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備的未來如何,袁譚和袁尚兩方的勢力在袁紹麵前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袁譚一方想保全劉備,袁尚一方意圖誅殺劉備。


    不存在為大局考慮,兩方人馬隻為了各自一方的利益,進行著口舌上的交鋒,可明麵上又都是冠冕堂皇,話裏話外是為了袁紹考慮和斟酌。


    麵對底下兩派人馬的爭吵,袁紹不免有些舉棋不定,原本他都不打算追求劉備什麽責任,放下劉備未能阻截張燕和公孫續的過錯。


    可耳根子軟,或者說多謀寡斷的袁紹,經過袁尚一派的逢紀、審配進言,又覺得劉備個人的問題很大,說不好就會成為河北的隱患。


    思慮再三,斟酌再三。


    袁紹在謀士的爭鋒中給出了最後的決斷,他不打算聽從哪一方,也不打算駁斥哪一方,他不耐煩的言道:“且召劉玄德還於鄴城,置身吾左右,觀之後效。”


    這下兩全其美了,袁紹自顧自的在心底念道道,如此一來,兩方人馬就可偃鼓息旗,不再於劉備一事上爭論不休,使自己頭疼不已。


    一晃數日,時間越過了建安五年,來到了建安六年。


    大將軍府。


    俗語雲,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可袁紹卻是對新氣象不喜,蓋因他見到兩鬢新增了幾縷白發,雖是寥寥數根,可也在說明他的年齒日衰了。


    老之將至,而天下未定。


    袁紹煩心的事情不在新增的白發上,而是在於如今的天下,宇內紛爭,四海沸騰,他雖是居於河北形勝之地,可到底沒有必勝的把握。


    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姑且不論,孫劉二人對他爭雄天下威脅不大,可關中劉璋、中原曹操卻是足以為害。


    片刻的消沉後,袁紹麵色上的鬱氣一掃而空,他恢複了以往雄心壯誌的模樣,所謂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高皇帝劉邦起兵時都已經四十八了,不六載而得天下,他自當比肩於高皇帝,開創袁氏天下。


    在侍女的服侍下,袁紹的頭發被盤弄的一絲不苟,接著侍女為袁紹戴上幅巾,而不是慣常的冠蓋,這是袁紹的個人喜好。


    容貌和裝扮上一切妥當後,袁紹起身離開了後院,來到了議事廳中,作為河北大地的主人,他難得空閑的時候。


    四方之事、河北內務,以及府內的事情,大抵都需袁紹定奪處理,也是袁紹不願意輕易放下權柄,所以日常隻得案牘勞形,碌碌終日。


    當袁紹轉入議事廳,他的心腹郭圖立即就迎了上來,麵色含笑道:“明公,孔融又來了!現下到了黎陽地界。”


    “哦。”袁紹的應聲中帶著一抹喜意,他轉首垂詢了一句:“還是那件事情?”


    “還是。”郭圖肯定道。


    “第三次了。”袁紹似是感慨的道了一句。


    “第三次了!”郭圖點頭:“天子加封明公為魏公的旨意,卻是第三次頒發下來了。”


    事不過三,前兩次拒絕了,第三次當應下了,明公當受領魏公。


    這句話郭圖隻在心中道出,沒有直白的在袁紹麵前明言,他在等袁紹給出明確的信號,然後再去勸說袁紹接下天子的加封和獎賞。


    “郭卿,聽聞近來鄴城有流言?其中語犯忌諱。”袁紹一邊似是不著意的問道,一邊向著議事廳的主位走去。


    郭圖眼睛一亮,他立即迴應道:“確有其事,鄴中士民相傳,以‘魏’字有宮闕之意,乃是道路旁高大的屋宇,因而附會起了‘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


    “說是讖語中的‘塗高’二字,所言的就是‘魏’也,這取代劉氏的人,或是姓魏,或是與魏相幹的人。”


    “魏。”在主位入座的袁紹重重的念叨了一句‘塗高’所對應的魏字,神色間若有所思。


    太過湊齊了,朝廷加封他為魏公,鄴中就有代漢之人為魏的傳言,同他所受封的魏公對照了起來,這不免讓袁紹自覺乃是天所注定。


    或許,當應下魏公的封賞,以映對讖語所言。


    郭圖察言觀色,瞧出了袁紹的意動,當下趁著議事廳內就自己和袁紹二人,郭圖近前言道:“明公,詔書三下,理當受之,不然屢次推脫朝廷的加封,就不由顯得有些托大,恐怕有損瞻望。”


    “此外。”郭圖壓低了聲音,直白的刺破袁紹的本心道:“塗高,即魏也,今應兆天命,不可不受,不然為他人所得,恐將悔之晚也。”


    “市井流言,不足采信。”袁紹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似是對魏公、塗高之事渾不在意,但他內心卻是悸動不已。


    黎陽較鄴城不遠,不數日,將作大匠孔融抵達了鄴城,第三次向袁紹頒下了魏公的封賞,以嘉賞袁紹掃清河北,安定一方的的功勳。


    而這一次,袁紹沒有如前兩次一樣拒絕,雖是底下的文武有人反對,比如田豐出言勸諫了一二迴,但如今關中劉璋都受封了秦王,袁紹自認領下公爵也算不得什麽了。


    因是如故,袁紹頂著部分文武的勸諫,這一次應下了魏公的封賞,成為了繼安漢公王莽後大漢第二個公爵。


    袁紹,為魏公矣。


    見著袁紹受封魏公,前來頒發旨意的孔融有些不敢置信,他沒想到袁紹在前一個受封公爵的人是王莽的情況下,還敢領下公爵的封賞!


    孔融心下有一二失望,可失望歸失望,但他也不好說些什麽,畢竟旨意是由天子頒下的,他不過是一個傳聲筒,袁紹受與不受,與他幹係不大。


    也是袁紹把三辭三讓的場麵活做全了,朝廷至少保留了一份體麵,讓孔融心中稍稍有所藉慰,他這個天使不至於丟了朝廷的體麵。


    得到夢寐以求的魏公,袁紹於府內大擺宴席,宴請了身在鄴城的大小文武,擺出一副與人同樂的模樣。


    ‘吾為魏公,亦為塗高也。’居於主位的袁紹望著台下歡愉熱烈的宴會場麵,他於心中自得了一句,魏公說來倒也不重要,可魏公符合讖緯所言,卻是讓他不可不得。


    取代劉氏的人,將是我袁氏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漢劉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花家的太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花家的太歲並收藏季漢劉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