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在外交戰場上做著不懈努力,情報司在暗地裏使勁,各大戰區在明麵上戰鬥,這一切都是為了中華的擴張。


    而陳興顯在寶島也沒閑著,他和穆堂純在科學院裏正在研發中華的下一代主戰火炮。


    火炮在射擊之後會有巨大的後坐力,帶動著火炮整體向後移動,這就導致每發射一發就需要重新固定一次。


    而穆堂純現在正在研發的就是架退炮,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把炮身和炮架分開了。


    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隻讓炮身在炮架上後退,再借助後坐力完成複位。


    這個發明,在海軍上的作用看不出來什麽,因為海軍的艦炮重啊,靠自身的力量就可以抵消很多後坐力。


    可在陸軍中的作用那就很明顯了,陸軍為了方便攜帶火炮長途行軍,對火炮的重量可是有著嚴格的要求。


    在陸軍中甚至有一個說法,隻有輕便的火炮才是最好的火炮。


    而之前一直在研發的銅殼子彈步槍,現在也已經研發成功,將原本彈倉的位置加大之後,現在新式的步槍最多可以一次性壓入五發子彈。


    隻是,現在銅殼子彈還不能批量生產,隻能靠人工製作。


    衝床將銅板衝壓成型之後,要人工裝填火藥、彈頭、底火。


    雖然自從中華占領了南大陸之後,這銅是不缺了,可在中華還是缺人的。


    之前的紙殼子彈,都是紙張、火藥、雷火、彈頭,分開運輸到前線,由士兵自己手動組裝的。


    因此這銅殼子彈雖然麵世,相應的步槍也正在試驗,可陳興顯並沒有大規模裝備的打算。


    至少要把銅殼子彈的生產線研發完畢,才可以批量的生產。


    這型步槍被命名為中華三式步槍,中華一式就是把旋轉式燧發式火槍,改造為碰撞式燧發火槍。


    隻在發火的方式上做出了改進,其餘並沒有什麽大的變動。


    而到了中華二式步槍,則增加了膛線、使用紙殼子彈、撞針式擊發、後裝等諸多改進。


    其實中華二式的所有技術並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前後進行了多次的改進,各種小版本多達七八個。


    之前陸軍的槍支型號大都沒有專門的命名,直到中華三式的出現才開始對以往的槍支進行統一命名。


    而且現在中華陸軍的戰術,主要是圍繞炮兵來進行的。


    真正前線使用的子彈不少,但殺傷的敵人卻十分的有限,十個敵人起碼有九個半是被大炮給炸死炸傷的。


    因此陸軍在乎的,反而是先進火炮的研發。


    縱使銅製炮彈的價格再高,陸軍還是采購了一部分。


    這型銅製炮彈,采用針刺發火的觸發引信,平時運輸的時候彈體和引信分開運輸,直到發射之前才會組裝成完整狀態。


    而相對應的火炮,也采用了螺栓尾門式後裝,並且增加了膛線和架退式的炮架。


    新式火炮和中華三式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個字,“貴”。


    而陳興顯在研發了探照燈之後,甚至開始研發專業的炮鏡。


    碰撞引信研發成功之後,就連曲射炮都在研發之中。


    軍事工業是所有工業中最重要的一門,陳興顯多年的布局把中華的基礎工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特別是南大陸那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更是讓陳興顯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中華海軍和陸軍的武器裝備發展,至少領先對手幾個量級。


    大家還在玩風帆接舷戰的時候,陳興顯發展火炮,打造出以炮戰為主的戰艦。


    對手們也開始轉變為炮戰為主的時候,陳興顯給戰艦加上了鐵裹外殼。


    對手們也開始給戰艦增加鐵板的時候,中華海軍戰艦已經安裝上了蒸汽機。


    而現在,陳興顯已經開始試製鐵殼戰艦了。


    這型戰艦的排水量為二百噸,將采用一根主桅杆,加一台蒸汽機和一對明輪的布局,主要就是為了替換海滄船。


    戰艦從龍骨到外殼將全部采用鐵質,在這之前陳興顯已經建造了一個1:100比例的模型,計算出了浮力的配比等詳細參數,這才敢開工建造。


    可以說陳興顯每年往科學院裏扔進去的二三百萬兩銀子,一連扔了七八年,直到這一年才是產出成果的時候。


    而這些完善的科研製度,和領先時代的武器裝備,才是陳興顯下一步東征西討的底氣所在。


    黃興昌的叛變事宜剛消停不久,從北部戰區傳來了一條消息。


    在北海附近獵殺毛皮的商人護衛隊,和草原部族發生了嚴重的衝突,這個事情的起因是因為馬匹。


    陳興顯為了登陸美洲大陸所做的準備,不光在先進的武器裝備上,還新成立了一個兵種。


    那就是騎兵,騎兵作為一個極為耗錢的兵種,在中華陸軍的編製中,最大隻有一個團,後來還被解散了。


    孫德勝作為那個騎兵團的團長,最後也升任了一個鎮的總兵,自此以後騎兵的最大編製就是各鎮下轄的騎兵營。


    縱觀中華的領土,除了南大陸之外,其餘大都是島嶼。


    島嶼的特點就是主要的城市都在沿海,中間高山河流流向海洋,這人自然也是逐水而居。


    所以對於這些島嶼的占領,海軍從火力支援到後勤運輸上都有很大的便利。


    這也是中華一直沒有大量馬匹的原因,這是偏重海權的一個必然結果。


    一艘運輸船可以運載至少二十萬斤的糧食,本身還沒有多少的消耗。


    而陸軍呢?一匹馬能拉動多少的糧食,路上又得消耗多少?


    一匹馬運送一車兩千斤的糧食,抵達一千裏外的戰場,最後能剩下五六百斤就算不錯了。


    陸權國家的遠征,那需要的戰馬和運輸馬匹是一個天文數字,絕對不是現在的中華可以進行的戰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陳興顯慣出來的中華陸軍,對炮彈的使用根本不節製。


    再加上現在的陸軍戰術,就導致陳興顯作為最高統帥,必須提前謀劃好以後在陸地作戰的補給問題。


    而陳興顯的解決方案,是從兩個方麵同時來展開的,第一就是重建騎兵,第二就是海滄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捌分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捌分酒並收藏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