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綜]綜穿之一路向錢 作者:紫羿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口子不住一起,皇上又忙,後妃們就更沒啥機會見到皇上了。在園子裏隨便逛都沒事兒。
除非刻意。
沒人刻意製造機會偶遇之後,楚然閑著的時候,也會跟她們一起聚一聚,聊聊生意啦,聊聊衣服樣子啥的,吃吃喝喝聊聊美食,賞賞景。六歲以下的皇子還有倆呢,再加一個才會爬的九阿哥,與一個和嘉公主,逗逗孩子,打扮打扮孩子,也是樂趣。
令妃她們做出來那麽些新衣服,讓年輕的貴人常在帶著宮女們換上當模特,大家一起討論改造,都很有參與感,成衣做出來也都愛穿,潛移默化的,其實裏麵加了不少漢服的因素,但是美嘛,大家都很默契的當沒發現,有意忽略了。
宮裏娘娘們穿的,料子肯定是最好的。用差一些的料子做出來,放到成衣鋪子裏賣娘娘同款,也是很受歡迎的。什麽階層消費什麽檔次的料子,但樣式都仿著宮裏的娘娘們,是流行。歷朝歷代向來如此,誰能帶起來消費潮流,那是能上史書的榮耀事兒。
這生意也能做,一樣有進項。都在原來的香皂鋪子裏賣,現在已經不叫香皂鋪子,改成百貨商店了。名字是大家一起想的,通俗易懂,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賣啥的。挺好。令妃提出來的時候,楚然就很給麵子的同意了。外麵的人現在都知道,令妃娘娘榮寵非常,連皇後牽頭辦的鋪子都要由她命名,可見皇上對她多寵,不進後宮也沒忘了她,處處想著她,都要跟皇後平分秋色了。
這些日常消費品能放在百貨商店賣。像是織布機縫紉機那些就不行了。跟玻璃一樣,得放在大清商行裏。還有水泥啥的,都在大清商行裏。
還有一些東西,放內務府裏也不行。得放在戶部。
比如,鹽、鐵之類。
這些是必須得放戶部裏的。
國庫的收入,主要就是稅嘛,這個誰都知道。大清稅收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是鹽稅,鹽稅又總是收不全。偏偏鹽商又是最有錢的人。皇上能慣他們這些毛病嘛。直接把國內幾大鹽場子都給收歸國有了。朝廷自己產鹽賣鹽,放在大清商行裏賣,但收入歸戶部,付給商行管理費用。一碼是一碼,帳要分得清清楚楚的。朝廷的鹽也不賣低價,更不會賣高價,朝廷統一定價,分幾個等級,什麽等級必須賣什麽價,不允許賣高。價也不是隨意定的,就百姓能接受的價,也有很多倍的利潤。鹽商再想控製市場那是別想。並且,誰的稅沒交全,那就不許開門營業,直接查封。反正朝廷自己有鋪子,沒誰都不影響市場。你隻要本本分分的做生意,老老實實的交稅,稅也都改了,沒有高到不能接受的程度,一樣的掙大錢。
一套組合拳下來,鹽商的老底子直接被起。不老實的,誰也別混了。
也不用再去結交啥權貴不權貴的,權貴幫不了你,按銷售額交稅,多的不要你的,少了就收拾你沒商量,權貴不好使的。連大清商行,內務府的買賣都一樣得正常交稅,權貴算老幾啊。更別尋思著再結交官員,官員一任三年,做完一任就換地方,誰也別想霸著好地方不鬆口。而且皇上對啥事兒都能寬恕,隻有幾樣是非常嚴厲的,大過小過一律殺無赦。其中就有一個貪腐。零容忍。貪汙一千兩銀子以上殺無赦。不是都覺得俸祿少才要貪嘛,那給你們漲工資,原來的養廉銀子沒了,也沒養出來啥廉來,把那個錢都直接放在工資裏,還多增加了兩倍。
正式的工資多,意味著退休金也多。但是有一點,當官也不是鐵飯碗,不隻貪腐會被殺頭,各種考核不過關的,也都滾蛋吧。人員也要精簡。不養蛀蟲,更不養廢物。滿漢同等待遇,想靠著是滿人就享受特殊待遇的時候沒有了。皇上都一樣得交稅呢,你旗人不都說是皇上的奴才嗎?還想要啥待遇,再想啥也不在幹,在家裏混吃等死,指著月錢過日子不行了。皇後都想法子做買賣掙錢呢,再說禁止旗人做生意,那也不對,所以,都自謀生路去吧。有多大的能耐你就使多的大能耐,給你發揮的空間。
其它各行各業的整頓,也都向鹽務看齊。
難不難?
當然難。
各種矛盾層出不窮,但皇上在這些事上特別的強硬,底氣來自於,有人想試圖利用所謂的民意,造個反什麽的,苗頭剛一起能捏死。手裏有大殺器,能保證絕對的武力壓製,就沒有問題。可況這些政策,每十日通過郵政驛站,由專人宣讀,老百姓都知道皇上要幹什麽,為什麽要這麽做,會有什麽結果。處處都是為了讓百姓能吃飽飯的,鬧什麽?好賴不分的畢竟是少數。隻要老百姓不跟著鬧,就亂不起來。
隨著各種新技術新糧種的推廣,各種廠子雨後春筍的冒出來,糧食產量高了,還有地方可以做工多掙一份錢,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誰好日子不過,樂意跟著一群二百五瞎折騰啊。
旗人也鬧不起來,入關一百年了,皇上早已經不是要靠著八旗管天下的時候,宗室穩住,下麵的不敢鬧的。宗室怎麽鬧?差不多家家都有子弟在園子裏,皇上親自帶著親自教導,讓讀書識字,還讓參與政事,隻要表現得好,就給差事。再加上,皇後帶著最顯赫的那些個命婦做大生意,命婦們又帶著再差一層的做些周邊的供貨的下遊生意,一層一層的往下排,誰都有錢掙,大清商行的買賣都做到歐洲去了,下遊的生意是方方麵麵的,隨便幹點兒啥都不少掙,你還想鬧啥?
除非刻意。
沒人刻意製造機會偶遇之後,楚然閑著的時候,也會跟她們一起聚一聚,聊聊生意啦,聊聊衣服樣子啥的,吃吃喝喝聊聊美食,賞賞景。六歲以下的皇子還有倆呢,再加一個才會爬的九阿哥,與一個和嘉公主,逗逗孩子,打扮打扮孩子,也是樂趣。
令妃她們做出來那麽些新衣服,讓年輕的貴人常在帶著宮女們換上當模特,大家一起討論改造,都很有參與感,成衣做出來也都愛穿,潛移默化的,其實裏麵加了不少漢服的因素,但是美嘛,大家都很默契的當沒發現,有意忽略了。
宮裏娘娘們穿的,料子肯定是最好的。用差一些的料子做出來,放到成衣鋪子裏賣娘娘同款,也是很受歡迎的。什麽階層消費什麽檔次的料子,但樣式都仿著宮裏的娘娘們,是流行。歷朝歷代向來如此,誰能帶起來消費潮流,那是能上史書的榮耀事兒。
這生意也能做,一樣有進項。都在原來的香皂鋪子裏賣,現在已經不叫香皂鋪子,改成百貨商店了。名字是大家一起想的,通俗易懂,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賣啥的。挺好。令妃提出來的時候,楚然就很給麵子的同意了。外麵的人現在都知道,令妃娘娘榮寵非常,連皇後牽頭辦的鋪子都要由她命名,可見皇上對她多寵,不進後宮也沒忘了她,處處想著她,都要跟皇後平分秋色了。
這些日常消費品能放在百貨商店賣。像是織布機縫紉機那些就不行了。跟玻璃一樣,得放在大清商行裏。還有水泥啥的,都在大清商行裏。
還有一些東西,放內務府裏也不行。得放在戶部。
比如,鹽、鐵之類。
這些是必須得放戶部裏的。
國庫的收入,主要就是稅嘛,這個誰都知道。大清稅收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是鹽稅,鹽稅又總是收不全。偏偏鹽商又是最有錢的人。皇上能慣他們這些毛病嘛。直接把國內幾大鹽場子都給收歸國有了。朝廷自己產鹽賣鹽,放在大清商行裏賣,但收入歸戶部,付給商行管理費用。一碼是一碼,帳要分得清清楚楚的。朝廷的鹽也不賣低價,更不會賣高價,朝廷統一定價,分幾個等級,什麽等級必須賣什麽價,不允許賣高。價也不是隨意定的,就百姓能接受的價,也有很多倍的利潤。鹽商再想控製市場那是別想。並且,誰的稅沒交全,那就不許開門營業,直接查封。反正朝廷自己有鋪子,沒誰都不影響市場。你隻要本本分分的做生意,老老實實的交稅,稅也都改了,沒有高到不能接受的程度,一樣的掙大錢。
一套組合拳下來,鹽商的老底子直接被起。不老實的,誰也別混了。
也不用再去結交啥權貴不權貴的,權貴幫不了你,按銷售額交稅,多的不要你的,少了就收拾你沒商量,權貴不好使的。連大清商行,內務府的買賣都一樣得正常交稅,權貴算老幾啊。更別尋思著再結交官員,官員一任三年,做完一任就換地方,誰也別想霸著好地方不鬆口。而且皇上對啥事兒都能寬恕,隻有幾樣是非常嚴厲的,大過小過一律殺無赦。其中就有一個貪腐。零容忍。貪汙一千兩銀子以上殺無赦。不是都覺得俸祿少才要貪嘛,那給你們漲工資,原來的養廉銀子沒了,也沒養出來啥廉來,把那個錢都直接放在工資裏,還多增加了兩倍。
正式的工資多,意味著退休金也多。但是有一點,當官也不是鐵飯碗,不隻貪腐會被殺頭,各種考核不過關的,也都滾蛋吧。人員也要精簡。不養蛀蟲,更不養廢物。滿漢同等待遇,想靠著是滿人就享受特殊待遇的時候沒有了。皇上都一樣得交稅呢,你旗人不都說是皇上的奴才嗎?還想要啥待遇,再想啥也不在幹,在家裏混吃等死,指著月錢過日子不行了。皇後都想法子做買賣掙錢呢,再說禁止旗人做生意,那也不對,所以,都自謀生路去吧。有多大的能耐你就使多的大能耐,給你發揮的空間。
其它各行各業的整頓,也都向鹽務看齊。
難不難?
當然難。
各種矛盾層出不窮,但皇上在這些事上特別的強硬,底氣來自於,有人想試圖利用所謂的民意,造個反什麽的,苗頭剛一起能捏死。手裏有大殺器,能保證絕對的武力壓製,就沒有問題。可況這些政策,每十日通過郵政驛站,由專人宣讀,老百姓都知道皇上要幹什麽,為什麽要這麽做,會有什麽結果。處處都是為了讓百姓能吃飽飯的,鬧什麽?好賴不分的畢竟是少數。隻要老百姓不跟著鬧,就亂不起來。
隨著各種新技術新糧種的推廣,各種廠子雨後春筍的冒出來,糧食產量高了,還有地方可以做工多掙一份錢,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誰好日子不過,樂意跟著一群二百五瞎折騰啊。
旗人也鬧不起來,入關一百年了,皇上早已經不是要靠著八旗管天下的時候,宗室穩住,下麵的不敢鬧的。宗室怎麽鬧?差不多家家都有子弟在園子裏,皇上親自帶著親自教導,讓讀書識字,還讓參與政事,隻要表現得好,就給差事。再加上,皇後帶著最顯赫的那些個命婦做大生意,命婦們又帶著再差一層的做些周邊的供貨的下遊生意,一層一層的往下排,誰都有錢掙,大清商行的買賣都做到歐洲去了,下遊的生意是方方麵麵的,隨便幹點兒啥都不少掙,你還想鬧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