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第納爾體係(上)
帝國時代之穿越中世紀 作者:被窩裏的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爾貝因身為愛爾蘭著名叛軍頭子,他的人頭有高達300銀幣的懸賞,這個價錢可不低,已經相當於耶穌他老人家人頭的十倍之多了。
要知道當年猶太出賣耶穌時的報酬也不過30枚迪拉姆銀幣而已,迪拉姆是第納爾體係裏的一種銀幣。
而騎馬與砍殺裏也有第納爾貨幣體係,但騎馬與砍殺裏的第納爾體係並不是那對土耳其夫婦所發明創造的,而是參考了現實世界裏羅馬帝國時代的第納爾體係。
當時的第納爾體係是由第納爾(金幣)、迪拉姆(銀幣)和法爾(銅幣)共同構成的。
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經典兌換標準是1第納爾金幣=20迪拉姆銀幣=240法爾銅幣。
這個匯率當然不是固定的,會隨著市場的通脹和通縮不斷變化,就像帝國時代2裏因為各方勢力買進賣出資源而不斷變化的市場一樣。
可見真實的地球上人類可開采的地表含金量很低,以至於一個金幣能換二百四十個銅幣。
不像上古卷軸世界裏地表含金量極高的奈恩星球,隨便下個地洞到處都能撿到金幣,甚至施舍給乞丐也是一個金幣起步。
李剛統一愛爾蘭之後自然是廢除了各地領主的鑄幣權,免得各地領主彈鑄幣事件時選擇往銀幣裏加各種亂七八糟的金屬。
而且中世紀的鑄幣技術非常差勁,雖然能控製住含金量和含銀量,但是無法防止剪幣行為。
古典時代和中世紀的製幣技術造出來的硬幣是不規則的近似圓形的金屬餅,隻有最中間有標明幣值的圖案。
這就給了不法商人可乘之機,他們或用剪刀或用銼刀對手頭的硬幣進行瘦身運動。
這群奸商搞得流通越久的硬幣質量越輕,各國出台法令也是屢禁不止。
直到一位狠人出世,瘦身運動才偃旗息鼓。
這位狠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頓,他擔任英國皇家造幣局局長期間發明了邊齒,也就是硬幣邊緣的鋸齒,這種設計就是為了防止剪幣行為。
一旦有這種設計的硬幣被剪幣就會被立馬發現,被剪幣的硬幣直接失去流通價值,讓剪幣者得不償失。
科爾貝因頭上的300銀幣可不是個小數目,在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的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並不在人類社會中流通。
就像一張巨大的帝國時代2地圖一樣,地圖上的黃金都被挖完了,但木頭和食物仍然不斷被生產出來。
而因為缺乏黃金,市場上木材和食物的價格變得非常低,這時如果另外一張地圖的黃金資源流入進來,通貨緊縮就會立刻緩解。
因此中世紀的銀價比民國時期要高的多,而民國時期的銀價也比今天高得多,到現代社會銀已經非常便宜了。
主要就是因為美洲的銀礦非常多,導致銀價越來越低,盡管中間有過垂死掙紮的反彈,終究還是墜入了穀底。
而按照愛爾蘭現在的貨幣兌換匯率來看,也就是經典的1第納爾金幣=20迪拉姆銀幣=240法爾銅幣。
那科爾貝因頭上掛著的300銀幣賞金就相當於15枚金幣。
十五枚金幣在天際省買胡蘿卜和卷心菜都買不了幾顆,但是在中世紀的愛爾蘭這就是一筆巨款。
因此伊馬尼伯國的各地有不少賞金獵人和流浪騎士在四處亂竄,希望能逮到科爾貝因狠狠的發上一筆。
“大胡子,金黃色的毛發。”貞德看著通緝告示讀到,畢竟旁邊的艾露內拉不識幾個字。
科爾貝因和艾露內拉一樣,都是維京時代結束後留在愛爾蘭的維京後裔,科爾貝因身為一個挪威人,身上的種族特征自然是十分明顯。
貞德快速計算出了科爾貝因人頭的真實價值,這要歸功於法蘭克帝國的查理大帝(查理曼)。
查理大帝雖然隻是延用了羅馬的貨幣體係,但是沒有他的武力征服,這套貨幣體係也沒法複活。
中世紀的英格蘭延用了大陸上法蘭克帝國的日耳曼親戚們的貨幣體係,也就是經典的1:20:240。
英格蘭人抄來的這套體係甚至一直延用到了1971年。
不過法蘭克帝國是傾向於在大麵值硬幣(1)上用黃金鑄造金幣,小麵值硬幣(240)上用銅等不那麽值錢的金屬鑄造銅幣。
隻有中間麵值的硬幣(20)才會用白銀鑄造銀幣流通,不過大麵值硬幣(1)有時也會用白銀來鑄造大銀幣以代替金幣,用來緩解黃金短缺的情況,這種大銀幣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銀餅。
這種大銀幣也就是銀餅實際上也是這套體係的根基,這個銀餅通常重達一磅,價值相當於一個金幣。
而一個銅幣的重量必須和一磅白銀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的價值等同,否則就是劣幣。
和法蘭克人不同,大缺大德的英格蘭王國就沒怎麽發行過銅幣,老百姓搞小額交易都得用剪刀把銀幣剪成幾塊用。
中世紀的英格蘭人基本上就隻用銀幣,相當於金幣(1)的大銀幣(銀餅),普通重量的銀幣(20),重量輕的小銀幣(這個價值就不一了),但小銀幣依然要用剪刀來剪才能當成銅幣用。
所以說李剛這套1:20:240的匯率算是好記的了,羅馬帝國和法蘭克帝國都用過這套匯率。
一個金幣等於20個銀幣,一個銀幣等於12個銅幣,比起英格蘭那套純銀幣的魔鬼匯率來說非常好記。
哈利波特裏的金銀銅幣兌換匯率已經算是把英國那套硬幣體係簡化至極了,真正中世紀的英格蘭那套亂七八糟的匯率就不是人算的。
那玩意,你拿計算器都不好算,因為要算小銀幣這種代替銅幣的英格蘭玩意,正常國家誰會把銀幣做成極小麵值?
而且小銀幣也承擔不了銅幣的職責,真正流通的時候還得上剪刀,就算剪完了也不好上秤,因為太小太輕。
所以查理大帝就很機智,大麵值的硬幣用黃金鑄幣,小麵值的硬幣用銅來鑄幣,中等麵值的硬幣才用白銀來鑄造,頂多黃金短缺時用重達一磅的銀餅來代替一下金幣。
盡管匯率會變,但是可以通過發行新含銀量的新麵額銀幣解決這個問題。
黃金和銅的價格就一直比較穩定,不會像白銀一樣發現新大陸後價格就劇烈變化。
要知道當年猶太出賣耶穌時的報酬也不過30枚迪拉姆銀幣而已,迪拉姆是第納爾體係裏的一種銀幣。
而騎馬與砍殺裏也有第納爾貨幣體係,但騎馬與砍殺裏的第納爾體係並不是那對土耳其夫婦所發明創造的,而是參考了現實世界裏羅馬帝國時代的第納爾體係。
當時的第納爾體係是由第納爾(金幣)、迪拉姆(銀幣)和法爾(銅幣)共同構成的。
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經典兌換標準是1第納爾金幣=20迪拉姆銀幣=240法爾銅幣。
這個匯率當然不是固定的,會隨著市場的通脹和通縮不斷變化,就像帝國時代2裏因為各方勢力買進賣出資源而不斷變化的市場一樣。
可見真實的地球上人類可開采的地表含金量很低,以至於一個金幣能換二百四十個銅幣。
不像上古卷軸世界裏地表含金量極高的奈恩星球,隨便下個地洞到處都能撿到金幣,甚至施舍給乞丐也是一個金幣起步。
李剛統一愛爾蘭之後自然是廢除了各地領主的鑄幣權,免得各地領主彈鑄幣事件時選擇往銀幣裏加各種亂七八糟的金屬。
而且中世紀的鑄幣技術非常差勁,雖然能控製住含金量和含銀量,但是無法防止剪幣行為。
古典時代和中世紀的製幣技術造出來的硬幣是不規則的近似圓形的金屬餅,隻有最中間有標明幣值的圖案。
這就給了不法商人可乘之機,他們或用剪刀或用銼刀對手頭的硬幣進行瘦身運動。
這群奸商搞得流通越久的硬幣質量越輕,各國出台法令也是屢禁不止。
直到一位狠人出世,瘦身運動才偃旗息鼓。
這位狠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頓,他擔任英國皇家造幣局局長期間發明了邊齒,也就是硬幣邊緣的鋸齒,這種設計就是為了防止剪幣行為。
一旦有這種設計的硬幣被剪幣就會被立馬發現,被剪幣的硬幣直接失去流通價值,讓剪幣者得不償失。
科爾貝因頭上的300銀幣可不是個小數目,在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的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並不在人類社會中流通。
就像一張巨大的帝國時代2地圖一樣,地圖上的黃金都被挖完了,但木頭和食物仍然不斷被生產出來。
而因為缺乏黃金,市場上木材和食物的價格變得非常低,這時如果另外一張地圖的黃金資源流入進來,通貨緊縮就會立刻緩解。
因此中世紀的銀價比民國時期要高的多,而民國時期的銀價也比今天高得多,到現代社會銀已經非常便宜了。
主要就是因為美洲的銀礦非常多,導致銀價越來越低,盡管中間有過垂死掙紮的反彈,終究還是墜入了穀底。
而按照愛爾蘭現在的貨幣兌換匯率來看,也就是經典的1第納爾金幣=20迪拉姆銀幣=240法爾銅幣。
那科爾貝因頭上掛著的300銀幣賞金就相當於15枚金幣。
十五枚金幣在天際省買胡蘿卜和卷心菜都買不了幾顆,但是在中世紀的愛爾蘭這就是一筆巨款。
因此伊馬尼伯國的各地有不少賞金獵人和流浪騎士在四處亂竄,希望能逮到科爾貝因狠狠的發上一筆。
“大胡子,金黃色的毛發。”貞德看著通緝告示讀到,畢竟旁邊的艾露內拉不識幾個字。
科爾貝因和艾露內拉一樣,都是維京時代結束後留在愛爾蘭的維京後裔,科爾貝因身為一個挪威人,身上的種族特征自然是十分明顯。
貞德快速計算出了科爾貝因人頭的真實價值,這要歸功於法蘭克帝國的查理大帝(查理曼)。
查理大帝雖然隻是延用了羅馬的貨幣體係,但是沒有他的武力征服,這套貨幣體係也沒法複活。
中世紀的英格蘭延用了大陸上法蘭克帝國的日耳曼親戚們的貨幣體係,也就是經典的1:20:240。
英格蘭人抄來的這套體係甚至一直延用到了1971年。
不過法蘭克帝國是傾向於在大麵值硬幣(1)上用黃金鑄造金幣,小麵值硬幣(240)上用銅等不那麽值錢的金屬鑄造銅幣。
隻有中間麵值的硬幣(20)才會用白銀鑄造銀幣流通,不過大麵值硬幣(1)有時也會用白銀來鑄造大銀幣以代替金幣,用來緩解黃金短缺的情況,這種大銀幣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銀餅。
這種大銀幣也就是銀餅實際上也是這套體係的根基,這個銀餅通常重達一磅,價值相當於一個金幣。
而一個銅幣的重量必須和一磅白銀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的價值等同,否則就是劣幣。
和法蘭克人不同,大缺大德的英格蘭王國就沒怎麽發行過銅幣,老百姓搞小額交易都得用剪刀把銀幣剪成幾塊用。
中世紀的英格蘭人基本上就隻用銀幣,相當於金幣(1)的大銀幣(銀餅),普通重量的銀幣(20),重量輕的小銀幣(這個價值就不一了),但小銀幣依然要用剪刀來剪才能當成銅幣用。
所以說李剛這套1:20:240的匯率算是好記的了,羅馬帝國和法蘭克帝國都用過這套匯率。
一個金幣等於20個銀幣,一個銀幣等於12個銅幣,比起英格蘭那套純銀幣的魔鬼匯率來說非常好記。
哈利波特裏的金銀銅幣兌換匯率已經算是把英國那套硬幣體係簡化至極了,真正中世紀的英格蘭那套亂七八糟的匯率就不是人算的。
那玩意,你拿計算器都不好算,因為要算小銀幣這種代替銅幣的英格蘭玩意,正常國家誰會把銀幣做成極小麵值?
而且小銀幣也承擔不了銅幣的職責,真正流通的時候還得上剪刀,就算剪完了也不好上秤,因為太小太輕。
所以查理大帝就很機智,大麵值的硬幣用黃金鑄幣,小麵值的硬幣用銅來鑄幣,中等麵值的硬幣才用白銀來鑄造,頂多黃金短缺時用重達一磅的銀餅來代替一下金幣。
盡管匯率會變,但是可以通過發行新含銀量的新麵額銀幣解決這個問題。
黃金和銅的價格就一直比較穩定,不會像白銀一樣發現新大陸後價格就劇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