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眼紅?能不眼紅嗎?


    醫理誰不懂啊。當大夫的哪個不懂醫理?


    這會兒都知道薛院判的好了,都羨慕葉太醫的好運道。


    迴頭一想,他能做皂,咱不能做點兒別的嗎?特別是在皇後娘娘又帶著命婦們賣胭脂,還跟太醫們尋問了藥性之後,心思活的,就想著開發點兒新產品獻給娘娘,娘娘厚道,到時候還不是升官又發財。


    誰還沒點兒壓箱底的方子了。傳家的不能動。那有些個常見的中成藥,美容養顏的藥丸子啥的,還不行嘛。還有像是什麽殺蟲驅蟲的藥粉啥的,都是常見的,不能賣?


    當然能了。


    就不斷的有人獻方子,這些事兒也都一併交給莊妃管著。現成的可以用,也可以研究新品嘛,有啥新藥,弄出來,一樣可以用方子入股的。占一成。按銷量分利。慢慢的在香皂鋪子裏搭著往出賣,利潤也還都不錯,一個月掙個萬八千兩銀子還是能的,一成利也是千八兩。有那老不正經的老頭子,把那方麵的方子獻上來,好吧,是莊妃問了人家才獻的,沒好意思放在香皂鋪子裏賣,放大清商行裏批給藥鋪子,利潤相當的嚇人。獻方子的老太醫都不敢說是用啥方子掙的那個錢。內務府的帳上也不敢明著記,隻寫著皂鋪代售藥收入幾何幾何。每迴提起這個錢,莊妃自己都挺尷尬,盡量是不提的。詳情也隻有她與楚然知道,不敢跟別人提。


    管著這麽些個事兒,莊妃現在可忙了。她那永和宮裏,宮女太監現在比純貴妃宮裏都多,內務府迴事兒的人一天到晚的也不斷,門庭若市,說的就是永和宮的景像。


    這人有錢了,那自然就懂事。按月兒的不少給太後送孝敬。太後那是誰送的禮多就喜歡誰,如後在太後麵前也得臉。跟皇後的關係好,說話有份量,命婦們也樂意與她結交,人緣兒都好了。哪裏還有之前後宮十年無姓名的小透明樣子。


    太醫們都被葉太醫刺激得那麽努力了,後妃們也是有上進心的,鄂常在絕對不是唯一的一個。


    啊,對了,鄂常在研究的自行車,進行得不順利。前期出圖紙出樣品都挺快的。到車輪和鏈條的時候難住了。這會兒沒橡膠,輪胎沒法做,工匠們想遍了法子,最後用軟木包在鐵圈外麵,效果隻能是湊合。說用木車輪吧,鄂常在還死強著非得用鐵的,把工匠們也是給折騰得不行。偏到了鏈條那兒,她隻知道有車鏈子,具體啥樣兒的,隻能說個大概,那麽些小零件,得一點點的試,一點點的組裝,全是手工打造,工匠沒給折騰死,一遍一遍的做,一直也沒試成功呢!


    說起來都挺好笑的,鄂常在做自行車一直沒成功,折磨造辦處,造辦處的工匠,沒被折磨瘋,給逼得研究出新東西了。就弄那個輪胎的時候嘛,鄂常在非得要橡膠胎,上哪給她弄去,工匠給逼得就想出來,裏麵的鐵輪子不是有凹槽嘛,那做個軌道,不就能走了,別逼他們弄啥輪胎了,真弄不出來。


    鄂常在非得死磕自行車,沒有意識到工匠的想法有多偉大。但是有人意識到了呀。皇上如今常去造辦處,有啥新點子也都會報給他,一看這東西,就招集人馬,研究有軌的車。剛好蒸氣機剛弄出來,有動力了。把構想提出來,具體的你們研究去吧。


    楚然當時看到圖紙的時候都驚呆了,這不就是有軌電車嘛。就是動力不是用電的,用煤氣的。


    再引導引導,就能引到火車上去。


    這是能改變世界的創造。


    皇上自己都沒想到,事情能進展到這一步去。


    本來他是想著,蒸汽機弄出來,先把汽車搞出來的,真沒想到居然是火車要先出來。


    還有那橡膠樹,最快也得六七年能割膠,太久了。造辦處的進展太快,再等那麽久,耽誤事兒。逼得他不得不提前把三大人工材料給放出來。


    化學可不是啥新學科,鑽木取火就是化學反應了。烹飪,味道的調和更是各種反應的集中,國人在這方麵絕不陌生。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還有合成樹脂嘛,都是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其中合成樹脂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塑料。都是經過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就能造得出來的。


    石油更不是啥新鮮東西,誰都知道,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裏就有記載的。


    國內幾大油田的位置皇上心裏也非常清楚,各地的地方誌也都有記載。不過這東西,不急著用自家的。隻先少開發點兒,夠研究用的就行,前期也用不了多少。老毛子那邊兒儲量可不少,恰克圖買賣市,他們買的多賣的少,要不然也不會老動歪心思,那就給他們扔個誘餌出去,隻要能把原油送來,銀子都是小事兒。


    能掙到錢,他們會玩兒命的去開採的。


    路途遙遠運輸不便那些都是小事兒,有了鐵路以後,就方便了。


    京城就有恰克圖街,每年有兩百個老毛子商人的名額來販貨,把消息讓人傳給他們,再把樣品給看看,具體的位置透給他們,接下來等成果就好。


    還是說迴宮裏吧,與鄂常在非得要搞機器不同,其它人還是在吃穿上用功。


    婉嬪是最早圍觀過莊妃做皂的,後悔得什麽似,當初沒跟著一起幹。純貴妃要照看三個孩子,挺忙的。她啥也沒有,幹閑著,急死了。之後就老想著也能做點啥。她沒別的擅長,就是手巧,繡活兒特別好。以前就常親手做些針線活兒送禮,這不是造辦處的人跟那些外國人叫勁,把織布機給弄出來了吧,織布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頭一批那些個坯布肯定是送到宮裏的,粗布貴人不會用,粗染了一下,都給辛者庫的做工人做工服了。反饋還不錯,穿著沒比手織的差。主要它便宜啊。內務府在這一項上,每個月就能省下不少銀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綜穿之一路向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羿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羿葉子並收藏[綜]綜穿之一路向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