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金桂吼河東
紅樓穿書,妙玉扶黛玉做女皇 作者:小魚兒i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寶玉正要迴怡紅院,
隻聽背後有人喊了二爺,
迴頭看時,
原來是香菱。
寶玉便轉身笑問道:“我的姐姐,你這會子跑到這裏來做什麽?許多日子也不進來逛逛。”
香菱拍手笑嘻嘻的說道:“我何曾不來。如今你哥哥迴來了,那裏比先時自由自在的了。才剛我們奶奶使人找你鳳姐姐的,竟沒找著,說往園子裏來了。我聽見了這信,我就討了這件差進來找他。遇見他的丫頭,說在稻香村呢。如今我往稻香村去,誰知又遇見了你。我且問你,襲人姐姐這幾日可好?怎麽忽然把個晴雯姐姐也沒了,到底是什麽病?二姑娘搬出去的好快,你瞧瞧這地方好空落落的。”
寶玉應之不迭,又讓他同到怡紅院去吃茶。香菱道:“此刻竟不能,等找著璉二奶奶,說完了正經事再來。”寶玉道:“什麽正經事這麽忙?”香菱道:“為你哥哥娶嫂子的事,所以要緊。”寶玉道:“正是。說的到底是哪一家的?隻聽見吵嚷了這半年,今兒又說張家的好,明兒又要李家的,後兒又議論王家的。這些人家的女兒他也不知道造了什麽罪了,叫人家好端端議論。”香菱道:“這如今定了,可以不用搬扯別家了。”寶玉忙問:“定了誰家的?”香菱道:“因你哥哥上次出門貿易時,在順路到了個親戚家去。這門親原是老親,且又和我們是同在戶部掛名行商,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門戶。前日說起來,你們兩府都也知道的。合長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買賣人,都稱他家是‘桂花夏家’。”寶玉笑問道:“如何又稱為‘桂花夏家’?”
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貴。其餘田地不用說,單有幾十頃地獨種桂花,凡這長安城裏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裏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因此才有這個渾號。如今大爺也沒了,隻有老奶奶帶著一個親生的姑娘過活,也並沒有哥兒兄弟,可惜他竟一門盡絕了。”
寶玉忙道:“咱們也別管他絕後不絕後,隻是這姑娘可好?你們大爺怎麽就中意了?”香菱笑道:“一則是天緣,二則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當年又是通家來往,從小兒都一處廝混過。敘起親是姑舅兄妹,又沒嫌疑。雖離開了這幾年,前兒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沒兒子的,一見了你哥哥出落的這樣,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見了兒子的還勝。又令他兄妹相見,誰知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裏也讀書寫字,所以你哥哥當時就一心看準了。連當鋪裏老朝奉夥計們一群人糟擾了人家三四日,他們還留多住幾日,好容易苦辭才放迴家。你哥哥一進門,就咕咕唧唧求我們奶奶去求親。我們奶奶原也是見過這姑娘的,且又門當戶對,也就依了。和這裏姨太太、鳳姑娘商議了,打發人去一說就成了。隻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們忙亂的很。我也巴不得早些過來,又添一個作詩的人了。”
寶玉冷笑道:“雖如此說,但隻我聽這話不知怎麽倒替你擔心慮後呢。”香菱聽了,不覺紅了臉,正色道:“這是什麽話!素日咱們都是廝抬廝敬的,今日忽然提起這些事來,是什麽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說你是個親近不得的人。”
一麵說,
一麵轉身走了。
寶玉見他這樣,
便悵然如有所失,
呆呆的站了半天,
思前想後,
不覺滴下淚來,
隻得沒精打采,
還入怡紅院來。
一夜不曾安穩,睡夢之中猶喚晴雯,或魘魔驚怖,種種不寧。次日便懶進飲食,身體作熱。此皆近日抄檢大觀園、逐司棋、別迎春、悲晴雯等羞辱驚恐悲淒之所致,
兼以風寒外感,
故釀成一疾,
臥床不起。
賈母聽得如此,
天天親來看視。
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過於逼責了他。心中雖如此,臉上卻不露出。隻吩咐眾奶娘等好生服侍看守,一日兩次帶進醫生來診脈下藥。
一月之後,
方才漸漸的痊愈。
賈母命好生保養,
過百日方許動葷腥油麵等物,
方可出門行走。
這一百日內,
連院門前皆不許到,
隻在房中玩笑。
四五十日後,
就把他拘約的火星亂迸,
哪裏忍耐得住。
雖百般設法,無奈賈母、王夫人執意不從,也隻得罷了。因此和那些丫鬟們無所不至,恣意耍笑作戲。又聽得薛蟠擺酒唱戲,熱鬧非常,已娶親入門,聞得這夏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寶玉恨不得就過去一見才好。
再過些時,
又聞得迎春出了閣,
寶玉思及當時姐妹們一處,
耳鬢廝磨,
從今一別,
縱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親密了。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淒惶迫切之至。少不得潛心忍耐,暫同這些丫鬟們廝鬧釋悶,幸免賈政責備逼迫讀書之難。
這百日內,
隻不曾拆毀了怡紅院,
和這些丫頭們無法無天,
凡世上所無之事,
都玩耍出來。
如今且不消細說。
且說香菱自那日搶白了寶玉之後,心中自為寶玉有意唐突他,“怨不得我們寶姑娘不敢親近,可見我不如寶姑娘遠矣;怨不得林姑娘時常和他角口氣的痛哭,自然唐突他也是有的了。從此倒要遠避他才好。”因此,以後連大觀園也不輕易進來。日日忙亂著,薛蟠娶過親,自為得了護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責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二則又聞得是個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過門的日子比薛蟠還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過了門,他便十分殷勤小心服侍。
原來這夏家小姐
今年方十七歲,
生得亦頗有姿色,
亦頗識得幾個字。
若論心中的丘壑經緯,
頗步熙鳳之後塵。
隻吃虧了一件,
從小時父親去世的早,
又無同胞弟兄,
寡母獨守此女,
嬌養溺愛,
不啻珍寶,
凡女兒一舉一動,
彼母皆百依百隨,
因此未免嬌養太過,
竟釀成個盜蹠的性氣。
愛自己尊若菩薩,
窺他人穢如糞土,
外具花柳之姿,
內秉風雷之性。
在家中時常就和丫鬟們使性弄氣,輕罵重打的。今日出了閣,自為要做當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兒時靦腆溫柔,須要拿出這威風來,鈐壓得住人,況且見薛蟠氣質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灶一氣炮製熟爛,將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滅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喚作金桂。他在家時不許人口中帶出金桂二字來,凡有不留心誤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罰才罷。他因想桂花二字是禁止不住的,須另喚一名,因想桂花曾有廣寒嫦娥之說,便將桂花改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份如此。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如今得了這樣一個妻子,正在新鮮興頭上,凡事未免盡讓他些。那夏金桂見了這般形景,便也試著一步緊似一步。一月之中,二人氣概還都相平,至兩月之後,便覺薛蟠的氣概漸次低矮了下去。
一日薛蟠酒後,
不知要行何事,
先與金桂商議,
金桂執意不從。
薛蟠忍不住便發了幾句話,賭氣自行了,這金桂便氣的哭如醉人一般,茶湯不進,裝起病來。請醫療治,醫生又說:“氣血相逆,當進寬胸順氣之劑。”
薛姨娘恨的罵了薛蟠一頓,說:“如今娶了親,眼前抱兒子了,還是這樣胡鬧。人家鳳凰蛋似的,好容易養了一個女兒,比花朵兒還輕巧,原看的你是個人物,才給你做老婆。你不說收了心安分守己,一心一計和和氣氣的過日子,還是這樣胡鬧,嗓了黃湯,折磨人家。這會子花錢吃藥白遭心。”
一席話說的薛蟠後悔不迭,反來安慰金桂。金桂見婆婆如此說丈夫,越發得了意,便裝出些張致來,總不理薛蟠。薛蟠沒了主意,惟自怨而已,好容易十天半月之後,才漸漸的哄轉過金桂的心來,自此便加一倍小心,不免氣概又矮了半截下來。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起來。先時不過挾製薛蟠,後來倚嬌作媚,將及薛姨媽,又將至薛寶釵。
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每隨機應變,暗以言語彈壓其誌。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尋隙,又無隙可乘,隻得曲意附就。
一日金桂無事,
因和香菱閑談,
問香菱家鄉父母。
香菱皆答忘記,
金桂便不悅,
說有意欺瞞了他。
迴問他“香菱”二字是誰起的名字,香菱便答:“姑娘起的。”金桂冷笑道:“人人都說姑娘通,隻這一個名字就不通。”香菱忙笑道:“哎喲,奶奶不知道,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呢。”
話說金桂聽了,
將脖項一扭,
嘴唇一撇,
鼻孔裏哧哧兩聲,
拍著掌冷笑道:“菱角花誰聞見香來著?若說菱角香了,正經那些香花放在那裏?可是不通之極!”
香菱道:“不獨菱角花,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兒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金桂道:
“依你說,
那蘭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
香菱說到熱鬧頭上,
忘了忌諱,
便接口道:
“蘭花桂花的香,
又非別花之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喚寶蟾者,忙指著香菱的臉兒說道:“要死,要死!你怎麽真叫起姑娘的名字來!”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賠笑賠罪說:“一時說順了嘴,奶奶別計較。”
金桂笑道:“這有什麽,你也太小心了。但隻是我想這個‘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換一個字,不知你服不服?”
香菱忙笑道:“奶奶說那裏話,此刻連我一身一體俱屬奶奶,何得換一名字反問我服不服,叫我如何當得起。奶奶說那一個字好,就用那一個。”
金桂笑道:“你雖說的是,隻怕姑娘多心,說‘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來了幾日,就駁我的迴了’。”
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當日買了我來時,原是老奶奶使喚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後來我自服侍了爺,就與姑娘無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發不與姑娘相幹。況且姑娘又是極明白的人,如何惱得這些呢。”金桂道:“既這樣說,‘香’字竟不如‘秋’字妥當。菱角菱花皆盛於秋,豈不比‘香’字有來曆些。”
香菱道:
“就依奶奶這樣罷了。”
自此後遂改了秋字,
寶釵亦不在意。
這人分三六九等倒也罷了,那三六九等裏,又有那一心好事的,和那一味善良忍耐的,若這樣的人湊到一起,就會生出多少事來,也不是一般人可知。
那香菱一顆善良忍耐心一味忍讓,就以為對方會善待了她,豈不知你越是忍讓,越是助長了那無明的自以為是的蠢蛋們的無明心。越會生出更多的事來。
就比如那狐狸,
本來就是來吃你肉的,
再偽裝也不過如此,
到底是如此,
不會因為你善良就放過你,
隻會調戲一番,
再順手剝了你的皮,
順口吃了你的肉。
把你的骨頭丟給狗吃,
你死了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其實是蠢笨死的。
那群瞎起哄的小白,
也是如此!
那開悟的智者和他們
早說了這個道理,
他們還以為是挑撥離間,
或者是別有用心,
等到自己被人家,
剝了皮,
吃了肉。
還替人家盛湯。
真是無藥可救的一群,
烏合之眾!
那河東吃人的獅子,
這會子又吼叫起來了。
隻聽背後有人喊了二爺,
迴頭看時,
原來是香菱。
寶玉便轉身笑問道:“我的姐姐,你這會子跑到這裏來做什麽?許多日子也不進來逛逛。”
香菱拍手笑嘻嘻的說道:“我何曾不來。如今你哥哥迴來了,那裏比先時自由自在的了。才剛我們奶奶使人找你鳳姐姐的,竟沒找著,說往園子裏來了。我聽見了這信,我就討了這件差進來找他。遇見他的丫頭,說在稻香村呢。如今我往稻香村去,誰知又遇見了你。我且問你,襲人姐姐這幾日可好?怎麽忽然把個晴雯姐姐也沒了,到底是什麽病?二姑娘搬出去的好快,你瞧瞧這地方好空落落的。”
寶玉應之不迭,又讓他同到怡紅院去吃茶。香菱道:“此刻竟不能,等找著璉二奶奶,說完了正經事再來。”寶玉道:“什麽正經事這麽忙?”香菱道:“為你哥哥娶嫂子的事,所以要緊。”寶玉道:“正是。說的到底是哪一家的?隻聽見吵嚷了這半年,今兒又說張家的好,明兒又要李家的,後兒又議論王家的。這些人家的女兒他也不知道造了什麽罪了,叫人家好端端議論。”香菱道:“這如今定了,可以不用搬扯別家了。”寶玉忙問:“定了誰家的?”香菱道:“因你哥哥上次出門貿易時,在順路到了個親戚家去。這門親原是老親,且又和我們是同在戶部掛名行商,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門戶。前日說起來,你們兩府都也知道的。合長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買賣人,都稱他家是‘桂花夏家’。”寶玉笑問道:“如何又稱為‘桂花夏家’?”
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貴。其餘田地不用說,單有幾十頃地獨種桂花,凡這長安城裏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裏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因此才有這個渾號。如今大爺也沒了,隻有老奶奶帶著一個親生的姑娘過活,也並沒有哥兒兄弟,可惜他竟一門盡絕了。”
寶玉忙道:“咱們也別管他絕後不絕後,隻是這姑娘可好?你們大爺怎麽就中意了?”香菱笑道:“一則是天緣,二則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當年又是通家來往,從小兒都一處廝混過。敘起親是姑舅兄妹,又沒嫌疑。雖離開了這幾年,前兒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沒兒子的,一見了你哥哥出落的這樣,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見了兒子的還勝。又令他兄妹相見,誰知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裏也讀書寫字,所以你哥哥當時就一心看準了。連當鋪裏老朝奉夥計們一群人糟擾了人家三四日,他們還留多住幾日,好容易苦辭才放迴家。你哥哥一進門,就咕咕唧唧求我們奶奶去求親。我們奶奶原也是見過這姑娘的,且又門當戶對,也就依了。和這裏姨太太、鳳姑娘商議了,打發人去一說就成了。隻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們忙亂的很。我也巴不得早些過來,又添一個作詩的人了。”
寶玉冷笑道:“雖如此說,但隻我聽這話不知怎麽倒替你擔心慮後呢。”香菱聽了,不覺紅了臉,正色道:“這是什麽話!素日咱們都是廝抬廝敬的,今日忽然提起這些事來,是什麽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說你是個親近不得的人。”
一麵說,
一麵轉身走了。
寶玉見他這樣,
便悵然如有所失,
呆呆的站了半天,
思前想後,
不覺滴下淚來,
隻得沒精打采,
還入怡紅院來。
一夜不曾安穩,睡夢之中猶喚晴雯,或魘魔驚怖,種種不寧。次日便懶進飲食,身體作熱。此皆近日抄檢大觀園、逐司棋、別迎春、悲晴雯等羞辱驚恐悲淒之所致,
兼以風寒外感,
故釀成一疾,
臥床不起。
賈母聽得如此,
天天親來看視。
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過於逼責了他。心中雖如此,臉上卻不露出。隻吩咐眾奶娘等好生服侍看守,一日兩次帶進醫生來診脈下藥。
一月之後,
方才漸漸的痊愈。
賈母命好生保養,
過百日方許動葷腥油麵等物,
方可出門行走。
這一百日內,
連院門前皆不許到,
隻在房中玩笑。
四五十日後,
就把他拘約的火星亂迸,
哪裏忍耐得住。
雖百般設法,無奈賈母、王夫人執意不從,也隻得罷了。因此和那些丫鬟們無所不至,恣意耍笑作戲。又聽得薛蟠擺酒唱戲,熱鬧非常,已娶親入門,聞得這夏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寶玉恨不得就過去一見才好。
再過些時,
又聞得迎春出了閣,
寶玉思及當時姐妹們一處,
耳鬢廝磨,
從今一別,
縱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親密了。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淒惶迫切之至。少不得潛心忍耐,暫同這些丫鬟們廝鬧釋悶,幸免賈政責備逼迫讀書之難。
這百日內,
隻不曾拆毀了怡紅院,
和這些丫頭們無法無天,
凡世上所無之事,
都玩耍出來。
如今且不消細說。
且說香菱自那日搶白了寶玉之後,心中自為寶玉有意唐突他,“怨不得我們寶姑娘不敢親近,可見我不如寶姑娘遠矣;怨不得林姑娘時常和他角口氣的痛哭,自然唐突他也是有的了。從此倒要遠避他才好。”因此,以後連大觀園也不輕易進來。日日忙亂著,薛蟠娶過親,自為得了護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責任,到底比這樣安寧些;二則又聞得是個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過門的日子比薛蟠還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過了門,他便十分殷勤小心服侍。
原來這夏家小姐
今年方十七歲,
生得亦頗有姿色,
亦頗識得幾個字。
若論心中的丘壑經緯,
頗步熙鳳之後塵。
隻吃虧了一件,
從小時父親去世的早,
又無同胞弟兄,
寡母獨守此女,
嬌養溺愛,
不啻珍寶,
凡女兒一舉一動,
彼母皆百依百隨,
因此未免嬌養太過,
竟釀成個盜蹠的性氣。
愛自己尊若菩薩,
窺他人穢如糞土,
外具花柳之姿,
內秉風雷之性。
在家中時常就和丫鬟們使性弄氣,輕罵重打的。今日出了閣,自為要做當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兒時靦腆溫柔,須要拿出這威風來,鈐壓得住人,況且見薛蟠氣質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灶一氣炮製熟爛,將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滅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喚作金桂。他在家時不許人口中帶出金桂二字來,凡有不留心誤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罰才罷。他因想桂花二字是禁止不住的,須另喚一名,因想桂花曾有廣寒嫦娥之說,便將桂花改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份如此。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如今得了這樣一個妻子,正在新鮮興頭上,凡事未免盡讓他些。那夏金桂見了這般形景,便也試著一步緊似一步。一月之中,二人氣概還都相平,至兩月之後,便覺薛蟠的氣概漸次低矮了下去。
一日薛蟠酒後,
不知要行何事,
先與金桂商議,
金桂執意不從。
薛蟠忍不住便發了幾句話,賭氣自行了,這金桂便氣的哭如醉人一般,茶湯不進,裝起病來。請醫療治,醫生又說:“氣血相逆,當進寬胸順氣之劑。”
薛姨娘恨的罵了薛蟠一頓,說:“如今娶了親,眼前抱兒子了,還是這樣胡鬧。人家鳳凰蛋似的,好容易養了一個女兒,比花朵兒還輕巧,原看的你是個人物,才給你做老婆。你不說收了心安分守己,一心一計和和氣氣的過日子,還是這樣胡鬧,嗓了黃湯,折磨人家。這會子花錢吃藥白遭心。”
一席話說的薛蟠後悔不迭,反來安慰金桂。金桂見婆婆如此說丈夫,越發得了意,便裝出些張致來,總不理薛蟠。薛蟠沒了主意,惟自怨而已,好容易十天半月之後,才漸漸的哄轉過金桂的心來,自此便加一倍小心,不免氣概又矮了半截下來。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起來。先時不過挾製薛蟠,後來倚嬌作媚,將及薛姨媽,又將至薛寶釵。
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每隨機應變,暗以言語彈壓其誌。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尋隙,又無隙可乘,隻得曲意附就。
一日金桂無事,
因和香菱閑談,
問香菱家鄉父母。
香菱皆答忘記,
金桂便不悅,
說有意欺瞞了他。
迴問他“香菱”二字是誰起的名字,香菱便答:“姑娘起的。”金桂冷笑道:“人人都說姑娘通,隻這一個名字就不通。”香菱忙笑道:“哎喲,奶奶不知道,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呢。”
話說金桂聽了,
將脖項一扭,
嘴唇一撇,
鼻孔裏哧哧兩聲,
拍著掌冷笑道:“菱角花誰聞見香來著?若說菱角香了,正經那些香花放在那裏?可是不通之極!”
香菱道:“不獨菱角花,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兒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金桂道:
“依你說,
那蘭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
香菱說到熱鬧頭上,
忘了忌諱,
便接口道:
“蘭花桂花的香,
又非別花之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喚寶蟾者,忙指著香菱的臉兒說道:“要死,要死!你怎麽真叫起姑娘的名字來!”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賠笑賠罪說:“一時說順了嘴,奶奶別計較。”
金桂笑道:“這有什麽,你也太小心了。但隻是我想這個‘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換一個字,不知你服不服?”
香菱忙笑道:“奶奶說那裏話,此刻連我一身一體俱屬奶奶,何得換一名字反問我服不服,叫我如何當得起。奶奶說那一個字好,就用那一個。”
金桂笑道:“你雖說的是,隻怕姑娘多心,說‘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來了幾日,就駁我的迴了’。”
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當日買了我來時,原是老奶奶使喚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後來我自服侍了爺,就與姑娘無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發不與姑娘相幹。況且姑娘又是極明白的人,如何惱得這些呢。”金桂道:“既這樣說,‘香’字竟不如‘秋’字妥當。菱角菱花皆盛於秋,豈不比‘香’字有來曆些。”
香菱道:
“就依奶奶這樣罷了。”
自此後遂改了秋字,
寶釵亦不在意。
這人分三六九等倒也罷了,那三六九等裏,又有那一心好事的,和那一味善良忍耐的,若這樣的人湊到一起,就會生出多少事來,也不是一般人可知。
那香菱一顆善良忍耐心一味忍讓,就以為對方會善待了她,豈不知你越是忍讓,越是助長了那無明的自以為是的蠢蛋們的無明心。越會生出更多的事來。
就比如那狐狸,
本來就是來吃你肉的,
再偽裝也不過如此,
到底是如此,
不會因為你善良就放過你,
隻會調戲一番,
再順手剝了你的皮,
順口吃了你的肉。
把你的骨頭丟給狗吃,
你死了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其實是蠢笨死的。
那群瞎起哄的小白,
也是如此!
那開悟的智者和他們
早說了這個道理,
他們還以為是挑撥離間,
或者是別有用心,
等到自己被人家,
剝了皮,
吃了肉。
還替人家盛湯。
真是無藥可救的一群,
烏合之眾!
那河東吃人的獅子,
這會子又吼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