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能說是承平日久,但是一直還算維持表麵安穩的燕王城因為燕山劍派的驟然出手,使得很多有心之人不介意推波助瀾一下, 於是不明立場的各方勢力都開始發力,燕王城中竟然四處都有了喊殺之聲。
相較燕王城各處驟起的動蕩,偌大的燕王宮裏還算平靜,如果不是秦放隨手亂殺人的話,也許連點亂子都見不到。不過這平靜下麵或許有著更大的暗流湧動。
大公子這監國還算是得力,率領直屬宮衛迅速地就穩定了宮裏的人心惶惶。而最得燕王器重的虎賁衛,都已經身著重甲、全副武裝地將宮中各處要津都守衛了起來。監國令下,任何人不得在宮中隨意走動,四處燈火通明,整個燕王宮恍如白晝。
墨染抿著嘴狠狠瞪了一眼蒼生,還不都是為了這小子。
燕王這一次突然出城北狩,已經數月未歸,位於燕國最南部的燕王城裏各種謠言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了。有說燕王常以人為食,尤其喜歡吃草原人,因為據說有嚼頭,等草原人吃光了就輪到燕南人了。有說因為燕王窮兵黷武,北方人口驟減,以後南方人將會被強迫遷徙到凍得人睜不開眼的北方蠻荒去。還有說,燕王已遭天罰死在了草原之上……
各方勢力的傳播或是有心助攻之下,殺人盈野的燕王就成了人們口中倒行逆施的暴君。整個燕國南部群情激奮,似乎就等著誰人振臂一唿推翻燕王了,重整朗朗乾坤了。
而在酒樓坊市,甚至街頭巷尾,素有賢名的大公子更是常被人有意無意地提起。給人的感覺是大公子更適合當這個燕王。
說這是陽謀陰謀,這是裹挾民意好像也沒錯,真要算起來,大公子是可以有奪位這個想法也有這個助力的。而且他的母族確也是最覬覦燕王之位的,因為大公子的母親是齊國的公主。
數百年來,燕齊兩國之間一直打打停停,摩擦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來,曾經騎在燕國頭上的齊國居然已經敗了兩場了,已經成為燕王城的易城就是上一次大戰中,前代燕王從齊國手中搶迴來的。
幾年前燕王更是一意孤行,一聲令下就將國都遷到了易城,而這裏距離齊國邊境就是一二百裏的路程,很難說燕王是故意等著齊國來打,還是圖謀大舉進攻齊國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可能的話,齊國肯定是想換一個與自己親善的燕王上位,要是外甥就更好了。
雖然燕王的大公子是否這麽想的不好說,但是顯見的,齊國對於易城的滲透是下了大力氣,對於大公子的推舉也是不遺餘力。
易城這個地方本就是親齊的。在三十年前,它還是齊國的北部重鎮,是攻伐燕國威懾北方的橋頭堡。所以即便是成了燕王城,這裏紮根無數代的多數土著還是心向舊國的。就是在王宮裏,有齊國出身的王後坐鎮的緣故,以各種理由充斥進來的齊國人也很多,這些在可能的時候都是大公子的強大後援。
當然,王後在王宮裏也不是一言堂。燕王宮裏還有一股強大勢力存在,那就是秦國的勢力,一位燕王太後,一位燕王妃都是秦國人。
秦燕之間雖然隔著魏趙韓三晉之國,但是正因為平素暫時沒有直接實際利益衝突,所以兩國的關係表麵上一直還是很鐵的。也因此,數代聯姻下來,燕王宮裏的秦國勢力可是一點都不比齊國方麵的弱。
而幾乎路人皆知的,燕王太後當初並不想讓現在的燕王繼位,當時秦國為此甚至揚言要出動大軍遠征燕國。
所以說,燕王離開的日子一久了,燕王宮風雨飄搖是很正常的,不過宮裏的雙方投鼠忌器的,即便都有什麽想法,在燕王還活蹦亂跳的時候也不會先露頭。但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想必雙方都不會作壁上觀。
“還是在六弟這裏覺得安心。”安排好了宮中的一切,仍是一身便裝的大公子竟然迴到了蒼生所居的小院,不過這一次帶來了不少人。
墨染冷眼看著大公子親手把那些扔在屋裏的人頭鄭重地收殮了起來,嗤笑了一聲,“你若是出城避避豈不是更好。”隨即讓大公子將帶來的人手都攆出院子之外。
不隻是大公子帶了不少人,秦妃也很快派了十來個看著就威風凜凜的侍從來了,名義上是保護四公子這個她親生的兒子。這些人自然也是進不得院子,兩夥人各守一邊倒也相安無事。
一見來了這麽多人,墨染反而輕鬆下來,除非是後宮這兩家聯手了,不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就是了。
蒼生上輩子畢竟被灌輸過海量的知識,而不論是公元還是新紀,有人的地方就有爭端,都發生過太多的各種國與國、國之中的角逐,燕王宮的事,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一些關鍵之處。
不過,蒼生能感覺到,大公子也好,四公子也好,對他沒有什麽惡意,當然這或許是因為他對血脈紐帶產生的情感並不了解的緣故吧,也更不了解王位的價值。
蒼生更是覺得一直緊守在自己身邊的墨染有點小題大做了,誰會想要對付自己這個一直躺在塌上的小廢人呢?
隻是他沒有什麽發言的權力,他的小院已經成了臨時的各方信息交流中心,很多人進進出出地傳遞情況,幾方的探子都有,也都不避諱誰地大聲報告城裏的形勢。
隨著傳迴來的消息越來越多,很快,墨染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了。
還真被大公子說中了,這一次主動出擊的燕山劍派真的是人手不夠了。
出乎最初意料的,那些外來人在燕山劍派的逼壓之下並沒有乖乖束手就擒,從小矛盾直接演化成大衝突,或許燕山劍派這一動手踩到了臨界點,於是在猝不及防之下,燕王城四處都爆發了激戰,而且看形勢是愈演愈烈。
各方信息隨便一匯總,就都知道了,這一次,堂堂鎮國劍派竟然在爭鬥中落在了下風。這等於是在打燕國的臉啊。墨染眼神越來越淩厲,怕是更大的暴風雨要來了。
相較燕王城各處驟起的動蕩,偌大的燕王宮裏還算平靜,如果不是秦放隨手亂殺人的話,也許連點亂子都見不到。不過這平靜下麵或許有著更大的暗流湧動。
大公子這監國還算是得力,率領直屬宮衛迅速地就穩定了宮裏的人心惶惶。而最得燕王器重的虎賁衛,都已經身著重甲、全副武裝地將宮中各處要津都守衛了起來。監國令下,任何人不得在宮中隨意走動,四處燈火通明,整個燕王宮恍如白晝。
墨染抿著嘴狠狠瞪了一眼蒼生,還不都是為了這小子。
燕王這一次突然出城北狩,已經數月未歸,位於燕國最南部的燕王城裏各種謠言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了。有說燕王常以人為食,尤其喜歡吃草原人,因為據說有嚼頭,等草原人吃光了就輪到燕南人了。有說因為燕王窮兵黷武,北方人口驟減,以後南方人將會被強迫遷徙到凍得人睜不開眼的北方蠻荒去。還有說,燕王已遭天罰死在了草原之上……
各方勢力的傳播或是有心助攻之下,殺人盈野的燕王就成了人們口中倒行逆施的暴君。整個燕國南部群情激奮,似乎就等著誰人振臂一唿推翻燕王了,重整朗朗乾坤了。
而在酒樓坊市,甚至街頭巷尾,素有賢名的大公子更是常被人有意無意地提起。給人的感覺是大公子更適合當這個燕王。
說這是陽謀陰謀,這是裹挾民意好像也沒錯,真要算起來,大公子是可以有奪位這個想法也有這個助力的。而且他的母族確也是最覬覦燕王之位的,因為大公子的母親是齊國的公主。
數百年來,燕齊兩國之間一直打打停停,摩擦不斷,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來,曾經騎在燕國頭上的齊國居然已經敗了兩場了,已經成為燕王城的易城就是上一次大戰中,前代燕王從齊國手中搶迴來的。
幾年前燕王更是一意孤行,一聲令下就將國都遷到了易城,而這裏距離齊國邊境就是一二百裏的路程,很難說燕王是故意等著齊國來打,還是圖謀大舉進攻齊國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可能的話,齊國肯定是想換一個與自己親善的燕王上位,要是外甥就更好了。
雖然燕王的大公子是否這麽想的不好說,但是顯見的,齊國對於易城的滲透是下了大力氣,對於大公子的推舉也是不遺餘力。
易城這個地方本就是親齊的。在三十年前,它還是齊國的北部重鎮,是攻伐燕國威懾北方的橋頭堡。所以即便是成了燕王城,這裏紮根無數代的多數土著還是心向舊國的。就是在王宮裏,有齊國出身的王後坐鎮的緣故,以各種理由充斥進來的齊國人也很多,這些在可能的時候都是大公子的強大後援。
當然,王後在王宮裏也不是一言堂。燕王宮裏還有一股強大勢力存在,那就是秦國的勢力,一位燕王太後,一位燕王妃都是秦國人。
秦燕之間雖然隔著魏趙韓三晉之國,但是正因為平素暫時沒有直接實際利益衝突,所以兩國的關係表麵上一直還是很鐵的。也因此,數代聯姻下來,燕王宮裏的秦國勢力可是一點都不比齊國方麵的弱。
而幾乎路人皆知的,燕王太後當初並不想讓現在的燕王繼位,當時秦國為此甚至揚言要出動大軍遠征燕國。
所以說,燕王離開的日子一久了,燕王宮風雨飄搖是很正常的,不過宮裏的雙方投鼠忌器的,即便都有什麽想法,在燕王還活蹦亂跳的時候也不會先露頭。但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想必雙方都不會作壁上觀。
“還是在六弟這裏覺得安心。”安排好了宮中的一切,仍是一身便裝的大公子竟然迴到了蒼生所居的小院,不過這一次帶來了不少人。
墨染冷眼看著大公子親手把那些扔在屋裏的人頭鄭重地收殮了起來,嗤笑了一聲,“你若是出城避避豈不是更好。”隨即讓大公子將帶來的人手都攆出院子之外。
不隻是大公子帶了不少人,秦妃也很快派了十來個看著就威風凜凜的侍從來了,名義上是保護四公子這個她親生的兒子。這些人自然也是進不得院子,兩夥人各守一邊倒也相安無事。
一見來了這麽多人,墨染反而輕鬆下來,除非是後宮這兩家聯手了,不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就是了。
蒼生上輩子畢竟被灌輸過海量的知識,而不論是公元還是新紀,有人的地方就有爭端,都發生過太多的各種國與國、國之中的角逐,燕王宮的事,他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一些關鍵之處。
不過,蒼生能感覺到,大公子也好,四公子也好,對他沒有什麽惡意,當然這或許是因為他對血脈紐帶產生的情感並不了解的緣故吧,也更不了解王位的價值。
蒼生更是覺得一直緊守在自己身邊的墨染有點小題大做了,誰會想要對付自己這個一直躺在塌上的小廢人呢?
隻是他沒有什麽發言的權力,他的小院已經成了臨時的各方信息交流中心,很多人進進出出地傳遞情況,幾方的探子都有,也都不避諱誰地大聲報告城裏的形勢。
隨著傳迴來的消息越來越多,很快,墨染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了。
還真被大公子說中了,這一次主動出擊的燕山劍派真的是人手不夠了。
出乎最初意料的,那些外來人在燕山劍派的逼壓之下並沒有乖乖束手就擒,從小矛盾直接演化成大衝突,或許燕山劍派這一動手踩到了臨界點,於是在猝不及防之下,燕王城四處都爆發了激戰,而且看形勢是愈演愈烈。
各方信息隨便一匯總,就都知道了,這一次,堂堂鎮國劍派竟然在爭鬥中落在了下風。這等於是在打燕國的臉啊。墨染眼神越來越淩厲,怕是更大的暴風雨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