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毒誓
神醫醜女:囤貨流放有空間! 作者:花辭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慶帝這時候說什麽,文武百官以至於太子都覺得他在狡辯,不過是想用這樣理直氣壯的態度來混淆他們的的想法罷了。
不得不說,慶帝做的很成功,文武百官確實是信了的,要不是因為太子提前看到過和離書之類的東西,他現在也信了。
場麵一度很尷尬。
慶帝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現在百口莫辯,不管說什麽,在其他人看來都是狡辯,唯獨他自己清楚,自己是真沒有做過,這玉蝶上的名字好好的怎麽沒了,他連找人問清楚都不知道該找誰。
場麵尷尬了許久,慶帝的眼神都變得有些空洞起來,“朕心知,今日無論說什麽,眾愛卿都不會信,隻朕百口莫辯,隻得說,若是朕真做過此事,便讓朕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沒有一個人會發這樣的誓言,慶帝也從來都沒有說過,他不能將自己在皇宮裏如履薄冰的消息傳出去,隨時隨地可能會死之類的說法,要是傳進了他們的耳朵裏,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覬覦這個皇位。
慶帝隻能一個人如履薄冰,無法接受別人也知道這迴事,他是真不願意陷入更大的危險中。
發完毒誓,慶帝也不管文武百官的反應,一個眼神過去,太監總管就很有眼力見的過來攙扶住他,扶著他出了宗祠,上皇攆迴了養心殿。
在進房間休息之前,慶帝忽然換了個方向,他朝著旁邊的小書房走過去了,平時他待的最多的也就這幾個地方,年輕的時候勵精圖治,住的地方都有書房,可以隨時辦公。
到這兩年,別說忙了,慶帝甚至都不願意看奏折,也許久不曾進這個書房,直到現在,他一進去就看到了案桌上放的幾張紙,其中一張紙赫然就是他與皇後的和離書,上麵寫的決絕,後麵還有兩人的印章,連玉璽都蓋上了,一看時間,還是皇後剛出冷宮不久。
那個時候,不知道神秘人從何處而來,更不知道對方是誰的人,慶帝的頭頂上多了這麽一把鋒利的大刀,哪裏受得了?
在皇宮裏都到了寸步難行,小心翼翼的地步,也難怪對方能把和離書都準備好。
慶帝跌坐在地上,手中幾張薄薄的紙變得沉重起來,他一直都知道皇後跟那些黑衣人脫不了關係,想從皇後身上下手,卻沒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等他反應過來,皇後人都走了。
直到現在,慶帝才想通這一切其中的關聯,他張嘴想罵點什麽,卻到底一個字都沒能說出來,隻能張大嘴巴發出嘶啞的“啊啊啊”的聲音。
太監總管守在外麵,隱隱約約能夠聽到裏麵傳來的一點動靜,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看了看,沒有一個宮女太監敢抬頭看過來,這是他去偷聽的機會,貼在門上聽了好一會兒,根本沒聽到什麽,他有點慌,推門進去看一眼,不出意外的看到慶帝昏迷過去。
或許是因為昏迷的次數多了,太監總管居然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麽,他立刻抬手給自己來了一下,真是犯賤,居然這麽想,他怎麽能這樣?
“來人,陛下又暈過去了,趕緊過來扶陛下迴房間裏,太醫,太醫呢?趕緊去請太醫過來!”
太醫還在宗祠那邊,他們聽了太子的吩咐,就在宗祠外麵侯著的,打算等會兒一聽到裏麵傳來震驚慌亂的聲音就馬上衝進去,他們又能夠救陛下於危難之間,他們真厲害啊!
沉迷在自己幻想中的太醫並沒有看到慶帝離開的聲音,還在外麵守著。
慶帝走了,太子沒辦法走,不管怎麽說都得留下來清理爛攤子。
或許是同樣的事情做多了,太子也變得駕輕就熟起來,輕咳一聲,潤潤嗓子,“父皇不是那種愛說謊的人,孤相信父皇說的話,這段時間就委屈眾愛卿了。”
文武百官沉默,他們的沉默震耳欲聾。
不管慶帝有沒有說謊,都沒辦法改變現在的事實,事實就是皇後確實死在了和離之後,那就不算一國之母,所謂的國喪也是不存在的。
明明不用守國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不知道為什麽,文武百官的心裏都難受得緊,再想想鄰國的虎視眈眈,他們居然開始迷茫起來,內憂外患,這樣的離國究竟能夠支撐多久?
太子深吸一口氣,目光在神色各異的大臣們臉上停留了片刻,“孤會寫了告示,到時候張貼在城內,告知百姓就行,這件事情到此為止,若是有百姓喋喋不休非要作死,那就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就是。”
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慫恿,擾亂視聽,普通百姓根本不敢有這麽大的反應,一群普通百姓罷了,在他們眼中就像是螻蟻,根本不用怎麽費力,就能讓他們徹底沒了性命,一輩子也隻能到這個位置。
直到太子說完,文武百官都沒什麽太大的反應,隻是沉默地起身,再沉默地出宮,隊形很整齊,大家沒有三三兩兩的走,而是按照上朝時的排列,誰都沒有主動打亂,以這樣的隊形離開了皇宮。
宮門處一直都有百姓好奇的張望著,還是第一次看到文武百官這樣出宮的,頓時就引來了百姓的好奇注目,他們決定了,等會兒就想辦法打聽清楚,看看發生了什麽事情,能讓這些大人們都露出這樣複雜又微妙的表情來。
皇宮。
太子心累地坐在了台階上,這時候一點架子都沒有了,他沒有說什麽,隻目送文武百官整齊離開,身心俱疲,怎麽做皇上跟他想的不太一樣?
不過是監國,麻煩的事情就一件多過一件,太子每天都頭疼的厲害,連一屋子的美人兒都沒心思去寵幸了。
他招手將隨從叫了過來,歎口氣,問他:“你說,這件事情該如何善終?”
隨從一聽,緊張得臉色發白,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流淌下來,“殿下恕罪,小的不知。”
“孤不過是隨口問問,你怎麽就被嚇成這樣?”
不得不說,慶帝做的很成功,文武百官確實是信了的,要不是因為太子提前看到過和離書之類的東西,他現在也信了。
場麵一度很尷尬。
慶帝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現在百口莫辯,不管說什麽,在其他人看來都是狡辯,唯獨他自己清楚,自己是真沒有做過,這玉蝶上的名字好好的怎麽沒了,他連找人問清楚都不知道該找誰。
場麵尷尬了許久,慶帝的眼神都變得有些空洞起來,“朕心知,今日無論說什麽,眾愛卿都不會信,隻朕百口莫辯,隻得說,若是朕真做過此事,便讓朕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沒有一個人會發這樣的誓言,慶帝也從來都沒有說過,他不能將自己在皇宮裏如履薄冰的消息傳出去,隨時隨地可能會死之類的說法,要是傳進了他們的耳朵裏,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覬覦這個皇位。
慶帝隻能一個人如履薄冰,無法接受別人也知道這迴事,他是真不願意陷入更大的危險中。
發完毒誓,慶帝也不管文武百官的反應,一個眼神過去,太監總管就很有眼力見的過來攙扶住他,扶著他出了宗祠,上皇攆迴了養心殿。
在進房間休息之前,慶帝忽然換了個方向,他朝著旁邊的小書房走過去了,平時他待的最多的也就這幾個地方,年輕的時候勵精圖治,住的地方都有書房,可以隨時辦公。
到這兩年,別說忙了,慶帝甚至都不願意看奏折,也許久不曾進這個書房,直到現在,他一進去就看到了案桌上放的幾張紙,其中一張紙赫然就是他與皇後的和離書,上麵寫的決絕,後麵還有兩人的印章,連玉璽都蓋上了,一看時間,還是皇後剛出冷宮不久。
那個時候,不知道神秘人從何處而來,更不知道對方是誰的人,慶帝的頭頂上多了這麽一把鋒利的大刀,哪裏受得了?
在皇宮裏都到了寸步難行,小心翼翼的地步,也難怪對方能把和離書都準備好。
慶帝跌坐在地上,手中幾張薄薄的紙變得沉重起來,他一直都知道皇後跟那些黑衣人脫不了關係,想從皇後身上下手,卻沒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等他反應過來,皇後人都走了。
直到現在,慶帝才想通這一切其中的關聯,他張嘴想罵點什麽,卻到底一個字都沒能說出來,隻能張大嘴巴發出嘶啞的“啊啊啊”的聲音。
太監總管守在外麵,隱隱約約能夠聽到裏麵傳來的一點動靜,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看了看,沒有一個宮女太監敢抬頭看過來,這是他去偷聽的機會,貼在門上聽了好一會兒,根本沒聽到什麽,他有點慌,推門進去看一眼,不出意外的看到慶帝昏迷過去。
或許是因為昏迷的次數多了,太監總管居然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麽,他立刻抬手給自己來了一下,真是犯賤,居然這麽想,他怎麽能這樣?
“來人,陛下又暈過去了,趕緊過來扶陛下迴房間裏,太醫,太醫呢?趕緊去請太醫過來!”
太醫還在宗祠那邊,他們聽了太子的吩咐,就在宗祠外麵侯著的,打算等會兒一聽到裏麵傳來震驚慌亂的聲音就馬上衝進去,他們又能夠救陛下於危難之間,他們真厲害啊!
沉迷在自己幻想中的太醫並沒有看到慶帝離開的聲音,還在外麵守著。
慶帝走了,太子沒辦法走,不管怎麽說都得留下來清理爛攤子。
或許是同樣的事情做多了,太子也變得駕輕就熟起來,輕咳一聲,潤潤嗓子,“父皇不是那種愛說謊的人,孤相信父皇說的話,這段時間就委屈眾愛卿了。”
文武百官沉默,他們的沉默震耳欲聾。
不管慶帝有沒有說謊,都沒辦法改變現在的事實,事實就是皇後確實死在了和離之後,那就不算一國之母,所謂的國喪也是不存在的。
明明不用守國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不知道為什麽,文武百官的心裏都難受得緊,再想想鄰國的虎視眈眈,他們居然開始迷茫起來,內憂外患,這樣的離國究竟能夠支撐多久?
太子深吸一口氣,目光在神色各異的大臣們臉上停留了片刻,“孤會寫了告示,到時候張貼在城內,告知百姓就行,這件事情到此為止,若是有百姓喋喋不休非要作死,那就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就是。”
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慫恿,擾亂視聽,普通百姓根本不敢有這麽大的反應,一群普通百姓罷了,在他們眼中就像是螻蟻,根本不用怎麽費力,就能讓他們徹底沒了性命,一輩子也隻能到這個位置。
直到太子說完,文武百官都沒什麽太大的反應,隻是沉默地起身,再沉默地出宮,隊形很整齊,大家沒有三三兩兩的走,而是按照上朝時的排列,誰都沒有主動打亂,以這樣的隊形離開了皇宮。
宮門處一直都有百姓好奇的張望著,還是第一次看到文武百官這樣出宮的,頓時就引來了百姓的好奇注目,他們決定了,等會兒就想辦法打聽清楚,看看發生了什麽事情,能讓這些大人們都露出這樣複雜又微妙的表情來。
皇宮。
太子心累地坐在了台階上,這時候一點架子都沒有了,他沒有說什麽,隻目送文武百官整齊離開,身心俱疲,怎麽做皇上跟他想的不太一樣?
不過是監國,麻煩的事情就一件多過一件,太子每天都頭疼的厲害,連一屋子的美人兒都沒心思去寵幸了。
他招手將隨從叫了過來,歎口氣,問他:“你說,這件事情該如何善終?”
隨從一聽,緊張得臉色發白,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流淌下來,“殿下恕罪,小的不知。”
“孤不過是隨口問問,你怎麽就被嚇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