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太太和姑娘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連哭都忘了,一起愣愣地看著三老太太。


    虧有那老成的嬤嬤提醒道:“午時已經過了,還有許多小輩們等著給老壽星磕頭祝壽呢。”言外之意,到中午了,快點拜了壽開席吧!大家肚子餓了。


    三老太太經人一提醒,馬上反應過來,正襟危坐,然後又恢複了平日那慈眉善目的模樣,笑嗬嗬地看著晚輩們來磕頭。紅包一個一個地發出去,大家又開始誇讚起老太太來,反而是王菁他們這一群人,變成無人問津了。


    有個媳婦跑到王菁麵前,“快過去給老太太磕個頭,給紅包哦!”說著還把手裏的紅包拿出來,在她眼前晃了晃。


    王菁道:“嫂子是王家的?”


    那婦人得意地點頭。


    她雖穿著下人的衣裳,但是卻帶著金首飾,估計是有頭有臉的管家娘子了。


    王菁笑道:“我不是來討紅包的,我是送王五爺迴來的,是貴府的恩人,要給也是給我謝禮才行。”


    這媳婦聽王菁這麽一說,尷尬地笑了幾聲,起來走掉了。


    在她看來眼前的姑娘雖有幾分姿色,但衣裳都是些半新不舊的,首飾一概全無,原以為哄著她去給三老太太跪下磕了頭,再包個厚點的紅包,說不定就打發了,哪想人家張口就是“恩人”,閉口就要“謝禮”。


    管事媳婦不敢接腔,隻好把話原原本本地學給了三老太太。


    三老太太心裏怒極,又擔心惹了閑話,隻得開口道:“這原本是咱們家考慮得不夠周到,他們送迴了老五,咱們理應重謝。把人請過來,我親自謝她。”


    剛才走開的管家媳婦又過來了,將來意說了一遍。


    劉永安道:“我陪妹妹一起過去。”


    三老太太見了他們二人,麵容越發和藹可親,“你們送了我家五爺迴來,就是我王家的大恩人,老婆子有禮了。”說著站起來就要往下拜,王菁和劉永安忙避開了。


    王菁笑嘻嘻地道:“正好遇上,看他們挺可憐的,就送迴來了。”


    三老太太拉著她的手道:“你這孩子貌美心好,一看就是個好姑娘。”說著抽出了一個準備好的紅包,遞給了王菁,“好孩子,一點心意,萬請笑納。”


    王菁就把紅包打開了,舉向劉永安道:“哥哥,有一百兩銀票呢,老太太真大方。”說完將紅封往桌上一放,銀票塞到了荷包裏。


    三老太太一看她這做派,內心越發篤定,“將我們準備備的另一份禮拿出來。”


    馬上有一個嬌俏的丫鬟捧著一盒子金玉珠寶,雙手奉給了王菁。


    王菁隨手翻了翻,向劉永安道:“老太太一片好心,咱們就生受了罷,不過帶著這麽多珠寶太累贅了,還請貴府的夥計全幫我們折成現銀才好。”


    她雖然不是很懂這些,但也知道這位老太太表裏不一,不可能前麵隻拿了一百兩銀子,後麵就拿出這麽多珠寶,那隻說明後麵這些珠寶要麽是劣質商品,要麽是假冒的。


    沒想到還真被她猜中了,三老太太聽得這話,臉上怒色一閃而逝,馬上又是一副慈祥可親的模樣,“去,幫這位姑娘把東西兌成銀子。這麽冷的天,趕緊弄完了好讓人家小姑娘家去才行,眼看著要過年了,人家家裏人必定眼巴眼望地盼著呢。”


    馬上有人在旁邊湊趣,“咱們老太太最是憐貧惜窮了,不管什麽人來了,都沒讓他空過手。”明裏暗裏都把王菁當成了打秋風的了。


    “貴府若是覺得我是來打秋風的,這一百兩銀票我就還你們好了。”王菁慢吞吞地說道,特意加重了“一百兩”。


    三老太太之前本是隻想再拿三百兩銀票出來的,聽了這話不由慎重地看了下六太太。


    六太太咬咬牙,拿著三千兩銀票遞給了王菁,“姑娘說笑了,咱家老太太最寵愛的就是五爺了,你們把他送迴來,就是我們王家的上賓。”


    王菁但笑不語。


    文秀卻適時走了過來,“都開席了,我帶她先去入席吧。”這是有點嗔怪他們不懂禮數了了


    六太太忙擔了下來,道:“嫂子這話極是,都怪今天客人太多了,讓我給疏忽了。”


    王菁道:“老太太都沒覺得餓,我們這些年輕人自然也是無妨的。”


    這等於是在指責三老太太,明明知道開席了,卻要趕走恩人了。


    六太太這會兒接腔也不是,不接腔也不是。


    王菁卻是一點也沒發現他們的尷尬,向雙喜道:“去把這三千一百兩銀子,給姑娘我存到錢莊裏去。”


    三老太太聽得直挑眉,怎麽,你們還想賴在我家裏不想走了?


    以為這樣我就沒辦法了嗎?


    三千一百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可就這麽給了一個陌生人,還是讓三老太太心痛了很久。她本是打算先拿出來哄著王菁他們離開,然後在路上派人再動手搶下來的,現在被存到錢莊去了,再多的主意也不管用了。


    三老太太這時才覺得有些低估王菁他們了。


    一吃完飯,她就把文秀叫到了跟前,“你這孩子,這幾年到哪裏去了,到處找不到你,你們是怎麽遇上那對兄妹的?”


    文秀知她是想打聽王菁的身世了,吞吞吐吐地道:“都是湊巧。那姑娘也姓王,是個孤女,寄住在親戚家裏,媳婦剛好無事就湊和著結個伴。”


    原來隻是個孤女啊,三老太太頓時鬆了口氣。


    她馬上就有了更好的主意,“你這孩子,也不早說,早知道是這樣,我就不說剛才那番話了。可見這孩子真是跟咱們家有緣的,又是老五的恩人,不如認做本家算了,也免得她一個人孤單。”


    文秀和王菁相處了這幾年,心裏也是極喜歡她的,又想著劉家雖然收養了她,卻讓她以寄養的身份行事,弄得個小姑娘處處尷尬,倒不如就讓丈夫認了她做妹妹才好。不過家裏現在這麽亂糟糟的,又怕她被老太太算計了,不由就露出了一絲猶豫來。


    三老太太看文秀這般,知她並不是很樂意,心裏倒是暢快了不少,吩咐道:“將老五和那小姑娘都叫過來,我跟他們說道說道。”


    王菁他們很快就過來了。


    三老太太就對王衛平道:“我一見這姑娘就覺得投緣,她又是咱們的恩人,又是本家,不如你就把她認下來做妹妹吧。”


    王衛平一聽就知道老太太在打王菁的主意,直覺的想要反對。


    哪想他還沒開口,隻見老太太就開始抹起眼淚來,“我聽說先太太在你之前還生了個女嬰,可惜夭折了,前些時候還給我托夢,說是你那姐姐又投胎轉世了,今年剛好十三,想必就是這位姑娘了。”


    王衛平想反對,也沒有了反對的理由,甚是為難地看了王菁一眼。


    王家這時候就是個大泥坑,王衛平不想把這位小姑娘給拖進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童養媳的春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青並收藏童養媳的春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