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平和王衛山送妝迴來,讓丫鬟送了個很普通的匣子給王菁。
“五老爺說,是劉家大爺托他帶給您的。”小丫鬟學話道。
明天就要成親了,怎麽今天還在送東西
看著笑眯眯的文氏,王菁難免有些不好意思。若這裏麵隻是普通的東西,自己躲躲閃閃,豈不是被文姐姐取笑?
王菁雖有些疑惑,但還是大大咧咧地當著文氏將那匣子給打開了。
裏麵兩個穿著彩衣的泥人,一個肖似王菁,一個肖似劉永安。
文氏瞟了一眼那對泥人,掩嘴笑了起來,“長安對你確實挺上心的。”
長安是劉永安的字。王菁注意到這是文氏第一次這麽稱唿他,之前都稱他為“劉家大爺”,也許直到這一刻文氏才真正認可他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氏怎麽會因一對泥人對一個人改觀?這東西也就騙騙小孩還差不多吧。
“下麵是不是還有一張紙?”文氏提醒王菁道。
還真有張寫了字的澄心堂的紙,王菁小心翼翼地抽了出來。
規規矩矩的簪花小楷,書著: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是本朝新傳出來的,一個妻子為丈夫做的詩。那丈夫本是想效仿名士娶妾的,妻子想規勸他,特意做了這首詩,那丈夫看了果然深受感動,放棄了納妾,從此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文氏向她解說道。
王菁紅著臉把那張紙又放到了匣子裏蓋了起來,腹誹道:會做詩的才女,男人還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我這等不會做詩的豈不是隻能自請下堂了?
“這有什麽好害羞的,姐姐是過來人,不會笑話你的,放心吧。”文氏摸摸她的頭。
“他納不納妾,又不是單憑現在的一張紙就是決定的。”王菁說道。
“成親之前啊,都是這樣,難免會東想西想。”文氏勸慰道,不然她也不會特意讓乳娘帶兒子專門陪著王菁了。“難道你要為一個以後還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假設,現在就和長安生分這和本末倒置,因噎廢食有什麽區別?至少他這一刻是這樣想的,你們馬上就要成親了,以後的事需要你倆人一起努力才行。”
經文氏這麽一勸,王菁也覺得自己似乎太過患得患失了。
“姐姐言之有理,是我太過狹隘了。”她說道。
這小姑娘年紀不大卻十分有擔當,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就算自己錯了也能馬上大方的承認,一點都不扭捏。
不過婚姻畢竟是夫妻雙方的事,旁人再怎麽勸說也不如自己領悟到了來得實用,何況她也在這兒呆一天了,“妹妹休息一會兒,我去看看晚飯準備好了沒有。”
其實,這隻是借口罷了,為了避免第二天出突發狀況,王菁從前天開始就慢慢的減食了。這件事文氏早在前兩天就告訴了王菁,她擔心自己臨到跟前忘記了。
文氏一走,屋裏隻剩下了王菁一個人,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把那裝著泥人的匣子又打開了,傻傻地看著並排躺著的小人笑了起來。
又不由自主地將那寫著你儂我儂的詩,拿出來又細細地讀了一遍。
“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從此以後她的人生就要和劉永安息息相關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說不緊張是假的,好在她對未來公婆還有些熟悉,可做人兒媳和女兒畢竟是不一樣,但看到這首詩,她心裏莫名安定了許多。
晚餐文氏果然隻讓人端了碗鴿子湯,王菁喝了湯之後就歇下了。
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杜鵑在耳邊叫她:“姑娘,子時過了,該起床了。”
王菁連眼都不想睜,硬是被兩丫鬟扶著坐了起來。
“水已經燒好了,還請姑娘先去沐浴。”紫鳶說道。
等她從淨房出來,全福人李氏已經來了。
她是牛媒婆的大閨女,開了家賣胭脂水粉為的鋪子,也接新嫁娘梳頭、上妝的活計。
見到王菁,李氏的雙眼笑得隻剩下一條縫,“好標致的姑娘,一看就是個有福氣的。”說話間她自己已經坐在下來,示意王菁坐在大銅鏡前麵。
紫鳶和杜鵑開始給她換嫁衣。
李氏要拿從包裹裏拿梳子胭脂出來,被王菁製止了,“東西都用我自己的。”
杜鵑忙將梳子遞了過去,又將胭脂水粉拿到了跟前。
李氏已經將王菁盤著的頭發散開了。
“王姑娘的頭發真好,又黑又長又滑,一梳子就梳到尾了。”
王菁淺笑不語。生意人就這般,死的都能說成活的,何況是在這大喜的日子裏,就算她頭發不好梳李氏也能找到其它讚美她的話。
李氏和李誌強家算是五服內的本家,依著李誌強和馮氏對劉家做的那些齷齪事,王家現在還願意用她梳妝,她偷笑都來不及,自是處處捧著王菁。
但在王菁看來,李家人還真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實王家也好劉家也罷根本就沒把他們李家當迴事,在王家眼裏不過是李家近一些,免得請了遠處的還要安置罷了。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姑娘兒孫滿地;四梳老爺行好運,出路相逢遇貴人;五梳五子登科來接契,五條銀筍百樣齊;六梳親朋來助慶,香閨對鏡染胭紅;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鵲橋高架互輕平;八梳八仙來賀壽,寶鴨穿蓮道外遊;九梳九子連環樣樣有;十梳夫妻兩老就到白頭。”
李氏一邊梳,嘴中一邊念著梳妝詞。
梳完頭,開始給她描眉、塗口脂、擦粉、戴首飾……
文氏新自端了碗蛋花湯出來,遞給了王菁。
李氏半開玩笑的囑咐道:“不能喝完了,要留一點,喝光了寓示閨女把娘家的東西吃光了。”
不知不覺間,窗外一片天光,大門口響起了鞭炮聲。
有小丫鬟跑了進來,“來了,劉家的姑爺來了。”(未完待續。)m。
“五老爺說,是劉家大爺托他帶給您的。”小丫鬟學話道。
明天就要成親了,怎麽今天還在送東西
看著笑眯眯的文氏,王菁難免有些不好意思。若這裏麵隻是普通的東西,自己躲躲閃閃,豈不是被文姐姐取笑?
王菁雖有些疑惑,但還是大大咧咧地當著文氏將那匣子給打開了。
裏麵兩個穿著彩衣的泥人,一個肖似王菁,一個肖似劉永安。
文氏瞟了一眼那對泥人,掩嘴笑了起來,“長安對你確實挺上心的。”
長安是劉永安的字。王菁注意到這是文氏第一次這麽稱唿他,之前都稱他為“劉家大爺”,也許直到這一刻文氏才真正認可他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氏怎麽會因一對泥人對一個人改觀?這東西也就騙騙小孩還差不多吧。
“下麵是不是還有一張紙?”文氏提醒王菁道。
還真有張寫了字的澄心堂的紙,王菁小心翼翼地抽了出來。
規規矩矩的簪花小楷,書著: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是本朝新傳出來的,一個妻子為丈夫做的詩。那丈夫本是想效仿名士娶妾的,妻子想規勸他,特意做了這首詩,那丈夫看了果然深受感動,放棄了納妾,從此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文氏向她解說道。
王菁紅著臉把那張紙又放到了匣子裏蓋了起來,腹誹道:會做詩的才女,男人還吃著碗裏看著鍋裏,我這等不會做詩的豈不是隻能自請下堂了?
“這有什麽好害羞的,姐姐是過來人,不會笑話你的,放心吧。”文氏摸摸她的頭。
“他納不納妾,又不是單憑現在的一張紙就是決定的。”王菁說道。
“成親之前啊,都是這樣,難免會東想西想。”文氏勸慰道,不然她也不會特意讓乳娘帶兒子專門陪著王菁了。“難道你要為一個以後還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假設,現在就和長安生分這和本末倒置,因噎廢食有什麽區別?至少他這一刻是這樣想的,你們馬上就要成親了,以後的事需要你倆人一起努力才行。”
經文氏這麽一勸,王菁也覺得自己似乎太過患得患失了。
“姐姐言之有理,是我太過狹隘了。”她說道。
這小姑娘年紀不大卻十分有擔當,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就算自己錯了也能馬上大方的承認,一點都不扭捏。
不過婚姻畢竟是夫妻雙方的事,旁人再怎麽勸說也不如自己領悟到了來得實用,何況她也在這兒呆一天了,“妹妹休息一會兒,我去看看晚飯準備好了沒有。”
其實,這隻是借口罷了,為了避免第二天出突發狀況,王菁從前天開始就慢慢的減食了。這件事文氏早在前兩天就告訴了王菁,她擔心自己臨到跟前忘記了。
文氏一走,屋裏隻剩下了王菁一個人,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她把那裝著泥人的匣子又打開了,傻傻地看著並排躺著的小人笑了起來。
又不由自主地將那寫著你儂我儂的詩,拿出來又細細地讀了一遍。
“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從此以後她的人生就要和劉永安息息相關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說不緊張是假的,好在她對未來公婆還有些熟悉,可做人兒媳和女兒畢竟是不一樣,但看到這首詩,她心裏莫名安定了許多。
晚餐文氏果然隻讓人端了碗鴿子湯,王菁喝了湯之後就歇下了。
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杜鵑在耳邊叫她:“姑娘,子時過了,該起床了。”
王菁連眼都不想睜,硬是被兩丫鬟扶著坐了起來。
“水已經燒好了,還請姑娘先去沐浴。”紫鳶說道。
等她從淨房出來,全福人李氏已經來了。
她是牛媒婆的大閨女,開了家賣胭脂水粉為的鋪子,也接新嫁娘梳頭、上妝的活計。
見到王菁,李氏的雙眼笑得隻剩下一條縫,“好標致的姑娘,一看就是個有福氣的。”說話間她自己已經坐在下來,示意王菁坐在大銅鏡前麵。
紫鳶和杜鵑開始給她換嫁衣。
李氏要拿從包裹裏拿梳子胭脂出來,被王菁製止了,“東西都用我自己的。”
杜鵑忙將梳子遞了過去,又將胭脂水粉拿到了跟前。
李氏已經將王菁盤著的頭發散開了。
“王姑娘的頭發真好,又黑又長又滑,一梳子就梳到尾了。”
王菁淺笑不語。生意人就這般,死的都能說成活的,何況是在這大喜的日子裏,就算她頭發不好梳李氏也能找到其它讚美她的話。
李氏和李誌強家算是五服內的本家,依著李誌強和馮氏對劉家做的那些齷齪事,王家現在還願意用她梳妝,她偷笑都來不及,自是處處捧著王菁。
但在王菁看來,李家人還真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實王家也好劉家也罷根本就沒把他們李家當迴事,在王家眼裏不過是李家近一些,免得請了遠處的還要安置罷了。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姑娘兒孫滿地;四梳老爺行好運,出路相逢遇貴人;五梳五子登科來接契,五條銀筍百樣齊;六梳親朋來助慶,香閨對鏡染胭紅;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鵲橋高架互輕平;八梳八仙來賀壽,寶鴨穿蓮道外遊;九梳九子連環樣樣有;十梳夫妻兩老就到白頭。”
李氏一邊梳,嘴中一邊念著梳妝詞。
梳完頭,開始給她描眉、塗口脂、擦粉、戴首飾……
文氏新自端了碗蛋花湯出來,遞給了王菁。
李氏半開玩笑的囑咐道:“不能喝完了,要留一點,喝光了寓示閨女把娘家的東西吃光了。”
不知不覺間,窗外一片天光,大門口響起了鞭炮聲。
有小丫鬟跑了進來,“來了,劉家的姑爺來了。”(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