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睡覺生娃種洋芋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 作者:何其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封建時代,人口就是國家強大與否的基礎。
打仗要人,種地要人,賦稅也要人。
所以,在古代,確實是人越多越好。
可是經過了這麽多年的戰亂,大明疆域之內,好多地方早已荒無人煙。
房子無人住,土地無人耕。
宋代詞人薑夔在金兵南下之後,路過慘遭掠奪的揚州,寫下了千古名詞《揚州慢淮左名都》。
詞中雲: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而此時的北京,恰如當年的揚州,幾乎是一座空城。
雖然已經遷都,但那些破敗凋零之景,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恢複的。
當務之急,是先趕快普查人口,然後劃分土地。
洪興基本上把當初在南京那一套搬過來。
隨後,洪興立即馬不停蹄地安排人開始人口普查。
有了之前在南京的經驗,這次搞起人口普查工作就沒那麽困難。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兵荒馬亂這麽多年,有地沒人耕,糧食自然也就不夠吃。
必須想辦法搞一些產量高,能吃飽東西出來。
而這個東西,洪興早已準備好。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土豆,穿越古代必備神器。
土豆的好處課太多了,這玩意兒好養活、不嬌貴、病害少、產量高、易長時間儲存、還管飽!
這麽好的東西肯定要全國推廣種植。
它性喜冷涼,不耐高溫,最合適的生長溫度是17c-21c。
縱觀全國,能有這個溫度的,隻有彩雲之南。
因此洪興當初在雲南的時候,就特意留意了一下。
但無奈一直沒找到。
但洪興一直都沒忘了這件事。
直到跟著鄭成功收複了t灣,在t灣巡查的時候洪興無意間在路邊鄉野看見,幾株隨意丟棄的土豆植株。
洪興非常高興,急忙詢問t灣本地人這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好多人都不知道。
洪興猜測可能是因為荷蘭殖民者在t灣期間,跟隨商船一起傳過來的。
但現在這玩意兒從哪來已經不重要了。
別人不知道這個東西的神奇之處,洪興卻非常了解。
他仔細考察了一下t灣當地的環境,決定就讓鄭成功在t灣大力推廣種植土豆。
土豆的生長周期是60-100天,差不多也就三個月就可以出產。
隻要找好合適的環境,把他的塊莖種下去之後,基本上不用怎麽去管理。
等著收獲就行!
屬於是那種“活好話少不粘人”的優良品種。
很快,t灣第一批土豆實驗品就出欄了。
那時候洪興已經離開了t灣,但他走之前沒忘記教給眾人食用土豆的各種方法。
其實也不用教,這玩意除了生吃不好吃,其他的無論煎炒烹炸,蒸煮火燒都好吃。
關於土豆五花八門的吃法,感興趣的可以請教一下身邊貴州或雲南的朋友。
他們兩個老表可真是把土豆吃出花來。
關鍵是還賊好吃!
對了,土豆在貴州或雲南主要叫“洋芋”!
於是在全國普查人口之際,洪興也讓鄭成功把當初在t灣試種成功的土豆帶了一些迴來。
在全國各地開了好幾塊試驗田,看看這些東西究竟在哪裏最合適,等到時機成熟了就推廣種植。
洪興五年正月(1666年),還未過完年,人口普查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呈上來的數據嚇了洪興一跳,因為整個大明疆域目前人口不足六千萬。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再加上之前收迴來的t灣,北邊的蒙古和整個東北地區。
這麽大的疆域人口不足六千萬,這是什麽概念。
意味著平均下來每個省人口還不足四百萬。
這點人口放在今天看來,還沒有一個省會人口多。
這麽大的版圖,如此少的人口,肯定不行。
所以,接下來洪興要做的事就是督促老百姓使勁生娃。
當然,在中國古代,對於生娃這件事,大家一向熱情高漲。
那時候又沒有房貸車貸壓力,也沒有什麽條件限製。
太陽一落山,門一關,燈一吹,大夥就上床,一切就水到渠成。
根本不需要皇帝瞎操心。
而且現在國家無戰事,皇帝還給大家分了土地。
那還等什麽,天黑之後就趕快加入造人大軍吧!
為了做好帶頭作用,洪興自己以身作則,在四十歲高齡又提槍上陣,為大明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很快,貴妃顧念之的肚子就微微隆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皇帝的帶頭,那下麵的人自然也不甘落後。
十個月後,一個個新生命呱呱墜地,為大明人口事業添磚加瓦。
為了鼓勵大家多生娃,洪興勒緊褲腰帶製定了一項特殊的稅收政策。
隻要是生了娃,不管男女,政府就免了這一年你家這個孩子的稅。
古代收稅基本是按照人頭來收的。
(注:張居正在萬曆十年死後,他的“一條鞭法”政策基本上已名存實亡,因此,現在的稅收更多的還是人頭稅。)
你家有多少人,按照政策,你家就得交多少人的稅。
可現在洪興卻反過來。
你生了娃,多出的這個孩子的這部分稅我不要了,你留著給孩子買奶粉買尿片,你隻需要交以前的就行。
這項政策可不得了。
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生娃潮。
那時候的孩子生命力都比較頑強,生下來隻要沒什麽大病,沒什麽戰爭,基本上都能活下來。
街坊鄰居每天討論的話題從“今年收成怎麽樣?”變成“今年你生了幾個娃?”
大家賣力造人之際,全國各地土豆試驗田裏的土豆也在賣力生長。
三個月後,第一批試驗田裏的土豆結果出來了。
表現好的幾個地區主要是西南,蒙古,東北等地。
摸清了土豆在全國的喜好之後,下一步就開始全國小規模推廣。
這種東西不確定因素太多,不能一來就大規模推廣。
要是出了問題,鬧了饑荒,那就不好辦了。
一個新興物種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
而且那些小朋友現在還在媽媽肚子裏的,不可能一出生就抱著土豆啃。
小朋友的成長需要時間,土豆的大規模推廣種植也需要時間。
那就讓他們慢慢來吧!
因為還有一個問題急需洪興去解決。
打仗要人,種地要人,賦稅也要人。
所以,在古代,確實是人越多越好。
可是經過了這麽多年的戰亂,大明疆域之內,好多地方早已荒無人煙。
房子無人住,土地無人耕。
宋代詞人薑夔在金兵南下之後,路過慘遭掠奪的揚州,寫下了千古名詞《揚州慢淮左名都》。
詞中雲: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而此時的北京,恰如當年的揚州,幾乎是一座空城。
雖然已經遷都,但那些破敗凋零之景,不是一日兩日就能恢複的。
當務之急,是先趕快普查人口,然後劃分土地。
洪興基本上把當初在南京那一套搬過來。
隨後,洪興立即馬不停蹄地安排人開始人口普查。
有了之前在南京的經驗,這次搞起人口普查工作就沒那麽困難。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兵荒馬亂這麽多年,有地沒人耕,糧食自然也就不夠吃。
必須想辦法搞一些產量高,能吃飽東西出來。
而這個東西,洪興早已準備好。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土豆,穿越古代必備神器。
土豆的好處課太多了,這玩意兒好養活、不嬌貴、病害少、產量高、易長時間儲存、還管飽!
這麽好的東西肯定要全國推廣種植。
它性喜冷涼,不耐高溫,最合適的生長溫度是17c-21c。
縱觀全國,能有這個溫度的,隻有彩雲之南。
因此洪興當初在雲南的時候,就特意留意了一下。
但無奈一直沒找到。
但洪興一直都沒忘了這件事。
直到跟著鄭成功收複了t灣,在t灣巡查的時候洪興無意間在路邊鄉野看見,幾株隨意丟棄的土豆植株。
洪興非常高興,急忙詢問t灣本地人這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好多人都不知道。
洪興猜測可能是因為荷蘭殖民者在t灣期間,跟隨商船一起傳過來的。
但現在這玩意兒從哪來已經不重要了。
別人不知道這個東西的神奇之處,洪興卻非常了解。
他仔細考察了一下t灣當地的環境,決定就讓鄭成功在t灣大力推廣種植土豆。
土豆的生長周期是60-100天,差不多也就三個月就可以出產。
隻要找好合適的環境,把他的塊莖種下去之後,基本上不用怎麽去管理。
等著收獲就行!
屬於是那種“活好話少不粘人”的優良品種。
很快,t灣第一批土豆實驗品就出欄了。
那時候洪興已經離開了t灣,但他走之前沒忘記教給眾人食用土豆的各種方法。
其實也不用教,這玩意除了生吃不好吃,其他的無論煎炒烹炸,蒸煮火燒都好吃。
關於土豆五花八門的吃法,感興趣的可以請教一下身邊貴州或雲南的朋友。
他們兩個老表可真是把土豆吃出花來。
關鍵是還賊好吃!
對了,土豆在貴州或雲南主要叫“洋芋”!
於是在全國普查人口之際,洪興也讓鄭成功把當初在t灣試種成功的土豆帶了一些迴來。
在全國各地開了好幾塊試驗田,看看這些東西究竟在哪裏最合適,等到時機成熟了就推廣種植。
洪興五年正月(1666年),還未過完年,人口普查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呈上來的數據嚇了洪興一跳,因為整個大明疆域目前人口不足六千萬。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再加上之前收迴來的t灣,北邊的蒙古和整個東北地區。
這麽大的疆域人口不足六千萬,這是什麽概念。
意味著平均下來每個省人口還不足四百萬。
這點人口放在今天看來,還沒有一個省會人口多。
這麽大的版圖,如此少的人口,肯定不行。
所以,接下來洪興要做的事就是督促老百姓使勁生娃。
當然,在中國古代,對於生娃這件事,大家一向熱情高漲。
那時候又沒有房貸車貸壓力,也沒有什麽條件限製。
太陽一落山,門一關,燈一吹,大夥就上床,一切就水到渠成。
根本不需要皇帝瞎操心。
而且現在國家無戰事,皇帝還給大家分了土地。
那還等什麽,天黑之後就趕快加入造人大軍吧!
為了做好帶頭作用,洪興自己以身作則,在四十歲高齡又提槍上陣,為大明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很快,貴妃顧念之的肚子就微微隆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皇帝的帶頭,那下麵的人自然也不甘落後。
十個月後,一個個新生命呱呱墜地,為大明人口事業添磚加瓦。
為了鼓勵大家多生娃,洪興勒緊褲腰帶製定了一項特殊的稅收政策。
隻要是生了娃,不管男女,政府就免了這一年你家這個孩子的稅。
古代收稅基本是按照人頭來收的。
(注:張居正在萬曆十年死後,他的“一條鞭法”政策基本上已名存實亡,因此,現在的稅收更多的還是人頭稅。)
你家有多少人,按照政策,你家就得交多少人的稅。
可現在洪興卻反過來。
你生了娃,多出的這個孩子的這部分稅我不要了,你留著給孩子買奶粉買尿片,你隻需要交以前的就行。
這項政策可不得了。
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生娃潮。
那時候的孩子生命力都比較頑強,生下來隻要沒什麽大病,沒什麽戰爭,基本上都能活下來。
街坊鄰居每天討論的話題從“今年收成怎麽樣?”變成“今年你生了幾個娃?”
大家賣力造人之際,全國各地土豆試驗田裏的土豆也在賣力生長。
三個月後,第一批試驗田裏的土豆結果出來了。
表現好的幾個地區主要是西南,蒙古,東北等地。
摸清了土豆在全國的喜好之後,下一步就開始全國小規模推廣。
這種東西不確定因素太多,不能一來就大規模推廣。
要是出了問題,鬧了饑荒,那就不好辦了。
一個新興物種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
而且那些小朋友現在還在媽媽肚子裏的,不可能一出生就抱著土豆啃。
小朋友的成長需要時間,土豆的大規模推廣種植也需要時間。
那就讓他們慢慢來吧!
因為還有一個問題急需洪興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