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看法
娛樂:人設這玩意,狗都不要! 作者:破鋒八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秦王做為祖龍,作為龍國基業的奠定者,他的一生注定是波瀾壯闊的一生。
可以選擇的典故有那麽多。
但蘇晨偏偏不選擇那些壯懷激烈的故事,而是要選擇他被刺殺時的故事。
這一點陳路遠確實有些難以理解。
蘇晨看到陳路遠臉上的糾結,輕聲笑了笑。
“陳老先生是對這個故事不太滿意?”
“沒有沒有,蘇先生選擇的故事我怎麽會不滿意,隻是我暫時確實沒有明白這故事中的深意,蘇先生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麽。
又因為什麽會認為,這個故事作為《典籍裏的龍國》開場故事,一定會讓這檔綜藝一炮而紅呢?
蘇晨思考了一會,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抱歉陳老先生,我想如果不通過演繹的方式,而是選擇我們麵對麵來探討這場刺殺背後的真相,以及這場刺殺為什麽會開始,又為什麽會結束,我想會很無趣。
如果陳老先生實在對我沒有信心的話,你們也可以按照你們的設想,去安排典籍故事的,這一點我肯定是沒有意見的。”
蘇晨對於《荊軻刺秦王》這場典故,其實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但是有些見解,語言的解釋,隻會讓它變得更加蒼白無力。
如果遇上持相左意見的人,可能還會爆發一場口角。
蘇晨這段時間事務繁忙,既要拍電影還要錄歌,還要忙著留意《紅海行動》的票房。
所以他並不打算浪費時間,過多去解釋。
如果陳路遠,不能完全相信他。
那麽他會選擇在其他衛視上,將這場典故演繹出來。
畢竟李川現在可還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切等待著節目的轉型。
一旁組織飯局的宋華,也意識到了飯局氣氛的不對。
他本想對蘇晨使上兩個眼色,可沒想到蘇晨這小子壓根就不看他,這可把他氣得夠嗆。
而一旁的陳路遠,也是眉頭緊皺,臉上滿是思考之色。
無奈之下隻能由他這個和事佬救場。
“嗬嗬,老陳怎麽還和蘇晨這個年輕人,認真上了。”
陳路遠看著嬉笑緩解氣氛的宋華,認真的搖了搖頭。
“不不不,我並不是想和蘇先生認真,我是真的有些不能理解。”
“而我問出這番話,確實也有想求知的味道在裏麵。”
宋華隻好陪笑著點點頭,然後連忙又對蘇晨使眼色。
剛好蘇晨轉過頭,對上宋華的眼神。
還不宋華露出對他笑一笑,蘇晨這貨一轉頭,又把頭偏到了一邊。
韓朵見狀在桌下輕輕踢了踢蘇晨的腳。
蘇晨這時候無奈搖頭一笑。
其實真不是他不想解釋,而是在陳路遠問出那個問題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們之間的問題,確實是在看待故事本身上。
一個典故一個故事,一個片段一個人物。
千人千麵。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可能對陳路遠來說,秦王最巔峰最危險的時刻,應該是橫掃八荒一統天下的時候。
可人心的孤獨,從來不會是在事業到達巔峰的時候,最為膨脹。
一件事從開始做,到看見結果,最難的其實是過程。
“好吧,我就試圖去說一說。”
“敢問陳老先生,您認為秦王一生最輝煌的時刻,是什麽時候?”
陳路遠聽到蘇晨的問題,認真思索了一番,才看著蘇晨道。
“應是...秦王橫推六國一統八荒之時。”
“那時天下歸心,而他也站在權力的巔峰。”
蘇晨聞言輕輕搖了搖頭。
“我倒不這樣認為。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來看,國力強盛的一統已成定局,最後的結果其實是一種形勢的必然。”
陳路遠聽到蘇晨的話,眉宇間是散不開的不解。
當即出聲反問道。
“那難不成你覺得,秦王最高光的時刻,就應該是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嗎?”
蘇晨麵對陳路遠的問題,表情淡然,他隻是靜靜的看著陳路遠反問道。
“陳老先生覺得曆史是什麽?”
“曆史當然是,史書上所記載的真人真實。”陳路遠嚴肅道。
“可我卻不這樣認為,曆史最大的魅力,其實在於它的不確定性。”蘇晨端起一杯酒,輕輕抿了一口。
“從當今社會來看,曆史往往是被勝利方所書寫,經過了時間的沉澱,歲月的侵襲,一直流傳到今天的結果,真的會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嗎?
所以我認為影視文化中所描繪的曆史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曆史。
而史書上所記載的曆史,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曆史。
曆史是一種形式,是一種人文主義,是一種可以根據當下信念,所改變當時背景的故事。
記得在前幾年的時候,秦王的形象由於影視作品的影響,給人的感覺就是暴戾無道,戰爭狂,各種法令更是勞民傷財,昏聵無道。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站出來,他們意識到,相隔千載時光裏,那個男人眼光之高遠,謀略之深沉,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很難以企及的高度。
例如焚書坑儒,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哪些儒?
他統一六國,目的又是什麽,隻是為了讓自己立於天地之頂峰,萬萬人之頭頂?
如果是這樣,他為什麽要修建長城,為什麽要統一度量衡?
放在每一個時代,迴看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見解和意義。
就像前幾年,多數影視作品中秦王的形象,往往是與暴君登場。
僅僅隻過了幾年,不僅僅是影視作品,甚至在網上,你都能看到網友大喊一聲祖龍牛逼!
而曾經有關他妄想長生,等等的流言蜚語。
而今也成了網友口中,“我那迷人的老祖宗,隻是想要一顆長生仙丹,為什麽不給他?”
這是一種文化屬性的變化,這是我們國民意識的覺醒,這是我們對每一個故事正在發生的看法。
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曆史是一個故事。
倒不如說曆史隻是改變人思想的一種手段。
而手段有很多種,結果也導致很多種。
我們想要看到龍國人人如龍,我們想要傳統文化弘揚在本該屬於它的這片土地上。
所以手段也就不那麽重要了。
故事也就不那麽重要了。
那我們既然是帶著目的講故事,故事本身又帶有一定的藝術屬性,我們為什麽不能將故事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呢?
隻要這種結果是正向的,有何不可呢?
至於當年秦王是否繞柱,那一柄長達1米6的長劍,究竟有沒有拔出鞘,在我看來根本就不重要!”
...................
...................
可以選擇的典故有那麽多。
但蘇晨偏偏不選擇那些壯懷激烈的故事,而是要選擇他被刺殺時的故事。
這一點陳路遠確實有些難以理解。
蘇晨看到陳路遠臉上的糾結,輕聲笑了笑。
“陳老先生是對這個故事不太滿意?”
“沒有沒有,蘇先生選擇的故事我怎麽會不滿意,隻是我暫時確實沒有明白這故事中的深意,蘇先生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麽。
又因為什麽會認為,這個故事作為《典籍裏的龍國》開場故事,一定會讓這檔綜藝一炮而紅呢?
蘇晨思考了一會,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抱歉陳老先生,我想如果不通過演繹的方式,而是選擇我們麵對麵來探討這場刺殺背後的真相,以及這場刺殺為什麽會開始,又為什麽會結束,我想會很無趣。
如果陳老先生實在對我沒有信心的話,你們也可以按照你們的設想,去安排典籍故事的,這一點我肯定是沒有意見的。”
蘇晨對於《荊軻刺秦王》這場典故,其實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但是有些見解,語言的解釋,隻會讓它變得更加蒼白無力。
如果遇上持相左意見的人,可能還會爆發一場口角。
蘇晨這段時間事務繁忙,既要拍電影還要錄歌,還要忙著留意《紅海行動》的票房。
所以他並不打算浪費時間,過多去解釋。
如果陳路遠,不能完全相信他。
那麽他會選擇在其他衛視上,將這場典故演繹出來。
畢竟李川現在可還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切等待著節目的轉型。
一旁組織飯局的宋華,也意識到了飯局氣氛的不對。
他本想對蘇晨使上兩個眼色,可沒想到蘇晨這小子壓根就不看他,這可把他氣得夠嗆。
而一旁的陳路遠,也是眉頭緊皺,臉上滿是思考之色。
無奈之下隻能由他這個和事佬救場。
“嗬嗬,老陳怎麽還和蘇晨這個年輕人,認真上了。”
陳路遠看著嬉笑緩解氣氛的宋華,認真的搖了搖頭。
“不不不,我並不是想和蘇先生認真,我是真的有些不能理解。”
“而我問出這番話,確實也有想求知的味道在裏麵。”
宋華隻好陪笑著點點頭,然後連忙又對蘇晨使眼色。
剛好蘇晨轉過頭,對上宋華的眼神。
還不宋華露出對他笑一笑,蘇晨這貨一轉頭,又把頭偏到了一邊。
韓朵見狀在桌下輕輕踢了踢蘇晨的腳。
蘇晨這時候無奈搖頭一笑。
其實真不是他不想解釋,而是在陳路遠問出那個問題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們之間的問題,確實是在看待故事本身上。
一個典故一個故事,一個片段一個人物。
千人千麵。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可能對陳路遠來說,秦王最巔峰最危險的時刻,應該是橫掃八荒一統天下的時候。
可人心的孤獨,從來不會是在事業到達巔峰的時候,最為膨脹。
一件事從開始做,到看見結果,最難的其實是過程。
“好吧,我就試圖去說一說。”
“敢問陳老先生,您認為秦王一生最輝煌的時刻,是什麽時候?”
陳路遠聽到蘇晨的問題,認真思索了一番,才看著蘇晨道。
“應是...秦王橫推六國一統八荒之時。”
“那時天下歸心,而他也站在權力的巔峰。”
蘇晨聞言輕輕搖了搖頭。
“我倒不這樣認為。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來看,國力強盛的一統已成定局,最後的結果其實是一種形勢的必然。”
陳路遠聽到蘇晨的話,眉宇間是散不開的不解。
當即出聲反問道。
“那難不成你覺得,秦王最高光的時刻,就應該是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嗎?”
蘇晨麵對陳路遠的問題,表情淡然,他隻是靜靜的看著陳路遠反問道。
“陳老先生覺得曆史是什麽?”
“曆史當然是,史書上所記載的真人真實。”陳路遠嚴肅道。
“可我卻不這樣認為,曆史最大的魅力,其實在於它的不確定性。”蘇晨端起一杯酒,輕輕抿了一口。
“從當今社會來看,曆史往往是被勝利方所書寫,經過了時間的沉澱,歲月的侵襲,一直流傳到今天的結果,真的會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嗎?
所以我認為影視文化中所描繪的曆史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曆史。
而史書上所記載的曆史,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曆史。
曆史是一種形式,是一種人文主義,是一種可以根據當下信念,所改變當時背景的故事。
記得在前幾年的時候,秦王的形象由於影視作品的影響,給人的感覺就是暴戾無道,戰爭狂,各種法令更是勞民傷財,昏聵無道。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站出來,他們意識到,相隔千載時光裏,那個男人眼光之高遠,謀略之深沉,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很難以企及的高度。
例如焚書坑儒,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哪些儒?
他統一六國,目的又是什麽,隻是為了讓自己立於天地之頂峰,萬萬人之頭頂?
如果是這樣,他為什麽要修建長城,為什麽要統一度量衡?
放在每一個時代,迴看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見解和意義。
就像前幾年,多數影視作品中秦王的形象,往往是與暴君登場。
僅僅隻過了幾年,不僅僅是影視作品,甚至在網上,你都能看到網友大喊一聲祖龍牛逼!
而曾經有關他妄想長生,等等的流言蜚語。
而今也成了網友口中,“我那迷人的老祖宗,隻是想要一顆長生仙丹,為什麽不給他?”
這是一種文化屬性的變化,這是我們國民意識的覺醒,這是我們對每一個故事正在發生的看法。
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曆史是一個故事。
倒不如說曆史隻是改變人思想的一種手段。
而手段有很多種,結果也導致很多種。
我們想要看到龍國人人如龍,我們想要傳統文化弘揚在本該屬於它的這片土地上。
所以手段也就不那麽重要了。
故事也就不那麽重要了。
那我們既然是帶著目的講故事,故事本身又帶有一定的藝術屬性,我們為什麽不能將故事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呢?
隻要這種結果是正向的,有何不可呢?
至於當年秦王是否繞柱,那一柄長達1米6的長劍,究竟有沒有拔出鞘,在我看來根本就不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