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各處事務衙門遷往檀香山群島之後,眾多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也隨同遷移過去。


    隨著挨州的戰略投資展開,寶島的重工業和商人也開始部分向挨州轉移。


    原本九百多萬人口的寶島,大量的房屋和資產就閑置下來。


    當商品的供應大於需求...


    中華的第一輪經濟危機,悄然來臨。


    首當其衝的便是中華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寶島省。


    當房產的價格下跌之後,其他錨定房產價格的商品,也同步開始降價。


    百姓的消費觀念,就是買漲不買跌。


    越是房價上漲的時候,買得人越多,降價了反而都紛紛捂緊了錢袋子。


    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開始大量滯銷。


    隨之而來的,這些工廠的股票價格也開始下跌。


    人們越跌越拋,很快許多工廠的現金流,就開始出現問題。


    寶島的工廠也開始出現半停工或停工的狀態。


    工廠主欠工人的薪水,百姓沒有錢花,自然就開始生事。


    根據兵馬司的統計,近期各種犯罪率直線攀升。


    甚至這些討薪的工人,還圍堵了當地的官府衙門討要說法。


    而這場經濟危機,也從寶島開始向北方六省和南洋各省蔓延開來。


    總理大臣王信瑞,陷入了百姓們的口誅筆伐之中。


    當經濟危機有愈演愈烈的情況之下,陳興顯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經濟有他自己的規律,不管是上行還是下行都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隻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利潤,也就是不等價交換,就一定會出現生產過剩。


    隻要有工廠的國家,生產過剩就一定會帶來經濟危機。


    當然了古代沒有工廠,也就沒有經濟危機,因為那特麽叫起義......


    說白了,寶島、北方六省、南洋各省,就是工廠太多、人太多了。


    城市也太多了,房產也太密集了,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而自東勝神洲戰役後,中華全軍再未進行過大規模的戰事。


    南歐戰區和北歐戰區一共才七個鎮的兵力,打的還都是短平快的戰爭。


    東勝神洲那種對峙數年的大規模戰役,導致這些工廠的訂單大增。


    八大封國之後,這些工廠的訂單又再度大增。


    訂單增了就擴建工廠、發行股票、增加杠杆,好撬動更多的資金。


    但隨著軍方的訂單下降,八大封國的大宗訂單消失。


    這些工廠的產出就無法及時被消耗掉。


    所以寶島房價的下跌,其實隻是一個導火索。


    這輪經濟危機的真實原因,還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麵對經濟危機,陳興顯沒有祭起發動戰爭這麵大旗。


    中華占據的這麽多土地,絕對能消化掉這場危機。


    而現在這場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還遠遠不夠!


    任何一個農耕國家的工業化之路,都是在剝削農民的情況下進行的。


    中華的工業化之路,則不然。


    在陳興顯的帶領下,中華是靠一場場對外戰爭的掠奪,完成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農業、畜牧為主的第一產業;以工廠為主的第二產業;以貿易、民生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


    這三個產業在中華的經濟結構中,分布得極為不合理。


    中華太過於依賴第二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


    當外部需求降低的時候,第二產業的萎縮則會帶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中華十年的春節,與往年相比顯得冷冷清清。


    工人們空空如也的錢袋子,讓社會商品的流動,更加緩慢。


    正月十六日,春節假期一過。


    一條重磅消息,在中華的各大報紙上,成為頭版頭條。


    “皇命!介於首輔大臣王信瑞,處置不力、畏頭畏尾、造成經濟市場的不穩定,現革職查辦!”


    “同時任命臧玉冰為新任總理大臣!”


    各地百姓和工人的不滿,頓時找到了發泄口。


    他們一邊痛罵著王信瑞的無能,導致他們資產的大量貶值。


    一邊稱讚陳興顯任賢革新、體察民隱、愛恤民命、節儉愛民、勵精圖治、內政修明......


    在輿論的引導下,報紙上開始出現一句口號。


    “城市套路深,我要迴農村!”


    臧玉冰的一係列政策,讓中華的產業結構迅速調整。


    東勝神洲大量的無主之地,成為城市工人的第一選擇。


    大量吸引移民的優惠政策,開始紛紛出台。


    這些核心省份的百姓,全家遷移到東勝神洲,可得土地1500畝(一平方公裏)的使用權。


    同時中華錢莊對移民,發放定向惠農低息貸款,用於購買種子、化肥、拖拉機等農業生產工具。


    中華錢莊也對八大封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貸款。


    八大封國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中華的商品,但他們沒錢。


    如此雙方正好契合。


    當人員開始大規模流動之後,經濟也開始重新活躍。


    至當年年底,中華的經濟終於重新走向正軌。


    而中華傳統的北方各省和南洋各省,則有近一千萬人口完成了遷移。


    陳興顯這時也適時的開啟,中州地峽第三重工業基地的建設。


    官府的強力投資、對外的大規模貸款、城市人口向農村轉移。


    這一場經濟大考,終於完成。


    中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


    農村有塊地,城裏有套房。


    也成為中華所有百姓的標配。


    經濟好就去城裏發展,經濟不好就躲迴家種地。


    中華百姓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始終舍不得放棄土地。


    而如此大的土地開荒,則導致必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一時間從大明、暹羅、高麗、交趾等國賣出的人口,都被這些農場消化掉。


    為了保護中華自己的農業發展,臧玉冰也正式下令。


    中華禁止任何糧食的進口,並加大對農業的補貼。


    農村,永遠是轉移經濟危機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大量的熟練工人遷移到東勝神洲,也給中州地峽第三中工業基地,帶去了急切需要的工人。


    城市的擴張,有時候的確需要有所限製。


    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要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民以食為本,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堅持的治國理念。


    這場持續近兩年的經濟危機,終於結束。


    而在中華專注於內政經濟的這段時間,陳興榮的大楚帝國也一直在進行著他們的西進計劃。


    中華錢莊的貸款,無疑給大楚帝國和其他封國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各種之前不敢做的規劃,都紛紛提上了日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捌分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捌分酒並收藏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