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上朝的名義
大命錦衣衛:開局滅門八大晉商 作者:天寂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莫相問直接朝天一指,他身後的七柄寶劍紛紛出鞘,在天空中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劍光。
“你們今天!都要死。”
長劍舞動,立刻向著楊天洪等人殺去。
看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羅織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他的手裏拿著那枚刺神錐,這是他之前擊殺白蓮教聖使時獲得的寶物。
在後來一直都沒有用過,因為六獄鎮魔功可以將敵人的靈魂直接鎮壓,用不著使用刺神錐去毀滅。
沒想到在今天竟然派上了用場。
他也不再繼續看戲,而是偷偷潛入自己的府邸之中,然後重新在密室之中變迴了自己的模樣。
外麵的廝殺聲越來越大,他也很應景的從羅府裏走了出去看熱鬧。
不過這時沒有人顧得上他,隨著越來越多的法相境武者到來。
整個京城的百姓幾乎都看到了這場戰鬥。
最終的結果是那名宗師境四重的五嶽劍派弟子也被殺了,連靈魂都沒有逃脫。
而莫相問以一敵三,最後拖延到了援兵的到來。
雖然這場戰鬥看著很熱鬧,但羅織卻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們都沒有開法相去打,法相境相爭,如果不開法相的話,那不管打的有多熱鬧,都不會有任何結果。
失去了看熱鬧的心思,羅織返迴了密室之中。
他剛才一共殺了十八人,吸取了近五萬年的真氣。
這些真氣和之前那些江湖人士的真氣不同,他們都來自名門大派,所修內力大多純正平和起來所以煉化起來也更容易一些。
在吩咐好之後,羅織便開始閉關修煉,專心煉化這些內力。
……
時間一晃而過,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在這兩個月裏,正魔兩道由於那一次的事件發生激烈的衝突。
但是衝突很快便平息了下去,仿佛是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後麵抹平了這一切。
這則消息傳入朱鐵心的耳中,朱鐵心的麵色變得更加凝重。
江湖中人越團結,大命王朝就越危險,隻有江湖之中的這些人自己亂起來,他才有機會去整頓這一切。
思索間,他的目光投向了紫禁城外。
最近魏忠賢執行的那三條政策確實讓他觸目驚心,不過他也沒有去阻止魏忠賢,因為他知道這是羅織的意思。
但羅織到底想做什麽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這時,天空之中響起了一陣雷聲。
其隆隆之聲響徹雲霄,讓人聞之不由得心驚膽戰。
“轟隆……”
魏忠賢坐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被雷聲一嚇,猛地把手中的筆鬆開,在紙上留下了一團墨痕。
“公公,你該歇歇了。”
一旁的小太監及時勸告道。
魏忠賢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有些痛苦的說道:“最近那些文人又說什麽了嗎?”
小太監猶豫再三,最後還是說道:“他們說您,說您……”
“說我什麽就直接說吧。”
“他們說你禍國殃民,理應罪該萬死。”
“唉。”
魏忠賢癱倒在椅子,表情說不出的難受。
毫無疑問,他是個貪官。
由於他是個太監本身沒有什麽太大的誌向,隻想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富貴日子,最好再來點巴結他的人。
可是最近以來,政策發布下去以後,錢沒有撈到多少,人倒是得罪了不少。
現在那群文官都是恨不得扒了自己的皮。
桌子上整整一桌子的奏折,全部都是各地的災報和民亂。
自從農稅減免之後,這些原本幾年才能看到一次的東西現在一天都能看到好幾迴。
而且每一件都說的聲勢浩大,就好像一處理不好就有亡國之禍一樣。
還有不少官員直接棄官而走,導致州府無人管理,災禍四生。
他是從民間爬上來的,自然知道這都是那些中層官吏搞出來的事情。
但是他偏偏還沒有辦法,不管是什麽政策最終還是要靠中低層官吏去執行。
而那些對他們不利的政策,他們往往會進行曲解,造謠,過度執法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就在他煩惱的時候,一個敲門聲在門外響起。
“誰啊?自己進來。”
羅織步入門中,魏忠賢立刻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羅大人!您出關了。”
他略帶諂媚的說道。
羅織微微一笑說道:“魏公公看起來很苦惱啊。”
魏忠賢無力的搖了搖頭:“羅大人您是不知道啊,這些政策執行起來真是太難了。”
羅織微微一笑,對於這種情況,他顯然早有預料。
“魏公公,難不成就沒有心腹嗎?”
他直接開口問道。
“那自然是有的,可是我的那些心腹也數量有限,很難去執行這些政策啊。”
魏忠賢苦惱的說道。
“那無所謂。”
羅織思索片刻後說道:“現在朝廷裏有那些人反對農稅減免的事情?”
“很多,大概有七八成都反對。”
“那你就寫一份名單出來,以開會的名義把他們召集起來,然後……”
羅織眼中寒芒一閃,然後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聽到這個辦法,魏忠賢驚的立馬站了起來。
“可,可這這可是七八成的官員,牽扯至少三千多名七品以上的官員,若是全殺了,我們整個大命恐怕都會就此崩潰啊。”
羅織目光灼灼的盯著他說道:“你覺得大命現在沒有崩潰嗎?”
“我……”
魏忠賢張張嘴,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等他們死了之後,我會立刻通知天下開始選才,補充一批新鮮血液上去。”
時局到了這個地步,就算從民間那一頭豬上去坐這些人的位置,也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差。
倒不是說他們能力如何,而是各方各麵都牽扯太深,他們被人情關係所負累,你妥協一點我退讓一點,時局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糜爛的。
比如說前世的明朝末日,為什麽崇禎明明殺了很多人,換了許多首輔,都沒能阻止時局繼續糜爛下去呢?
因為他選的人都是那一批人裏的人,他無論怎麽選都沒有跳出那個圈子,自然是怎麽換人都沒有用了。
“你們今天!都要死。”
長劍舞動,立刻向著楊天洪等人殺去。
看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羅織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他的手裏拿著那枚刺神錐,這是他之前擊殺白蓮教聖使時獲得的寶物。
在後來一直都沒有用過,因為六獄鎮魔功可以將敵人的靈魂直接鎮壓,用不著使用刺神錐去毀滅。
沒想到在今天竟然派上了用場。
他也不再繼續看戲,而是偷偷潛入自己的府邸之中,然後重新在密室之中變迴了自己的模樣。
外麵的廝殺聲越來越大,他也很應景的從羅府裏走了出去看熱鬧。
不過這時沒有人顧得上他,隨著越來越多的法相境武者到來。
整個京城的百姓幾乎都看到了這場戰鬥。
最終的結果是那名宗師境四重的五嶽劍派弟子也被殺了,連靈魂都沒有逃脫。
而莫相問以一敵三,最後拖延到了援兵的到來。
雖然這場戰鬥看著很熱鬧,但羅織卻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們都沒有開法相去打,法相境相爭,如果不開法相的話,那不管打的有多熱鬧,都不會有任何結果。
失去了看熱鬧的心思,羅織返迴了密室之中。
他剛才一共殺了十八人,吸取了近五萬年的真氣。
這些真氣和之前那些江湖人士的真氣不同,他們都來自名門大派,所修內力大多純正平和起來所以煉化起來也更容易一些。
在吩咐好之後,羅織便開始閉關修煉,專心煉化這些內力。
……
時間一晃而過,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在這兩個月裏,正魔兩道由於那一次的事件發生激烈的衝突。
但是衝突很快便平息了下去,仿佛是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後麵抹平了這一切。
這則消息傳入朱鐵心的耳中,朱鐵心的麵色變得更加凝重。
江湖中人越團結,大命王朝就越危險,隻有江湖之中的這些人自己亂起來,他才有機會去整頓這一切。
思索間,他的目光投向了紫禁城外。
最近魏忠賢執行的那三條政策確實讓他觸目驚心,不過他也沒有去阻止魏忠賢,因為他知道這是羅織的意思。
但羅織到底想做什麽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這時,天空之中響起了一陣雷聲。
其隆隆之聲響徹雲霄,讓人聞之不由得心驚膽戰。
“轟隆……”
魏忠賢坐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被雷聲一嚇,猛地把手中的筆鬆開,在紙上留下了一團墨痕。
“公公,你該歇歇了。”
一旁的小太監及時勸告道。
魏忠賢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有些痛苦的說道:“最近那些文人又說什麽了嗎?”
小太監猶豫再三,最後還是說道:“他們說您,說您……”
“說我什麽就直接說吧。”
“他們說你禍國殃民,理應罪該萬死。”
“唉。”
魏忠賢癱倒在椅子,表情說不出的難受。
毫無疑問,他是個貪官。
由於他是個太監本身沒有什麽太大的誌向,隻想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富貴日子,最好再來點巴結他的人。
可是最近以來,政策發布下去以後,錢沒有撈到多少,人倒是得罪了不少。
現在那群文官都是恨不得扒了自己的皮。
桌子上整整一桌子的奏折,全部都是各地的災報和民亂。
自從農稅減免之後,這些原本幾年才能看到一次的東西現在一天都能看到好幾迴。
而且每一件都說的聲勢浩大,就好像一處理不好就有亡國之禍一樣。
還有不少官員直接棄官而走,導致州府無人管理,災禍四生。
他是從民間爬上來的,自然知道這都是那些中層官吏搞出來的事情。
但是他偏偏還沒有辦法,不管是什麽政策最終還是要靠中低層官吏去執行。
而那些對他們不利的政策,他們往往會進行曲解,造謠,過度執法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就在他煩惱的時候,一個敲門聲在門外響起。
“誰啊?自己進來。”
羅織步入門中,魏忠賢立刻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羅大人!您出關了。”
他略帶諂媚的說道。
羅織微微一笑說道:“魏公公看起來很苦惱啊。”
魏忠賢無力的搖了搖頭:“羅大人您是不知道啊,這些政策執行起來真是太難了。”
羅織微微一笑,對於這種情況,他顯然早有預料。
“魏公公,難不成就沒有心腹嗎?”
他直接開口問道。
“那自然是有的,可是我的那些心腹也數量有限,很難去執行這些政策啊。”
魏忠賢苦惱的說道。
“那無所謂。”
羅織思索片刻後說道:“現在朝廷裏有那些人反對農稅減免的事情?”
“很多,大概有七八成都反對。”
“那你就寫一份名單出來,以開會的名義把他們召集起來,然後……”
羅織眼中寒芒一閃,然後做出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聽到這個辦法,魏忠賢驚的立馬站了起來。
“可,可這這可是七八成的官員,牽扯至少三千多名七品以上的官員,若是全殺了,我們整個大命恐怕都會就此崩潰啊。”
羅織目光灼灼的盯著他說道:“你覺得大命現在沒有崩潰嗎?”
“我……”
魏忠賢張張嘴,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等他們死了之後,我會立刻通知天下開始選才,補充一批新鮮血液上去。”
時局到了這個地步,就算從民間那一頭豬上去坐這些人的位置,也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差。
倒不是說他們能力如何,而是各方各麵都牽扯太深,他們被人情關係所負累,你妥協一點我退讓一點,時局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糜爛的。
比如說前世的明朝末日,為什麽崇禎明明殺了很多人,換了許多首輔,都沒能阻止時局繼續糜爛下去呢?
因為他選的人都是那一批人裏的人,他無論怎麽選都沒有跳出那個圈子,自然是怎麽換人都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