是,當人漸漸緩過神的時候,有一個瞬間或者某個契機觸發了悲傷的時候,悲傷就會像是被一片小雪花觸發的血崩,將整個人吞噬殆盡。這個契機可能是迴家時,桌上沒吃完的半個麵包,也可能是幾瓶還沒收起來的辣椒醬,甚至是枕邊的一根頭發絲。
女人站在老太太的遺體前,滿臉的惋惜與嘲諷交織在一起。她雙手叉腰,對著冷冰冰的遺體說道:“你說你,一輩子都幹了些什麽事兒,你說說看?”她搖了搖頭,“用不著想都能知道,你肯定已經成了大家口中的笑話。三個孩子是你一手拉扯大的,可現在你死後卻一個人都沒有來送你,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很可笑?”
她的聲音逐漸高昂,充滿著質問的意味,“人們總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可怎麽到了你這兒,就變成了這樣呢?”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悲傷和無奈,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可能是因為寒冷的空氣,也可能是因為站得太久而感到虛弱,她選擇坐下來。她緊緊地抱著自己的雙腿,繼續說道:“其實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你,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家裏也有困難,但總能被當作一家人看待。你對那些與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很熱情和善,但為什麽到了我這裏,就變得像個仇人一樣呢?是因為我是個女的嗎?你不也是女的嗎?”
“你怎麽了,你以為躺那兒裝死這事兒就算了了嗎?我告訴你,做夢!你欠我的,還沒還呢。你給我起來,給我起來,起來告訴我答案。”女人抓著母親冰冷的身體,試圖把,母親從這場大夢中喚醒。
“媽,你起來啊,我原諒你了還不行嗎,我答應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還不行嗎?你別嚇我,你走了之後,我以後可怎麽辦,我要去恨誰啊。”
陳海站在門外,清晰地聽到女人的哭泣和叫喊聲。他的內心充滿了憐憫和關切,但他沒有選擇進去安慰她。因為這不僅是她與母親的對話,更是她自我療愈和心靈和解的過程。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讓她獨自麵對這一切遠比無足輕重的關心更加重要。他深知此刻的孤獨是必須的,是女人必須經曆的情感宣泄。因此,他默默地守候在門外,讓她在悲傷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很久,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也來過好幾次了,聽到裏麵的哭聲和喃喃自語的說話聲,他們一直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也明白了女人此時的狀態,因此也沒有催促陳海,而是和陳海一起在門外,等待女人發泄完自己的情緒。
等女人出現在陳海麵前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女人出來之後一言不發,既沒說要怎麽處理老太太的後事,也沒說自己下一步的打算,陳海也沒有問,他的目的本來也不是讓女人來承擔這一切。陳海把女人送上了出租車之後,便獨自一人迴到了殯儀館。
說實話,雖然作為醫生,經常和死亡打交道,不過來京華這邊的殯儀館還是頭一次。作為所有人的最後一站,殯儀館卻往往被人們所忌諱,好像那裏自帶某種晦氣和災殃。不過陳海並不在意這些。
坦白說殯儀館的環境完全沒有陳海腦子裏想象的那樣陰森可怖,反而是綠意盎然的草地和四季常青的青鬆處處透露著生機。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觀察著裏麵的布局。走著走著,一位意想不到的熟人出現在了他的身後叫住了他。
這座殯儀館的建築外觀樸素而莊重,主要色調是灰色或白色,幾乎沒有其他色彩。這種樸素的設計風格給人一種簡潔而純粹的感覺,仿佛在向人們傳達著生死之事的莊重與寧靜。
殯儀館內部設施裝飾同樣以簡潔、樸素為主。沒有繁複的細節或奢華的裝飾,隻有必備的設施和物件,以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主。這種簡潔的環境營造出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氛圍,使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悼念逝者上。
殯儀館周圍是大麵積的草坪和樹木,這些綠化的地帶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茂密的樹木遮擋住了外界的喧囂,讓殯儀館內的人們能夠更好地專注於內心的情感和思緒。這不僅舒緩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的悲痛,還讓他們感到一絲安慰和溫暖。
老太太的屍體因為無人認領,便被存放在了殯儀館的停屍間。殯儀館的停屍間比醫院停屍間的溫度還要低,也比醫院的要寬敞許多。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陳海很快找到了老人的遺體。女人看著老太太的遺體從櫃子裏抽了出來,臉上說不出的怪異。
為了讓女人能有機會宣泄心中的悲傷,陳海借口上廁所,和工作人員一起離開了。停屍間的門在陳海和工作人員身後砰然關閉,他獨自站在門前,默默等待。他的雙手插在口袋裏,雙眼注視著地板。
人離開後,女人獨自坐在房間裏,陷入沉思。她的眼神空洞,仿佛在追憶著什麽,卻又如同被濃霧籠罩著,無法清晰地映照出她的內心世界。她的雙手無意識地撫弄著頭發,手指在發絲間穿梭,仿佛在尋找一種安慰,一種解脫。
若是旁人看到這一幕,或許會認為這兩個人並不熟悉,甚至有些冷漠。但隻有經曆過這種極度悲傷的人才會明白,當心理上的痛苦過於巨大,身體往往無法做出反應,於是啟動了自我保護機製,導致情緒變得淡漠。此時的女人,便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中。
可是,當人漸漸緩過神的時候,有一個瞬間或者某個契機觸發了悲傷的時候,悲傷就會像是被一片小雪花觸發的血崩,將整個人吞噬殆盡。這個契機可能是迴家時,桌上沒吃完的半個麵包,也可能是幾瓶還沒收起來的辣椒醬,甚至是枕邊的一根頭發絲。
女人站在老太太的遺體前,滿臉的惋惜與嘲諷交織在一起。她雙手叉腰,對著冷冰冰的遺體說道:“你說你,一輩子都幹了些什麽事兒,你說說看?”她搖了搖頭,“用不著想都能知道,你肯定已經成了大家口中的笑話。三個孩子是你一手拉扯大的,可現在你死後卻一個人都沒有來送你,你說這事兒是不是很可笑?”
她的聲音逐漸高昂,充滿著質問的意味,“人們總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可怎麽到了你這兒,就變成了這樣呢?”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悲傷和無奈,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可能是因為寒冷的空氣,也可能是因為站得太久而感到虛弱,她選擇坐下來。她緊緊地抱著自己的雙腿,繼續說道:“其實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你,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家裏也有困難,但總能被當作一家人看待。你對那些與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很熱情和善,但為什麽到了我這裏,就變得像個仇人一樣呢?是因為我是個女的嗎?你不也是女的嗎?”
“你怎麽了,你以為躺那兒裝死這事兒就算了了嗎?我告訴你,做夢!你欠我的,還沒還呢。你給我起來,給我起來,起來告訴我答案。”女人抓著母親冰冷的身體,試圖把,母親從這場大夢中喚醒。
“媽,你起來啊,我原諒你了還不行嗎,我答應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還不行嗎?你別嚇我,你走了之後,我以後可怎麽辦,我要去恨誰啊。”
陳海站在門外,清晰地聽到女人的哭泣和叫喊聲。他的內心充滿了憐憫和關切,但他沒有選擇進去安慰她。因為這不僅是她與母親的對話,更是她自我療愈和心靈和解的過程。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讓她獨自麵對這一切遠比無足輕重的關心更加重要。他深知此刻的孤獨是必須的,是女人必須經曆的情感宣泄。因此,他默默地守候在門外,讓她在悲傷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很久,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也來過好幾次了,聽到裏麵的哭聲和喃喃自語的說話聲,他們一直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也明白了女人此時的狀態,因此也沒有催促陳海,而是和陳海一起在門外,等待女人發泄完自己的情緒。
等女人出現在陳海麵前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女人出來之後一言不發,既沒說要怎麽處理老太太的後事,也沒說自己下一步的打算,陳海也沒有問,他的目的本來也不是讓女人來承擔這一切。陳海把女人送上了出租車之後,便獨自一人迴到了殯儀館。
說實話,雖然作為醫生,經常和死亡打交道,不過來京華這邊的殯儀館還是頭一次。作為所有人的最後一站,殯儀館卻往往被人們所忌諱,好像那裏自帶某種晦氣和災殃。不過陳海並不在意這些。
坦白說殯儀館的環境完全沒有陳海腦子裏想象的那樣陰森可怖,反而是綠意盎然的草地和四季常青的青鬆處處透露著生機。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觀察著裏麵的布局。走著走著,一位意想不到的熟人出現在了他的身後叫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