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姐李妙玉這兩天肺都要氣炸了!
上巳節的時候,有她在二月二賞花宴上認識的小姐邀請她一起出外遊玩,本來是挺開心的事。可是宴會上有個永寧侯府的小姐那是衣裳首飾各種炫耀。
而她若是個嫡女也就算了,偏偏跟她一樣是個庶女,而且聽說還是個不得嫡母喜歡的庶女!
別家的小姐自然對她百般奉承,惹得李妙玉一陣的眼熱。
一迴來就去找了方姨娘,本來以為求個一兩件好首飾,本也不是什麽難事兒,可是這一次方姨娘不但沒有答應她,還跟她去了好一陣的苦。
第二日一下學她又趕到了方姨娘的院子,好一統的巴結奉承,揉肩捶背,可是卻還是一兩銀子都沒有拿到,方姨娘還是那些話,什麽你弟弟吃藥要錢啦,什麽舅舅家需要接濟了,什麽今年年成不好,又出了方管事那樣的事兒,手裏實在沒有多餘的閑錢之類。
李妙玉都要氣死了,衝著方姨娘大嚷一通,轉身出來,卻是越走越氣,越走越氣:感情李珍是她的兒子,她就不是她的女兒不成?接濟舅舅家,方家算她哪門子舅舅?再說,舅舅自有他做太夫人的姑姑接濟,哪裏就輪的上做人妾室的妹子幫忙了?
走在園子中,忽然就看到妙賢居的丫鬟帶著一群婆子迤邐而來,手上全都捧著沉甸甸的東西,李妙玉這才想起她的好姐姐李妙賢今天進了宮。
那麽她們手裏麵的東西……
李妙玉眼前一亮,便想著像從前一樣,找些借口,從李妙賢的手裏麵敲一些東西,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李妙賢新挑的小丫鬟竟然不肯,像二月二一般牙尖嘴利的說了一番話,讓她竟然找不到強奪的借口兒……
等人走了,她這才反應過來,又被那個叫修竹的小丫頭擺了一道,氣狠狠的一路哭著跑到太夫人的閑福居,狠狠的告了一狀,心裏麵這才平衡了一些,隻等著“咱們堂堂的安國公府大小姐”過來的時候看好戲了。
隻是沒有想到,戲看到一半兒,自己那個萬事不管的父親竟然來了,還開口幫李妙賢說了好話兒,並且直誇她賢孝。
李妙玉隻覺得這個府裏麵的所有人都不對勁兒了。
姑太太自從進府就對李妙賢母女另眼相看,她也就不說什麽了,什麽時候她的父親竟然也被收買了嗎?
情況可大大的不妙啊!
李妙玉悄悄的看了一眼太夫人,心想:等下一定得去找姨娘好好合計一下,不然等李妙賢把老太太也收買過去,那安國公府裏還有她們的立錐之地嗎?
同時,也把剛才從方姨娘那裏帶出來的氣拋到了九霄雲外。
等從方姨娘那裏迴去,已經很晚了,丫鬟迴報什麽也沒有太在意,就睡了過去。第二天梳頭的時候,才發現梳妝台上麵的錦盒,打開一看,忍不住笑出了聲。
一問,才知道是妙賢居的小丫鬟送過來的,這才笑著點了點頭兒,說了一聲,“算她識趣!”直接撿了一朵絹花兒插在了頭上,同時拿起那兩隻金釵看了半天,選了一支也讓丫鬟戴了起來。壓根就沒有想起來要迴禮的事兒。
——分割線——
當妙賢居上上下下還在為自家小姐進宮見了貴妃娘娘興奮不已的時候,修竹已經悄悄出了門兒,趁著夜色混入一座假山之中。
安國公府丫鬟常用的藍色衣衫在假山山洞裏麵一閃便消失不見了。
修竹在狹窄得洞穴中轉了一個圈兒,手指在一塊兒凸起的山石上麵輕輕一點,原本黑洞洞的山石突然從中間裂出一道縫隙,縫隙漸漸擴大,露出一排整齊的台階。
修竹拾階而下,大約走了有十數階的樣子,裏麵便沒有了路。反而是在牆壁之上出現了另一道門。
那道門與石壁的粗糙不同,反而是打磨的十分光滑,上麵好似還雕刻了深深淺淺的花紋兒。
修竹正對著那門,伸出手來,屈指在上麵敲了兩下,那道門無聲的開了。
裏麵走出一個中等身材,帶著銀灰色麵具的男人,看到修竹,他明顯愣了一下,輕聲問道:“主子,您怎麽來了?”問完,也不停歇,直接拉了修竹進來,然後很小心的看了一下外麵的台階,啟動機關,兩道石門應聲又關了起來。好像剛才根本從沒有開啟過一般。
修竹一邊往裏走,一邊問道:“我是想問問,姑太太李玫家是怎麽迴事?還有宮中那位是什麽意思?是真的要給寧遠侯世子相看嗎?”
那個人跟著修竹的後麵,微微含著身子,恭敬的迴答道:“寧遠侯世子的父母具在邊關,幾年不迴一趟,府裏麵的幾個嬸子都想著讓他娶自己的娘家侄女,好成了自己在寧遠侯府的助力。隻是寧遠侯老夫人還沒有老糊塗呢,於是請了自己的女兒出麵,隻是相看,並沒有說要定下哪家,意在讓府裏麵的幾個太太夫人死心呢!”
修竹長長的“哦”了一聲,接著問道:“何家是你們調迴來的,到底要怎麽用?現在發生的事,是不是跟你們也有關。”
那個麵具男搖了搖頭,“主子,這個先生沒有說,屬下也不是很清楚。”
修竹不在問,而是走到一把石椅上坐了下來,撫著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那個麵具男忐忑的看了修竹一會兒,咬了咬嘴唇,又道:“先生已經按著主子的意思,在郊外建了幾個作坊,專門收留各地湧來的難民。而且,主子畫的金銀首飾圖紙,已經個做出幾套,已經放到芙蓉閣裏麵銷售了,效果不錯。”
“這個是必須的。”修竹看都不看對方一眼,淡淡的說道。說完像是想起什麽來一樣,吩咐道:“以後,那些已有的產品,就逐漸的轉移到作坊裏麵去做吧,我這裏新產品。”
“不過,注意把方子分開,一處隻負責一道工序,以防泄露。還有,金銀首飾的作坊可以留意流民中有沒有熟手,同時尋找著聰明伶俐的小孩子做學徒。”
上巳節的時候,有她在二月二賞花宴上認識的小姐邀請她一起出外遊玩,本來是挺開心的事。可是宴會上有個永寧侯府的小姐那是衣裳首飾各種炫耀。
而她若是個嫡女也就算了,偏偏跟她一樣是個庶女,而且聽說還是個不得嫡母喜歡的庶女!
別家的小姐自然對她百般奉承,惹得李妙玉一陣的眼熱。
一迴來就去找了方姨娘,本來以為求個一兩件好首飾,本也不是什麽難事兒,可是這一次方姨娘不但沒有答應她,還跟她去了好一陣的苦。
第二日一下學她又趕到了方姨娘的院子,好一統的巴結奉承,揉肩捶背,可是卻還是一兩銀子都沒有拿到,方姨娘還是那些話,什麽你弟弟吃藥要錢啦,什麽舅舅家需要接濟了,什麽今年年成不好,又出了方管事那樣的事兒,手裏實在沒有多餘的閑錢之類。
李妙玉都要氣死了,衝著方姨娘大嚷一通,轉身出來,卻是越走越氣,越走越氣:感情李珍是她的兒子,她就不是她的女兒不成?接濟舅舅家,方家算她哪門子舅舅?再說,舅舅自有他做太夫人的姑姑接濟,哪裏就輪的上做人妾室的妹子幫忙了?
走在園子中,忽然就看到妙賢居的丫鬟帶著一群婆子迤邐而來,手上全都捧著沉甸甸的東西,李妙玉這才想起她的好姐姐李妙賢今天進了宮。
那麽她們手裏麵的東西……
李妙玉眼前一亮,便想著像從前一樣,找些借口,從李妙賢的手裏麵敲一些東西,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李妙賢新挑的小丫鬟竟然不肯,像二月二一般牙尖嘴利的說了一番話,讓她竟然找不到強奪的借口兒……
等人走了,她這才反應過來,又被那個叫修竹的小丫頭擺了一道,氣狠狠的一路哭著跑到太夫人的閑福居,狠狠的告了一狀,心裏麵這才平衡了一些,隻等著“咱們堂堂的安國公府大小姐”過來的時候看好戲了。
隻是沒有想到,戲看到一半兒,自己那個萬事不管的父親竟然來了,還開口幫李妙賢說了好話兒,並且直誇她賢孝。
李妙玉隻覺得這個府裏麵的所有人都不對勁兒了。
姑太太自從進府就對李妙賢母女另眼相看,她也就不說什麽了,什麽時候她的父親竟然也被收買了嗎?
情況可大大的不妙啊!
李妙玉悄悄的看了一眼太夫人,心想:等下一定得去找姨娘好好合計一下,不然等李妙賢把老太太也收買過去,那安國公府裏還有她們的立錐之地嗎?
同時,也把剛才從方姨娘那裏帶出來的氣拋到了九霄雲外。
等從方姨娘那裏迴去,已經很晚了,丫鬟迴報什麽也沒有太在意,就睡了過去。第二天梳頭的時候,才發現梳妝台上麵的錦盒,打開一看,忍不住笑出了聲。
一問,才知道是妙賢居的小丫鬟送過來的,這才笑著點了點頭兒,說了一聲,“算她識趣!”直接撿了一朵絹花兒插在了頭上,同時拿起那兩隻金釵看了半天,選了一支也讓丫鬟戴了起來。壓根就沒有想起來要迴禮的事兒。
——分割線——
當妙賢居上上下下還在為自家小姐進宮見了貴妃娘娘興奮不已的時候,修竹已經悄悄出了門兒,趁著夜色混入一座假山之中。
安國公府丫鬟常用的藍色衣衫在假山山洞裏麵一閃便消失不見了。
修竹在狹窄得洞穴中轉了一個圈兒,手指在一塊兒凸起的山石上麵輕輕一點,原本黑洞洞的山石突然從中間裂出一道縫隙,縫隙漸漸擴大,露出一排整齊的台階。
修竹拾階而下,大約走了有十數階的樣子,裏麵便沒有了路。反而是在牆壁之上出現了另一道門。
那道門與石壁的粗糙不同,反而是打磨的十分光滑,上麵好似還雕刻了深深淺淺的花紋兒。
修竹正對著那門,伸出手來,屈指在上麵敲了兩下,那道門無聲的開了。
裏麵走出一個中等身材,帶著銀灰色麵具的男人,看到修竹,他明顯愣了一下,輕聲問道:“主子,您怎麽來了?”問完,也不停歇,直接拉了修竹進來,然後很小心的看了一下外麵的台階,啟動機關,兩道石門應聲又關了起來。好像剛才根本從沒有開啟過一般。
修竹一邊往裏走,一邊問道:“我是想問問,姑太太李玫家是怎麽迴事?還有宮中那位是什麽意思?是真的要給寧遠侯世子相看嗎?”
那個人跟著修竹的後麵,微微含著身子,恭敬的迴答道:“寧遠侯世子的父母具在邊關,幾年不迴一趟,府裏麵的幾個嬸子都想著讓他娶自己的娘家侄女,好成了自己在寧遠侯府的助力。隻是寧遠侯老夫人還沒有老糊塗呢,於是請了自己的女兒出麵,隻是相看,並沒有說要定下哪家,意在讓府裏麵的幾個太太夫人死心呢!”
修竹長長的“哦”了一聲,接著問道:“何家是你們調迴來的,到底要怎麽用?現在發生的事,是不是跟你們也有關。”
那個麵具男搖了搖頭,“主子,這個先生沒有說,屬下也不是很清楚。”
修竹不在問,而是走到一把石椅上坐了下來,撫著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那個麵具男忐忑的看了修竹一會兒,咬了咬嘴唇,又道:“先生已經按著主子的意思,在郊外建了幾個作坊,專門收留各地湧來的難民。而且,主子畫的金銀首飾圖紙,已經個做出幾套,已經放到芙蓉閣裏麵銷售了,效果不錯。”
“這個是必須的。”修竹看都不看對方一眼,淡淡的說道。說完像是想起什麽來一樣,吩咐道:“以後,那些已有的產品,就逐漸的轉移到作坊裏麵去做吧,我這裏新產品。”
“不過,注意把方子分開,一處隻負責一道工序,以防泄露。還有,金銀首飾的作坊可以留意流民中有沒有熟手,同時尋找著聰明伶俐的小孩子做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