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元年(567年)八月。


    福州刺史奏琉球侯國營壘畢,其土已置漢民千人,服夷民六千。


    安成王陳頊請就其國,詔許之,更賜其糧米二千石,詔有司先送琉球。


    建康,安成王府。


    辭別宴席已畢。


    賓客消散,陳頊獨留了工部尚書毛喜在庭。


    二人同坐在中庭的小榻之上,他們一麵飲著酒,一麵賞看著滿天的星月,卻都沉默著,沒有多言。


    良久,隻聽得陳頊發出一聲歎息,同毛喜道。


    “毛公以為,我此去琉球,能平安否?”


    毛喜知他在擔心些什麽,衡陽王陳昌能溺斃大江,安成王陳頊就能溺斃東海,但他知道皇帝不會這麽做。


    飲了口酒,他道。


    “天子不欲殺人。”


    陳頊見他神情嚴肅,搖了搖頭。


    前梁大寶年中,他與陳昌入江陵為質,毛喜輔從,二人同在敵營八年,交情可謂極深。


    隻是毛喜素來公私分明,一遇正事,麵上便立時變做這般嚴肅表情。


    飲了兩大口酒,陳頊才道。


    “毛公為何不願幫我?”


    毛喜神色微變,陳頊這一問之中,意味極深。


    既有陳頊對毛喜棄友人於不顧的指責,又有陳頊對自身孤立無能的歎息。


    毛喜移目於空。


    高天之上,正有一輪明月朗照。


    毛喜終於道。


    “二虎在林,必有一傷。隔以山海,方得全活。”


    他轉過頭來,目光對上了陳頊的雙眼。


    “封安成王於琉球,是我之諫。”


    “今時皇帝念宗室之親,不欲加害於王,他年皇帝若有子,又身患疾病。”


    “爭鬥一起,大王在都,自慮能得保全否?”


    “如此之事,晉宋齊梁以來,代代不絕,我恐大王雖有十子,而不能得一存活耳。”


    “遠避海外,則朝廷治亂於王何加焉?縱使南國傾覆,王於琉球,亦不失為一國主,此百年長算也。”


    陳頊聞言沉默,毛喜說的不無道理。


    晉室滅後,宋、齊、梁三代,國祚最長,不過劉宋,亦隻五十九年而已。


    現今的皇帝雖然頗有些明君氣象,然宋文、齊武、梁武,此三帝在位之初,又何嚐不是一幅革弊興治的明君麵孔?


    但他們身後,又何嚐不是宗室相殘,骨肉相刑?


    仔細思來,圍繞在權力旋渦附近的宗室,確實難得善終。


    念到此際,陳頊舉杯同毛喜略做示意,一飲而盡,才道。


    “毛兄果不負弟,他日朝中若生亂事,兄之子弟,可使盡渡琉球,琉球雖小,弟必全毛兄之德。”


    毛喜聽他如在江陵時般稱唿自己,知道陳頊的心結已結,略作遲疑,又道。


    “喜為大王設謀,實於天子不忠,然王有舊友之誼,上有知遇之德,喜唯願兩全之。”


    “喜為工部,督造艦船,麾下百工有通水密艙者,有通指南針者,喜可送一二匠人與王。”


    “東海之上,航船最利,琉球若能造大艦行海,必為興盛,王欲國家富強,不可不知。”


    既然話已說開,毛喜麵對故友,終於不用再掖著藏著了,直將另一樁機密托出。


    “司馬申在東寧,除聞琉球之事外,更知琉球東北,連島而行,能至倭國。”


    “王至琉球,可使水工探之,此道一通,則琉球可為江南、閩中、平樂、倭國四地轉商旅,利益至大,願王記之勿忘。”


    陳頊聞言躬身拜謝,道。


    “毛兄勿再多話,更負皇帝之德,我得毛兄之語,已見雲後之日。”


    “活我者毛公也,富我者毛公也,此恩不敢或忘。”


    毛喜聽到陳頊已將毛兄的稱唿轉做了毛公,知道很多人與事,終究是永遠也迴不去了。


    被皇帝猜忌的宗室和被皇帝親好的近臣,畢竟應當是陌路之人。


    他言道。


    “再飲三杯,即與陳郎相別。”


    “他年再會,當在天涯。”


    陳頊一怔,想起了多年以前,二人在江陵那段把酒話天下的日子。


    那時,他們還曾意氣風發,立誌要聯起手來革去梁朝的弊政,一起去做那安定天下的將相。


    可此刻,毛喜已然鬢入白霜,而自己也將年入不惑了。


    舉目窺天,星月一如當日。


    陳頊忽而生出一股豪情,他道。


    “待毛公佐皇帝一天下,琉球行大舟通五海。”


    “頊必與毛公,共飲於海外天涯!”


    ————


    安成王陳頊就國琉球,毛喜送之工匠數人。


    有司錄此情狀上奏,陳帝陳伯宗知毛喜與陳頊舊誼,留其奏書於中書不複。


    適逢毛喜進雕版,並印刷之術,陳帝陳伯宗大悅,賜錢二十萬。


    群臣是知毛喜仍為皇帝親好,遂不為彈劾。


    陳頊既入琉球,先出私財賞衛士,又親與百姓開阡陌,兼之賞罰皆明,以故甚得眾心,漢夷之民皆服從。


    又立學校行王化,置工坊造艦船,數歲之內,其貨物往來東海,商旅不絕,琉球晏然稱治,士民鹹歎其賢良。


    ————


    突厥木杆可汗在位之亥豬年(567年)


    九月。


    塞北,於都斤山。


    突厥可汗的牙帳便坐落在這座古稱燕然的山脈之側。


    可汗的牙帳東麵為門,意在禮敬朝日。


    朝陽初升,日光將人影拉得極長。


    帳門之外,長身赤麵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燕都,正同他那要去往周國和婚的女兒道別。


    這位現年十七歲的突厥弘忽,正依偎在她阿父的肩頭啜泣,顯是未曾從別離的心傷中釋懷。


    她的樣貌便是以北來漢官挑剔的眼光而論,亦足以稱得上美麗,她的肌膚更是有種異於草原女子的白皙。


    如此女子,自當是北地絕色。


    是以阿史那燕都極寵愛這個女兒,隻是他既為可汗,國事畢竟重於家事。


    他已從齊使的手中敲詐了十足的財貨,嫁女於周,已是不得不為了。


    南方陳、齊既然即將聯合通婚,常理論之,合力攻周,定在不遠。


    周人以一敵二,勢必難支,屆時自己這個突厥丈人,便成為周人必須依仗的力量了。


    隻是如今的周人實力仍強,當須陳、齊二國代為削弱,自己這個周人的“太上皇帝”,才能坐得穩固。


    阿史那燕都用一張北周貢獻的絲絹,替已是一身漢裝珠飾的女兒擦去了麵上的淚水。


    他的目光掃過女兒左右隨從的漢官、宮女,大笑著將那張絲絹,擲入風中,他道。


    “北地無人可娶我女。”


    “周國天子勉可為我婿。”


    “我兒但向南行,彼若怠慢於你,兒可即發書北來,我當為兒臨渭水而鞭之。”


    那張隨風揚起的絲絹被塞北的大風吹做一團,隱入草木之間,不見了蹤跡。


    周國的使者們俱都低首垂目,沉默不語,聯結突厥為援,比國之體麵更重。


    他們隻聽見突厥可汗又言道。


    “我兒且去,再勿垂淚。”


    “我突厥,塞北之蒼狼也。”


    “兒雖女子,不可垂淚為夏人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