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景霖說這些。


    克裏斯托弗的臉色更加複雜。


    “不要浪費食物”


    這樣擺明的,並且是付諸於教育,傳承下去的想法,認知,以及恪守的行為,幾乎可以說是隻存在於兩個世界中。


    第一個世界,是華夏文明的世界。


    第二個世界,則是長期糧食短缺,饑餓盛行的世界。


    而反觀全世界最浪費糧食的國家呢?


    從人均數據來看。


    幾乎全部都是西方世界的國家。


    或許有公知稱華夏是食物浪費最多的國家,但要知道,那是總量,華夏這十四億的人口,再節約糧食,但總還是會有避免不了的地方。


    若從人均來看,那華夏絕對算的上是珍惜食物的標杆國家。


    西方世界十一億左右的人口,每年浪費的食物,保守估計占據了全球百分之60以上。


    而華夏十四億人口,每年浪費的食物則是占據了全球百分之15上下浮動。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浪費,是在食品工業中,生產,加工,製造等多個方麵造成的。


    事實上是。


    華夏大部分人都知道不浪費糧食,吃多少點多少,光盤行動,哪怕吃不完,大部分人也會選擇打包,縱使有一部分“我花的錢我願意浪費就浪費”的人存在,但也隻是少數。


    相反。


    西方則是對浪費糧食沒有一絲一毫的愧疚與任何認知,甚至覺得天經地義,畢竟,全世界吸血,有人餓死,隻要我看不到,那就跟我沒關係,心安理得。


    大善人們總是看不得人受餓,不小心看到了,要麽當看不見,要麽就怪華夏就好。


    至此,又是一輪迴旋鏢。


    所以是西方工業真差到必須嚴重浪費的程度了?還是西方人就是沒有素質?


    節能減排,減碳環保的口號喊得震天響。


    但食物浪費到如此程度,簡直是誇張不已。


    相反。


    在華夏旅遊的這一圈,克裏斯托弗當真是相當震撼。


    浪費食物的人,並不多。


    並且,就算造成了浪費,浪費的數量也都很少。


    和自己在西方所見所聞,甚至是自身行為來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甚至有小孩挑食,浪費食物的時候,父母還會進行教育。


    點了就吃,吃了就盡可能吃完。


    反觀西方呢?


    僅法蘭西才那麽點人口的國度,每年就有一千萬噸,價值160億歐以上的食物,甚至還沒有食用,就被浪費了。


    點了為啥要吃?嚐一口不好吃我就不吃,反正福利好,亞非拉吃不上飯的窮苦人民會養我們這群底層的five。


    養不起?


    養不起就打,打完就養的起了。


    至於教育孩子不浪費食物?


    在西方是完全見不到的,素質高低可見一斑。


    畢竟,但凡平時有點教育,人均浪費糧食也不會超過華夏四五倍往上。


    “華夏的飲食文化,不隻是在飲食的層麵。”


    克裏斯托弗嚴肅了起來。


    “我覺得,我們應該在紀錄片中強調不浪費糧食,並且積極的將紀錄片引入西方世界的平台進行播放。”


    “當然,老師,如您所願。”


    李景霖微微一笑。


    “我會全力配合您的。”


    “好!”


    克裏斯托弗用力的點了點頭。


    事實上。


    李景霖來找自己,做這些節目,目的到底是什麽,克裏斯托弗絕對是明白的通透。


    宣傳本國文化,增強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是每一位愛國藝術家都會去做的,無可厚非,甚至令人敬佩。


    並且,華夏在文化上的處理絕對相當文明,從不玩二極管,更不會強行輸出,最主要的是


    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克裏斯托弗之所以答應這個活兒,也正是源於如此。


    可現如今,克裏斯托弗覺得,自己可能初心有點變了。


    或許,在文化上,隻有華夏能夠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光。


    這不是臆想,更不是吹,而是切身實地走了一圈後,實踐得出的結論。


    人和,文和,自然與天地,科學與誠實,內斂與實幹。


    就像是這次看到的,最簡單的“不浪費食物”這一點。


    有的人大談特談卻一點事都不做,遇到問題了,還甩鍋。


    有的人則是不吱聲,踏踏實實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該做的。


    這自然就有衝突了。


    畢竟,人家真在行動,做的還比你好。


    這豈不是讓那些空口放p的人臉上掛不住?


    自然會惱羞成怒般的去抹黑,去否定,去攻擊。


    這樣的行為。


    自然也隻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迴旋鏢。


    到頭來,紮死的全是自己。


    有的人,是零和博弈導向下的損人不利己。


    相反。


    有的人,卻是正和博弈的利他等於利己。


    這或許便是東西方哲學本質的區別吧。


    體現在了世界的方方麵麵。


    幾乎任何一個事件,似乎都是這樣的迴旋鏢,也都是這樣的差異本質。


    有的人是從世界,宇宙的視角入手想問題,再迴歸本我,自我踐行,這就叫“天人合一”基本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行,那就做好自己,行,就去奉獻”。


    這便是東方的“無我”,即精神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個人的利益與得失。


    可有的人,卻是從自我出發,“我覺得xxx”,然後以“我”的視角擴散到自然,宇宙,世界,以“原罪論”,從個人的視角開始想問題,最後的體現自然是現如今的“自私”。


    縱觀東西方不同的思維差異上。


    無論是集體主義,還是個人英雄主義,無論是所謂的自由與秩序的博弈。


    其實不外乎就是因為起源視角不同罷了。


    克裏斯托弗越是深入了解華夏,越是能感受到雙方的不同。


    自然也越是能明白。


    到底是什麽樣的思想,什麽樣的文化,才能夠真正的帶領人類步入未來。


    “李,我悟了。”


    克裏斯托弗興奮的和李景霖交流起自己在華夏這段時間裏,所感受到的一切,所悟出來的思想哲學。


    隻不過,在克裏斯托弗說完後,卻看到李景霖微微一笑,點點頭,卻又搖了搖頭。


    “老師,你這不就又變成西方思維的二極管模式了嗎?”


    “凡事,是無絕對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劍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劍仙並收藏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