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方火力基本都是對著光複號,瘋狂輸出。但是卻無法擊穿光複號的裝甲,周邊的鐵甲艦隻要挨上光複號被帽穿甲彈,就會被打穿裝甲,擊穿水線就避免不了沉默的風險。
“轟”
“打中了!”
隻見前方前無畏艦旁邊的鐵甲艦挨了一發重彈,直接擊穿了水線,海水開始灌入很快就開始傾斜,見搶救無效後,船上的水手開始爭先恐後的棄船。
“對就這樣,主炮壓製對方主力戰艦的火力,讓後麵的鐵甲艦圍攻他們輔助艦隻我們趁機偷襲他們。”
很快皇家海軍分艦隊發現了不對勁,自己這方的攻擊力度越來越小。對方的反擊力度越來越強。
“菲兒!快給我壓製住對方火力!”
“艦長我們的主炮無法擊穿對方的裝甲,對方的主力艦,簡直就是巡洋艦和戰列艦的合體,我們根本就追不上去。作為二級戰列艦我們的主炮口徑隻有254mm,對方主炮至少是有280mm!”
話音剛落船身傳來震動,所有人猶如被人用力推了一下,同時向一個方向運動。
“我們被擊中了!”
“鍋爐起火!”
“航速下降!”
“損管,立即修複鍋爐。命令升滿帆,還好風帆還在!隻要對方沒有打中,我們就不會失去動力!”艦長下令到。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根據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翻譯過來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一發280mm穿甲彈,帶著破空之音襲擊而來。
“嘭”
“咯吱!”
木屑橫飛,桅杆應聲而倒。而桅杆砸倒的方向,帶著帆布將伴隨而來的鐵甲艦砸中,覆蓋了來援艦隻的視野。
做為風帆與蒸汽結合的產物,誰都沒有想到保留了桅杆的二級戰列艦,今天居然會有被人吊打的一天。
“哦,該死的!”
接著由於被桅杆砸中的鐵甲艦,舵機駛偏直接撞上了戰列艦。
而遠處的光複號正好看到這一幕,在將另一艘鐵甲艦重創後。開始調轉炮口集中火力痛打落水狗,畢竟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那找。
“太好了了,我們集中火力幹掉他們!”
就這樣戰列艦在多艘戰艦的炮擊下,被擊中了水線位置,船隻灌水傾斜開始緩緩下沉,看著對方沉沒已然不可避免,蘭芳海軍也停止了炮擊。
旁邊的鐵甲艦早就沒有脾氣,高高升起了白旗,現在開始自救避免被戰列艦給一波帶走。
“棄船吧!你們向蘭芳海軍投降!”
“那艦長您呢?”
艦長並沒有說什麽,隻是整了整衣服,向船長室走去。大副向船長方向敬禮後迅速向救生艇跑去。按照特拉法海戰的傳統,皇家海軍軍艦沉沒為了榮譽,艦長是會選擇與艦同沉的。
在皇家海軍中,文化的力量滲透在每一個角落。比如,要“逢敵必戰”,這是很多軍迷都知道的英國海軍傳統。意思是,不管自己的力量是強還是弱,不管遇到的敵人有多強,都要有勇氣上去作戰,而不是逃避。甚至,逢敵必戰這一條,還被寫進了英國海軍的條令中,他們規定,凡是遇見有責任攻擊的敵艦,就必須進攻,如果艦長、司令、指揮官不帶動下屬英勇戰鬥的,會被軍事法庭判刑。
這並不是艦長不想活著,實際上與艦同沉這一條,隻是皇家海軍的一個傳統。與艦同沉,一方麵是皇家海軍的將領們責任心強,感覺打不贏就是自己的錯,造成軍艦沉沒也沒臉活著迴去,所以成為了他們的一個傳統。
但是另外一個方麵,在英國海軍崛起的年代,封建思想依然很嚴重,“忠君”的思維依然是主流,而且現在也沒有什麽國際法來保護被俘人員,一旦在海上被擊沉,那麽就可能被敵人俘虜。因為作戰失敗的責任在己,如果活著迴去,有可能被處分、處罰,這種自責和對未來可怕待遇的恐懼,以及國內的批判,活下去倒不如死了痛快。
很快蘭芳共和國海軍開始接收投降的鐵甲艦,處於人道原因也開始營救落水人員。
“終於打贏了這群攔路虎,此次也算是我蘭芳海軍成艦隊以來的首勝!也是世上第一次鐵甲艦隊間的對決。”
正感慨勝利不易的鄭琦深,就聽到了望手報告。
“報告艦長,北麵約25公裏處,出現煙柱!有艦隊靠近!”
“什麽這麽快?真是陰魂不散啊,看來這次要不是我們夠警覺,運氣好先幹掉了他們南麵,不然就被包圍了,說不定就要上演蟻多咬死象的悲劇了。司令,還是見好就收吧,盡快離開這裏!”劉繼遠說道
“那好命令停止部隊收攏俘虜。帶上俘虜的船隻,我們轉向迴港,待補給完成後擇日再戰!”
畢竟出來今天彈藥也耗得差不多了,該迴去補給一下了。反正取得了不錯戰績,有此打底也就沒有必要冒險了。
不久後到來的艦隊,望著眼前一片狼藉的海麵,南麵的分艦隊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到處是需要營救的海員和救生艇,集中的鐵甲艦本就不多,還一次就損失了5艘。想著就一陣肝疼。
“真是應了東方的那句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對方的實力!”艦隊指揮官說道。
“我們現在還要不要追上去?”
“算他們運氣好,計劃落空了。趕緊救人吧!就算此時我們追上去也不見得一定能贏!”
雙方默契的沒有找對方茬,蘭芳海軍是因為彈藥不夠,加上已經贏了了一戰。實在是沒有必要冒險去被人違攻,萬一到時翻船了哭都沒有地方去哭。
而皇家海軍則是追上去不一定能打贏,沒看見二級戰列艦在短時間內就被幹沉了。自己帶著老弱病殘,去打對方。就算贏了也會損失慘重,此時還不如救人。
……
“轟”
“打中了!”
隻見前方前無畏艦旁邊的鐵甲艦挨了一發重彈,直接擊穿了水線,海水開始灌入很快就開始傾斜,見搶救無效後,船上的水手開始爭先恐後的棄船。
“對就這樣,主炮壓製對方主力戰艦的火力,讓後麵的鐵甲艦圍攻他們輔助艦隻我們趁機偷襲他們。”
很快皇家海軍分艦隊發現了不對勁,自己這方的攻擊力度越來越小。對方的反擊力度越來越強。
“菲兒!快給我壓製住對方火力!”
“艦長我們的主炮無法擊穿對方的裝甲,對方的主力艦,簡直就是巡洋艦和戰列艦的合體,我們根本就追不上去。作為二級戰列艦我們的主炮口徑隻有254mm,對方主炮至少是有280mm!”
話音剛落船身傳來震動,所有人猶如被人用力推了一下,同時向一個方向運動。
“我們被擊中了!”
“鍋爐起火!”
“航速下降!”
“損管,立即修複鍋爐。命令升滿帆,還好風帆還在!隻要對方沒有打中,我們就不會失去動力!”艦長下令到。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根據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翻譯過來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一發280mm穿甲彈,帶著破空之音襲擊而來。
“嘭”
“咯吱!”
木屑橫飛,桅杆應聲而倒。而桅杆砸倒的方向,帶著帆布將伴隨而來的鐵甲艦砸中,覆蓋了來援艦隻的視野。
做為風帆與蒸汽結合的產物,誰都沒有想到保留了桅杆的二級戰列艦,今天居然會有被人吊打的一天。
“哦,該死的!”
接著由於被桅杆砸中的鐵甲艦,舵機駛偏直接撞上了戰列艦。
而遠處的光複號正好看到這一幕,在將另一艘鐵甲艦重創後。開始調轉炮口集中火力痛打落水狗,畢竟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那找。
“太好了了,我們集中火力幹掉他們!”
就這樣戰列艦在多艘戰艦的炮擊下,被擊中了水線位置,船隻灌水傾斜開始緩緩下沉,看著對方沉沒已然不可避免,蘭芳海軍也停止了炮擊。
旁邊的鐵甲艦早就沒有脾氣,高高升起了白旗,現在開始自救避免被戰列艦給一波帶走。
“棄船吧!你們向蘭芳海軍投降!”
“那艦長您呢?”
艦長並沒有說什麽,隻是整了整衣服,向船長室走去。大副向船長方向敬禮後迅速向救生艇跑去。按照特拉法海戰的傳統,皇家海軍軍艦沉沒為了榮譽,艦長是會選擇與艦同沉的。
在皇家海軍中,文化的力量滲透在每一個角落。比如,要“逢敵必戰”,這是很多軍迷都知道的英國海軍傳統。意思是,不管自己的力量是強還是弱,不管遇到的敵人有多強,都要有勇氣上去作戰,而不是逃避。甚至,逢敵必戰這一條,還被寫進了英國海軍的條令中,他們規定,凡是遇見有責任攻擊的敵艦,就必須進攻,如果艦長、司令、指揮官不帶動下屬英勇戰鬥的,會被軍事法庭判刑。
這並不是艦長不想活著,實際上與艦同沉這一條,隻是皇家海軍的一個傳統。與艦同沉,一方麵是皇家海軍的將領們責任心強,感覺打不贏就是自己的錯,造成軍艦沉沒也沒臉活著迴去,所以成為了他們的一個傳統。
但是另外一個方麵,在英國海軍崛起的年代,封建思想依然很嚴重,“忠君”的思維依然是主流,而且現在也沒有什麽國際法來保護被俘人員,一旦在海上被擊沉,那麽就可能被敵人俘虜。因為作戰失敗的責任在己,如果活著迴去,有可能被處分、處罰,這種自責和對未來可怕待遇的恐懼,以及國內的批判,活下去倒不如死了痛快。
很快蘭芳共和國海軍開始接收投降的鐵甲艦,處於人道原因也開始營救落水人員。
“終於打贏了這群攔路虎,此次也算是我蘭芳海軍成艦隊以來的首勝!也是世上第一次鐵甲艦隊間的對決。”
正感慨勝利不易的鄭琦深,就聽到了望手報告。
“報告艦長,北麵約25公裏處,出現煙柱!有艦隊靠近!”
“什麽這麽快?真是陰魂不散啊,看來這次要不是我們夠警覺,運氣好先幹掉了他們南麵,不然就被包圍了,說不定就要上演蟻多咬死象的悲劇了。司令,還是見好就收吧,盡快離開這裏!”劉繼遠說道
“那好命令停止部隊收攏俘虜。帶上俘虜的船隻,我們轉向迴港,待補給完成後擇日再戰!”
畢竟出來今天彈藥也耗得差不多了,該迴去補給一下了。反正取得了不錯戰績,有此打底也就沒有必要冒險了。
不久後到來的艦隊,望著眼前一片狼藉的海麵,南麵的分艦隊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到處是需要營救的海員和救生艇,集中的鐵甲艦本就不多,還一次就損失了5艘。想著就一陣肝疼。
“真是應了東方的那句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對方的實力!”艦隊指揮官說道。
“我們現在還要不要追上去?”
“算他們運氣好,計劃落空了。趕緊救人吧!就算此時我們追上去也不見得一定能贏!”
雙方默契的沒有找對方茬,蘭芳海軍是因為彈藥不夠,加上已經贏了了一戰。實在是沒有必要冒險去被人違攻,萬一到時翻船了哭都沒有地方去哭。
而皇家海軍則是追上去不一定能打贏,沒看見二級戰列艦在短時間內就被幹沉了。自己帶著老弱病殘,去打對方。就算贏了也會損失慘重,此時還不如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