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趙崢的實驗
重生九零從諾貝爾獎開始 作者:哥布林饅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一一大早,程嶽去餐廳買了兩個包子一個雞蛋,一邊吃著一邊來到化學樓四樓。
這一個月的計算時間,程嶽幾乎沒怎麽去過劉啟光的實驗室。除了和趙崢約好每周六固定去實驗室指導他做實驗之外,自己並沒有再做實驗。
說實話,他心裏還是有點想念做實驗時候的那種感覺。
主要是這一個月的計算,他給算吐了快。
迴想著一個月的時間,程嶽甚至是有一種坐牢的感覺。
也幸好現在這一階段的計算已經結束,昨天用司徒捷報搞的軟件做了驗證,又調整了一些小問題,暫時不用再去搞計算了。之後的話,如果有新的數據,可以繼續用司徒捷報的軟件,或者是搞新的計算功能。
接下來,就剩下最後一組主客體包絡物的實驗,把最後的數據缺口湊上去,就基本上可以出結果發論文了。具體的進度,以及接下來的情況,他準備今天晚上組會的時候,和劉啟光詳細地聊一下。
程嶽推開實驗室的門進去,發現這個時間點,實驗室裏麵沒人。不過,當他往裏麵走的時候,聽到了裏麵傳來一些聲音,進去一看,就看到了趙崢正在實驗台前忙碌。
那天宿舍夜聊之後,程嶽就開始把新的思路裏麵的一部分內容,開始慢慢給趙崢講。就像是之前他考慮的,暫時沒有直接開始“香豆素”相關的研究,而是先讓趙崢嚐試著進行介孔二氧化矽球的合成。
這部分實驗搞出來了,已經可以發表一篇小論文了。
“程嶽,你來了!”
手中抓著實驗器材的趙崢聽到腳步聲,扭頭一看是程嶽,忙是放下手中的器材,走過來。
“怎麽樣實驗?”
程嶽問。
這段時間,他每周六會專門過來給趙崢做一些實驗上的指點。但是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計算上,所以對於趙崢的實驗進度,並不是特別了解。
不過,按照上周六的情況,已經是已經快要收尾了。
“差不多了,來,程嶽我給你說一下……”
趙崢把他拉過來。
其實程嶽提供給趙崢的介孔二氧化矽微球合成步驟其實十分簡單,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把作為表麵活性劑的嵌段共聚物p123溶於鹽酸水溶液中,加熱攪拌至澄清;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teos(原矽酸四乙酯)和四水硝酸鈣,加熱攪拌,在這一步,帶有四個乙酯的矽酸會圍繞著p123形成矽膠;
第三步,反應過後的沉澱物,也就是不溶於水的矽膠會在空氣中烘幹,在烘幹的過程中會形成二氧化矽微球;
第四步,在含鹽酸的酒精中迴流去除表麵活性劑,接著用酒精衝洗幾遍後烘幹,當長鏈的嵌段共聚物p123被去除後,就會在矽膠微球中留下孔徑均一的通道,而這種寬度的孔徑,被稱為介孔。
這個實驗,其實是上一世,程嶽讀博時候接觸的研究類似的一個方向。
雖然是重生過來,但是其實對於他來說,有很多的實驗或者是方向,記憶都是模糊的。
畢竟,在程嶽博士畢業,準備以這個方向為基礎展開博士後研究的2008年,個人電腦還有互聯網早已不是什麽新鮮玩意,他也不需要像讀高中時候一樣記得每一個反應公式。如果讀到一篇比較喜歡的論文,隻要保存在電腦裏,就可以隨時查看。
他自然不再需要把每一篇論文上麵介紹的反應記得清清楚楚。
就像計算器可以隨便用的時候,人的心算能力肯定會退化。
重生過來,程嶽對於很多東西都隻是有一個大概方向的記憶,知道實驗結果,知道大方向,具體一點的就記不住。
記得介孔二氧化矽微球合成這個反應,也不過是因為他懂得了反應原理。至於具體一些細節的部分,比如幾個原材料的比例,攪拌的時間和溫度,烘幹的時間和溫度等等,他肯定是記不住的。
非要做的話,通過實驗,嚐試,還是能做出來的。
但是就遠景上來看,對於他來說,得不償失。這些實驗太過於浪費時間了,而收益上,他並不滿意。這也是他想著把這些實驗拿出來,讓別人,比如說趙崢來做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以上提到的那些條件,都會影響到介孔二氧化矽微球的粒徑還有孔徑的大小和均一度,從而影響到之後的研究。
正常的試驗情況下,在打通試驗路線之後,每一步都會需要對於實驗條件進行不斷的調整探索,最終找到最優的實驗條件,再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調整。對於這個實驗來說,最簡單的就是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來對每一次探索的結果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夠及時調整。
不過,不巧的是,兆康大學化學院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源老化,發射的電子束無法達到所需求的波長和電壓要求,從而達不到程嶽他們需要的分辨率。
修的話,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一台這種透射電子顯微鏡在九十年代,也能賣到大幾十萬的價錢,一個核心的電子源,怎麽也要好幾萬。
在這個年代,剛畢業大學生的工資也就隻有一百多一點。
所以按照兆康大學化學係的計劃,準備在申請的國家研究基金到位了之後,才舍得拿出錢買了個電子源。
在那之前,他們隻能自己盲目地一遍一遍做實驗,每一遍實驗,都自己靠感覺調整實驗條件,然後保存好每一次的樣品,等待透射電子顯微鏡重新啟用之後再進行測試。
這種盲目,是真的盲目。
就像是在黑暗的空間裏麵,一點一點往前試探,而且你還得不到任何的反饋。
這種感覺,讓得程嶽忽然想起來大劉在十多年後才會發表的那本國產科幻扛鼎之作《三體》裏麵的智子封鎖。
別說是其他人了,就算是程嶽自己來,都不太可能堅持下去。
不過,讓他有些佩服的是,趙崢堅持下來了。
而從趙崢那裏得到好消息,上周化學院的國家研究基金終於到位了。而上周末,也就是昨天,新的電子源已經到位,現在,已經可以對外開放了。
所以,趙崢現在就等著他過來,然後拉著他,迫不及待地去看最後實驗結果。
這一個月的計算時間,程嶽幾乎沒怎麽去過劉啟光的實驗室。除了和趙崢約好每周六固定去實驗室指導他做實驗之外,自己並沒有再做實驗。
說實話,他心裏還是有點想念做實驗時候的那種感覺。
主要是這一個月的計算,他給算吐了快。
迴想著一個月的時間,程嶽甚至是有一種坐牢的感覺。
也幸好現在這一階段的計算已經結束,昨天用司徒捷報搞的軟件做了驗證,又調整了一些小問題,暫時不用再去搞計算了。之後的話,如果有新的數據,可以繼續用司徒捷報的軟件,或者是搞新的計算功能。
接下來,就剩下最後一組主客體包絡物的實驗,把最後的數據缺口湊上去,就基本上可以出結果發論文了。具體的進度,以及接下來的情況,他準備今天晚上組會的時候,和劉啟光詳細地聊一下。
程嶽推開實驗室的門進去,發現這個時間點,實驗室裏麵沒人。不過,當他往裏麵走的時候,聽到了裏麵傳來一些聲音,進去一看,就看到了趙崢正在實驗台前忙碌。
那天宿舍夜聊之後,程嶽就開始把新的思路裏麵的一部分內容,開始慢慢給趙崢講。就像是之前他考慮的,暫時沒有直接開始“香豆素”相關的研究,而是先讓趙崢嚐試著進行介孔二氧化矽球的合成。
這部分實驗搞出來了,已經可以發表一篇小論文了。
“程嶽,你來了!”
手中抓著實驗器材的趙崢聽到腳步聲,扭頭一看是程嶽,忙是放下手中的器材,走過來。
“怎麽樣實驗?”
程嶽問。
這段時間,他每周六會專門過來給趙崢做一些實驗上的指點。但是他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計算上,所以對於趙崢的實驗進度,並不是特別了解。
不過,按照上周六的情況,已經是已經快要收尾了。
“差不多了,來,程嶽我給你說一下……”
趙崢把他拉過來。
其實程嶽提供給趙崢的介孔二氧化矽微球合成步驟其實十分簡單,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把作為表麵活性劑的嵌段共聚物p123溶於鹽酸水溶液中,加熱攪拌至澄清;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teos(原矽酸四乙酯)和四水硝酸鈣,加熱攪拌,在這一步,帶有四個乙酯的矽酸會圍繞著p123形成矽膠;
第三步,反應過後的沉澱物,也就是不溶於水的矽膠會在空氣中烘幹,在烘幹的過程中會形成二氧化矽微球;
第四步,在含鹽酸的酒精中迴流去除表麵活性劑,接著用酒精衝洗幾遍後烘幹,當長鏈的嵌段共聚物p123被去除後,就會在矽膠微球中留下孔徑均一的通道,而這種寬度的孔徑,被稱為介孔。
這個實驗,其實是上一世,程嶽讀博時候接觸的研究類似的一個方向。
雖然是重生過來,但是其實對於他來說,有很多的實驗或者是方向,記憶都是模糊的。
畢竟,在程嶽博士畢業,準備以這個方向為基礎展開博士後研究的2008年,個人電腦還有互聯網早已不是什麽新鮮玩意,他也不需要像讀高中時候一樣記得每一個反應公式。如果讀到一篇比較喜歡的論文,隻要保存在電腦裏,就可以隨時查看。
他自然不再需要把每一篇論文上麵介紹的反應記得清清楚楚。
就像計算器可以隨便用的時候,人的心算能力肯定會退化。
重生過來,程嶽對於很多東西都隻是有一個大概方向的記憶,知道實驗結果,知道大方向,具體一點的就記不住。
記得介孔二氧化矽微球合成這個反應,也不過是因為他懂得了反應原理。至於具體一些細節的部分,比如幾個原材料的比例,攪拌的時間和溫度,烘幹的時間和溫度等等,他肯定是記不住的。
非要做的話,通過實驗,嚐試,還是能做出來的。
但是就遠景上來看,對於他來說,得不償失。這些實驗太過於浪費時間了,而收益上,他並不滿意。這也是他想著把這些實驗拿出來,讓別人,比如說趙崢來做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以上提到的那些條件,都會影響到介孔二氧化矽微球的粒徑還有孔徑的大小和均一度,從而影響到之後的研究。
正常的試驗情況下,在打通試驗路線之後,每一步都會需要對於實驗條件進行不斷的調整探索,最終找到最優的實驗條件,再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調整。對於這個實驗來說,最簡單的就是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來對每一次探索的結果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夠及時調整。
不過,不巧的是,兆康大學化學院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源老化,發射的電子束無法達到所需求的波長和電壓要求,從而達不到程嶽他們需要的分辨率。
修的話,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一台這種透射電子顯微鏡在九十年代,也能賣到大幾十萬的價錢,一個核心的電子源,怎麽也要好幾萬。
在這個年代,剛畢業大學生的工資也就隻有一百多一點。
所以按照兆康大學化學係的計劃,準備在申請的國家研究基金到位了之後,才舍得拿出錢買了個電子源。
在那之前,他們隻能自己盲目地一遍一遍做實驗,每一遍實驗,都自己靠感覺調整實驗條件,然後保存好每一次的樣品,等待透射電子顯微鏡重新啟用之後再進行測試。
這種盲目,是真的盲目。
就像是在黑暗的空間裏麵,一點一點往前試探,而且你還得不到任何的反饋。
這種感覺,讓得程嶽忽然想起來大劉在十多年後才會發表的那本國產科幻扛鼎之作《三體》裏麵的智子封鎖。
別說是其他人了,就算是程嶽自己來,都不太可能堅持下去。
不過,讓他有些佩服的是,趙崢堅持下來了。
而從趙崢那裏得到好消息,上周化學院的國家研究基金終於到位了。而上周末,也就是昨天,新的電子源已經到位,現在,已經可以對外開放了。
所以,趙崢現在就等著他過來,然後拉著他,迫不及待地去看最後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