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文登大營,通傳之人在拿了趙信銀子後,才屁顛屁顛的跑進去送信了,不然他是說什麽也不信麵前這個少年居然跟指揮同知大人有關係。
指揮同知李存旭認真的看著下人送進來的信件,信上內容也簡單,一番敘舊之後,力薦了趙信,並告知趙信是他的徒弟,並重點強調,用的好,是他在山東為官的一大助力。
說實話,李存旭對李青鬆還是有點嗤之以鼻的,雖然兩人一起上過戰場,都做過李成梁的貼身侍衛,但李青鬆太過迂腐,明明一身本事卻不願意出去自領一軍建功立業,反而死活要待在李成梁身邊。後來李成梁死後,又效忠於李如柏,再後來就不知所蹤了。
自己當初從遼東鎮提拔外調,雖然隻能到山東文登任職,好歹現在也是從三品武官,可見道路選的對,才是真的對!
想到這裏,李存旭微微一笑,但還是對下人吩咐,“偏廳用茶!”
趙信在偏廳等了許久,也未見李存旭出來,他在想,莫非是師傅的信毫無作用?還是就這麽走了算了?但現在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求人的時候還是要放下那一文不值的麵子。
一直等到了傍晚,李存旭才慢悠悠走了進來,“慚愧,本官要務在身,讓你久候了。”
“不敢,卑職能等大人,是卑職的榮幸。”趙信隻能堆笑,這時候擺出臭臉是非常不明智的,不僅意味著自己白等,而且會惹上這麽大的一個高官,接下來就不用混了。
“聽青鬆信中所言,你是他唯一的高徒?”李存旭坐在上座,居高臨下的審視著趙信。
“卑職隻是僥幸學得師傅一些皮毛功夫,大人見笑了。”趙信隨後把大致過程和現今的近況說了一下,當然,李青鬆被追殺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說的。
“噢,原來你在東山堡任職,那地方窮啊!”
“正因為如此,卑職與趙大人在東山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如今略有小成,但相應的物資仍十分匱乏,且周邊匪患猖獗,希望大人能批準我等組織人手出堡作戰,並分發一些兵器裝備。”趙信道明了來意。
“趙老虎還真以為自己是老虎啊,以前好像沒那麽大的膽略啊!這樣吧,既是故人之徒,且你上官已經為你保薦,那你就擔任東山堡副總旗官一職,我命庫房給你刀槍各10把,糧食二十石,並知會威海衛千戶所,準爾等在威海衛轄區內剿匪,如何?”李存旭並非看重故人情誼,想到有人願意去剿匪,這還不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叫正規軍去,又要開拔銀子,他去哪裏弄?現在小成本做大生意,何樂而不為?
“卑職謝大人垂愛,願為大人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趙信一聽作戰要求被批準了,大喜!
翌日點檢衛所配發物資時,發現李存旭給的東西果然大部分不堪用,不過這點也不能怪他,明朝末期,兵器都是陳年舊貨,偷工減料更是一塌糊塗,可能除了遼東鎮還好點,其他地方的兵器基本都是聊勝於無。
不過趙信還是給庫房經辦人員一個紅包,落個人情,然後吩咐隨行的人,雇了幾輛大車拉迴堡內,他自己則是再迴文登縣,來到了王大奎家中。
王記鐵匠鋪如今規模已經很大了,王大奎也逐步把生意交給了王保中等幾個兄弟,幾兄弟讀書也都不大行,一個秀才都沒有,索性,都迴來幫鋪子裏幹活,生意倒也十分紅火。
見到趙信,王大奎還是感慨,趙信這孩子真是出息了,據說已經是副總旗官了,這可是跟縣丞差不多大小的官啊,能文能武在大明還是非常吃香的。
“趙小哥今天是什麽風把你吹來了?”
“叔父還是叫我阿信吧,叫別的可就生分了,哈”
“好好好,我已經去叫保中幾個兄弟了。”王大奎就喜歡趙信這種謙遜的態度。
“叔父,現在鋪子裏的產量可還好?”趙信先要打探一下鐵匠鋪的經營狀況。
“不瞞阿信,近年來各地匪患猖獗,不少大戶人家都搞起了私人武裝力量,對兵器的需求量大增,所以我這個鋪子生意還行。所以都叫大中他們迴來幫忙了,反正讀書讀不出,還不如搞這個鋪子靠譜。”說起鐵匠鋪,王大奎還是有點小得意的。
“小侄有一事相求,不知方便不方便?”趙信一聽鐵匠鋪生意這麽好,也是心理打鼓,不知道這個生意還能不能談妥了。
“你這就是跟我生分了,有啥就直說,叔父是個痛快人!”
“好,我希望能采購一批上好的兵器,最好還有鎧甲和弓箭。”趙信把隨身帶來的單子遞上。
“兵器好辦,我讓其他生意都緩緩,隻是這個鎧甲和弓箭,朝廷管控的十分嚴格,不太好辦啊。”
趙信不由一陣感動,王大奎還是沒有忘記當年他救命之恩啊,寧可讓其他生意暫緩也要保證他的要求,“鎧甲的樣式,我做了初步的設計,圖紙在這裏,不要怕用料,一定要用好料,錢不是問題,當然了,鎧甲和弓箭可以晚上做,慢點也沒事,關鍵是安全。實不相瞞,咱們堡需要在近期出兵剿匪,但上麵撥付的武器不堪用,所以隻能找叔父幫忙了。”
“朝廷的武器確實不行,既然是剿匪,那絕對等不得,你給我一個月時間,到時候你來取吧!”
趙信還是很感激的,他要的數量不少,關鍵鎧甲和弓箭的製作工藝都很複雜,王大奎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做好,真的很不容易了。
迴到堡內,趙信立刻著手準備招募護堡隊隊員,趙權和他商量了一番,決定招募200名脫產戰兵,這已經是堡內能承受的極限了,古時候要養活一個脫產戰兵成本不低,其實一個總兵手下也就是兩三千家丁,實在是養不起。
大家夥合計一下後,暫定這些戰兵每2個月1兩銀子,平時作戰立功還有獎勵,在東山堡是嚴禁克扣的,所以這個數額對比大明其他地方的軍隊,待遇上好的太多了。
待遇好,自然報名的人就特別踴躍,最終優中選優,從東山堡中選出了18至25歲的精壯220人,分成2哨,分別由牛力和高葛擔任哨長兼小旗官,目前因為還沒有兵器,所以先用木棒作刀、棍子當槍,分小隊配合訓練起來。
趙信深知,在大家剛開始的時候,紀律是無比重要的,所以他自己充作副把總,趙權為把總。
(明朝軍隊的編製很有章法,每5個官兵為一伍,設立一名伍長。每兩個伍為一什(10名官兵),設立一名什長。每3個什為一隊(30人),設立一名隊長。每3個隊為一哨(90人),設立一名哨長。每5個哨為一總,總計450人。每5個總為一個營,每個營2200多人。)
把讀書時候的軍訓套路教給他們。剛開始大家極不適應,畢竟左右前後都分不清,趙信一遍遍交,一遍遍示範,最後把大部分教會了,實在教不會的,在趙老虎的棍棒教育下,也能似模似樣,對於偷奸耍滑之人,趙信也絕不手軟,直接開除出隊,到海灘邊曬鹽去了。
軟硬兼施之下,一支護堡隊也算初具規模。
指揮同知李存旭認真的看著下人送進來的信件,信上內容也簡單,一番敘舊之後,力薦了趙信,並告知趙信是他的徒弟,並重點強調,用的好,是他在山東為官的一大助力。
說實話,李存旭對李青鬆還是有點嗤之以鼻的,雖然兩人一起上過戰場,都做過李成梁的貼身侍衛,但李青鬆太過迂腐,明明一身本事卻不願意出去自領一軍建功立業,反而死活要待在李成梁身邊。後來李成梁死後,又效忠於李如柏,再後來就不知所蹤了。
自己當初從遼東鎮提拔外調,雖然隻能到山東文登任職,好歹現在也是從三品武官,可見道路選的對,才是真的對!
想到這裏,李存旭微微一笑,但還是對下人吩咐,“偏廳用茶!”
趙信在偏廳等了許久,也未見李存旭出來,他在想,莫非是師傅的信毫無作用?還是就這麽走了算了?但現在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求人的時候還是要放下那一文不值的麵子。
一直等到了傍晚,李存旭才慢悠悠走了進來,“慚愧,本官要務在身,讓你久候了。”
“不敢,卑職能等大人,是卑職的榮幸。”趙信隻能堆笑,這時候擺出臭臉是非常不明智的,不僅意味著自己白等,而且會惹上這麽大的一個高官,接下來就不用混了。
“聽青鬆信中所言,你是他唯一的高徒?”李存旭坐在上座,居高臨下的審視著趙信。
“卑職隻是僥幸學得師傅一些皮毛功夫,大人見笑了。”趙信隨後把大致過程和現今的近況說了一下,當然,李青鬆被追殺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說的。
“噢,原來你在東山堡任職,那地方窮啊!”
“正因為如此,卑職與趙大人在東山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如今略有小成,但相應的物資仍十分匱乏,且周邊匪患猖獗,希望大人能批準我等組織人手出堡作戰,並分發一些兵器裝備。”趙信道明了來意。
“趙老虎還真以為自己是老虎啊,以前好像沒那麽大的膽略啊!這樣吧,既是故人之徒,且你上官已經為你保薦,那你就擔任東山堡副總旗官一職,我命庫房給你刀槍各10把,糧食二十石,並知會威海衛千戶所,準爾等在威海衛轄區內剿匪,如何?”李存旭並非看重故人情誼,想到有人願意去剿匪,這還不是天大的好事?如果叫正規軍去,又要開拔銀子,他去哪裏弄?現在小成本做大生意,何樂而不為?
“卑職謝大人垂愛,願為大人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趙信一聽作戰要求被批準了,大喜!
翌日點檢衛所配發物資時,發現李存旭給的東西果然大部分不堪用,不過這點也不能怪他,明朝末期,兵器都是陳年舊貨,偷工減料更是一塌糊塗,可能除了遼東鎮還好點,其他地方的兵器基本都是聊勝於無。
不過趙信還是給庫房經辦人員一個紅包,落個人情,然後吩咐隨行的人,雇了幾輛大車拉迴堡內,他自己則是再迴文登縣,來到了王大奎家中。
王記鐵匠鋪如今規模已經很大了,王大奎也逐步把生意交給了王保中等幾個兄弟,幾兄弟讀書也都不大行,一個秀才都沒有,索性,都迴來幫鋪子裏幹活,生意倒也十分紅火。
見到趙信,王大奎還是感慨,趙信這孩子真是出息了,據說已經是副總旗官了,這可是跟縣丞差不多大小的官啊,能文能武在大明還是非常吃香的。
“趙小哥今天是什麽風把你吹來了?”
“叔父還是叫我阿信吧,叫別的可就生分了,哈”
“好好好,我已經去叫保中幾個兄弟了。”王大奎就喜歡趙信這種謙遜的態度。
“叔父,現在鋪子裏的產量可還好?”趙信先要打探一下鐵匠鋪的經營狀況。
“不瞞阿信,近年來各地匪患猖獗,不少大戶人家都搞起了私人武裝力量,對兵器的需求量大增,所以我這個鋪子生意還行。所以都叫大中他們迴來幫忙了,反正讀書讀不出,還不如搞這個鋪子靠譜。”說起鐵匠鋪,王大奎還是有點小得意的。
“小侄有一事相求,不知方便不方便?”趙信一聽鐵匠鋪生意這麽好,也是心理打鼓,不知道這個生意還能不能談妥了。
“你這就是跟我生分了,有啥就直說,叔父是個痛快人!”
“好,我希望能采購一批上好的兵器,最好還有鎧甲和弓箭。”趙信把隨身帶來的單子遞上。
“兵器好辦,我讓其他生意都緩緩,隻是這個鎧甲和弓箭,朝廷管控的十分嚴格,不太好辦啊。”
趙信不由一陣感動,王大奎還是沒有忘記當年他救命之恩啊,寧可讓其他生意暫緩也要保證他的要求,“鎧甲的樣式,我做了初步的設計,圖紙在這裏,不要怕用料,一定要用好料,錢不是問題,當然了,鎧甲和弓箭可以晚上做,慢點也沒事,關鍵是安全。實不相瞞,咱們堡需要在近期出兵剿匪,但上麵撥付的武器不堪用,所以隻能找叔父幫忙了。”
“朝廷的武器確實不行,既然是剿匪,那絕對等不得,你給我一個月時間,到時候你來取吧!”
趙信還是很感激的,他要的數量不少,關鍵鎧甲和弓箭的製作工藝都很複雜,王大奎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做好,真的很不容易了。
迴到堡內,趙信立刻著手準備招募護堡隊隊員,趙權和他商量了一番,決定招募200名脫產戰兵,這已經是堡內能承受的極限了,古時候要養活一個脫產戰兵成本不低,其實一個總兵手下也就是兩三千家丁,實在是養不起。
大家夥合計一下後,暫定這些戰兵每2個月1兩銀子,平時作戰立功還有獎勵,在東山堡是嚴禁克扣的,所以這個數額對比大明其他地方的軍隊,待遇上好的太多了。
待遇好,自然報名的人就特別踴躍,最終優中選優,從東山堡中選出了18至25歲的精壯220人,分成2哨,分別由牛力和高葛擔任哨長兼小旗官,目前因為還沒有兵器,所以先用木棒作刀、棍子當槍,分小隊配合訓練起來。
趙信深知,在大家剛開始的時候,紀律是無比重要的,所以他自己充作副把總,趙權為把總。
(明朝軍隊的編製很有章法,每5個官兵為一伍,設立一名伍長。每兩個伍為一什(10名官兵),設立一名什長。每3個什為一隊(30人),設立一名隊長。每3個隊為一哨(90人),設立一名哨長。每5個哨為一總,總計450人。每5個總為一個營,每個營2200多人。)
把讀書時候的軍訓套路教給他們。剛開始大家極不適應,畢竟左右前後都分不清,趙信一遍遍交,一遍遍示範,最後把大部分教會了,實在教不會的,在趙老虎的棍棒教育下,也能似模似樣,對於偷奸耍滑之人,趙信也絕不手軟,直接開除出隊,到海灘邊曬鹽去了。
軟硬兼施之下,一支護堡隊也算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