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克薩哈隻能改防守為進攻。


    據探子來報,明軍有兩股人馬已先行出發,朝南京殺氣騰騰奔來。


    這兩股人馬人數不多,僅兩三千人,蘇克薩哈打算先拿他們開刀。


    永曆十六年二月初的某一天,清軍得到情報。


    這兩股人馬已經到達了蕪湖,距離南京約兩百裏。


    蘇克薩哈在遏必隆的催促下,派兩萬餘人出擊。


    遏必隆不知道為何,竟然也隨軍出擊。


    很快,兩隊人馬就在轉角處相遇了。


    尚之信和耿精忠本來就是先鋒隊,目的是負責是偵查和探索未知的領域。


    這要求他們輕裝上陣,機動能力要非常強,才能正常的完成工作。


    所以,打仗不是他們的強項。


    兩人得知清軍大軍席卷而來,並沒有跟他們硬碰硬。


    兩隊人馬隻是簡單地和清軍打了個照麵,就立即毫不猶豫帶隊後撤。


    遏必隆哪裏肯放過這些建功立業的機會,他下令追。


    務必要把這兩支隊伍吃掉。


    追到寧國府(今安徽宣城)的時候,遏必隆發現這兩隊人馬不見了。


    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樣,不見了。


    他大驚,宣城距離蕪湖一百多裏,距離南京已有三百多裏。


    孤軍深入,兵家大忌。


    遏必隆後背開始冒冷汗,他想都沒想,立即後撤。


    想走,不留下點東西,你走得了嗎?


    尚之信和耿精忠兩個小年輕在新公司的第一仗就被人揍得滿地找牙。


    雖然那是老板的問題,可他們不敢找老板麻煩。


    上次就被蘇克薩哈捶,這次被遏必隆追,早就一肚子火。


    兩人一合計,打算設個埋伏,找遏必隆要點利息。


    看到遏必隆撤軍,兩人也沒客氣,立即追上去抽刀救砍。


    遏必隆看到大軍後麵有尾巴,知道是這倆小夥子在搞鬼。


    能當上顧命大臣的人可不是草包。


    短暫的慌亂之後,他立即穩住軍心。


    身經百戰的八旗子弟也不是吃幹飯的,很快就反撲了上來。


    兩人也沒打算跟他們糾纏,殺了百餘人之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搞得遏必隆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追吧,萬一前麵又是一個大口袋,那他這條老命說不定就要交代在這。


    不追的話,這倆小比崽子太可恨了。


    氣得他捶胸頓足,發誓下次要是抓到這倆小王八蛋,定把他們剝皮抽筋。


    理智告訴他,這時候必須撤軍。


    很快,遏必隆就撤迴了南京。


    探子也傳來消息,李來亨和劉體純率領五萬大軍已從江西趕到了宣城,距南京三百多裏。


    李定國和白文選的軍隊也到達了湖州,距南京約四百裏。


    鄭成功的水師一路馬不停蹄,船不靠岸,也趕到了南通。


    不出意外的話,這三支部隊將會在十天左右趕到南京。


    了解了明軍的整體動向之後,遏必隆很識趣的退迴南京,搞起了防守工作。


    蘇克薩哈看到碰了一鼻子灰的遏必隆,也沒說什麽。


    人教人,教不會;得用事來教人,隻有挨打了才知道疼。


    遏必隆也很識趣地開始配合蘇克薩哈一起部署防禦工作。


    經過幾個月的部署,南京城早已是堅固無比,固若金湯。


    而且,蘇克薩哈也深知火器的威力,他在南京加固城垛,砌造炮台,添置火炮,嚴防死守。


    這次他在城牆上部署了很多當時比較先進的“佛朗機炮”和“紅夷大炮”。


    他們倆都屬於進口後再逆向研發的產品,各有優缺。


    佛朗機炮輕便小巧,安全,機動性強,可靈活安裝在戰車上,船上。


    它不怎麽挑炮架,隻要架上去就能驚天動地,炮火連天。


    缺點就是射程不遠,有效射程差不多就500米,在遠攻上就不具備優勢。


    紅夷大炮,起初是外國人賣給明朝官員的。


    因為那時候來中國的歐洲人許多人的頭發是紅色的,因此被當時的中國人稱之為“紅毛夷”(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


    紅夷大炮,是名副其實的重型火炮。


    它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有效射程達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裏。


    缺點就是太笨重了,動不動就兩三噸,機動性太差,隻能做固定的攻城守城。


    在整個明朝戰爭曆史上,火炮在戰爭的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主要是當時社會經濟十分繁榮,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極為發達。


    海外貿易也非常活躍,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處在萌芽時期,科技的進步出現了新的明顯的轉機。


    所有這些新的進步的因素,為明代的兵器、火藥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大明一朝從老朱建國開始,邊患嚴重,北方長期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東南沿海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


    這外部因素給明代火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使明代軍隊火器的編製裝備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


    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和耿仲明(耿繼茂他爹)率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無數投降後金。


    孔有德原來曾投奔過孫元化,吳橋兵變之後,孔有德活捉了孫元化,自號都元帥。


    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自己就收下了孫元化的部隊。


    孫元化是誰?


    那可是大明火器方麵專家中的專家。


    他還是明清史上唯一一個雇傭外籍人士組成雇傭軍的中國人。


    他手下有一支30人左右葡萄牙老外組成的炮兵雇傭軍。


    唉,可惜這樣的人才,最後被崇禎冤殺了。


    孔有德投降後金,帶去了後金急需的艦隊、紅夷大炮及匠人。


    給後金來了一個技術革命。


    此後對明朝的戰爭中,後金逐漸開始大量使用火器,直至一統天下。


    反觀明朝這邊,除了鄭成功水師上大規模裝備了火器之外,其餘人基本沒有。


    對於明軍來說,這仗不好打。


    永曆十六年(1662年)二月下旬,明軍三隊人馬終於浩浩蕩蕩地開到了南京。


    人數不算多,跟上次沒相差多少,二十餘萬人。


    人多人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在什麽人手裏。


    要不然楚雲飛也不會大罵:就算是五萬頭豬,他們抓三天也抓不完!


    來都來了,那就打唄。


    冷兵器時代攻城無非也就老三樣。


    雲梯,衝車,投石車輪番上陣。


    城牆上的清軍居高臨下,隻要明軍一進攻。


    遠處的用紅夷大炮招唿,近一點就用佛朗機炮伺候。


    如果明軍僥幸突破到城牆腳下,那還有弓箭等著他們。


    南京之戰打了近五個月,明軍傷亡很大,南京城牆卻遲遲攻不破。


    遠在福州的永曆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


    差不多了,該讓他手裏的這張王牌練練手了。


    永曆十六年八月,永曆下令讓吳三桂從廣州出發,揮師北上,直奔南京。


    並且讓他全權負責此次南京之戰的工作。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其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其喜並收藏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