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的物產還是很豐富的,加之地多人稀,所以莫那的族人對於吃喝是不愁的。


    他們倒是對船隊上的剪刀、鍋鏟、油燈等小件物品,很是感興趣。


    所以本著繼續做迴頭客的生意,這第二天莫那迴去的時候,船上就裝了兩大箱子這些物品。


    陳興顯還額外贈送了他兩壇好酒,就是砸也得給莫那砸暈,日後才能更好的貿易。


    這茶葉要泡開才能好喝,這人也要想的開才能過的舒服,做生意嘛,陳興顯想得很開,開頭的吃虧,為的是以後的腸來腸往。


    當然還有一整袋的食鹽,要說此地離大海如此之近,按道理不該缺鹽的,怎麽莫那反而也需要食鹽呢。


    那還是因為製法的問題,這時寶島的族群仍然停留在較為落後的“鹵水煎煮法”。


    首先得取海水、還得運輸、過濾、加熱、結晶、收獲、曬製等步驟。


    這一套下來,想想得付出多少的人力和物力,所以這食鹽的價格也就很高。


    這價格之高的關鍵就在於加熱,一大鍋的海水所得的鹵水不多。


    而現在沿海各省則多采用的是更為先進的“暴曬製鹽法”,總結起來這方法的優點有二。


    第一就是鹽的品質較高,第二就是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畢竟在這個方法裏,出工最多的,自然是太陽公公。


    但是唯一擔心的,那還是是天氣,一場大雨下來,啥都沒有了。


    所以曬鹽也是一門看天吃飯的營生,但就算如此也比那一鍋鍋的煮,效率要提高了很多倍。


    當下陳興顯就在海邊規劃起了多處的鹽田,隻待這海鹽製出之後,一來可以和平埔人換物資。


    二來也可以向沿海的省份,運去一部分不用納稅的海鹽。


    既然說完了鹽,那就不得不提寶島之上的另外一種盛產,甘蔗。


    早在前朝的書中,就已經有了記載寶島人“煮海為鹽、釀蔗為酒”。


    所以大規模的種植甘蔗,再出售白糖。


    若是再引進部分的茶樹,再加上種植水稻,嘖嘖,這以後的銀子不得嘩嘩的流向寶島。


    陳興顯想著這些,做夢都能笑醒,與其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海上搏殺那有損陰德的勾當。


    還不如好好經營這個寶島,將生意做遍五湖四海。


    起步已然開始,那就不能停下來,當下首先就是要解決人口的問題。


    本來準備等縣城修建完畢再出發,現在看來是等不及了。


    於是當晚陳興顯就召集了眾人,在碼頭邊的堆場裏,召開了如何增加人口的大會。


    等到眾人到齊之後,陳興顯清了清嗓子道:“如今大家都很是辛苦,這就是因為我們的人手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我想了幾個增加咱們人口的法子,大家也都說道說道”,眾人於是起哄架秧子的讓陳興顯先說。


    “這第一嘛就是船工們都有家眷,我意讓他們分批迴去,將家中的老小接來”。


    “凡是願意過來的,每個家庭免費給土地十五畝,還不用納稅,隻是地產的三成要平價賣入大倉”。


    “那我們收不上來稅,這以後怎麽養兵?怎麽鑄炮?”,陳興榮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而下麵眾人也開始竊竊私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種地交糧古來有之,這哪朝哪代也沒聽說過種地不交糧的。


    陳興顯手指在桌上用力的敲了敲,止住了他們無意義的爭論。


    “我不是在和你們商量,我隻是告訴你們,我決定這樣做了”。


    “目前我們人員不多,尚可自持,若是長久以往,自然是在這商稅上做文章”。


    寶島若是以後想吸納移民過來,免征農業稅是關鍵中的關鍵,陳興顯沒想過在這方麵朝令夕改。


    既然他說出了口,那麽這條政策就將義無反顧的執行下去。


    按照現在朝廷的製度,將土地田畝分成了三等,分別為上中下三等。


    上等田須上交70多斤的糧食;中等田要交50多斤;下等田隻交30多斤。


    而每畝土地額外要繳納2斤糧食,加上0.7成的損耗,這部分作為官田的收入,其實就是沒來由的。


    當初的洪武大帝因為是農民出身,所以對待農民的賦稅是極為少的。


    可耐不住洪武大帝的種好,生了一大堆的王爺,一大堆的王爺又生了更大一堆的郡王。


    再加上王爺們有錢了,就大規模的兼並土地,所以導致這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愈發的艱難。


    過了這百多年後,手裏還有土地的百姓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百姓們們隻能租種那些地主、王爺的田地耕種,可這稅不高,地租可就很高了。


    我們引用一段某地縣誌上的話,“某地有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什九,歲僅秋禾一熟,一畝之收不能至三石,少者不過一石有餘”。


    “而私租重者至一石二、三鬥,少者亦七、八鬥”。


    一個地方有地的老百姓隻有十分之一,其他的人都要租田去種。


    而好的田地一畝最多收四五百斤糧食,下等的田地才收不到二百斤。


    也就是說加上賦稅,至少4-5成,至多7-8的收成,要被地主剝奪走。


    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這邊交完地租和賦稅,那邊直接就得找地主借糧食過日子的情況,都比比皆是。


    而王爺們的土地再多也不用交稅,地主家的兒子,考取功名之後晉升士人階層,也不用交稅。


    再加上物價的貶值,這一座座大山,都壓在了早已被壓彎的百姓脊梁之上。


    “若是大人真的將此法執行下去,那對於沿海的百姓來說,可真是一個莫大的恩賜”,張大雷起身衝陳興顯抱拳道。


    他張大雷家中就是佃戶,深知這每年交稅和交租,對於百姓來說是多麽大的一個難關。


    而陳興顯最大的心願就是寧願他匍匐在地上,也要為後世擦幹淨身上的恥辱。


    而若想雪恥,先得富民,這富民之舉,首先便是割除這壓在百姓們身上的大山,也就是征收了數千年的農業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捌分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捌分酒並收藏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