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前線來報,吳三桂以及清軍已整頓好兵馬,率領三十萬人直奔緬甸。


    軍情緊急,他直接派影密衛暗殺了莽白,再找個前國王莽達這一支的人立為新王。


    此刻,緬甸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正式變更為永曆。


    有了緬甸這塊堅強的後盾,永曆此刻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好好和吳三桂扳扳手腕了。


    處理完緬甸的事情,永曆一刻也不敢耽誤,急忙召集眾將士商議如何麵對清軍的大軍。


    據悉,此次清軍南下,一共分為三路。


    一路從昆明出發,由降清將領孫可望帶隊,率十萬人馬,一路向滇西北,滇西南挺進。


    李定國部已收到消息,正在積極部署。


    孫可望和李定國那可是死對頭。


    當初孫可望打不過李定國,轉頭就投降清軍,帶著清軍把李定國打了個大敗虧輸。


    這次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肯定又是一場血流成河的廝殺。


    另一路自然就是吳三桂,他帶領十萬大軍以及部分八旗子弟,也是從昆明出發,打算從孟定入緬甸擒獲永曆。


    第三路由平南王尚可喜帶隊從廣州經廣西入雲南,打算從普洱入緬甸與吳三桂匯合,一起擒獲永曆。


    黑雲壓城城欲摧。


    永曆的南明朝廷裏,大臣們吵成一片,主戰主降的都有。


    當然,依南明這些官員的尿性,主降的依舊占大多數。


    讓他們出主意,他們隻會大唿“天要亡我大明”,一個個義憤填膺,真正行動的沒幾個。


    讓他們以身殉國,他們自己都跳到河裏又從河裏爬上來,理由是水太涼,改天再跳。


    有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在,這國家能不滅嗎?


    永曆坐在椅子上冷眼旁觀這些跳梁小醜的把戲。


    看他們蹦躂不動了,永曆起身抽出寶劍,用力砍掉案桌一角。


    案角滾落到群臣腳下,好似一個剛剛斬落的人頭,發出的聲音讓群臣噤若寒蟬。


    永曆用寶劍指著案角冷聲道:“若有言降者,如斯!”


    聲音不大,卻帶著神聖又不可侵犯的威嚴。


    這幾個字一一砸進群臣耳朵裏,他們看著高高在上的永曆,聽著這擲地有聲的話,身體那早已冰冷的血液,開始漸漸熱起來。


    它們順著血管流向心髒,心髒開始挑動;他們全身熱辣辣的,那血液開始沸騰,開始燃燒……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誓死效忠陛下!”


    整個大廳頓時山唿海嘯起來。


    永曆眼含熱淚,他知道,這一刻,自己這個皇帝才算真正的皇帝。


    感動歸感動,事還是要辦。


    既然一致對外,那就好好想想辦法如何麵對這來勢洶洶的三十萬大軍。


    很快,幾條應對方案就想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些讀書人該辦事的時候,還是能辦事的。


    隻要別讓他們太閑,人閑是非多,一閑下來他們就不搞事,就要開始搞人。


    孫可望永曆倒是不擔心,哪怕他帶了十萬大軍。


    對於這支隊伍,永曆全權交給李定國來處理,他知道李定國一定會好好疼愛孫可望的。


    永曆現在主要擔心的,就是平西王吳三桂和平南王尚可喜。


    他對這兩位帶路黨可是喜歡得緊,恨不得對他倆扒皮抽筋下油鍋。。


    可眼下自己真的沒多少兵,要麽策反他倆,要麽從別處調兵,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永曆十四年五月下旬,吳三桂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了孟定,離緬甸隻有百裏之遙。


    尚可喜也沒遇到什麽困難,很快就撲到了普洱。


    兩人決定先不管孫可望,各自帶兵揮師南下,劍指緬甸。


    永曆現在慌得一批,但理智告訴他慌也沒用,得趕快想辦法,要不然腦袋就要搬家了。


    李定國倒是好幾次想帶兵前來救駕,都被永曆罵迴去了。


    永曆讓他乖乖的收拾孫可望,先把孫可望搞定了再說,現在來了也沒用,說不定還會被前後夾擊。


    再說,李定國手裏的部隊永曆還有他用,不想讓他們來瞎摻和。


    六月,吳三桂和尚可喜分別到達邊境,兩人決定稍事休整之後,便準備入緬甸擒永曆。


    六月的東南亞,可是非常熱的,而且這裏還有一種土特產讓人欲罷不能。


    吳三桂和尚可喜才進入緬甸,就感受到了這個土特產的厲害之處。


    它就是——瘴氣。


    瘴氣指的是熱帶或亞熱帶山林當中的濕熱空氣,主要是指山林沼澤毒氣、有害氣體和動植物死亡後腐爛產生的毒氣。


    當地有幾句民謠是這樣說的:十人到猛臘,九人難迴家;要到車佛南,買好棺材板;要到菩薩壩,先把老婆嫁。


    這幾句民謠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人們對瘴氣的害怕。


    吳三桂是北方人,習慣北方四季分明的氣候,突然麵對濕熱的瘴氣,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尚可喜雖然在來自廣州,可也是第一次遇到這個神秘的瘴氣,也吃了不少苦頭。


    隨行的士兵那更是死傷無數。


    還未開打就損失了這麽多人,吳三桂心有不甘,可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打算先駐紮在邊境,等氣溫下降了再攻緬甸也不遲。


    空下來的時間,他打算趁此機會趕快把李定國解決了。


    你吳三桂想拖時間,永曆可不想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正在這時,鄭成功那邊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他在福建海門港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聲威複振。


    勝利後的鄭成功乘勝追擊,他和張煌言各帶一路兵馬從水、陸分別揮師北上,目標直指北京。


    順治大驚,他沒想到鄭成功如此強悍,竟然趁著他兵力分散之際抄他的老窩。


    他迅速下旨,令天下各路兵馬火速反攻鄭成功和張煌言。


    聖旨很快就來到了雲南這裏。


    孫可望已經陷入和李定國交戰的泥潭裏,一時抽不開身;


    尚可喜剛剛到雲南,他領旨後就朝四川趕去鎮壓李來亨,這李來亨看到鄭成功揮師北上,趁機馬上就攻下來四川陝西等地。


    不過順治的意思沒有明確地叫吳三桂撤兵,隻是讓他自己看著辦。


    在順治看來,永曆帝逃入緬甸,李定國、白文選等避入邊境土司,不過是爝火餘燼,無妨大局,可以任其自生自滅。


    再加上連年用兵,財政困難,兵員、糧餉難以為繼,順治對此事不太熱心。


    皇帝的冷淡加上瘴氣的危害,讓吳三桂萌生了撤軍的想法。


    吳三桂,要想走可沒那麽容易,熱情地永曆肯定要盡一下地主之誼,好好招待一下!


    他命靳統武帶領一萬餘人,依托緬甸高山密林的有利地形,不斷騷擾吳三桂。


    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擊戰,讓吳三桂苦不堪言。


    永曆很想借機就此滅了吳三桂,可是那樣無異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永曆目前承受不起那麽大的代價。


    幾番騷擾之後,永曆派人給吳三桂送去了一議和的封信。


    吳三桂現在是清軍一把非常鋒利的刀,如果這把刀能為我所用,那無異於要了清朝半條命。


    很快,永曆也收到了吳三桂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其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其喜並收藏朱由榔:我不做亡國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