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祠堂的裏邊的人俱是麵麵相覷。
斬殺文森迴到祠堂的楊佑也十分驚訝。
“大老爺,此事萬萬不可啊,楊毅他...”
寧海看著楊毅,原本想拿楊毅的身份說事,但立刻想起來,現在的楊毅已經不是奴仆了。
郭家下一任家主至今未定,郭恆雖然年長,但年輕的時候做過太多混賬事,這些年在郭炳天的管教下有所收斂,但對於這二兒子,郭炳天依然不太認可,而郭墩儒自小守禮知節,並且有功名在身,深得郭炳天喜愛。
盡管郭墩儒從沒有要與二哥爭的意思,甚至去了天京為官,但郭家內部依然有許多人支持郭墩儒,辛子寒就是其中之一。
而寧海則是支持郭恆的。
繆雲與楊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都是保持中立。
但如果楊毅真的與郭墩儒結拜,那麽毫無疑問,楊佑會倒向郭墩儒這邊,而且此舉會不會是郭炳天的一個信號呢?
他主動推進楊毅與郭墩儒的結拜,將楊佑推向郭墩儒這一方,是否可以認為,郭炳天更傾向於將家主之位交給郭墩儒。
不止寧海會這麽想,很多還在觀望的郭家人都會這麽想。
這一瞬間寧海想到了許多,為何要讓繆雲鎮守文家,自然是為了楊佑能夠迴來給楊毅站台。
寧海深吸一口氣道:“大老爺,楊毅他三代都是郭家下人,與三少爺結拜為兄弟,此事不合禮法啊。”
一旁站著的郭恆眼珠一轉,也立刻意識到這件事情會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因此立刻開口道:“爹,此事恐怕不妥,如果讓其他人知道三郎和一奴籍出身的人結拜為兄弟,郭家豈不是清譽掃地。”
兩人都以楊毅的身份作為攻擊的點。
其他的族老亦紛紛開口反對,這些人固然有立場,但也有很多是不想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到郭家的名聲
楊毅麵色平淡,楊佑卻高聲道:“爾等豈不知英雄不問出處?”
“你們三句話不離楊毅奴籍出身,那麽我問你們,往上二百年,郭家先祖不一樣是白丁一個嗎,再說本朝太祖,更是一位乞兒,那又如何,還不是打下鄭國偌大江山。”
要是在十幾年前,楊佑萬萬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議論鄭國太祖,隻是如今已經沒有人去計較這個了。
一句話頓時將這些人噎的不輕。
楊佑接著道:“楊毅學武不過半年時間,午夜擒賊,勇救三少爺,在郡府誅殺武崇黨羽,生擒文森,立功無數,我想問問在座各位,換你們,你們能做到嗎?”
楊佑的維護令楊毅心中生出一絲感動,這種被人庇護的感覺,他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過了。
楊佑幾句話,擲地有聲,辯駁地寧海無話可說。
這時,郭炳天道:“楊佑說的,也正是我想說的。”
隨後,郭炳天看向郭墩儒道:“楊毅品性能力,俱在你之上,又曾救過你的性命,要我說,你們二人結拜,還是你高攀了。”
郭墩儒拱手道:“父親所言甚是,楊兄之能,我遠遠不及。”
“那麽楊毅,你意下如何?”
郭炳天將目光放到了楊毅身上。
此刻楊毅腦中閃過無數念頭,憑心而論,郭家對他不算差,這年代,能吃飽飯,有個地方睡覺,安全活下來已經是人上人了,郭家給了他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在這裏有了師父,有了朋友,甚至可能還會有妻子。
內心深處,他對郭家也是有認同的,不然當初迴歸的時候,他就不會有那樣的心情。
這時,楊佑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楊毅,你不需要考慮大老爺,也不需要考慮我,遵從你的本心,沒有關係的。”
楊毅抬起頭,正對上楊佑溫和帶著關切的眼神,楊佑用了傳音入密的手段,這話隻有他們兩人能聽到。
這一刻楊毅心中有了決斷,對郭炳天道:“能與三少爺結拜為兄弟,是楊毅的榮幸。”
“好!”
郭炳天重重一點頭,隨後高聲道:“將東西都帶上來!”
下人魚貫而入,帶來祭拜所用的三畜,一碗酒,一隻活雞,以及金蘭譜。
郭炳天顯然早有準備,下人們將祭品擺放道供桌上,一位郭家頗有威望的族老來到楊毅與郭墩儒麵前,問清楚了兩人的八字,將其記在了金蘭譜上。
隨後下人將公雞宰殺,將雞血滴入酒中,接著又將酒碗分別送到楊毅與郭墩儒麵前,楊毅與郭墩儒刺破中指,將自己的鮮血滴入酒中。
隨後又在金蘭譜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下人將血酒遞到二人麵前,郭墩儒與楊毅對視一眼,將血酒一飲而盡,族老將金蘭譜供在郭家列祖列宗的靈位下邊,至此,結拜之禮算是成了。
郭炳天道:“自今日你,你們二人就是結拜兄弟了,日後當相互扶持,有違誓言者,人神共誅之。”
郭墩儒年長,為兄,楊毅為弟。
此事在郭炳天的強勢推動下促成了,等楊毅與郭墩儒退下後,郭炳天悠悠開口道:“至於第二件事情,便是郭家家主之位,我年事已高,先前在郡府身中奇毒,頗感有心無力,下一任家主,便由...”
郭炳天看向一旁的郭墩儒,在郭墩儒錯愕的眼神中緩緩道:“由三郎執掌郭家!”
郭恆聽到這句話,閉上雙眼,雙拳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楊毅突然意識到,郡府身中奇毒後,毒素對於郭炳天的影響或許比他想象中要大很多,迴來之後,他先是立即著手解決外患,為了以防萬一,甚至沒讓朝廷插手,然後立刻推動自己與郭墩儒的結拜,將師父綁在郭墩儒這一方,接著趁著這股勢頭立刻宣布下一任家主的人選。
“真是果斷啊。”
楊毅心中感慨。
郭炳天在郭家的威望在此刻體現地淋漓盡致,宣布完這麽一件大事,祠堂中隻有沉默,沒有人出來反對。
郭家儼然是郭炳天的一言堂。
等宣布完這兩件大事後,郭炳天臉上露出一絲疲態,隨後他輕聲道:“好了,今日事議畢!”
說完,他起身第一個走出了祠堂,剩下眾人麵色各異,一個個離開。
所有人都知道,從今天開始,郭家變天了。
斬殺文森迴到祠堂的楊佑也十分驚訝。
“大老爺,此事萬萬不可啊,楊毅他...”
寧海看著楊毅,原本想拿楊毅的身份說事,但立刻想起來,現在的楊毅已經不是奴仆了。
郭家下一任家主至今未定,郭恆雖然年長,但年輕的時候做過太多混賬事,這些年在郭炳天的管教下有所收斂,但對於這二兒子,郭炳天依然不太認可,而郭墩儒自小守禮知節,並且有功名在身,深得郭炳天喜愛。
盡管郭墩儒從沒有要與二哥爭的意思,甚至去了天京為官,但郭家內部依然有許多人支持郭墩儒,辛子寒就是其中之一。
而寧海則是支持郭恆的。
繆雲與楊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都是保持中立。
但如果楊毅真的與郭墩儒結拜,那麽毫無疑問,楊佑會倒向郭墩儒這邊,而且此舉會不會是郭炳天的一個信號呢?
他主動推進楊毅與郭墩儒的結拜,將楊佑推向郭墩儒這一方,是否可以認為,郭炳天更傾向於將家主之位交給郭墩儒。
不止寧海會這麽想,很多還在觀望的郭家人都會這麽想。
這一瞬間寧海想到了許多,為何要讓繆雲鎮守文家,自然是為了楊佑能夠迴來給楊毅站台。
寧海深吸一口氣道:“大老爺,楊毅他三代都是郭家下人,與三少爺結拜為兄弟,此事不合禮法啊。”
一旁站著的郭恆眼珠一轉,也立刻意識到這件事情會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因此立刻開口道:“爹,此事恐怕不妥,如果讓其他人知道三郎和一奴籍出身的人結拜為兄弟,郭家豈不是清譽掃地。”
兩人都以楊毅的身份作為攻擊的點。
其他的族老亦紛紛開口反對,這些人固然有立場,但也有很多是不想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到郭家的名聲
楊毅麵色平淡,楊佑卻高聲道:“爾等豈不知英雄不問出處?”
“你們三句話不離楊毅奴籍出身,那麽我問你們,往上二百年,郭家先祖不一樣是白丁一個嗎,再說本朝太祖,更是一位乞兒,那又如何,還不是打下鄭國偌大江山。”
要是在十幾年前,楊佑萬萬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議論鄭國太祖,隻是如今已經沒有人去計較這個了。
一句話頓時將這些人噎的不輕。
楊佑接著道:“楊毅學武不過半年時間,午夜擒賊,勇救三少爺,在郡府誅殺武崇黨羽,生擒文森,立功無數,我想問問在座各位,換你們,你們能做到嗎?”
楊佑的維護令楊毅心中生出一絲感動,這種被人庇護的感覺,他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過了。
楊佑幾句話,擲地有聲,辯駁地寧海無話可說。
這時,郭炳天道:“楊佑說的,也正是我想說的。”
隨後,郭炳天看向郭墩儒道:“楊毅品性能力,俱在你之上,又曾救過你的性命,要我說,你們二人結拜,還是你高攀了。”
郭墩儒拱手道:“父親所言甚是,楊兄之能,我遠遠不及。”
“那麽楊毅,你意下如何?”
郭炳天將目光放到了楊毅身上。
此刻楊毅腦中閃過無數念頭,憑心而論,郭家對他不算差,這年代,能吃飽飯,有個地方睡覺,安全活下來已經是人上人了,郭家給了他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在這裏有了師父,有了朋友,甚至可能還會有妻子。
內心深處,他對郭家也是有認同的,不然當初迴歸的時候,他就不會有那樣的心情。
這時,楊佑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楊毅,你不需要考慮大老爺,也不需要考慮我,遵從你的本心,沒有關係的。”
楊毅抬起頭,正對上楊佑溫和帶著關切的眼神,楊佑用了傳音入密的手段,這話隻有他們兩人能聽到。
這一刻楊毅心中有了決斷,對郭炳天道:“能與三少爺結拜為兄弟,是楊毅的榮幸。”
“好!”
郭炳天重重一點頭,隨後高聲道:“將東西都帶上來!”
下人魚貫而入,帶來祭拜所用的三畜,一碗酒,一隻活雞,以及金蘭譜。
郭炳天顯然早有準備,下人們將祭品擺放道供桌上,一位郭家頗有威望的族老來到楊毅與郭墩儒麵前,問清楚了兩人的八字,將其記在了金蘭譜上。
隨後下人將公雞宰殺,將雞血滴入酒中,接著又將酒碗分別送到楊毅與郭墩儒麵前,楊毅與郭墩儒刺破中指,將自己的鮮血滴入酒中。
隨後又在金蘭譜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下人將血酒遞到二人麵前,郭墩儒與楊毅對視一眼,將血酒一飲而盡,族老將金蘭譜供在郭家列祖列宗的靈位下邊,至此,結拜之禮算是成了。
郭炳天道:“自今日你,你們二人就是結拜兄弟了,日後當相互扶持,有違誓言者,人神共誅之。”
郭墩儒年長,為兄,楊毅為弟。
此事在郭炳天的強勢推動下促成了,等楊毅與郭墩儒退下後,郭炳天悠悠開口道:“至於第二件事情,便是郭家家主之位,我年事已高,先前在郡府身中奇毒,頗感有心無力,下一任家主,便由...”
郭炳天看向一旁的郭墩儒,在郭墩儒錯愕的眼神中緩緩道:“由三郎執掌郭家!”
郭恆聽到這句話,閉上雙眼,雙拳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楊毅突然意識到,郡府身中奇毒後,毒素對於郭炳天的影響或許比他想象中要大很多,迴來之後,他先是立即著手解決外患,為了以防萬一,甚至沒讓朝廷插手,然後立刻推動自己與郭墩儒的結拜,將師父綁在郭墩儒這一方,接著趁著這股勢頭立刻宣布下一任家主的人選。
“真是果斷啊。”
楊毅心中感慨。
郭炳天在郭家的威望在此刻體現地淋漓盡致,宣布完這麽一件大事,祠堂中隻有沉默,沒有人出來反對。
郭家儼然是郭炳天的一言堂。
等宣布完這兩件大事後,郭炳天臉上露出一絲疲態,隨後他輕聲道:“好了,今日事議畢!”
說完,他起身第一個走出了祠堂,剩下眾人麵色各異,一個個離開。
所有人都知道,從今天開始,郭家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