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耶律楚歌提出來的行動策略,他們會收攏青州界內的所有兵力,除了留守青州城,處臨近幾條防線的軍隊,其餘的進行完全整合,開始東進幽州。
此前西北戰場戰事處在頂點,當時從天威堡所守的燕雲方向進入幽州是個非常不錯的計劃。隻不過很可惜,一來是燕雲沒有被及時拿下,打通青幽走廊,二來是澤州的戰局也並沒有被守住,被一支突如其來的南疆藤族甲兵打得丟盔棄甲,十分難堪。
當然,要是繼續攻打天威堡,從水口糧倉的方向進入幽州仍然是一條不錯的方案。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青州界全境的軍隊是不是能夠守住全境的每一座城池,要知道燕雲已經非常臨近於澤州,如果他們選擇以燕雲為通道口,此後會不會被人徹底截斷後路。大軍的行進可不是單槍匹馬的武士衝殺,想從哪裏殺進去就從哪裏殺進去,想從哪裏殺出來就從哪裏殺出來,這一切都是需要事先進行縝密安排布置的。
假設大唐邊軍以更快的速度開始收複青州界,那麽連接燕雲和幽州的那條青幽走廊便是走不通的,因為那片地方隨時都可能會被大唐邊軍重新收複,掐頭斷尾的,他們怎麽也不可能穿過幽州的防區進行涼州。
索性就從青州開始延邊防線東進,小心得繞過諸多軍鎮軍堡。一方麵力守青州城一線的大後方不失,一方麵則是將可以調用的主動出擊兵力提升到極致。
耶律楚歌就這場戰事安排給出了一個相當完善的統籌作戰計劃,便是格魯·耶蘇蓋和拓跋準聽了也都是不由得連連點頭。
看來在這種時候能夠招迴耶律楚歌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現在唯有另外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麵前,那就是對這眼下上百個大小氏族,幾十萬大軍的整合。
經過連番大戰,無論是在澤州戰場,還是跟著耶律楚歌一同進入燕雲戰場的草原士兵,在本質上都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他們也逐漸的開始意識到曾經遊獵式的戰鬥方式已經不再適合南侵中原這樣大規模的戰事之中。
雖然領會得晚了一些,但是終究比起後知後覺要好的多。
目前已經有不少大氏族的將領在私底下來拜訪拓跋準,向他尋求一些軍陣訓練,還有調動大軍上的技巧。對此拓跋準也是絲毫不藏私,將自己多年以來所學所感統統傳授了出去。
草原兒郎不怕死,但是也不能白白得去送死,在戰爭中吸取經驗,這是變強的唯一方法。那些氏族將領們的覺悟確實不高,但是這個道理也都明白。他們更知道這一次離開大草原進軍中原是為了什麽而來的,與那些隻會啐叨的氏族掌權者不同,將領們很務實,在他們這兒,隻有戰力,還有犒賞那是最實在的。要怎麽才能獲得這些,那就是打贏一場一場的大戰,並在大戰中活下來。要想活下來就得去學習,去進步,去讓自己的軍隊一次比一次更強悍,斬掉敵人的頭顱一次比一次更多。
雖然說澤州界全境都丟了,但是草原大軍如今練兵的態度比起過往也要認真了許多。特別是收攏兵線以後,幾支在較勁的氏族不能公開跳出來打架,那就隻能在校武場上相互較勁。這些在迴來之後,耶律楚歌也都去了解過,總體來說草原的起步相較於北蠻那真的是晚了太多,如果十年前西北的草原大軍就有這樣的練兵意識,如今這三十萬大軍的戰力又哪裏是現在這樣,就更不要說效仿中原成就大型的步戰聯合軍武體係了,要是那樣西北可就真的已經手握逐鹿天下的本錢了。
…………
並不是隻有草原大軍在總結戰鬥經驗進行戰略調整,如今整條西北戰線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調整。
一口氣收複了澤州全域之後,李墨香認命藤司臣為西北步軍統帥,統領除他手底下的萬餘藤族甲兵以外,包括滄州,澤州兩州之地足足四萬餘精銳步卒,交由他統一訓練,同一戰鬥。
這一晃眼,藤司臣居然已經成為了西北戰線上手握五萬大軍的統軍大帥,這變化可實在是大的驚人。不過對此,少有人反對什麽。這幾日,一直以悍勇自居的邊關步卒,見識到了藤族甲兵是如何破陣攻城的,真的是叫他們大開眼界,那些之前就已經編入藤族大軍的中原將校,更是學習到了很多攻堅的技巧。
由於大唐二十多年來邊關幾乎沒有戰事,而他們也沒有主動去攻打過別人。所以,對於攻城守城這方麵真的是有些生疏了。藤司臣的指揮能力也讓許多原本驕傲的中原軍官們由衷折服,能夠成為他手底下的將領,並不會感到有多麽憋屈。
當然了藤司臣是南疆七十二藤族的人,這一點多少還是有一些懷疑的聲音。畢竟一直以來,中原人都會有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好在有李墨香在這兒,藤司臣又是他一手提拉起來的,倒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睛得去戳李墨香的脊梁骨。
澤州戰場收尾之後,李墨香讓藤司臣整備大軍,休養生息半個月。此後開始繼續收複青州界域。在打到青州城前,都可以由他決策軍務,方便行事即可。最後的青州城由於城池攻堅難度較大,至於要怎麽打,要不要打,這個李墨香還得就到時候的情況來好好考慮一下再做決斷。
李墨香對藤司臣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將滄,澤兩州的步軍士卒訓練得和藤族甲士一樣,擁有快速攻堅,馬下機動作戰的能力。
此後李墨香便離開了大軍,孤身一人離開了澤州城。當然隱藏在他身後的燕雲十八騎不會落下,隻不過他們要比李墨香更早一步迴天威堡複命。
西北戰場,就目前來說暫時已經穩定下來,至少短時間內草原大軍不會再想著從直線方向闖滄洲,渡大河,攻打京都長安城。
()
此前西北戰場戰事處在頂點,當時從天威堡所守的燕雲方向進入幽州是個非常不錯的計劃。隻不過很可惜,一來是燕雲沒有被及時拿下,打通青幽走廊,二來是澤州的戰局也並沒有被守住,被一支突如其來的南疆藤族甲兵打得丟盔棄甲,十分難堪。
當然,要是繼續攻打天威堡,從水口糧倉的方向進入幽州仍然是一條不錯的方案。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青州界全境的軍隊是不是能夠守住全境的每一座城池,要知道燕雲已經非常臨近於澤州,如果他們選擇以燕雲為通道口,此後會不會被人徹底截斷後路。大軍的行進可不是單槍匹馬的武士衝殺,想從哪裏殺進去就從哪裏殺進去,想從哪裏殺出來就從哪裏殺出來,這一切都是需要事先進行縝密安排布置的。
假設大唐邊軍以更快的速度開始收複青州界,那麽連接燕雲和幽州的那條青幽走廊便是走不通的,因為那片地方隨時都可能會被大唐邊軍重新收複,掐頭斷尾的,他們怎麽也不可能穿過幽州的防區進行涼州。
索性就從青州開始延邊防線東進,小心得繞過諸多軍鎮軍堡。一方麵力守青州城一線的大後方不失,一方麵則是將可以調用的主動出擊兵力提升到極致。
耶律楚歌就這場戰事安排給出了一個相當完善的統籌作戰計劃,便是格魯·耶蘇蓋和拓跋準聽了也都是不由得連連點頭。
看來在這種時候能夠招迴耶律楚歌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現在唯有另外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麵前,那就是對這眼下上百個大小氏族,幾十萬大軍的整合。
經過連番大戰,無論是在澤州戰場,還是跟著耶律楚歌一同進入燕雲戰場的草原士兵,在本質上都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他們也逐漸的開始意識到曾經遊獵式的戰鬥方式已經不再適合南侵中原這樣大規模的戰事之中。
雖然領會得晚了一些,但是終究比起後知後覺要好的多。
目前已經有不少大氏族的將領在私底下來拜訪拓跋準,向他尋求一些軍陣訓練,還有調動大軍上的技巧。對此拓跋準也是絲毫不藏私,將自己多年以來所學所感統統傳授了出去。
草原兒郎不怕死,但是也不能白白得去送死,在戰爭中吸取經驗,這是變強的唯一方法。那些氏族將領們的覺悟確實不高,但是這個道理也都明白。他們更知道這一次離開大草原進軍中原是為了什麽而來的,與那些隻會啐叨的氏族掌權者不同,將領們很務實,在他們這兒,隻有戰力,還有犒賞那是最實在的。要怎麽才能獲得這些,那就是打贏一場一場的大戰,並在大戰中活下來。要想活下來就得去學習,去進步,去讓自己的軍隊一次比一次更強悍,斬掉敵人的頭顱一次比一次更多。
雖然說澤州界全境都丟了,但是草原大軍如今練兵的態度比起過往也要認真了許多。特別是收攏兵線以後,幾支在較勁的氏族不能公開跳出來打架,那就隻能在校武場上相互較勁。這些在迴來之後,耶律楚歌也都去了解過,總體來說草原的起步相較於北蠻那真的是晚了太多,如果十年前西北的草原大軍就有這樣的練兵意識,如今這三十萬大軍的戰力又哪裏是現在這樣,就更不要說效仿中原成就大型的步戰聯合軍武體係了,要是那樣西北可就真的已經手握逐鹿天下的本錢了。
…………
並不是隻有草原大軍在總結戰鬥經驗進行戰略調整,如今整條西北戰線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調整。
一口氣收複了澤州全域之後,李墨香認命藤司臣為西北步軍統帥,統領除他手底下的萬餘藤族甲兵以外,包括滄州,澤州兩州之地足足四萬餘精銳步卒,交由他統一訓練,同一戰鬥。
這一晃眼,藤司臣居然已經成為了西北戰線上手握五萬大軍的統軍大帥,這變化可實在是大的驚人。不過對此,少有人反對什麽。這幾日,一直以悍勇自居的邊關步卒,見識到了藤族甲兵是如何破陣攻城的,真的是叫他們大開眼界,那些之前就已經編入藤族大軍的中原將校,更是學習到了很多攻堅的技巧。
由於大唐二十多年來邊關幾乎沒有戰事,而他們也沒有主動去攻打過別人。所以,對於攻城守城這方麵真的是有些生疏了。藤司臣的指揮能力也讓許多原本驕傲的中原軍官們由衷折服,能夠成為他手底下的將領,並不會感到有多麽憋屈。
當然了藤司臣是南疆七十二藤族的人,這一點多少還是有一些懷疑的聲音。畢竟一直以來,中原人都會有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好在有李墨香在這兒,藤司臣又是他一手提拉起來的,倒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睛得去戳李墨香的脊梁骨。
澤州戰場收尾之後,李墨香讓藤司臣整備大軍,休養生息半個月。此後開始繼續收複青州界域。在打到青州城前,都可以由他決策軍務,方便行事即可。最後的青州城由於城池攻堅難度較大,至於要怎麽打,要不要打,這個李墨香還得就到時候的情況來好好考慮一下再做決斷。
李墨香對藤司臣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將滄,澤兩州的步軍士卒訓練得和藤族甲士一樣,擁有快速攻堅,馬下機動作戰的能力。
此後李墨香便離開了大軍,孤身一人離開了澤州城。當然隱藏在他身後的燕雲十八騎不會落下,隻不過他們要比李墨香更早一步迴天威堡複命。
西北戰場,就目前來說暫時已經穩定下來,至少短時間內草原大軍不會再想著從直線方向闖滄洲,渡大河,攻打京都長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