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應承之後,隨即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首先就是刊印,當時代走向大明,經過大宋時代的技術大爆炸,此刻印刷的技術無疑極為完善和先進了。


    不僅僅有著更為精美的雕版印刷,還有著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


    為了控製成本,夏原吉直接采取了活字印刷,一本本的書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中就刊印了數十萬冊出來,這些書籍開始通過官府運送到了整個全國各地。


    同時一條驚人的信息也隨即傳入了整個全國各地。


    信息很簡單,那就是陛下覺得科舉為國選才,需要經實致用,不能空談,決定今年科舉進行變革,所選考題不再從四書五經之中選擇,而是從新的教材之中抉擇。


    消息一出,整個大明瞬間炸鍋了。


    首先就是中央,一名名儒家官員迅速要覲見朱棣。


    然而朱棣連見都不見。


    甚至直接頒布的聖旨。


    聖旨內容很簡單,不僅僅是確定的問題,更是有了一條驚人的消息,那就是通過童子試,一旦成為秀才就能夠授予從九品的教諭之職。


    這一下子不僅僅官員炸鍋了,整個天下所有士子都不由炸了。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到了明朝時期,秀才成了官方稱唿為“生員”之人的別稱。


    最初秀才的身份並不差,到處都缺人,考上個秀才,再不濟也能成為當地跟官府打交道的鄉紳。


    然而伴隨著天下逐漸穩定了近半個世紀,秀才的數量已經與日俱增了,早已不如當初金貴了。


    此刻秀才竟然可以直接任命為從九品的教諭之職,單單這一點足以讓人炸鍋了。


    至於學什麽,它似乎已經沒有那麽重要了。


    至少在這一刻沒有那麽重要了。


    畢竟這是永樂時期,可不是主艦頑固的明朝中後期。


    在這個明朝早期的時代,皇帝的意誌就是一切的意誌。


    特別當丞相廢除之後,文官集團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本事與皇帝的意誌對抗。


    別說改個科舉了,就算廢個科舉,都不可能有著人能夠改變什麽。


    在這一種情況下,朱棣的政令迅速就是通行了下去。


    同時大量的課本也開始流傳向了整個大明。


    以官方的體量,第一個月印刷的數量就超過了數十萬冊,而當時間走入第二個月之時這樣的數量無疑翻了一倍。


    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些教材就已經出現在了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


    “劉兄聽說嗎,今年科舉要改製,據說要采取新的教案。”


    “聽說了,縣城不就有著賣的嗎?隻需要五百文就有著一套!”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剛剛才遣仆人購買了三套。”


    “多謝劉兄!”


    一道道的身影夾雜著,麵對著改製,雖說有著不少抱怨,可一名名的士子還是很快從心了。


    特別書籍的價格比他們想象之中還要便宜。


    僅僅五百文就能夠購買一套,要知道哪怕是四書五經單獨一本價值就差不多了。


    這樣的價格,對於如今的士子幾乎都能夠承受。


    而這樣的結果,無疑就導致了第一個月刊印的幾十萬冊,和第二月刊印的幾乎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一搶而空。


    不過好在,官府那邊依舊源源不斷的提供著書籍,甚至提供借貸書籍。


    實在沒有錢,隻需要登記,就可以進行接待。


    這一下子幾乎沒有人沒有拿到書籍了。


    而當一名名的士子看到這些書籍內容之時,都不由傻眼了。


    這倒不是書籍數量多了,事實上這一次刊印的其實隻有小學的課本,加起來也就隻有不到五十本而已。


    相比於他們之前要學的可沒有多,反而少了。


    之前考的是八股,所需要學的可不僅僅是四書五經,還需要學聖人注視,兩千年來了,多少位聖賢,先賢的注視,這些可都要背的。


    相比之下,這五十本自然就是九牛一毛了。


    所謂的語文甚至不亞於兒童讀物,然而頂不住另外教課其上各種新奇無比的知識。


    特別地理,以及科學之上對於世事萬物的描寫簡直讓人感覺到了不可思議。


    地理,他們第一次看到世界竟然有著如此龐大。


    大到簡直讓他們難以想象。


    科學,很多東西他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在書籍之中卻清楚的讓他們明白這些原理,和起因。


    甚至有些人迫不及待的驗證了起來。


    而這一驗證無疑讓他們更為的吃驚,因為書籍所描述的一切竟然都是真的。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開始迅速學習起來。


    今年的科舉已經不足半年的時間,既然皇帝已經下令今年科考以此書籍為準,他們可不敢有著絲毫怠慢。


    在這一種情況下,推行的出奇的順利。


    沒辦法,誰叫皇帝是永樂大帝,近乎於開國皇帝的存在,加上此刻的大航海時代給永樂大帝提供的財富完全可以支撐。


    這樣一來,自然不是什麽問題了。


    至於有意見,此刻也隻能夠憋著。


    敢搗亂,永樂大帝的刀可未必比洪武大帝卷多少。


    同樣是會殺人的。


    經過了老朱的大規模殺戮,還留在朝廷的文官早已學聰明了,自然明白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什麽時候不該做什麽。


    當然最關鍵的,他們還可以等。


    從老朱他們等到了建文,從朱棣他們也可以等到太子即位。


    到時候,一切都可以推倒重來。


    他們有的是時間。


    對於這些人的心思,朱棣自然也明白。


    不過他並不在乎,隻需要給予他一定時間,重新完善的體係足以建立起來新的體係,到時候這些人就算想推倒重來,可也沒有那麽容易了。


    其他的不說,單單這海外的龐大利益,恐怕誰都無法放棄。


    自己的太子也不是傻子。


    不過很顯然,其他人並不知道,朱棣暫時也沒有打算公開海外收益的打算。


    至少在大明發展到一定層度之前,他可沒有那個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課本神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月飛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月飛揚並收藏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課本神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