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到處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不利的消息全部是針對於東宮的。【更新快請搜索//ia/u///】皇帝實在忍不住了,將太子叫到了跟前,將那些彈劾他的折子給他看。


    劉永安隨手翻兩下就丟在一邊了。


    “前朝時金國大舉侵犯,趙氏一族被迫南遷,此後偏安江南內憂外患,後來韃子滅金,不知屠了多少座城殺了多少人,能留下來的豪門大族,哪個不是兇手?兒臣抄家,所抄的也不過是那些跟著韃子一起逃跑的人家和一些喪盡天良專為韃子做狗腿魚肉百姓的家族。這些人家裏私藏火藥火銃軍械……若不趁亂抄了,後果不堪設想。”


    況且他抄迴來的東西,大都裝到了皇帝的私庫裏。


    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可誰會嫌錢多呢?


    皇帝在心裏其實是很讚同兒子的話的,心思一轉,卻問道:“那你也該寫個折子辯一辯,分說清楚才好。”


    太子:“這事爹知道就行了,隻要您肯相信我,我受點委屈又有什麽大不了?”


    皇帝:“那百官那裏怎麽交待?”


    太子:“這些彈劾我的信根本沒經過禦史台,不過是一小部分秋後的螞蚱罷了,指使他們的人,相信過不了多久就能抓到了。”


    皇帝見兒子胸有成竹的樣子,心頭一動,“你用了監察司?”


    監察司就是劉永盛手裏那部分人,劉永安既然交出去了,自然不想當著他爹再沾上關係,搖頭道:“兒臣迴來之前,早派人盯著王三保和於家了。”dudu1();


    說起王三保,皇帝倒起了惜才之心,“此人若能歸順我大吳就好了。”


    之前吳軍渡過黃河的時候,雖然韃子皇帝已經逃了,逃不掉的人也降了,但是王三保每到一處,就是能策反已降的人再歸順大周,若不是如此,怕劉永安根本花不到一年的時間。


    假如此人能夠降大吳的話,大周已不足為患。


    “孩兒親自見了他兩次,讓他的部下去了三次,終是無果。”劉永安亦是十分遺憾,“所以才派人盯著他和於家,據悉於正昌已經南下,但兒臣手裏並沒有太多人手,正想向父皇稟告此事,湊巧您就先提起來了。”


    皇上聽了這話,便露出滿意的神色來,卻又不動聲色地垂了眼睛,“你覺得這事交給誰比較好?”


    若他爹真想把這事交給他,必定不會說這樣的話,況且他也沒打算接受,聞言不由笑道:“我覺得三弟正合適。”


    據劉永安得到的消息,於正昌南下之前,見過宋家的人。若是齊王出馬,正好可以把他自己摘出來洗清嫌疑,也算全了他們的兄弟之情。


    皇帝訝然,“為何說你三弟合適?”


    劉永安:“我們兄弟三人,年歲相差甚遠,親密無間怕是不能了,兒臣隻願兄弟和睦,家人安康,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在家孝順父皇母後。如今天下已定,讓三弟多經曆一些,於他以後大有好處,父親也可以多個臂膀。”


    劉永安的話非常誠懇,也非常實在,相當於是給齊王送軍功了。dudu2();


    他比齊王大十七歲,本身學識出眾,身手不凡,齊王還在哭鼻子的時候他已經帶著船在刀尖上販量了,之後也沒少出過力,齊王就是想和他爭太子這個位置,資曆也不夠,何況又是親弟弟,何不培養他做自己的臂膀?


    皇上年紀大了,最喜歡兒子們兄友弟恭,見到太子這樣,很是欣慰,但他的眼神卻更加淩厲了,“你當著父皇說得好聽,這些日子整天躲在家裏做什麽?”


    堂堂太子,在家裏給媳婦製胭脂,還被人彈劾,就算這個人是東宮屬臣,也讓別人覺得太子管理不好屬官,才能不夠。


    豈料劉永安聽了這話,一下子來了精神,“大郎的舅舅從海外迴來了,帶了不少稀奇東西,也讓兒臣長了迴見識。若不是這兩天彈劾兒臣的折子太多,兒子早帶著他過來給您請安了。”


    “你說王狀元迴來了?”


    “是,前天才迴來,帶了不少好顏料偏方,兒子覺得咱們也可以用,正想帶他來給父親問安呢。”劉永安見他爹臉色不錯,就說起王衛平帶迴來的稀罕東西來,“王狀元帶迴來好多稀奇古怪的顏料,有一種叫胭脂蟲的,據說異邦人拿它做口紅胭脂,染出來的布是棗紅色;大哥還用五倍子和薑黃染成藍紫色的絲織品,據說銷路非常好,就是貝殼也可以磨成米分,把糊成白色的,把腐貝殼放在尿液裏,得到的顏色就是紫色……”


    劉永安絮絮道道,說個不停,皇帝的思緒卻飄到了很久的事情上,記得他像大郎這麽大的時候,他娘就把棉花的花汁用來染布,給姐姐和妹妹過年的時候穿,至於他們這些小子們,一般都是用黃土將布雜成黃色。


    現在再迴憶那些時光,久遠而又溫馨,讓人不由自地懷念。


    “下午就把他帶來,讓朕也見見。”皇帝的聲音不自覺地放柔了許多。


    時光勿勿而逝,驚覺時似乎已經到了尾聲,幸好他還有這麽一個能幹的兒子,不然這仗還不知要打到什麽時候,想到此,他覺得十分慶幸,和兒子說話的聲音更加柔和,“你明天還是到朝堂上來吧。”dudu3();


    劉永安也恭敬的應了,中午父子又單獨在一起吃了一頓飯,下午喚了王衛平進宮。


    王狀元給皇上帶了一柄老花鏡,一個西洋自鳴鍾,又告訴他如何看時間。


    皇帝像小孩子一樣,顯得十分高興,晚上連飯都多吃了半碗。


    不過,王衛平並沒有在帝都多做停留,很快離開了故土。


    皇帝:“這個滑頭,是怕讓他去勸降王三保吧。”


    劉永安一愣,馬上道:“要不,兒臣這就使人到泉州攔著他?”


    皇帝:“算了,都是親戚,鬧得太僵,菁菁臉上不好看。”


    劉永安自然不是真的想去攔王衛平,但聽了皇帝這話,還是有一絲意外,他爹向來是以國事為重,看在他媳婦的份上不為難大舅哥倒是頭一次。


    “怎麽?難道朕在你的眼裏,就是這麽不近人情的人嗎?”他說完,不等劉永安迴答,又歎息道:“人老了,心不自覺的就軟了。菁菁這孩子一向懂事又孝順,朕自然要多疼她一些。”說著又命人從私庫裏撿了不少東西賞王菁。(未完待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童養媳的春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青並收藏童養媳的春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