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爺爺坐下來,問方言:“你是想打聽什麽事?”
方言從包裏拿出梅城地圖,遞給小爺爺,小爺爺拿在手裏看著,方言歉意地說:
“不好意思,這個是網上找到,打印出來的,可能不是很清楚。”
“看得清,看得清,我是屬貓頭鷹的,眼睛好得很。”小爺爺把手有力地一揮,和方言說。
方言心裏一樂,感覺這個老頭倒是好打交道,他問:“小爺爺知不知道,原來有個梅城針織廠?”
“曉得,這個怎麽可能不曉得。”小爺爺說著轉過身,衝著門外大吼一聲:“短命逼(匹),給我拿支筆進來!”
方言一聽這話,不僅莞爾,他知道梅城老一輩的習俗,叫小輩的時候,叫得越賤越難聽,對小輩越吉利,身體會越健壯,連自己的父母叫小孩也是這樣,他們叫男孩叫“短命鬼”、“取債鬼”,叫女孩叫“短命逼(匹)”、“婊子頭”。
方言那個時候剛到梅城,聽到他們這麽叫,嚇了一跳,還以為是在罵人,後來才知道是習俗。
方言趕緊從包裏拿出筆,和小爺爺說:“我這裏有。”
小爺爺衝著門又吼了一聲:“弗要了,有了!”
小爺爺拿起筆,在東門街的頭上畫了一個圈,和方言說:
“梅城針織廠就在這裏,大壩腳,它的這邊是煤餅廠,這邊是區測隊,區測隊搬走之後,梅城低壓電器廠搬去了那裏。這裏,看到沒有,東湖邊上,原來是一大片菜地,我們經常去那裏偷黃瓜吃……哎哎,你是要問什麽時候?我想起來了,梅城針織廠有兩個地方。”
方言說:“八八年。”
“八八年?”小爺爺擺了一下手,“你等一下,八八年我要好好交想一想。”
小爺爺頭低下去,想了一會,抬起頭來的時候,和方言說,同時拿起筆在地圖上比劃:
“我想起來了,我敢保證,八八年的時候,梅城針織廠已經不在大壩腳,而是在這裏。”
小爺爺的筆尖,停在正大街和西門街總府街交匯的那個十字街頭,正大街的對麵,往上走就是府前街,府前街走到頭,小爺爺用筆尖在地圖上點著:
“八八年梅城針織廠搬到這裏來了,大壩腳那裏要造房子,他們搬到了這裏,這裏原來是冶校,冶校搬走了。”
“冶校?”方言問。
“zj省冶金專科學校,搬去了嘉興,就是現在的嘉興學院。冶校在這裏的時候,裏麵有好幾個老師,和我們一起玩一起摳魚的,我很清楚。冶校是八五年開始搬的,八七年全部搬完了,整個學校空在那裏,梅城針織廠就搬了過去。”
方言笑了起來:“小爺爺你還真是活字典,一清二楚。”
小爺爺得意地笑笑:“年輕的時候好玩,整天沒有事情,早上去單位報個到,就出來了,騎著車到處亂轉,朋友也多。”
“小爺爺那個時候在哪個單位?”方言問。
“新表,新安江電表廠,那個時候,廠裏麵不行了,沒效益也沒有什麽活幹,大家都在玩。”小爺爺說著想起來了,“對了,梅城針織廠,那個時候已經沒有針織機,不做針織了,都是縫紉機,做針織做不過桐鄉人,改做服裝了。”
“小爺爺那個時候,經常去梅城針織廠?”方言問。
“不常去,去過幾次,去也是順便去,他們不是在冶校嗎,冶校有個操場,我們那個時候經常去踢足球,踢累了,就到邊上針織廠裏去玩玩。操場邊上,就是原來冶校的教學樓,針織廠的車間,就在教學樓裏,原來的一間間教室,變成他們的一個個車間了。”
“那你知不知道,有江西人在那裏打工?”
“哪裏人不知道,不過,那個時候,針織廠外地人很多的,不是改成服裝廠了嗎,梅城人有多少會踩縫紉機的?結果就出去招了很多外地人來。對了,我記得有一個管倉庫的女的,長得很漂亮,好像也是外地的。”
“你知不知道她是哪裏的?”
“我怎麽會知道,我又不是花鬼,是其他人說她很漂亮,我就跟過去看看,倉庫那個時候,我記得在後麵,在原來冶校的大會堂裏。去看看以後,就迴來了,我又不會打人家主意。再說,聽說她已經結婚了,老公也在針織廠。”
方言聽到這個,心跳突然加速,夫妻兩個都在針織廠,還是外地的,那不是和自己的親生父母很像嗎。
方言心裏瞬間燃起了希望,他趕緊問:“那我要是想找到那個時候梅城針織廠的人,找不找得到?”
小爺爺接下來的迴答,讓方言有些失望,他說:
“很難,針織廠和本地其他的單位,沒有什麽聯係的,他們是做外貿的。廠裏又是外地人多,這些外地人,廠倒灶的時候,就都走了,針織廠大概九七九八年倒的,到現在都二十多年了,你再到哪裏去找這些人?”
方言不死心,問:“那管理人員呢,廠長什麽的,這個總是本地人吧?”
“不一定,梅城人的可能性很少。”小爺爺說。
“怎麽會?”方言奇怪了。
小爺爺拿過那張地圖,還是拿起筆,邊畫著圈圈,邊和方言解釋:
“我和你說啊,你別看我們梅城是個小鎮,那個時候工廠就很多的,而且,工廠很複雜,有鎮辦企業,有縣集體,有地方國營企業,還有前幾年從杭城搬過來的企業,裏麵的人,就更是五花八門。
“這裏,東湖邊,我前麵和你說過區測隊,區測隊是什麽?是華東地區第幾,第六還是第三我忘了,華東地區的測繪隊。東湖的這邊,是華勘,華東地區勘測隊,這兩個單位都是外地人,裏麵人是全國各地來的。
“接下來是這裏,大壩頭上,七廊廟這裏,是紅衛化工廠,還有這裏,北門街頭上這裏,是杭表,杭城電表廠,這裏,汽車站這裏,是杭城先鋒軸承廠,這幾個單位,基本都是外地人,杭城人居多,他們不歸縣裏管的,廠長什麽的,也都是杭城任命的。
“特別是這個紅衛化工廠,裏麵清一色都是杭城人,哈哈……”
小爺爺說到這裏,想起了好玩的事情,話就開始岔開去了:
“那個時候,紅衛化工廠的人上街就要被人打,杭城人嘛,總以為自己了不起,到了街上很神氣,梅城人看不慣,就打他們。
“一聽說是打杭城人,哈哈,那還得了,街上的人就都湧過來了,來了就撿點便宜,人群裏鑽進去,悶上兩拳先過過癮。有時候一拳出去,對方罵了一句,你媽逼啊,才知道打錯了,被打的也是梅城人,那就裝沒事,調頭躲掉,反正那麽多人,他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黑拳。
“哈哈,那個時候的人,地方觀念很強,不分對錯的,隻要是聽到打杭城人,就上去幫忙,杭城人被打的那個塞古(可憐)啊,跪在躺在地上,哭著求饒,每次都是老派(警察)來了,才停下來。
“老派來了也沒什麽用,那個時候又不像現在,到處都是監控,老派拉住一個人就問,到底是怎麽迴事,誰挑起的事情,哪幾個人出拳了,被問的人都是講不曉得不曉得,不要問我,我就是來看看熱鬧的,我也沒有看清楚。
“老派問了半天,屁都沒有問出來,最後是杭城佬自己倒黴,連梅城醫院也不敢去,自己迴去廠裏,找他們自己的廠醫看看。”
方言從包裏拿出梅城地圖,遞給小爺爺,小爺爺拿在手裏看著,方言歉意地說:
“不好意思,這個是網上找到,打印出來的,可能不是很清楚。”
“看得清,看得清,我是屬貓頭鷹的,眼睛好得很。”小爺爺把手有力地一揮,和方言說。
方言心裏一樂,感覺這個老頭倒是好打交道,他問:“小爺爺知不知道,原來有個梅城針織廠?”
“曉得,這個怎麽可能不曉得。”小爺爺說著轉過身,衝著門外大吼一聲:“短命逼(匹),給我拿支筆進來!”
方言一聽這話,不僅莞爾,他知道梅城老一輩的習俗,叫小輩的時候,叫得越賤越難聽,對小輩越吉利,身體會越健壯,連自己的父母叫小孩也是這樣,他們叫男孩叫“短命鬼”、“取債鬼”,叫女孩叫“短命逼(匹)”、“婊子頭”。
方言那個時候剛到梅城,聽到他們這麽叫,嚇了一跳,還以為是在罵人,後來才知道是習俗。
方言趕緊從包裏拿出筆,和小爺爺說:“我這裏有。”
小爺爺衝著門又吼了一聲:“弗要了,有了!”
小爺爺拿起筆,在東門街的頭上畫了一個圈,和方言說:
“梅城針織廠就在這裏,大壩腳,它的這邊是煤餅廠,這邊是區測隊,區測隊搬走之後,梅城低壓電器廠搬去了那裏。這裏,看到沒有,東湖邊上,原來是一大片菜地,我們經常去那裏偷黃瓜吃……哎哎,你是要問什麽時候?我想起來了,梅城針織廠有兩個地方。”
方言說:“八八年。”
“八八年?”小爺爺擺了一下手,“你等一下,八八年我要好好交想一想。”
小爺爺頭低下去,想了一會,抬起頭來的時候,和方言說,同時拿起筆在地圖上比劃:
“我想起來了,我敢保證,八八年的時候,梅城針織廠已經不在大壩腳,而是在這裏。”
小爺爺的筆尖,停在正大街和西門街總府街交匯的那個十字街頭,正大街的對麵,往上走就是府前街,府前街走到頭,小爺爺用筆尖在地圖上點著:
“八八年梅城針織廠搬到這裏來了,大壩腳那裏要造房子,他們搬到了這裏,這裏原來是冶校,冶校搬走了。”
“冶校?”方言問。
“zj省冶金專科學校,搬去了嘉興,就是現在的嘉興學院。冶校在這裏的時候,裏麵有好幾個老師,和我們一起玩一起摳魚的,我很清楚。冶校是八五年開始搬的,八七年全部搬完了,整個學校空在那裏,梅城針織廠就搬了過去。”
方言笑了起來:“小爺爺你還真是活字典,一清二楚。”
小爺爺得意地笑笑:“年輕的時候好玩,整天沒有事情,早上去單位報個到,就出來了,騎著車到處亂轉,朋友也多。”
“小爺爺那個時候在哪個單位?”方言問。
“新表,新安江電表廠,那個時候,廠裏麵不行了,沒效益也沒有什麽活幹,大家都在玩。”小爺爺說著想起來了,“對了,梅城針織廠,那個時候已經沒有針織機,不做針織了,都是縫紉機,做針織做不過桐鄉人,改做服裝了。”
“小爺爺那個時候,經常去梅城針織廠?”方言問。
“不常去,去過幾次,去也是順便去,他們不是在冶校嗎,冶校有個操場,我們那個時候經常去踢足球,踢累了,就到邊上針織廠裏去玩玩。操場邊上,就是原來冶校的教學樓,針織廠的車間,就在教學樓裏,原來的一間間教室,變成他們的一個個車間了。”
“那你知不知道,有江西人在那裏打工?”
“哪裏人不知道,不過,那個時候,針織廠外地人很多的,不是改成服裝廠了嗎,梅城人有多少會踩縫紉機的?結果就出去招了很多外地人來。對了,我記得有一個管倉庫的女的,長得很漂亮,好像也是外地的。”
“你知不知道她是哪裏的?”
“我怎麽會知道,我又不是花鬼,是其他人說她很漂亮,我就跟過去看看,倉庫那個時候,我記得在後麵,在原來冶校的大會堂裏。去看看以後,就迴來了,我又不會打人家主意。再說,聽說她已經結婚了,老公也在針織廠。”
方言聽到這個,心跳突然加速,夫妻兩個都在針織廠,還是外地的,那不是和自己的親生父母很像嗎。
方言心裏瞬間燃起了希望,他趕緊問:“那我要是想找到那個時候梅城針織廠的人,找不找得到?”
小爺爺接下來的迴答,讓方言有些失望,他說:
“很難,針織廠和本地其他的單位,沒有什麽聯係的,他們是做外貿的。廠裏又是外地人多,這些外地人,廠倒灶的時候,就都走了,針織廠大概九七九八年倒的,到現在都二十多年了,你再到哪裏去找這些人?”
方言不死心,問:“那管理人員呢,廠長什麽的,這個總是本地人吧?”
“不一定,梅城人的可能性很少。”小爺爺說。
“怎麽會?”方言奇怪了。
小爺爺拿過那張地圖,還是拿起筆,邊畫著圈圈,邊和方言解釋:
“我和你說啊,你別看我們梅城是個小鎮,那個時候工廠就很多的,而且,工廠很複雜,有鎮辦企業,有縣集體,有地方國營企業,還有前幾年從杭城搬過來的企業,裏麵的人,就更是五花八門。
“這裏,東湖邊,我前麵和你說過區測隊,區測隊是什麽?是華東地區第幾,第六還是第三我忘了,華東地區的測繪隊。東湖的這邊,是華勘,華東地區勘測隊,這兩個單位都是外地人,裏麵人是全國各地來的。
“接下來是這裏,大壩頭上,七廊廟這裏,是紅衛化工廠,還有這裏,北門街頭上這裏,是杭表,杭城電表廠,這裏,汽車站這裏,是杭城先鋒軸承廠,這幾個單位,基本都是外地人,杭城人居多,他們不歸縣裏管的,廠長什麽的,也都是杭城任命的。
“特別是這個紅衛化工廠,裏麵清一色都是杭城人,哈哈……”
小爺爺說到這裏,想起了好玩的事情,話就開始岔開去了:
“那個時候,紅衛化工廠的人上街就要被人打,杭城人嘛,總以為自己了不起,到了街上很神氣,梅城人看不慣,就打他們。
“一聽說是打杭城人,哈哈,那還得了,街上的人就都湧過來了,來了就撿點便宜,人群裏鑽進去,悶上兩拳先過過癮。有時候一拳出去,對方罵了一句,你媽逼啊,才知道打錯了,被打的也是梅城人,那就裝沒事,調頭躲掉,反正那麽多人,他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黑拳。
“哈哈,那個時候的人,地方觀念很強,不分對錯的,隻要是聽到打杭城人,就上去幫忙,杭城人被打的那個塞古(可憐)啊,跪在躺在地上,哭著求饒,每次都是老派(警察)來了,才停下來。
“老派來了也沒什麽用,那個時候又不像現在,到處都是監控,老派拉住一個人就問,到底是怎麽迴事,誰挑起的事情,哪幾個人出拳了,被問的人都是講不曉得不曉得,不要問我,我就是來看看熱鬧的,我也沒有看清楚。
“老派問了半天,屁都沒有問出來,最後是杭城佬自己倒黴,連梅城醫院也不敢去,自己迴去廠裏,找他們自己的廠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