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個被逼無奈,一個心甘情願,效果和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大唐:我的絕世才學藏不住了 作者:錦繡大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膳過後,三人又聊到了太陽西下。
期間李恪數次興奮的握緊了拳頭,李世民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將眼睛瞪的溜圓。
看到李恪和陳平安相談甚歡,不斷的請教各種各樣的問題。
李世民也就完全放心下來,看來此次讓李恪前往,還真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
“時辰不早了,咱們趕緊迴宮,朕讓人傳詔三省六部主政官員,在禦書房候著。”
“嶽父大人和三哥先行一步,我先給嶽母煎完草藥,隨後就到!”
李世民聞言龍顏大悅的點點頭,國事雖然重要,皇後的鳳體也同樣重要。
“善,大善…辛苦賢婿了。”
天子座駕離開城南莊園。
“恪兒,讓父皇看看,平安給你的那些筆錄。”
天子座駕裏,李恪手捧一卷卷筆錄,宛如如饑似渴,急需營養的嬰兒一般,雙眼貪婪的緊盯卷錄之上。
李世民話音落地,李恪恭敬的雙手奉上。
唿!
一瞬間而已,李世民雙眼瞪的溜圓。
難怪李恪會如此失態,即便是他李世民此時此刻,也雙眼變得貪婪而火熱。
陳平安這是送給了李恪,一個無法估量的寶庫啊。
造紙術!
製鹽術!
鍛鋼術!
水稻種植術,淺海養殖術……
造船術!
地震預防之法,海嘯避險和搶救之法。
更有城市規劃建設布局圖和人口振興發展策略……
………
李世民想破腳趾頭也想不明白,為何陳平安不將這些獻給自己,卻交給了李恪。
“父皇,兒臣一定不會將此事外泄的,父皇為兒臣用心良苦,兒臣絕不負父皇的期許和重托!”
李恪的話,讓李世民一臉愕然和懵圈。
“父皇,平安已經將事情告知兒臣了,父皇之所以將兒臣帶到城南莊園,讓平安將這些秘法轉交兒臣,乃是因為擔心太子和魏王心生不喜……”
李恪話音落地,李世民瞬間明悟過來。
一瞬間而已,李世民紅了眼眶,賢婿啊賢婿,你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恪兒,一定要好好幹,此行讓你吃苦受累,父皇也甚是內疚…”
“父皇,兒臣身為皇子,為父皇開疆擴土,乃是兒臣的責任和義務,父皇對兒臣如此期許,兒臣絕對不會讓父皇失望的!”
“善,大善…有你這番話,父皇也就放心了…”
李世民握緊了李恪的手。
天子座駕裏,好一番父慈子孝的局麵!
天子座駕抵達皇宮。
“恪兒,將這些筆錄收好了,稍後莫要讓他人看到。”
李世民話音落地,李恪立即仔細的藏進了袖筒裏。
李世民和李恪在禦書房門口下車,此時三省六部主政官員,已經悉數齊聚禦書房內。
“恪兒,隨父皇來……”
李世民竟然伸手牽住李恪的手,一瞬間,李恪鼻子有些酸酸的。
不過,馬上要麵對三省六部主政官員,李恪不得不壓抑自己內心的情感。
李世民攜手李恪踏足禦書房內,讓三省六部主政官員齊齊一愣。
長孫無忌更是有些慶幸,讓李恪早日離開大唐。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漢王殿下……”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點點頭,說道:“眾卿平身!”
“都坐吧,恪兒,來父皇身邊坐下。”
還有一個位置,李世民自然是留給陳平安的。
“恪兒,先給眾卿說說你的想法吧!”
李世民親切的拍拍李恪的肩膀,這是無言的鼓勵,意思是你隨便說,不用有任何擔心和顧慮。
李恪挺直了腰板,環顧群臣開口說道:“父皇,諸位大臣,吾以為,大軍出征前,為防止消息外泄,在唐所有倭人必先除之,其中長安城,洛陽城和揚州城尤為關鍵。”
李恪話音落地,別說是群臣了,即便是李世民也是眼前一亮。
長安,洛陽和揚州三地,是倭人聚集最大的地方,同時也是消息最容易外泄的地方。
“與此同時,大唐東海岸一直到嶺南沿海,要晝夜開始巡視,有倭船登陸可以,上岸即斬之,想要離開者,發現一個斬殺一個!”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點點頭,虎父無犬子啊,在李恪身上,李世民發現,李恪完美的繼承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眾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話音落地,宰相房玄齡施禮說道:“陛下,臣以為,漢王殿下思慮周全,頗有當年陛下之風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龍仰頭哈哈大笑起來,好一會兒,李世民方才恢複了常態。
“恪兒,說說此次渡海遠征,需要多少兵馬吧?”
“迴父皇的話,兒臣以為,兩萬年輕力壯的士兵足矣,除了將領以外,駿馬就無需配備了,登陸以後,倭人自然有駿馬奉上!”
李世民眉頭緊皺了起來。
三省六部主政官員亦是如此。
兩萬士兵,屬實有點少了點。
“恪兒,父皇給你再加兩萬士兵,你看如何?”
“父皇,萬萬不可。”
“為何?”
李世民有些不解,自己一番好心,李恪怎麽還不領情呢?
“父皇,眼下大軍正在出征吐穀渾,兒臣若是再帶走四萬大軍的話,消息一旦讓薛延陀部落或高句麗得知,兒臣擔心……”
嘶!
嘶!
嘶!
李恪話音落地,禦書房一片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如果說剛剛李恪言稱內查外堵倭人,以防消息外泄,初露軍事崢嶸的話。
李恪眼下這番分析,可不像是一位剛剛成年的皇子。
李世民一番思索過後,不得不取消了,為李恪再加兩萬士兵的決定。
陳平安隨後也抵達禦書房,眾人繼續商議渡海遠征事宜。
諸多事宜悉數商討通過後,群臣施禮告退,就連漢王李恪也隨即告退而去,禦書房內,隻剩下李世民和陳平安二人。
“賢婿,為何瞞著朕,做了這麽多?”
陳平安聞言笑了起來,他自然知道,李世民言指何事!
“嶽父大人,您難道沒有發現,三哥和以前不一樣了嗎?”
“哦……確實有些不一樣,這又能說明什麽?”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自從從城南莊園歸來,李恪確實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雖然李恪返迴長安城初見自己時,便一口應允了渡海遠征事宜,可是臉上的失落之情,難以逃過李世民的眼睛。
“嶽父大人,一個被逼無奈渡海遠征的三哥,和一個心甘情願渡海遠征的三哥…兩個情緒將會為以後的那片海島,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後果。”
“更何況,楊妃也會因此不在心懷芥蒂…”
唿!
陳平安話音落地,李世民瞬間明悟過來。
做為帝王,他李世民絕對是一位好皇帝,做為父親,他需要學習的地方,確實還很多啊!
期間李恪數次興奮的握緊了拳頭,李世民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將眼睛瞪的溜圓。
看到李恪和陳平安相談甚歡,不斷的請教各種各樣的問題。
李世民也就完全放心下來,看來此次讓李恪前往,還真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
“時辰不早了,咱們趕緊迴宮,朕讓人傳詔三省六部主政官員,在禦書房候著。”
“嶽父大人和三哥先行一步,我先給嶽母煎完草藥,隨後就到!”
李世民聞言龍顏大悅的點點頭,國事雖然重要,皇後的鳳體也同樣重要。
“善,大善…辛苦賢婿了。”
天子座駕離開城南莊園。
“恪兒,讓父皇看看,平安給你的那些筆錄。”
天子座駕裏,李恪手捧一卷卷筆錄,宛如如饑似渴,急需營養的嬰兒一般,雙眼貪婪的緊盯卷錄之上。
李世民話音落地,李恪恭敬的雙手奉上。
唿!
一瞬間而已,李世民雙眼瞪的溜圓。
難怪李恪會如此失態,即便是他李世民此時此刻,也雙眼變得貪婪而火熱。
陳平安這是送給了李恪,一個無法估量的寶庫啊。
造紙術!
製鹽術!
鍛鋼術!
水稻種植術,淺海養殖術……
造船術!
地震預防之法,海嘯避險和搶救之法。
更有城市規劃建設布局圖和人口振興發展策略……
………
李世民想破腳趾頭也想不明白,為何陳平安不將這些獻給自己,卻交給了李恪。
“父皇,兒臣一定不會將此事外泄的,父皇為兒臣用心良苦,兒臣絕不負父皇的期許和重托!”
李恪的話,讓李世民一臉愕然和懵圈。
“父皇,平安已經將事情告知兒臣了,父皇之所以將兒臣帶到城南莊園,讓平安將這些秘法轉交兒臣,乃是因為擔心太子和魏王心生不喜……”
李恪話音落地,李世民瞬間明悟過來。
一瞬間而已,李世民紅了眼眶,賢婿啊賢婿,你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恪兒,一定要好好幹,此行讓你吃苦受累,父皇也甚是內疚…”
“父皇,兒臣身為皇子,為父皇開疆擴土,乃是兒臣的責任和義務,父皇對兒臣如此期許,兒臣絕對不會讓父皇失望的!”
“善,大善…有你這番話,父皇也就放心了…”
李世民握緊了李恪的手。
天子座駕裏,好一番父慈子孝的局麵!
天子座駕抵達皇宮。
“恪兒,將這些筆錄收好了,稍後莫要讓他人看到。”
李世民話音落地,李恪立即仔細的藏進了袖筒裏。
李世民和李恪在禦書房門口下車,此時三省六部主政官員,已經悉數齊聚禦書房內。
“恪兒,隨父皇來……”
李世民竟然伸手牽住李恪的手,一瞬間,李恪鼻子有些酸酸的。
不過,馬上要麵對三省六部主政官員,李恪不得不壓抑自己內心的情感。
李世民攜手李恪踏足禦書房內,讓三省六部主政官員齊齊一愣。
長孫無忌更是有些慶幸,讓李恪早日離開大唐。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漢王殿下……”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點點頭,說道:“眾卿平身!”
“都坐吧,恪兒,來父皇身邊坐下。”
還有一個位置,李世民自然是留給陳平安的。
“恪兒,先給眾卿說說你的想法吧!”
李世民親切的拍拍李恪的肩膀,這是無言的鼓勵,意思是你隨便說,不用有任何擔心和顧慮。
李恪挺直了腰板,環顧群臣開口說道:“父皇,諸位大臣,吾以為,大軍出征前,為防止消息外泄,在唐所有倭人必先除之,其中長安城,洛陽城和揚州城尤為關鍵。”
李恪話音落地,別說是群臣了,即便是李世民也是眼前一亮。
長安,洛陽和揚州三地,是倭人聚集最大的地方,同時也是消息最容易外泄的地方。
“與此同時,大唐東海岸一直到嶺南沿海,要晝夜開始巡視,有倭船登陸可以,上岸即斬之,想要離開者,發現一個斬殺一個!”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點點頭,虎父無犬子啊,在李恪身上,李世民發現,李恪完美的繼承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眾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話音落地,宰相房玄齡施禮說道:“陛下,臣以為,漢王殿下思慮周全,頗有當年陛下之風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龍仰頭哈哈大笑起來,好一會兒,李世民方才恢複了常態。
“恪兒,說說此次渡海遠征,需要多少兵馬吧?”
“迴父皇的話,兒臣以為,兩萬年輕力壯的士兵足矣,除了將領以外,駿馬就無需配備了,登陸以後,倭人自然有駿馬奉上!”
李世民眉頭緊皺了起來。
三省六部主政官員亦是如此。
兩萬士兵,屬實有點少了點。
“恪兒,父皇給你再加兩萬士兵,你看如何?”
“父皇,萬萬不可。”
“為何?”
李世民有些不解,自己一番好心,李恪怎麽還不領情呢?
“父皇,眼下大軍正在出征吐穀渾,兒臣若是再帶走四萬大軍的話,消息一旦讓薛延陀部落或高句麗得知,兒臣擔心……”
嘶!
嘶!
嘶!
李恪話音落地,禦書房一片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如果說剛剛李恪言稱內查外堵倭人,以防消息外泄,初露軍事崢嶸的話。
李恪眼下這番分析,可不像是一位剛剛成年的皇子。
李世民一番思索過後,不得不取消了,為李恪再加兩萬士兵的決定。
陳平安隨後也抵達禦書房,眾人繼續商議渡海遠征事宜。
諸多事宜悉數商討通過後,群臣施禮告退,就連漢王李恪也隨即告退而去,禦書房內,隻剩下李世民和陳平安二人。
“賢婿,為何瞞著朕,做了這麽多?”
陳平安聞言笑了起來,他自然知道,李世民言指何事!
“嶽父大人,您難道沒有發現,三哥和以前不一樣了嗎?”
“哦……確實有些不一樣,這又能說明什麽?”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自從從城南莊園歸來,李恪確實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雖然李恪返迴長安城初見自己時,便一口應允了渡海遠征事宜,可是臉上的失落之情,難以逃過李世民的眼睛。
“嶽父大人,一個被逼無奈渡海遠征的三哥,和一個心甘情願渡海遠征的三哥…兩個情緒將會為以後的那片海島,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後果。”
“更何況,楊妃也會因此不在心懷芥蒂…”
唿!
陳平安話音落地,李世民瞬間明悟過來。
做為帝王,他李世民絕對是一位好皇帝,做為父親,他需要學習的地方,確實還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