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酒席
從神話開始的超脫之旅 作者:鹹魚卷不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如此,寧遠也就不多費口舌,先手底下見真招,分出勝負再分辯。
鳥身節氣神相飛出,腦後懸著的星圖一轉,北方玄武飛出,將這片山水盡皆凍住。
那水神道行並不比即將飛升的白寄真弱,又因神道先天上的優勢,法力積累遠勝於她。
這水神周身水光瀲瀲,散為陰晦水汽匯入風中。
剛才還是豔陽晴天,這會兒就已經烏雲密布,將要下雨了。
漫天雷電落入水神手中,卻是一枚碗口大小的引雷珠。這引雷珠電光爍爍,晶瑩透亮,炸起一團團雷火朝著寧遠襲來。
施安樂菩薩相從虛空中走出,將手中尊勝河子果枝擲出。果枝落地生根,化作一株娑羅無憂樹將整座疊水山護住;又祭起手中金缽,將滿天雷火盡數收取。
娑羅無憂樹將此地水脈阻斷,池上水浪為之一頓,威勢大減。
寧遠也不想下死手,擅殺水神可是會直達天聽的大事,更不必說還要折損功德,背負業力因果。
金缽在半空打了個轉,憑空將水神攝走。
此二寶乃是天主所贈,前身乃是分海所用的手杖與盛有無盡能量的罐子,後又經眾佛菩薩願力加持洗練,改頭換麵成了佛門之寶,為施安樂菩薩所掌。
落入金缽中的水神仍不罷休,雷火不斷轟擊,卻都被缽中真水化去。
他一身神力被金缽反向抽取,很快就無力施為,隱隱有化出原形的跡象。
寧遠微微挑眉,這卻是個意外發現。誰能想到當日走水失敗的黑蛟竟是受了神職,成了江中水神。
難怪眾人苦尋不得,這便是所謂的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了。
“水君容稟,此事確有誤會。非是我等傷了水君座下統領,而是它主動出手,我等不過是為自保罷了。”
那黑蛟雖是個暴烈的性子,卻也非是那等冥頑不靈的,否則也不會為了避險活命接過神職了。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也隻有低頭這一個選擇。
顧維鈞沒料到寧遠手段如此厲害,三兩下就把這水神收拾了,忙上前打圓場:“水神真真是錯怪我這客人了,此乃內侄所請的貴客,是有德大士,怎會平白無故傷人?”
這話說的倒巧,既給了這水神台階下,也讓寧遠不好再追究什麽。
水神扯出勉強的笑容,服軟道:“此番卻是我言行無狀,衝撞了大士,還請大士寬恕則個。”
寧遠見他已經低頭,便將金缽翻轉,把他放了出來。
這水神見寧遠腦後佛門法相莊嚴,也就沒了報複之心。不說站在寧遠身後的佛門,他本身也不是那麽好打發的,此等功果本就在自己之上,安敢等閑視之?
既是真有誤會,實在不必爭一時之意氣惹下這等大敵。
當下便深深行了一禮,說道:“見過大士,在下平陽江水伯佘邑,在此見禮了。”
“不必多禮。”
寧遠笑道:“我受了天職,入瘟部正神籍,名錄天冊。算起來和水伯也是同僚。”
佘邑以水神神印相感,果然發現寧遠也是神道中人,頓時心中一寬,隻覺得此番自己實在是魯莽。
神佛同修本是尋常,二者相通之處不勝枚舉,實不必為此大驚小怪。
既然誤會解開了,雙方自然是相安無事。
佘邑化龍不成,元氣大傷,無奈之下取了水神神位自保,這些年卻也將水府經營的有聲有色,當下便邀請寧遠入水府一行,也好設宴賠罪。
寧遠自是欣然答應,帶上風邪往水府而去。
這水府有百畝之地,到處是珠宮貝闕,金殿瑤階;內裏用避水珠辟出一方花園,遍植瓊林玉樹,異草奇葩。
眾人在園中落座,不久便有一眾體態婀娜的蚌女奉上菜肴;臨江波濤之聲盈耳,頂上天光透下,照得水府一片透通明淨。
這還罷了,園中奇花異草散出嫋嫋霞光,伴著空蒙雲霧、沁人芬芳,直讓人熏然欲醉。
水府菜肴共有二十四品,以不同規格的盤鼎食器盛著,色香味俱全。
眾人興致勃勃,聊著種種隱秘見聞,忽然聽到江上傳來陣陣唿喝聲,擾了水府宴席。
沒過多久,便有幾具綁著巨石的屍體沉入江中,血腥氣隨水散開,頓時令園中眾人大感掃興。
佘邑麵上有些掛不住,他是此地主人,應有待客之義,此番卻是失了禮儀。
這水神當下便心中有些不快,將這幾個新死之人的魂魄招來,追問其中緣由。
地隻也有收容魂魄待地府無常遊神接引之職,這些年淹死在江中的亡魂都是這般處理的,自有一套流程。
“你等是何人?怎的被人殺害,投屍於此?”
眾亡魂為眾人神光所攝,都像篩糠一樣顫抖著,匍匐在地不敢搭話。
佘邑又問了兩遍,其中年紀最長者這才起身陳情。
這些人本是一家子,為首的長者曾官至尚書,不久前辭官迴鄉,卻不料乘船而下途中遇上水匪,盡皆葬身於此。
寧遠法眼看去,卻發現此樁因果實有緣故。
此人中舉初入官場,被朝廷任命為縣令。初上任時,他就見得縣中百姓供奉著一家淫祠,以三牲六禮祭祀,大大有違禮製。
若有人抓著此事告他一狀,他多年苦讀化作徒勞不說,說不定還會被下大獄。
好不容易得了官身,他還沒享受幾天富貴日子就撞上如此大的紕漏,怎能不心生怒意?
當即便要下令搗毀。
當日夢裏,有一白發老者向他求情,奉上財貨寶玉請他寬限兩日,言道自知與朝廷禮製不合,無言申辯,且容他攜帶家小離開。
此人當時答應的好好的,也按這白發老者所言於樹下掘出財貨納入腰包,轉頭卻帶人將那野廟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他到底讀過許多書卷,知道些修行禁忌,放火之前還用官印鎮住廟中妖靈,令他們使不出法術脫身。
這一場火將在廟中容身的一窩黃皮子盡數燒死,隻有那老黃皮子修為最高,那日離了野廟另尋容身之地,這才逃得性命。
鳥身節氣神相飛出,腦後懸著的星圖一轉,北方玄武飛出,將這片山水盡皆凍住。
那水神道行並不比即將飛升的白寄真弱,又因神道先天上的優勢,法力積累遠勝於她。
這水神周身水光瀲瀲,散為陰晦水汽匯入風中。
剛才還是豔陽晴天,這會兒就已經烏雲密布,將要下雨了。
漫天雷電落入水神手中,卻是一枚碗口大小的引雷珠。這引雷珠電光爍爍,晶瑩透亮,炸起一團團雷火朝著寧遠襲來。
施安樂菩薩相從虛空中走出,將手中尊勝河子果枝擲出。果枝落地生根,化作一株娑羅無憂樹將整座疊水山護住;又祭起手中金缽,將滿天雷火盡數收取。
娑羅無憂樹將此地水脈阻斷,池上水浪為之一頓,威勢大減。
寧遠也不想下死手,擅殺水神可是會直達天聽的大事,更不必說還要折損功德,背負業力因果。
金缽在半空打了個轉,憑空將水神攝走。
此二寶乃是天主所贈,前身乃是分海所用的手杖與盛有無盡能量的罐子,後又經眾佛菩薩願力加持洗練,改頭換麵成了佛門之寶,為施安樂菩薩所掌。
落入金缽中的水神仍不罷休,雷火不斷轟擊,卻都被缽中真水化去。
他一身神力被金缽反向抽取,很快就無力施為,隱隱有化出原形的跡象。
寧遠微微挑眉,這卻是個意外發現。誰能想到當日走水失敗的黑蛟竟是受了神職,成了江中水神。
難怪眾人苦尋不得,這便是所謂的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了。
“水君容稟,此事確有誤會。非是我等傷了水君座下統領,而是它主動出手,我等不過是為自保罷了。”
那黑蛟雖是個暴烈的性子,卻也非是那等冥頑不靈的,否則也不會為了避險活命接過神職了。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也隻有低頭這一個選擇。
顧維鈞沒料到寧遠手段如此厲害,三兩下就把這水神收拾了,忙上前打圓場:“水神真真是錯怪我這客人了,此乃內侄所請的貴客,是有德大士,怎會平白無故傷人?”
這話說的倒巧,既給了這水神台階下,也讓寧遠不好再追究什麽。
水神扯出勉強的笑容,服軟道:“此番卻是我言行無狀,衝撞了大士,還請大士寬恕則個。”
寧遠見他已經低頭,便將金缽翻轉,把他放了出來。
這水神見寧遠腦後佛門法相莊嚴,也就沒了報複之心。不說站在寧遠身後的佛門,他本身也不是那麽好打發的,此等功果本就在自己之上,安敢等閑視之?
既是真有誤會,實在不必爭一時之意氣惹下這等大敵。
當下便深深行了一禮,說道:“見過大士,在下平陽江水伯佘邑,在此見禮了。”
“不必多禮。”
寧遠笑道:“我受了天職,入瘟部正神籍,名錄天冊。算起來和水伯也是同僚。”
佘邑以水神神印相感,果然發現寧遠也是神道中人,頓時心中一寬,隻覺得此番自己實在是魯莽。
神佛同修本是尋常,二者相通之處不勝枚舉,實不必為此大驚小怪。
既然誤會解開了,雙方自然是相安無事。
佘邑化龍不成,元氣大傷,無奈之下取了水神神位自保,這些年卻也將水府經營的有聲有色,當下便邀請寧遠入水府一行,也好設宴賠罪。
寧遠自是欣然答應,帶上風邪往水府而去。
這水府有百畝之地,到處是珠宮貝闕,金殿瑤階;內裏用避水珠辟出一方花園,遍植瓊林玉樹,異草奇葩。
眾人在園中落座,不久便有一眾體態婀娜的蚌女奉上菜肴;臨江波濤之聲盈耳,頂上天光透下,照得水府一片透通明淨。
這還罷了,園中奇花異草散出嫋嫋霞光,伴著空蒙雲霧、沁人芬芳,直讓人熏然欲醉。
水府菜肴共有二十四品,以不同規格的盤鼎食器盛著,色香味俱全。
眾人興致勃勃,聊著種種隱秘見聞,忽然聽到江上傳來陣陣唿喝聲,擾了水府宴席。
沒過多久,便有幾具綁著巨石的屍體沉入江中,血腥氣隨水散開,頓時令園中眾人大感掃興。
佘邑麵上有些掛不住,他是此地主人,應有待客之義,此番卻是失了禮儀。
這水神當下便心中有些不快,將這幾個新死之人的魂魄招來,追問其中緣由。
地隻也有收容魂魄待地府無常遊神接引之職,這些年淹死在江中的亡魂都是這般處理的,自有一套流程。
“你等是何人?怎的被人殺害,投屍於此?”
眾亡魂為眾人神光所攝,都像篩糠一樣顫抖著,匍匐在地不敢搭話。
佘邑又問了兩遍,其中年紀最長者這才起身陳情。
這些人本是一家子,為首的長者曾官至尚書,不久前辭官迴鄉,卻不料乘船而下途中遇上水匪,盡皆葬身於此。
寧遠法眼看去,卻發現此樁因果實有緣故。
此人中舉初入官場,被朝廷任命為縣令。初上任時,他就見得縣中百姓供奉著一家淫祠,以三牲六禮祭祀,大大有違禮製。
若有人抓著此事告他一狀,他多年苦讀化作徒勞不說,說不定還會被下大獄。
好不容易得了官身,他還沒享受幾天富貴日子就撞上如此大的紕漏,怎能不心生怒意?
當即便要下令搗毀。
當日夢裏,有一白發老者向他求情,奉上財貨寶玉請他寬限兩日,言道自知與朝廷禮製不合,無言申辯,且容他攜帶家小離開。
此人當時答應的好好的,也按這白發老者所言於樹下掘出財貨納入腰包,轉頭卻帶人將那野廟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他到底讀過許多書卷,知道些修行禁忌,放火之前還用官印鎮住廟中妖靈,令他們使不出法術脫身。
這一場火將在廟中容身的一窩黃皮子盡數燒死,隻有那老黃皮子修為最高,那日離了野廟另尋容身之地,這才逃得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