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返京後,立刻將這次山東之行的所見所聞詳細稟明崇禎,並且將與趙信商議的初步方案,寫了條呈由王承恩交於崇禎禦覽。
崇禎對這位新提拔上來的愛將還是十分滿意的,工作效率很高,關鍵還能處處為朝廷著想。
因為洪承疇的條呈中,加了不少春秋筆法,讓崇禎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看到洪承疇代表朝廷跟趙信唇槍舌劍據理力爭,最後才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戰果”。
對於方案內容,崇禎是十分滿意的,正如趙信手下大將們所言,趙信要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自己卻能得到最大的實惠,隻要新軍一成,還怕什麽?
至於練兵地點是山西,正合他的心意。
要搞新政,必然要殺人。
在京城涉及到的皇親國戚太多了,萬一有個閃失,他可不想成為第二次“紅丸案”的受害者。
就讓趙家軍當朕推行新政的屠刀吧!
闖賊最近果然又鬧騰起來了,但隻要新軍建成,必然能像趙信的趙家軍一樣,摧枯拉朽一般滅掉它!
麵對崇禎的高度肯定,洪承疇是十分激動的,隻要明日朝會一過,大明最精銳的新軍就將成為洪家軍,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統統不在話下。
不過為了萬無一失,生平謹慎的洪承疇還是連夜拜訪了當朝首輔錢龍錫。
由於在前不久的朝會上洪承疇堅定的站在他這邊,以“負薪救火”的高論駁斥了威望極高的內閣大臣溫體仁,給錢龍錫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因此,在他遞上名帖求見後,錢龍錫竟然破天荒的從府內走到前廳來迎接,讓洪承疇受寵若驚。
其實錢龍錫消息十分靈通,知道洪承疇就是新軍的主要負責人,他是很希望能把洪承疇拉到自己這邊來的,有了新軍的支持,他這首輔的位置才能穩如泰山。
而洪承疇也是吃足了沒有靠山的苦,當朝首輔的大腿不抱,你還想去抱誰的?
因此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對新軍的打造形成了高度的認同,不過錢龍錫還是向洪承疇推薦了一個練新軍的助手,孫傳庭。
孫傳庭,1593年5月21日出生,字伯雅,號白穀,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鄉試中舉,翌年通過會試和廷試,考中三甲第41名(總名次111名),獲賜同進士出身,袁崇煥、馬士英、丁啟睿等知名人士均出自同一張皇榜,他也成為了代州孫氏第一位有進士功名者。
後曆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近六年之久。
“閣老何以料定此人能堪此大任?”洪承疇雖然對安插一個錢龍錫的人並不反感,但還是希望能得到一個幹才,不然弄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過來,對洪承疇的發展還是很有影響的。
“彥演啊,”錢龍錫能直唿他的表字,充分說明已經把他當自己看了,“這個孫傳庭可不一般啊,老夫其實一直都想用他,但此人的脾氣不怎麽好,才華方麵絕對是沒問題的,這是留存在吏部的檔案,你瞧瞧!”
洪承疇恭敬的接過後,細細翻看起來,越看越吃驚,也是越看越歡喜。
吃驚的是這人竟然放著大好的朝廷高官不做,選擇辭官迴家,賦閑了足足六年,試問自己,是絕對做不到的。
歡喜的是這人的才學絕對是沒問題的,從少年之時就是代州境內有名的神童,每次考試基本都是名列前茅,就是論殿試的成績,其實也就比自己稍遜一二而已。
這樣的人能用,而且能視功名如糞土之人,恐怕也未必就是錢龍錫能駕馭的了的。
所以他十分爽快的答應了錢龍錫的推薦,並承諾會在未來新軍中,給予足夠的空間讓他大展拳腳。
翌日朝會,當洪承疇將此方略當眾提出後,錢龍錫一派的大臣自然是鼎力支持,但溫體仁那派自然是極為不爽的。
凡是敵人提出的,統統都要反對。
這是政治鬥爭的最基本原則,至於到底是不是對,是不是錯,重要嗎?
溫體仁的反對理由也很簡單:所有的礦產開采權都給趙信?還允許他向南方經商,這不是喪權辱國嗎?
錢龍錫一派的支持理由也十分明確:礦產的開采本來就已經在進行中了,既定事實有什麽損失?至於向南方做生意,朝廷難道就沒做了?可收到了多少收益?
反觀朝廷能從這個方略中得到巨大的好處,籌建新軍可以正式提上日程,未來的戰鬥力也有了保證,這樣的好事,為什麽不做?
正當他們吵得不可開交之時,洪承疇講了幾句話,讓溫體仁再也沒有了反駁的力量。
他在朝堂上直抒己見,趙信想要向南方經商,無非是想賺取更多的利潤,生意失敗那是咎由自取,如果成功了,就會讓整個南方的商賈站到趙信的對立麵上,對朝廷百利而無一害。
“趙信在山東屠戮士紳已失去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如果在南方與商賈爭利,必然會再次失去天下商賈的支持。在下從未聽聞,失去這些人的支持,最後還能對朝廷有什麽威脅的。”
洪承疇的話,是非常毒辣的,既把這次與趙信的合作說成了對朝廷有大利的好事,又把它對趙信的危害分析的清清楚楚。
如果溫體仁等人繼續糾纏不休,崇禎甚至會覺得,你們是在胳膊肘往外拐,溫體仁也深知其中利害,於是隻能恨恨退下。
一致通過後,洪承疇向朝廷建議要重新啟用孫傳庭,此人是山西人,對山西的情況十分熟悉,讓他做自己的副手,共同打造新軍,必然事半功倍。
崇禎對這個提議,事先並不知情,但孫傳庭這個人還是知道的,此人相當的桀驁不馴啊。
眾臣有反對也有持懷疑態度的,最後還是崇禎乾坤獨斷,直接準奏,破格晉升孫傳庭為山西新軍副總兵,協助洪承疇盡快編練新軍。
崇禎對這位新提拔上來的愛將還是十分滿意的,工作效率很高,關鍵還能處處為朝廷著想。
因為洪承疇的條呈中,加了不少春秋筆法,讓崇禎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看到洪承疇代表朝廷跟趙信唇槍舌劍據理力爭,最後才取得了如此豐碩的“戰果”。
對於方案內容,崇禎是十分滿意的,正如趙信手下大將們所言,趙信要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自己卻能得到最大的實惠,隻要新軍一成,還怕什麽?
至於練兵地點是山西,正合他的心意。
要搞新政,必然要殺人。
在京城涉及到的皇親國戚太多了,萬一有個閃失,他可不想成為第二次“紅丸案”的受害者。
就讓趙家軍當朕推行新政的屠刀吧!
闖賊最近果然又鬧騰起來了,但隻要新軍建成,必然能像趙信的趙家軍一樣,摧枯拉朽一般滅掉它!
麵對崇禎的高度肯定,洪承疇是十分激動的,隻要明日朝會一過,大明最精銳的新軍就將成為洪家軍,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統統不在話下。
不過為了萬無一失,生平謹慎的洪承疇還是連夜拜訪了當朝首輔錢龍錫。
由於在前不久的朝會上洪承疇堅定的站在他這邊,以“負薪救火”的高論駁斥了威望極高的內閣大臣溫體仁,給錢龍錫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因此,在他遞上名帖求見後,錢龍錫竟然破天荒的從府內走到前廳來迎接,讓洪承疇受寵若驚。
其實錢龍錫消息十分靈通,知道洪承疇就是新軍的主要負責人,他是很希望能把洪承疇拉到自己這邊來的,有了新軍的支持,他這首輔的位置才能穩如泰山。
而洪承疇也是吃足了沒有靠山的苦,當朝首輔的大腿不抱,你還想去抱誰的?
因此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對新軍的打造形成了高度的認同,不過錢龍錫還是向洪承疇推薦了一個練新軍的助手,孫傳庭。
孫傳庭,1593年5月21日出生,字伯雅,號白穀,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鄉試中舉,翌年通過會試和廷試,考中三甲第41名(總名次111名),獲賜同進士出身,袁崇煥、馬士英、丁啟睿等知名人士均出自同一張皇榜,他也成為了代州孫氏第一位有進士功名者。
後曆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近六年之久。
“閣老何以料定此人能堪此大任?”洪承疇雖然對安插一個錢龍錫的人並不反感,但還是希望能得到一個幹才,不然弄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過來,對洪承疇的發展還是很有影響的。
“彥演啊,”錢龍錫能直唿他的表字,充分說明已經把他當自己看了,“這個孫傳庭可不一般啊,老夫其實一直都想用他,但此人的脾氣不怎麽好,才華方麵絕對是沒問題的,這是留存在吏部的檔案,你瞧瞧!”
洪承疇恭敬的接過後,細細翻看起來,越看越吃驚,也是越看越歡喜。
吃驚的是這人竟然放著大好的朝廷高官不做,選擇辭官迴家,賦閑了足足六年,試問自己,是絕對做不到的。
歡喜的是這人的才學絕對是沒問題的,從少年之時就是代州境內有名的神童,每次考試基本都是名列前茅,就是論殿試的成績,其實也就比自己稍遜一二而已。
這樣的人能用,而且能視功名如糞土之人,恐怕也未必就是錢龍錫能駕馭的了的。
所以他十分爽快的答應了錢龍錫的推薦,並承諾會在未來新軍中,給予足夠的空間讓他大展拳腳。
翌日朝會,當洪承疇將此方略當眾提出後,錢龍錫一派的大臣自然是鼎力支持,但溫體仁那派自然是極為不爽的。
凡是敵人提出的,統統都要反對。
這是政治鬥爭的最基本原則,至於到底是不是對,是不是錯,重要嗎?
溫體仁的反對理由也很簡單:所有的礦產開采權都給趙信?還允許他向南方經商,這不是喪權辱國嗎?
錢龍錫一派的支持理由也十分明確:礦產的開采本來就已經在進行中了,既定事實有什麽損失?至於向南方做生意,朝廷難道就沒做了?可收到了多少收益?
反觀朝廷能從這個方略中得到巨大的好處,籌建新軍可以正式提上日程,未來的戰鬥力也有了保證,這樣的好事,為什麽不做?
正當他們吵得不可開交之時,洪承疇講了幾句話,讓溫體仁再也沒有了反駁的力量。
他在朝堂上直抒己見,趙信想要向南方經商,無非是想賺取更多的利潤,生意失敗那是咎由自取,如果成功了,就會讓整個南方的商賈站到趙信的對立麵上,對朝廷百利而無一害。
“趙信在山東屠戮士紳已失去了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如果在南方與商賈爭利,必然會再次失去天下商賈的支持。在下從未聽聞,失去這些人的支持,最後還能對朝廷有什麽威脅的。”
洪承疇的話,是非常毒辣的,既把這次與趙信的合作說成了對朝廷有大利的好事,又把它對趙信的危害分析的清清楚楚。
如果溫體仁等人繼續糾纏不休,崇禎甚至會覺得,你們是在胳膊肘往外拐,溫體仁也深知其中利害,於是隻能恨恨退下。
一致通過後,洪承疇向朝廷建議要重新啟用孫傳庭,此人是山西人,對山西的情況十分熟悉,讓他做自己的副手,共同打造新軍,必然事半功倍。
崇禎對這個提議,事先並不知情,但孫傳庭這個人還是知道的,此人相當的桀驁不馴啊。
眾臣有反對也有持懷疑態度的,最後還是崇禎乾坤獨斷,直接準奏,破格晉升孫傳庭為山西新軍副總兵,協助洪承疇盡快編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