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預備鎮
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 作者:捌分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軍的三大戰區的實力,出現了明顯的檔次劃分。
原本三大戰區共擁有四個戰列艦隊,合計十二艘風帆戰列艦。
近年已陸續調入了大東洋戰區,並合並為一個艦隊。
這些風帆戰列艦在大西洋接連遭遇風暴,每年光是修補風帆的費用就不少。
因此其中損壞較為嚴重的三艘,直接被送迴船廠拆解退役。
而大東洋的風浪則要比大西洋低得多,也適合這些戰艦在這裏繼續服役。
(太平洋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海浪太平了...)
同時六個鄭和級風帆巡洋艦隊,也全部掉入了大東洋戰區。
大東洋戰區的海域麵積最大,也沒有戰鬥任務。
因此本著省錢的原則,讓這些風帆戰列艦繼續發揮作用。
而西洋戰區和大西洋戰區的海軍戰艦,則基本實現了鐵甲化。
挨州戰區的兩支巡洋艦隊首先服役,搶占了大西洋戰區和西洋戰區的編製。
因此原本兩個艦隊,由三支寶南級輕型巡洋艦隊、三支戚繼光級巡洋艦隊、三支檀香山島級巡邏艦隊的編製。
隻有大西洋戰區達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
西洋戰區目前還缺編兩支戚繼光級巡洋艦隊。
但他們相比於大東洋戰區,戰鬥力還是要強上許多。
陳興顯的第五次出巡,時間一直拖到了端午節後。
因為打狗港造船廠新建的鎮遠級戰列艦首艘,鎮遠號年前已經下水。
等舾裝、海試完成之後,將成為陳興顯的座艦。
六門八寸三十倍口徑艦炮,七千噸的排水量,將使得這型戰艦傲視全球。
按照海軍服役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
排水量達到萬噸的戰列艦,也已經在設計研發之中。
海軍的編製沒有增大,但為了維持戰艦的高出動率。
陳興顯準備在大東洋戰區也完成鐵甲化之後,將各支艦隊的規模擴大。
從原本每支艦隊下屬九艘,提高到十二艘。
陸軍省下來的錢,海軍就得花出去。
這樣每支艦隊的出動規模,也將從六艘增加到八艘。
三分之一在船廠維護,三分之一在訓練、演習,三分之一執行戰鬥巡邏。
這是海軍一貫使用戰艦的原則。
但陸軍省下來的軍費,也不是全部給到了海軍。
三個鎮移交出去後,指揮機構被陳興顯留了下來。
三個鎮的編製,被重新命名為第二訓練鎮、第三訓練鎮、第四訓練鎮。
這三個鎮與第一訓練鎮一樣,部署在呂宋。
但這三個鎮的人數卻非常少,分別隻有一千多人,但大都是軍官。
但一旦遇到戰時,則可以從第一訓練鎮調入大量的士官。
然後征召預備役士兵衝入其間。
這樣在兩到三個月內,這三個鎮就可以達到滿編的狀態,開始執行戰鬥任務。
這種特殊的編製,被三司稱為預備鎮。
陳興顯每次封國或是封王的時候,總是一整個鎮或是一整個團的外調。
這些官兵是怎麽能做到心甘情願的?
這主要是來源於中華民族同種、同源的認同感。
中華和八大封國之間的百姓,是可以自由來往的。
中華的每個省,每年都要進行大量的移民。
所以從來沒有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的說法。
而且中華百姓在各個國家之間的遷移,是完全沒有任何障礙。
出個國也就和出個省差不多,甚至有時候出國比出省還要近。
因此有很多在八大封國服役的將士們,他們的家人依然在中華境內。
這些部隊劃歸給封國之後,軍官的待遇和升遷一如既往。
這些封國甚至為了留下這些軍官和士兵,在待遇和賞賜上,出手甚至比陳興顯還要大方。
“鎮遠號”戰列艦完成海試之後,陳興顯就登船出發了。
他的這次出巡規模特別小,小到隻有一萬多人......
皇家陸軍第一警備鎮的一個加強團,幾十艘運輸艦和一個前往大西洋戰區服役的巡洋艦隊。
陳興顯攜帶著漢王、唐王、陳王三人,從寶南灣出海向南而去。
艦隊首先在淡馬錫短暫停靠,大韓帝國皇帝孫和韻也趕到這裏迎接陳興顯。
大韓帝國在徹底拿下暹羅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那便是西麵的緬甸。
(曆史上緬甸把泰國的首都都打下來了)
這兩年間雙方戰爭不斷,這也讓孫和韻不得不向陳興顯尋求支援。
其實就是要貸款...
畢竟大韓帝國隻靠賣人和賣糧食,實在是無法維持高消耗的戰爭。
對於這些老夥計的請求,隻要有抵押物,陳興顯一般都不會拒絕。
隨後他手書一封給中華錢莊,隨後一筆數千萬兩的白銀,就出現在中華錢莊大韓帝國的賬戶之中。
中華錢莊對外的貸款,從來不會按實際數額交付。
其中超過一半都要用來購買中華的產品。
隻有三分之一才能歸孫和韻的支配。
從淡馬錫再度起航之後,陳興顯沒有前往大秦帝國、大燕帝國和大趙帝國。
上一次出巡這三個國家他都待了不少日子。
大秦帝國北部的葡萄牙人撤離後,大秦帝國也開始正麵向阿克巴的莫臥爾帝國進攻。
順帶還擠壓著古特雷斯手下的西班牙殘餘勢力。
總之在西洋艦隊掩護後勤道路,和中華錢莊充足資金的支援下。
各個封國的進展雖說有快有慢,但一直都在向好的方向去發展。
淡馬錫之後的下一站是馬島,這個島嶼陳興顯是第一次前來。
由於這次出訪本身沒有特別急切的行程安排,所以他和三個兒子在馬島待了數月。
馬島雖然在阿非利加州大陸的邊緣,但其人口有著相當一部分的黃色人種。
經過文淵閣學士的溯源追查,發現他們的祖先大都來自南洋。
因此陳興顯這次前來,也將他們這群人,授予了新國民身份。
使得馬島本地的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當地民族的漢化也已經開始多年。
至於島上那些從大陸上來的布萊克人,則一律成為修路的普通勞工。
馬島上高大的麵包樹,和草原美景也讓陳興顯一行人流連忘返......
原本三大戰區共擁有四個戰列艦隊,合計十二艘風帆戰列艦。
近年已陸續調入了大東洋戰區,並合並為一個艦隊。
這些風帆戰列艦在大西洋接連遭遇風暴,每年光是修補風帆的費用就不少。
因此其中損壞較為嚴重的三艘,直接被送迴船廠拆解退役。
而大東洋的風浪則要比大西洋低得多,也適合這些戰艦在這裏繼續服役。
(太平洋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海浪太平了...)
同時六個鄭和級風帆巡洋艦隊,也全部掉入了大東洋戰區。
大東洋戰區的海域麵積最大,也沒有戰鬥任務。
因此本著省錢的原則,讓這些風帆戰列艦繼續發揮作用。
而西洋戰區和大西洋戰區的海軍戰艦,則基本實現了鐵甲化。
挨州戰區的兩支巡洋艦隊首先服役,搶占了大西洋戰區和西洋戰區的編製。
因此原本兩個艦隊,由三支寶南級輕型巡洋艦隊、三支戚繼光級巡洋艦隊、三支檀香山島級巡邏艦隊的編製。
隻有大西洋戰區達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
西洋戰區目前還缺編兩支戚繼光級巡洋艦隊。
但他們相比於大東洋戰區,戰鬥力還是要強上許多。
陳興顯的第五次出巡,時間一直拖到了端午節後。
因為打狗港造船廠新建的鎮遠級戰列艦首艘,鎮遠號年前已經下水。
等舾裝、海試完成之後,將成為陳興顯的座艦。
六門八寸三十倍口徑艦炮,七千噸的排水量,將使得這型戰艦傲視全球。
按照海軍服役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
排水量達到萬噸的戰列艦,也已經在設計研發之中。
海軍的編製沒有增大,但為了維持戰艦的高出動率。
陳興顯準備在大東洋戰區也完成鐵甲化之後,將各支艦隊的規模擴大。
從原本每支艦隊下屬九艘,提高到十二艘。
陸軍省下來的錢,海軍就得花出去。
這樣每支艦隊的出動規模,也將從六艘增加到八艘。
三分之一在船廠維護,三分之一在訓練、演習,三分之一執行戰鬥巡邏。
這是海軍一貫使用戰艦的原則。
但陸軍省下來的軍費,也不是全部給到了海軍。
三個鎮移交出去後,指揮機構被陳興顯留了下來。
三個鎮的編製,被重新命名為第二訓練鎮、第三訓練鎮、第四訓練鎮。
這三個鎮與第一訓練鎮一樣,部署在呂宋。
但這三個鎮的人數卻非常少,分別隻有一千多人,但大都是軍官。
但一旦遇到戰時,則可以從第一訓練鎮調入大量的士官。
然後征召預備役士兵衝入其間。
這樣在兩到三個月內,這三個鎮就可以達到滿編的狀態,開始執行戰鬥任務。
這種特殊的編製,被三司稱為預備鎮。
陳興顯每次封國或是封王的時候,總是一整個鎮或是一整個團的外調。
這些官兵是怎麽能做到心甘情願的?
這主要是來源於中華民族同種、同源的認同感。
中華和八大封國之間的百姓,是可以自由來往的。
中華的每個省,每年都要進行大量的移民。
所以從來沒有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的說法。
而且中華百姓在各個國家之間的遷移,是完全沒有任何障礙。
出個國也就和出個省差不多,甚至有時候出國比出省還要近。
因此有很多在八大封國服役的將士們,他們的家人依然在中華境內。
這些部隊劃歸給封國之後,軍官的待遇和升遷一如既往。
這些封國甚至為了留下這些軍官和士兵,在待遇和賞賜上,出手甚至比陳興顯還要大方。
“鎮遠號”戰列艦完成海試之後,陳興顯就登船出發了。
他的這次出巡規模特別小,小到隻有一萬多人......
皇家陸軍第一警備鎮的一個加強團,幾十艘運輸艦和一個前往大西洋戰區服役的巡洋艦隊。
陳興顯攜帶著漢王、唐王、陳王三人,從寶南灣出海向南而去。
艦隊首先在淡馬錫短暫停靠,大韓帝國皇帝孫和韻也趕到這裏迎接陳興顯。
大韓帝國在徹底拿下暹羅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那便是西麵的緬甸。
(曆史上緬甸把泰國的首都都打下來了)
這兩年間雙方戰爭不斷,這也讓孫和韻不得不向陳興顯尋求支援。
其實就是要貸款...
畢竟大韓帝國隻靠賣人和賣糧食,實在是無法維持高消耗的戰爭。
對於這些老夥計的請求,隻要有抵押物,陳興顯一般都不會拒絕。
隨後他手書一封給中華錢莊,隨後一筆數千萬兩的白銀,就出現在中華錢莊大韓帝國的賬戶之中。
中華錢莊對外的貸款,從來不會按實際數額交付。
其中超過一半都要用來購買中華的產品。
隻有三分之一才能歸孫和韻的支配。
從淡馬錫再度起航之後,陳興顯沒有前往大秦帝國、大燕帝國和大趙帝國。
上一次出巡這三個國家他都待了不少日子。
大秦帝國北部的葡萄牙人撤離後,大秦帝國也開始正麵向阿克巴的莫臥爾帝國進攻。
順帶還擠壓著古特雷斯手下的西班牙殘餘勢力。
總之在西洋艦隊掩護後勤道路,和中華錢莊充足資金的支援下。
各個封國的進展雖說有快有慢,但一直都在向好的方向去發展。
淡馬錫之後的下一站是馬島,這個島嶼陳興顯是第一次前來。
由於這次出訪本身沒有特別急切的行程安排,所以他和三個兒子在馬島待了數月。
馬島雖然在阿非利加州大陸的邊緣,但其人口有著相當一部分的黃色人種。
經過文淵閣學士的溯源追查,發現他們的祖先大都來自南洋。
因此陳興顯這次前來,也將他們這群人,授予了新國民身份。
使得馬島本地的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當地民族的漢化也已經開始多年。
至於島上那些從大陸上來的布萊克人,則一律成為修路的普通勞工。
馬島上高大的麵包樹,和草原美景也讓陳興顯一行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