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紅燭昏羅帳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 作者:何其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朱由榔來說,雲南幾乎是他再生的故土。
他對這片土地有著很複雜的情感。
永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逃到騰衝。
饑腸轆轆的他吃了一碗騰衝本地不知名的食物。
感歎道:“真是救了朕的大駕。”
此後,騰衝美食上便有了“大救駕”這一道文化美食。
也就在他逃入緬甸的前幾天,一個現代人任可意外穿越到了他身上。
獲得新生後的朱由榔,麵對的是一個苟延殘喘的南明朝廷、是殺氣騰騰的清朝追兵、是死到臨頭還要內鬥的眾臣。
他立即收眾將、懲奸邪、殺小人、穩定軍心。
吳三桂及清軍進入雲南之後,大肆搶掠,奸淫殺戮,慘不堪言。
無處不遭兵火,無人不遇劫掠。
隨著朱由榔勸降吳三桂,收複雲南。
整個雲南大地才有了一絲喘息。
四年後,洪興皇帝終於把滿清韃子趕到了黃河北岸。
可迴過頭發現,那個讓他重獲新生的雲南,那個他心心念念的雲南,此刻正被人蠶食,分裂。
這如何不讓他心痛。
其實,曆史上從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在西南地區施行“改土歸流”政策。
有的改了,可有的因為很多因素,改了跟沒改沒什麽區別。
有的土司在當地依舊有極高的聲望。
許多土民隻知土官不知朝廷。
這次土地劃分,洪興皇帝想著雲南當初抗清有功,又慘遭清軍幾番荼毒,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沒想到他們得寸進尺。
我要,我要,我全都要!
吃相有點難看。
我給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不能搶!
不聽話,那我就打到你聽話。
有功勞是一碼事,但居功自傲反噬其主,那就又是另一碼事了。
洪興二年五月(1663年),皇帝朱由榔集結了十萬大軍,親征雲南。
主帥李定國,畢竟他也在雲南混過幾年,還是能說上幾句話的。
副將白文選和劉體純。
洪興皇帝這次沒讓李來亨、尚之信以及耿精忠他們來。
畢竟清廷還在北方虎視眈眈,萬一都出來了被他們鑽了空子,那就糟糕了。
得讓他們守家。
還有一個人,洪興也沒讓他閑著。
臨行前,洪興皇帝把鄭成功叫來。
“延平王,聽說你對台灣很感興趣?”
鄭成功的心猛然收緊。
因為據他所知,在他去攻打天津的時候,外麵有風言風語在傳,他鄭成功想去台灣島自立門戶。
此時皇帝突然發問,難道要來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鄭成功嚇得“撲通”跪下。
“迴皇上,老臣世受皇恩,誓死效忠陛下,從未有過異心。”
洪興皇帝看到鄭成功一下子反應這麽大,沒緩過來。
不就是打個台灣嗎?至於這麽激動?
隨即想起來,錦衣衛之前給他匯報了一件事。
事情的內容就是外麵謠傳鄭成功想去台灣自立山頭。
洪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南明當初為何內鬥不止,就是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
搞得君臣相疑,所以最後大夥都玩完。
洪興嗬嗬一笑。
“延平王,你誤會朕的意思了。”
鄭成功不解。
洪興起身把鄭成功扶了起來。
“朕的意思是,此次我親征雲南,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這段時間,你好好操練水師,等朕迴來之後,朕要你親率水師,拿下台灣!”
鄭成功確實對台灣很感興趣,不過那時候是眼看複國無望,才想著退居台灣,徐徐圖之。
可如今明朝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收複台灣之事,鄭成功也就沒提。
沒想到皇上也感興趣,這可就撓到了鄭成功的癢處。
“謹遵聖諭!”
洪興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
“至於北伐之事,現在時機還未成熟,你先取台灣。朕知道滿清韃子與你有殺父之仇,你放心,此仇必報。”
說到父親鄭芝龍之死,鄭成功臉色未變,淡然迴答。
“迴皇上,驅除韃虜,興複大明是臣的使命,至於吾父之死,天也,命也,臣隻有縞素複仇,以結忠孝兩全之局耳。!”
這個迴答讓洪興很意外,不過想想也釋然了。
因為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幹了一件讓鄭成功臉上蒙羞的醜事。
他投降了清朝。
兒子誓死抵抗侵略者,父親轉頭就投降侵略者,當起了漢奸。
這讓鄭成功氣得真想當場就抽刀宰了他這個不聽話的老爸。
鄭成功苦勸無果之後,遂至孔廟焚儒服,大哭。
他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迴,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
後率部出海,繼續反清。
既然忠孝兩難全,那我就好好盡忠吧!
你死了,我會替你報仇的。
很無奈,很絕望,可又無法改變。
這他媽就是生活。
後來,清朝招撫鄭成功不得,遂將鄭芝龍入獄。
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芝龍在北京一家老小全部被誅殺。
鄭成功退下之後,親征雲南的各項事宜也準備得差不多了。
此時太子朱慈煊(1648年生)已經十五歲了,比北京城的康熙(1654年生)還大了六歲。
這個小崽子十四歲之前跟著他爹過的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見了很多人間疾苦。
想必以後應該會是一個體恤民情的好皇帝。
所以,此次洪興離開南京,他很大膽地讓太子朱慈煊監國。
讓王興、張煌言等人輔佐。
是該好好鍛煉一下了,要不然以後可能打不過黃河北岸那個小韃子。
後世而來的洪興很清楚,那個小屁孩可不好對付。
事情安排了差不多之後,洪興終於可以在離別之前和顧念之團聚一下了。
這個時候去看美人,大家都知道他要幹什麽。
洪興火急火燎地跑到顧念之寢宮,她已等候多時。
見到皇帝,兩人相視而笑,心照不宣地就進了房間。
紅燭昏羅帳,今宵夜漫長。
一番纏纏綿綿之後,顧念之躺在洪興懷裏嬌嗔道。
“皇上,聽說雲南的女孩子會下蠱,你小心別被她們迷住了。”
洪興用食指纏住顧念之的頭發玩轉圈圈。
“她們要是敢對朕下蠱,朕就敢把她們都收了!”
顧念之有些醋意,轉過身去。
“哼,不理你了。”
洪興哈哈大笑,抽出轉圈圈的手,湊到顧念之耳邊。
“朕會跟她們說,朕早就被你迷住了!”
顧念之聽得兩腮潮紅。
洪興趁顧念之不注意,迅速伸手往被窩裏探了一把。
顧念之嚇得急忙裹住被子。
洪興露出心滿意足地笑容,起身出了門。
他對這片土地有著很複雜的情感。
永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逃到騰衝。
饑腸轆轆的他吃了一碗騰衝本地不知名的食物。
感歎道:“真是救了朕的大駕。”
此後,騰衝美食上便有了“大救駕”這一道文化美食。
也就在他逃入緬甸的前幾天,一個現代人任可意外穿越到了他身上。
獲得新生後的朱由榔,麵對的是一個苟延殘喘的南明朝廷、是殺氣騰騰的清朝追兵、是死到臨頭還要內鬥的眾臣。
他立即收眾將、懲奸邪、殺小人、穩定軍心。
吳三桂及清軍進入雲南之後,大肆搶掠,奸淫殺戮,慘不堪言。
無處不遭兵火,無人不遇劫掠。
隨著朱由榔勸降吳三桂,收複雲南。
整個雲南大地才有了一絲喘息。
四年後,洪興皇帝終於把滿清韃子趕到了黃河北岸。
可迴過頭發現,那個讓他重獲新生的雲南,那個他心心念念的雲南,此刻正被人蠶食,分裂。
這如何不讓他心痛。
其實,曆史上從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在西南地區施行“改土歸流”政策。
有的改了,可有的因為很多因素,改了跟沒改沒什麽區別。
有的土司在當地依舊有極高的聲望。
許多土民隻知土官不知朝廷。
這次土地劃分,洪興皇帝想著雲南當初抗清有功,又慘遭清軍幾番荼毒,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沒想到他們得寸進尺。
我要,我要,我全都要!
吃相有點難看。
我給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不能搶!
不聽話,那我就打到你聽話。
有功勞是一碼事,但居功自傲反噬其主,那就又是另一碼事了。
洪興二年五月(1663年),皇帝朱由榔集結了十萬大軍,親征雲南。
主帥李定國,畢竟他也在雲南混過幾年,還是能說上幾句話的。
副將白文選和劉體純。
洪興皇帝這次沒讓李來亨、尚之信以及耿精忠他們來。
畢竟清廷還在北方虎視眈眈,萬一都出來了被他們鑽了空子,那就糟糕了。
得讓他們守家。
還有一個人,洪興也沒讓他閑著。
臨行前,洪興皇帝把鄭成功叫來。
“延平王,聽說你對台灣很感興趣?”
鄭成功的心猛然收緊。
因為據他所知,在他去攻打天津的時候,外麵有風言風語在傳,他鄭成功想去台灣島自立門戶。
此時皇帝突然發問,難道要來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鄭成功嚇得“撲通”跪下。
“迴皇上,老臣世受皇恩,誓死效忠陛下,從未有過異心。”
洪興皇帝看到鄭成功一下子反應這麽大,沒緩過來。
不就是打個台灣嗎?至於這麽激動?
隨即想起來,錦衣衛之前給他匯報了一件事。
事情的內容就是外麵謠傳鄭成功想去台灣自立山頭。
洪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南明當初為何內鬥不止,就是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
搞得君臣相疑,所以最後大夥都玩完。
洪興嗬嗬一笑。
“延平王,你誤會朕的意思了。”
鄭成功不解。
洪興起身把鄭成功扶了起來。
“朕的意思是,此次我親征雲南,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這段時間,你好好操練水師,等朕迴來之後,朕要你親率水師,拿下台灣!”
鄭成功確實對台灣很感興趣,不過那時候是眼看複國無望,才想著退居台灣,徐徐圖之。
可如今明朝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收複台灣之事,鄭成功也就沒提。
沒想到皇上也感興趣,這可就撓到了鄭成功的癢處。
“謹遵聖諭!”
洪興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
“至於北伐之事,現在時機還未成熟,你先取台灣。朕知道滿清韃子與你有殺父之仇,你放心,此仇必報。”
說到父親鄭芝龍之死,鄭成功臉色未變,淡然迴答。
“迴皇上,驅除韃虜,興複大明是臣的使命,至於吾父之死,天也,命也,臣隻有縞素複仇,以結忠孝兩全之局耳。!”
這個迴答讓洪興很意外,不過想想也釋然了。
因為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幹了一件讓鄭成功臉上蒙羞的醜事。
他投降了清朝。
兒子誓死抵抗侵略者,父親轉頭就投降侵略者,當起了漢奸。
這讓鄭成功氣得真想當場就抽刀宰了他這個不聽話的老爸。
鄭成功苦勸無果之後,遂至孔廟焚儒服,大哭。
他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迴,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
後率部出海,繼續反清。
既然忠孝兩難全,那我就好好盡忠吧!
你死了,我會替你報仇的。
很無奈,很絕望,可又無法改變。
這他媽就是生活。
後來,清朝招撫鄭成功不得,遂將鄭芝龍入獄。
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芝龍在北京一家老小全部被誅殺。
鄭成功退下之後,親征雲南的各項事宜也準備得差不多了。
此時太子朱慈煊(1648年生)已經十五歲了,比北京城的康熙(1654年生)還大了六歲。
這個小崽子十四歲之前跟著他爹過的都是顛沛流離的生活,見了很多人間疾苦。
想必以後應該會是一個體恤民情的好皇帝。
所以,此次洪興離開南京,他很大膽地讓太子朱慈煊監國。
讓王興、張煌言等人輔佐。
是該好好鍛煉一下了,要不然以後可能打不過黃河北岸那個小韃子。
後世而來的洪興很清楚,那個小屁孩可不好對付。
事情安排了差不多之後,洪興終於可以在離別之前和顧念之團聚一下了。
這個時候去看美人,大家都知道他要幹什麽。
洪興火急火燎地跑到顧念之寢宮,她已等候多時。
見到皇帝,兩人相視而笑,心照不宣地就進了房間。
紅燭昏羅帳,今宵夜漫長。
一番纏纏綿綿之後,顧念之躺在洪興懷裏嬌嗔道。
“皇上,聽說雲南的女孩子會下蠱,你小心別被她們迷住了。”
洪興用食指纏住顧念之的頭發玩轉圈圈。
“她們要是敢對朕下蠱,朕就敢把她們都收了!”
顧念之有些醋意,轉過身去。
“哼,不理你了。”
洪興哈哈大笑,抽出轉圈圈的手,湊到顧念之耳邊。
“朕會跟她們說,朕早就被你迷住了!”
顧念之聽得兩腮潮紅。
洪興趁顧念之不注意,迅速伸手往被窩裏探了一把。
顧念之嚇得急忙裹住被子。
洪興露出心滿意足地笑容,起身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