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榕樹下的課堂
穿越古代當果農:我帶全村暴富了 作者:糯米團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酉時。
李家莊村頭的大榕樹下早已人頭洶湧。
李家莊老老小小的村民提前聚集在這裏等著於安安來講課。
家裏不管是小子還是丫頭都被攆來大榕樹下聽課。
“不好好聽課,我迴來打斷你的腿。”各家父母都威脅一番自家的娃。
李村長精神抖擻的指揮村民坐好站好,村民們也都主動讓小娃娃坐在中間,他們年紀大的站在一邊旁聽。
於安安讓於老二幫忙把木板掛在大榕樹上。
這個小白板是於安安讓於老頭重新做的,比之前那個大一倍。
這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人看清楚木板上的內容。
於安安還是決定先從《三字經》開始教起,然後每周上一次算術課,她打算把後世的九九乘法表教給李家莊的孩子們。
於安安會偏重於教實務的內容,畢竟科舉考試的內容不適合李家莊。
雖然麵對這麽多人,於安安站在大石堆砌的講台上一點都不怯場,還是那樣落落大方、自信從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朗朗的讀書聲圍繞著大榕樹向四麵八方傳播開來。
這一刻李家莊村民滿是幸福的笑容……
於安安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術來跟村民解釋《三字經》的含義。
別看《三字經》簡單,裏麵都是包含很多大哲學的。
遠處絢麗多姿的晚霞映紅半邊天,於安安在大榕樹下的第一堂課已經到了尾聲。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和村民們不願離去。
孩子們拉上三五知己圍在一起用樹枝為筆,泥地為紙練習剛才學會的字。
大人們也在一旁吹噓一番自家的娃有多聰明。
自從當了李家莊的小先生,於安安每次出門的時候,遇到的村民都會跟她打招唿。
甚至那些大娘和小媳婦會拚命往她懷裏塞好吃的。
村民太熱情,於安安感覺快招架不住啦。
於安安每天中午還是會給於家的四小隻另外開小灶。特別對於於大虎,於安安對他會更為嚴格一些,給他布置的功課也會多一些。
於小虎每天都想逃課,被於老頭喂了幾次藤條悶豬肉總算老實下來。
不老實都不行啊!
屁股都快被打開花啦!
疼啊……
於安安在李家莊村頭免費教書的消息在附近的幾個村子快速傳播開來。
第二天,附近村子的村民帶上自家娃慕名而來李家莊。
李家莊的村民在外走路時胸脯都不自覺挺直,他們李家莊有先生啦,走到哪都倍有麵子。
柳樹村、大王村、林家莊的村長拎上好酒,一同去拜訪李村長。
為了村裏的後輩,他們去求人又何妨。
“哎呀,恭喜恭喜啊李村長,你們村裏都有先生了。”
“小孩子鬧著玩罷了。”李村長擺了擺手。
“我們村老於家收養的閨女會識文斷字,順便教村裏的小子認幾個字罷了,不是什麽大先生。”
三村長:為什麽我們撿不到會識文斷字的閨女。
“李村長謙虛了,我們這幾個老家夥還不是為了村裏的小兔崽子也能學幾個字,想過來一起旁聽。” 柳村長說道。
“好說好說,這樣我去問一下安丫頭的意見,她沒意見我也沒意見。行不?”
“行行行……”
三位村長連忙點頭。
柳村長:他們柳樹村還有個出嫁的閨女是這小先生的嬸嬸,這事估計能成。
李村長叫孫子去喊於安安過來。
於安安正在試穿柳氏給她縫製的新衣服。
於婆子嘴裏嘮嘮叨叨不停。“我們家安安現在可是教書先生,可不能穿得太寒酸咯。”
“奶奶,我天生麗質,身上套個麻袋都好看。”
“就你嘴貧。”
不得不說柳氏雖然小氣吧啦,還有點貪小便宜,但這針線活挺好的,衣服的針腳特別細密均勻。
這時,於安安聽到村長家的石頭哥過來喊。身上的新衣服也就不脫了。
跟隨李石頭來到村長家。
村長家也是土胚房,隻是屋頂沒蓋茅草,蓋的是瓦片。
看來這村長做得也是沒什麽油水啊。
於安安進門就看到四個老頭子在院子裏喝茶。她有禮貌的一一喊人。
“村長爺爺,您叫我過來有什麽事嗎?”
“安丫頭啊,這三位是柳樹村、大王村、林家莊的村長,他們想讓村裏的小子一起過來大榕樹聽你講課,你看著行不行?”
三個村長老頭忐忑不安的看著於安安。
於安安倒沒什麽意見。“村長爺爺,隻要不在課堂上搗亂,我都沒意見噠。”
三位村長如釋重負,紛紛表示會約束自家村裏的小子。
三個村所有的小孩都過來聽課還是有點不現實。
幾人商量每個村八到十二歲的孩子過來聽課。
這年齡段的孩子懂事一些,也好管理一些。
這樣在大榕樹下聽課的孩子們達到了兩百多人。
於安安雖然不收拜師禮,但是淳樸的村民還是拎著自家曬的幹貨、蔬菜、雞蛋過來送給於安安。
於家在好長的一段時間裏都不缺菜吃了。
麥子已經種下去三天了,於安安每天都會去後院給麥子澆水,保持泥土濕潤麥子才會長得快一些。
五月份的氣溫比較高,所有的麥子已經發芽並長出嫩綠嫩綠的葉子,現在趁著有空閑,於安安著手準備做枇杷膏棒棒糖的模具。
於老頭會簡單一點的木工活,不知道會不會做。
“爺爺,我想做一些模具,裏麵要刻花的,您會嗎?”
“這個嘛,爺爺不會刻花,村裏的李瘸子木工活不錯,你找他試試看。”
於安安找於婆子要了三百文,於婆子問都不問就掏給了於安安。
“奶奶,等我賺大錢了,給你買大金鐲子哦。”
“你這小嘴巴啊,跟抹了蜜似的,淨會討人歡心。
這銀子都是你賺的,拿去用吧,不夠再問奶奶拿。”
在聽牆角的柳氏那個酸呦,自家婆婆對親孫女都沒那麽好咧。
也怪大丫那個悶葫蘆,一點都不會討好人。
李家莊村頭的大榕樹下早已人頭洶湧。
李家莊老老小小的村民提前聚集在這裏等著於安安來講課。
家裏不管是小子還是丫頭都被攆來大榕樹下聽課。
“不好好聽課,我迴來打斷你的腿。”各家父母都威脅一番自家的娃。
李村長精神抖擻的指揮村民坐好站好,村民們也都主動讓小娃娃坐在中間,他們年紀大的站在一邊旁聽。
於安安讓於老二幫忙把木板掛在大榕樹上。
這個小白板是於安安讓於老頭重新做的,比之前那個大一倍。
這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人看清楚木板上的內容。
於安安還是決定先從《三字經》開始教起,然後每周上一次算術課,她打算把後世的九九乘法表教給李家莊的孩子們。
於安安會偏重於教實務的內容,畢竟科舉考試的內容不適合李家莊。
雖然麵對這麽多人,於安安站在大石堆砌的講台上一點都不怯場,還是那樣落落大方、自信從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朗朗的讀書聲圍繞著大榕樹向四麵八方傳播開來。
這一刻李家莊村民滿是幸福的笑容……
於安安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術來跟村民解釋《三字經》的含義。
別看《三字經》簡單,裏麵都是包含很多大哲學的。
遠處絢麗多姿的晚霞映紅半邊天,於安安在大榕樹下的第一堂課已經到了尾聲。
但是,還有很多孩子和村民們不願離去。
孩子們拉上三五知己圍在一起用樹枝為筆,泥地為紙練習剛才學會的字。
大人們也在一旁吹噓一番自家的娃有多聰明。
自從當了李家莊的小先生,於安安每次出門的時候,遇到的村民都會跟她打招唿。
甚至那些大娘和小媳婦會拚命往她懷裏塞好吃的。
村民太熱情,於安安感覺快招架不住啦。
於安安每天中午還是會給於家的四小隻另外開小灶。特別對於於大虎,於安安對他會更為嚴格一些,給他布置的功課也會多一些。
於小虎每天都想逃課,被於老頭喂了幾次藤條悶豬肉總算老實下來。
不老實都不行啊!
屁股都快被打開花啦!
疼啊……
於安安在李家莊村頭免費教書的消息在附近的幾個村子快速傳播開來。
第二天,附近村子的村民帶上自家娃慕名而來李家莊。
李家莊的村民在外走路時胸脯都不自覺挺直,他們李家莊有先生啦,走到哪都倍有麵子。
柳樹村、大王村、林家莊的村長拎上好酒,一同去拜訪李村長。
為了村裏的後輩,他們去求人又何妨。
“哎呀,恭喜恭喜啊李村長,你們村裏都有先生了。”
“小孩子鬧著玩罷了。”李村長擺了擺手。
“我們村老於家收養的閨女會識文斷字,順便教村裏的小子認幾個字罷了,不是什麽大先生。”
三村長:為什麽我們撿不到會識文斷字的閨女。
“李村長謙虛了,我們這幾個老家夥還不是為了村裏的小兔崽子也能學幾個字,想過來一起旁聽。” 柳村長說道。
“好說好說,這樣我去問一下安丫頭的意見,她沒意見我也沒意見。行不?”
“行行行……”
三位村長連忙點頭。
柳村長:他們柳樹村還有個出嫁的閨女是這小先生的嬸嬸,這事估計能成。
李村長叫孫子去喊於安安過來。
於安安正在試穿柳氏給她縫製的新衣服。
於婆子嘴裏嘮嘮叨叨不停。“我們家安安現在可是教書先生,可不能穿得太寒酸咯。”
“奶奶,我天生麗質,身上套個麻袋都好看。”
“就你嘴貧。”
不得不說柳氏雖然小氣吧啦,還有點貪小便宜,但這針線活挺好的,衣服的針腳特別細密均勻。
這時,於安安聽到村長家的石頭哥過來喊。身上的新衣服也就不脫了。
跟隨李石頭來到村長家。
村長家也是土胚房,隻是屋頂沒蓋茅草,蓋的是瓦片。
看來這村長做得也是沒什麽油水啊。
於安安進門就看到四個老頭子在院子裏喝茶。她有禮貌的一一喊人。
“村長爺爺,您叫我過來有什麽事嗎?”
“安丫頭啊,這三位是柳樹村、大王村、林家莊的村長,他們想讓村裏的小子一起過來大榕樹聽你講課,你看著行不行?”
三個村長老頭忐忑不安的看著於安安。
於安安倒沒什麽意見。“村長爺爺,隻要不在課堂上搗亂,我都沒意見噠。”
三位村長如釋重負,紛紛表示會約束自家村裏的小子。
三個村所有的小孩都過來聽課還是有點不現實。
幾人商量每個村八到十二歲的孩子過來聽課。
這年齡段的孩子懂事一些,也好管理一些。
這樣在大榕樹下聽課的孩子們達到了兩百多人。
於安安雖然不收拜師禮,但是淳樸的村民還是拎著自家曬的幹貨、蔬菜、雞蛋過來送給於安安。
於家在好長的一段時間裏都不缺菜吃了。
麥子已經種下去三天了,於安安每天都會去後院給麥子澆水,保持泥土濕潤麥子才會長得快一些。
五月份的氣溫比較高,所有的麥子已經發芽並長出嫩綠嫩綠的葉子,現在趁著有空閑,於安安著手準備做枇杷膏棒棒糖的模具。
於老頭會簡單一點的木工活,不知道會不會做。
“爺爺,我想做一些模具,裏麵要刻花的,您會嗎?”
“這個嘛,爺爺不會刻花,村裏的李瘸子木工活不錯,你找他試試看。”
於安安找於婆子要了三百文,於婆子問都不問就掏給了於安安。
“奶奶,等我賺大錢了,給你買大金鐲子哦。”
“你這小嘴巴啊,跟抹了蜜似的,淨會討人歡心。
這銀子都是你賺的,拿去用吧,不夠再問奶奶拿。”
在聽牆角的柳氏那個酸呦,自家婆婆對親孫女都沒那麽好咧。
也怪大丫那個悶葫蘆,一點都不會討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