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她嫁給長安這麽多年了,心裏還存著別的想頭?”張氏豎眉道。
劉成方:“那倒不致於,不過她好歹也是你我親手養大的閨女,就算比不得兒子在你心中重要,但也是太子妃了,外人哪個不誇她沉穩?”
張氏:“難道皇上就不覺得她跟沒親的時候不一樣了?”
劉成方:“你用要求兒媳的來要求她,自然是不一樣了,哪個當娘的會這般挑剔自己的閨女。”
這話說得很不客氣,但張氏卻無可反駁,“我也就是說說罷了,又沒怎麽樣她。”
她一如二十年前一樣,仍舊對丈夫使著小性,可惜她的男人已經成這天下的主人,見識過各式各樣的美女,隻覺得老妻不可理喻,轉身走了。
等他離開,張氏免不了又要後悔一陣子。可幾十年的習慣,哪能說改就改。
由於兒子們全不在身邊,過年也過得沒滋沒味起來,好在孫子們都很教敬皇祖母,陪著她老人家說說笑笑,又有齊王家的大姐兒珠珠在膝下承歡,總算熬到了除夕。
齊王妃到了現在,才有些後悔讓婆婆抱走了女兒珠珠,可老人家現在隻要一看到她進宮,就兩眼不錯地盯著珠珠,生怕她抱走了一般,弄得她這做娘的,想看自己的閨女倒像是做賊一樣了。
等到過年的時候,陪著帝後吃了年夜飯迴宮的時候,諾大一個王府,空曠得讓人心驚,齊王妃的怒氣終於爆發了,可府裏除了她這一個主子,全是下人,就是發火也十分淒涼,兩個側妃更是對她熱諷冷嘲,“王妃這會兒嫌沒意思了?看看秦王府,多熱鬧!”
側妃們這是怪她讓她們喝了避子湯沒生下一兒半女呢。
齊王妃也不是吃素的,見側妃迴嘴,當時就發飆了,“主母說話哪有你插嘴的份,撐嘴!”
哪想她的人還沒到跟前,那側妃已經罵開了,“王妃的規矩真大,咱們姐妹在你手下討生活,孩子不許生也算了,居然話也不許說一句,誰今天敢對我動手,除非是打死了,若是不死,明天我就找個地方評評理去。”
齊王妃的人聽了這話,就有些猶豫,畢竟兩位側妃的父親都是知府,且離金陵也不遠,就算是側妃,也是上了牒文的,大除夕的鬧起來,隻怕就是連他們的主子也會跟著沒臉。
齊王妃一見下人不動手,索性自己上來動手。
哪想皇帝挑的這兩個側妃都是有些力氣的,見齊王妃伸著爪子往她們臉上撓,便悶聲不響地專往她那些軟肉上招唿,比如說肚子和腰上。
那兩位雖是知府家的閨女,但都是從皇帝他老人家的親信之中提拔起來的,都是農家出身,才不會講究什麽“君子動手不動口”呢,早對王妃占著雞窩不下蛋有意見了,這會兒心裏也是一肚子火,對著齊王妃又掐又擰。
這兩位都是打架的好手,專挑了那些婦人們不好意思示人的地方掐,直把齊王妃掐得有苦說不出。
至於下人們,也打到了一塊去了。
你抓我的臉,我踢你的腿,一直累到大家都沒力氣,才停了下來。
等這場架打完,齊王妃的奶娘看看兩個側妃鼻青臉腫的樣子,又擔心自己家的王妃這下遭人暗算了。
兩個側妃無論本人還是跟著的下人,全部都掛了彩,而齊王妃卻看不到傷。至於表麵是這樣的。
可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就算是側妃也要進宮見皇後的。
等到初二,別的地方輪不到她們去,但秦王府和太子府可都要去的拜年的,就算她們不去,秦王府上的側妃說不定會過來,若到那個時候鬧出來,大家一樣沒臉。
“娘娘,您一定要想辦法攔住那兩個賤人,不能讓她們進宮啊。”奶娘提醒道。
齊王妃:“她們還敢進宮?兩個目無尊上的東西,敢對主子動手,一百條命都不夠她們賠。
大冷天的,乳娘急了一腦門汗,“就怕皇後娘娘菩薩心腸,看到兩位側妃臉上的傷心疼。”
齊王妃:“有傷又怎麽樣?難道皇後還會為了她們來罰我?”說著示意身邊的人給她按品大妝,進宮見皇後去了。
她本是皇後的兒媳婦,又得寵,自然不用象別的外命婦那般苦等,一進宮直接就到了坤寧宮。
秦王妃和太子妃也在場,不過並沒看到秦王府上那兩個礙眼的側妃,齊王妃的心裏多少又舒服了些。
然後,她就看到秦王妃身邊一個婦人抱了個繈褓,皇後正在看裏麵的孩子。
齊王妃心裏不由暗罵:秦王妃也太歹毒了些,才剛滿月的女娃就帶到宮裏來爭寵了,也不怕凍到!
可皇後並不這麽想,而是高興地道:“這孩子生得真好,多抱出來玩玩,皮實一些。”
秦王妃恭敬地應了。
齊王妃強笑著上前給皇後見禮。
皇後很慈愛地讓她起來,然後道:“人老了,就喜歡身邊多些孩子,熱鬧些。”
齊王妃似笑非笑地接話:“怎麽沒看到大郎他們呢?我這兒還準備了他們的壓歲錢呢。”
她本意是提醒皇後,讓她別忘了太子府上還沒有側妃的事情,哪想老太太聽了,卻笑道:“被他們的皇祖父給叫過去了呢。”
齊王妃這才反應過來,皇子們都在外麵,大郎和二郎必定是跟著皇上去奉先殿祭祖去了。
這件事讓她心裏又一陣發酸,心裏越發的恨起齊王來,京裏呆得好好的,為什麽跑到北地去,年也不迴來過,還讓她在婆婆妯娌麵前矮了一截,麵上卻笑道:“那媳婦的壓歲錢晚些給。”
一時之間,大伯母又帶著一幹宗室過來,和皇後見禮之後又和皇子妃們見禮,後宮裏漸漸熱鬧了起來,齊王妃就像花蝴蝶一般四處和人打招唿,忙得不亦樂乎,倒是很得了張氏的一番誇獎,“這孩子,懂事又勤快。”
大家連連稱“是”,卻又眾星捧月般地圍著王菁說起了吉祥話,稱讚一迴太子,稱讚一迴大郎和二郎。
太子妃便和她們說起各家的孩子們來,秦王妃之前本就是大房的親戚,對劉家很熟,也能搭上話,大家都是一副樂其融融的樣子。
倒是齊王妃,一來嫁過來的時候短,二來她也年輕的多,又時常自詡為世家大族的小姐,不太看得起一幹堂嫂,總之大家都不會主動找著她說話就是了。未完待續。
劉成方:“那倒不致於,不過她好歹也是你我親手養大的閨女,就算比不得兒子在你心中重要,但也是太子妃了,外人哪個不誇她沉穩?”
張氏:“難道皇上就不覺得她跟沒親的時候不一樣了?”
劉成方:“你用要求兒媳的來要求她,自然是不一樣了,哪個當娘的會這般挑剔自己的閨女。”
這話說得很不客氣,但張氏卻無可反駁,“我也就是說說罷了,又沒怎麽樣她。”
她一如二十年前一樣,仍舊對丈夫使著小性,可惜她的男人已經成這天下的主人,見識過各式各樣的美女,隻覺得老妻不可理喻,轉身走了。
等他離開,張氏免不了又要後悔一陣子。可幾十年的習慣,哪能說改就改。
由於兒子們全不在身邊,過年也過得沒滋沒味起來,好在孫子們都很教敬皇祖母,陪著她老人家說說笑笑,又有齊王家的大姐兒珠珠在膝下承歡,總算熬到了除夕。
齊王妃到了現在,才有些後悔讓婆婆抱走了女兒珠珠,可老人家現在隻要一看到她進宮,就兩眼不錯地盯著珠珠,生怕她抱走了一般,弄得她這做娘的,想看自己的閨女倒像是做賊一樣了。
等到過年的時候,陪著帝後吃了年夜飯迴宮的時候,諾大一個王府,空曠得讓人心驚,齊王妃的怒氣終於爆發了,可府裏除了她這一個主子,全是下人,就是發火也十分淒涼,兩個側妃更是對她熱諷冷嘲,“王妃這會兒嫌沒意思了?看看秦王府,多熱鬧!”
側妃們這是怪她讓她們喝了避子湯沒生下一兒半女呢。
齊王妃也不是吃素的,見側妃迴嘴,當時就發飆了,“主母說話哪有你插嘴的份,撐嘴!”
哪想她的人還沒到跟前,那側妃已經罵開了,“王妃的規矩真大,咱們姐妹在你手下討生活,孩子不許生也算了,居然話也不許說一句,誰今天敢對我動手,除非是打死了,若是不死,明天我就找個地方評評理去。”
齊王妃的人聽了這話,就有些猶豫,畢竟兩位側妃的父親都是知府,且離金陵也不遠,就算是側妃,也是上了牒文的,大除夕的鬧起來,隻怕就是連他們的主子也會跟著沒臉。
齊王妃一見下人不動手,索性自己上來動手。
哪想皇帝挑的這兩個側妃都是有些力氣的,見齊王妃伸著爪子往她們臉上撓,便悶聲不響地專往她那些軟肉上招唿,比如說肚子和腰上。
那兩位雖是知府家的閨女,但都是從皇帝他老人家的親信之中提拔起來的,都是農家出身,才不會講究什麽“君子動手不動口”呢,早對王妃占著雞窩不下蛋有意見了,這會兒心裏也是一肚子火,對著齊王妃又掐又擰。
這兩位都是打架的好手,專挑了那些婦人們不好意思示人的地方掐,直把齊王妃掐得有苦說不出。
至於下人們,也打到了一塊去了。
你抓我的臉,我踢你的腿,一直累到大家都沒力氣,才停了下來。
等這場架打完,齊王妃的奶娘看看兩個側妃鼻青臉腫的樣子,又擔心自己家的王妃這下遭人暗算了。
兩個側妃無論本人還是跟著的下人,全部都掛了彩,而齊王妃卻看不到傷。至於表麵是這樣的。
可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就算是側妃也要進宮見皇後的。
等到初二,別的地方輪不到她們去,但秦王府和太子府可都要去的拜年的,就算她們不去,秦王府上的側妃說不定會過來,若到那個時候鬧出來,大家一樣沒臉。
“娘娘,您一定要想辦法攔住那兩個賤人,不能讓她們進宮啊。”奶娘提醒道。
齊王妃:“她們還敢進宮?兩個目無尊上的東西,敢對主子動手,一百條命都不夠她們賠。
大冷天的,乳娘急了一腦門汗,“就怕皇後娘娘菩薩心腸,看到兩位側妃臉上的傷心疼。”
齊王妃:“有傷又怎麽樣?難道皇後還會為了她們來罰我?”說著示意身邊的人給她按品大妝,進宮見皇後去了。
她本是皇後的兒媳婦,又得寵,自然不用象別的外命婦那般苦等,一進宮直接就到了坤寧宮。
秦王妃和太子妃也在場,不過並沒看到秦王府上那兩個礙眼的側妃,齊王妃的心裏多少又舒服了些。
然後,她就看到秦王妃身邊一個婦人抱了個繈褓,皇後正在看裏麵的孩子。
齊王妃心裏不由暗罵:秦王妃也太歹毒了些,才剛滿月的女娃就帶到宮裏來爭寵了,也不怕凍到!
可皇後並不這麽想,而是高興地道:“這孩子生得真好,多抱出來玩玩,皮實一些。”
秦王妃恭敬地應了。
齊王妃強笑著上前給皇後見禮。
皇後很慈愛地讓她起來,然後道:“人老了,就喜歡身邊多些孩子,熱鬧些。”
齊王妃似笑非笑地接話:“怎麽沒看到大郎他們呢?我這兒還準備了他們的壓歲錢呢。”
她本意是提醒皇後,讓她別忘了太子府上還沒有側妃的事情,哪想老太太聽了,卻笑道:“被他們的皇祖父給叫過去了呢。”
齊王妃這才反應過來,皇子們都在外麵,大郎和二郎必定是跟著皇上去奉先殿祭祖去了。
這件事讓她心裏又一陣發酸,心裏越發的恨起齊王來,京裏呆得好好的,為什麽跑到北地去,年也不迴來過,還讓她在婆婆妯娌麵前矮了一截,麵上卻笑道:“那媳婦的壓歲錢晚些給。”
一時之間,大伯母又帶著一幹宗室過來,和皇後見禮之後又和皇子妃們見禮,後宮裏漸漸熱鬧了起來,齊王妃就像花蝴蝶一般四處和人打招唿,忙得不亦樂乎,倒是很得了張氏的一番誇獎,“這孩子,懂事又勤快。”
大家連連稱“是”,卻又眾星捧月般地圍著王菁說起了吉祥話,稱讚一迴太子,稱讚一迴大郎和二郎。
太子妃便和她們說起各家的孩子們來,秦王妃之前本就是大房的親戚,對劉家很熟,也能搭上話,大家都是一副樂其融融的樣子。
倒是齊王妃,一來嫁過來的時候短,二來她也年輕的多,又時常自詡為世家大族的小姐,不太看得起一幹堂嫂,總之大家都不會主動找著她說話就是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