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可是,聽起來是真的紮心啊。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 作者:武劍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在是由不得反應。
隻能說根兒哥辦事兒實在是太利索了。
李景霖趕緊搖了搖頭,驅散宿醉起來以後的不適感。
便趕緊打開房門。
然後就傻了。
隻見老根兒熱情的招唿著幾個搬運工。
是的,搬運工。
不知道的甚至以為是工廠卸貨呢。
“哎呀,師傅,麻煩了麻煩了。”
“嗨呀,不麻煩不麻煩。”
李景霖趕緊從茶幾上打開一包專門用來待客的華子,遞給幾位大哥。
大哥也哈哈一笑,接過華子。
“行,那先走了啊。”
“慢走啊師傅。”
送走師傅後,李景霖和老根兒大眼瞪小眼。
愣了好半會兒,李景霖看了一眼這大小箱子。
泡沫箱裏不知道是啥。
但你特麽這扛過來的三大袋子盤錦大米,我可是認識包裝的。
“不是。”
李景霖麻了。
“你這大早上的,去打劫農貿市場去了?”
“哈哈,還真就是打劫農貿市場去了。”
老根哈哈一笑。
“不隻是農貿市場,有狠貨的,賊拉硬,送出去指定倍兒有麵子。”
“來,瞅瞅,這是大連的海參鮑魚,這是東港的生蠔,這些玩楞都是淩晨兩三點鍾現撈的,撈上來洗完以後就給冰起來往外送,是早上六點多才送到咱這附近的鮮貨市場的,我是大半夜就打了電話預定的。”
“你要是想送的話,今晚你滇南的朋友就能吃的上。”
好家夥。
李景霖直唿好家夥。
就這,即使是放在東北,那都是相當炸裂的。
“那其他的呢?”
“其他的”
老根兒開始親切的介紹了起來。
“鹿茸,參子。”
“嗷,參子這玩意有幾種,野山參,高麗參,紅參,反正我一樣都給你買了點。”
“全部都是隔壁吉林的,不過也沒啥問題,反正東北是一家,他家特產就是咱家特產,咱家特產也是他家特產。”
“我估摸著,你要是迴禮的話,不能太寒磣,但也不能太張揚,所以就暫時先準備了這些,老弟你自己看,多了的話就自己吃,不夠哥還能給你搞來。”
“.”
夠,能不夠嗎?
就伱現在運到這的量都有點過分了。
畢竟也是東北長大的。
看不懂參子,那也看的懂這海貨。
起碼也是看得懂這男足日常快樂餐的。
這肥美的大海參子恁大一個,怕不是得比國足吃的還好。
並且,搞來的是新鮮的。
海參這玩意確實有幹貨,好運送。
但幹海參,泡發時間就需要六天以上,還要經常換水,中間還得祛除一下內髒做清理,經過三次煮製,這才能泡發完畢,接下來才是烹飪。
隻能說,這準備的是相當貼心了。
當然,也直接給李景霖幹沉默了。
“老弟,這郵寄啥的要不要老哥幫你一下子?這有些冰鮮的玩意不快點整的話,那可就不新鮮了。”
“.行吧。”
李景霖揉了揉眉心。
沒辦法,大實話,確實得趕緊安排一下。
於是,便趕緊動身,說幹就幹。
雖然衝擊力有點猛,但事趕事都趕上了,那也隻能繼續幹了。
直到全部安排完畢以後。
李景霖打算提一提這工作的事情。
但老根兒便率先開口了。
“這都大中午了,咱隨便去整兩口?”
“.行吧,整唄.”
於是,李景霖便又被老根兒帶到了一家鐵鍋燉。
開場就是雷擊。
“要不咱燉個大雁吧,他家這大雁很肥美。”
“刑啊,太刑了。”
於是,兩人愉快的決定了今天燉大雁。
當然,肯定不可能是野生大雁,也不是保護動物。
飼養的大雁雀氏頂,一隻大雁十六斤。
滿滿燉一鍋以後,兩人頂多吃出個皮外傷。
隻能說,自從開始保護動物以後,東北菜連夜刪改菜譜,起碼砍掉百分之八十。
不然,鬼才知道這鐵鍋裏還會燉點什麽。
“行了,也別一天天的淨整兩杯了,聊點正事兒吧。”
“行。”
老根點點頭。
沉默片刻,歎息一聲。
“其實吧,我們這一直是想找老弟的,隻不過之前沒趕上。”
“就是尋思著找老弟你來瞅瞅,看看能不能整點宣傳的新思路,或者也給咱遼寧整點帶有地區特色文化的文藝節目作品之類的。”
“我瞅你整那《滇南映象》,嘖,是真的好,就尋思著,找老弟你來看看,咱這能不能也搞出點類似的東西,漲漲臉啥的.”
說到這裏。
老根明顯有些惆悵。
“咱東北啥樣唉,老弟你也肯定是門兒清的,老哥我也不多說啥了。”
“現在啊,隻要是能有發展機會,宣傳機會的地方,咱都得試試啊。”
一席話。
說的李景霖倒是心情稍微沉重了一些。
搖了搖頭,歎了口氣。
東北的衰落是一直在走下坡路,隻是這下坡到底抖不抖的問題。
而這個衰落,還真不是什麽本地人不奮鬥不努力,更不是什麽路線發展能力問題。
一定要說的話。
那就是發展的陣痛。
完全可以說,自從近代開始,一直到現在,隻要存在著發展,那發展的陣痛就幾乎全在東北。
這是當年國內戰爭的轉折點,重工業的發展中心。
重工業的發展,帶來的隻是短暫的輝煌,那個時候的東北確實闊氣,工人家庭的孩子在放學以後,拉小提琴,彈鋼琴,周邊鄰居都習以為常。
鐵路,機車,煤炭,石油,鋼鐵。
汽車的製造,船舶的製造,飛機的製造。
曾經占據全國93%鋼鐵產量,78%電力輸送。
但更多的是什麽呢?
為了國家的重工業安全考慮,必須援建大三線,於是,東北的工人與重工業開始往西南移動,時至今日,川府攀枝花的遼寧大道依然能見證那段歲月。
曾經的亞洲工業第一,在發展的轉型中,能做的隻有獻血。
即使是在不斷的衰落過程中。
從49年,一直到千禧年。
東北向國家繳納的稅額,占據自身總產值的80%,1956年所貢獻的稅額甚至占據全國總gdp的85%。
從1952年,到1988年,遼寧向全國所輸送的生鐵為6113萬噸,有色金屬383萬噸,鋼材949萬噸。
占比遼寧的總產值的86%。
時至今日,遼寧的礦藏,油田,要麽采幹淨了,要麽就是為了可持續發展而封存了那點所剩不多的可憐家底,再想靠重工業帶動經濟甚至有點做夢了。
輸血,輸血。
到了建設珠三角地區的時候,隻是遼寧就又派了兩萬多的工人去粵省鵬城建設基建。
完全是自殘式,以不可複製資源的瘋狂透支與奉獻,去為高速發展獻祭自己。
1980到1993年間,走上高速發展快車道的粵省,繳稅金額為200億,而此時,下崗潮,瘋狂滑坡的遼寧,利稅貢獻1650億。
而之所以會有下崗潮,仍然是因為在轉型過程中,毫無保留的將產值上繳,導致資金不足,難以維持運轉。
當年,遼寧的養雞場輸送全國,八幾年的時候,華夏成為雞肉輸出的前三名,而最大的養殖場就在老沈。
與此同時。
造飛機,建航母。
戰鬥機飛起來了,遼寧艦下水了。
工人下崗,補貼稀少。
許多家庭為了給孩子補充肉食的營養,隻能去買最便宜的碎雞肉,其中,就有雞架,雞尖。
不是沒有雞肉。
而是因為要供應全國,要出口賺外匯。
本地盛產,但本地人卻吃不起。
而1999年的時候,遼寧仍然向國家貢獻了1780億元。
而在千禧年後,不斷確定的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老大是龍江,老二是內蒙,遼寧有七個,和吉林並列第三。
網友們所笑稱的“東北有自己的東北幣”。
原因就是因為窮,因為沒錢,96年的會計每月能拿1500,待到2010年的時候,拿的工資是2400。
這自然導致了很糟糕的後果。
人口不斷的外流,資源匱乏,還需要保證大量的耕地紅線,讓黑土地物盡其用。
不是老家土,而是因為老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真的有點活不起。
振興東北,怎麽振興,就已經是巨大的難題了。
很多紅線不能動,留下來的空間小的可憐。
也不怪老根兒能對李景霖這樣上心,也這樣熱情了。
除了老鄉外。
恐怕,就是太想要自己的家園能夠發展起來了。
更是太想去宣傳了。
就好像家庭裏的窮哥哥,奉獻自己,供弟弟妹妹讀書,弟弟妹妹有出息了,本來是不想舊事重提,或是訴苦,或是求助。
隻是實在有點活不起了。
“很多東西我們都懂的,我們都願意的,但不代表咱就想一直窮下去。”
“就算窮咱都不怕了,但起碼要在宣傳上樹立點正麵形象吧!”
老根也是有些急了。
待大雁都燉在鍋裏了,仍然是有點壓抑不住深藏在心裏的那種複雜情緒。
“20年,普通職工,就算不敢說什麽高工資,但你看咱們這,拿三千塊工資,是不是還是有點少了啊?”
“人才外流,名氣在網上也不好,要不是因為東北衰落,也沒必要那麽多網紅當顯眼包,老弟,我相信你也能感受到,這名聲,外麵的那些評價,咱搞宣傳的人.”
老根兒眼眶一紅。
五大三粗的男的,此時甚至顯得有些矯情。
“聽起來是真的紮心啊。”
(本章完)
隻能說根兒哥辦事兒實在是太利索了。
李景霖趕緊搖了搖頭,驅散宿醉起來以後的不適感。
便趕緊打開房門。
然後就傻了。
隻見老根兒熱情的招唿著幾個搬運工。
是的,搬運工。
不知道的甚至以為是工廠卸貨呢。
“哎呀,師傅,麻煩了麻煩了。”
“嗨呀,不麻煩不麻煩。”
李景霖趕緊從茶幾上打開一包專門用來待客的華子,遞給幾位大哥。
大哥也哈哈一笑,接過華子。
“行,那先走了啊。”
“慢走啊師傅。”
送走師傅後,李景霖和老根兒大眼瞪小眼。
愣了好半會兒,李景霖看了一眼這大小箱子。
泡沫箱裏不知道是啥。
但你特麽這扛過來的三大袋子盤錦大米,我可是認識包裝的。
“不是。”
李景霖麻了。
“你這大早上的,去打劫農貿市場去了?”
“哈哈,還真就是打劫農貿市場去了。”
老根哈哈一笑。
“不隻是農貿市場,有狠貨的,賊拉硬,送出去指定倍兒有麵子。”
“來,瞅瞅,這是大連的海參鮑魚,這是東港的生蠔,這些玩楞都是淩晨兩三點鍾現撈的,撈上來洗完以後就給冰起來往外送,是早上六點多才送到咱這附近的鮮貨市場的,我是大半夜就打了電話預定的。”
“你要是想送的話,今晚你滇南的朋友就能吃的上。”
好家夥。
李景霖直唿好家夥。
就這,即使是放在東北,那都是相當炸裂的。
“那其他的呢?”
“其他的”
老根兒開始親切的介紹了起來。
“鹿茸,參子。”
“嗷,參子這玩意有幾種,野山參,高麗參,紅參,反正我一樣都給你買了點。”
“全部都是隔壁吉林的,不過也沒啥問題,反正東北是一家,他家特產就是咱家特產,咱家特產也是他家特產。”
“我估摸著,你要是迴禮的話,不能太寒磣,但也不能太張揚,所以就暫時先準備了這些,老弟你自己看,多了的話就自己吃,不夠哥還能給你搞來。”
“.”
夠,能不夠嗎?
就伱現在運到這的量都有點過分了。
畢竟也是東北長大的。
看不懂參子,那也看的懂這海貨。
起碼也是看得懂這男足日常快樂餐的。
這肥美的大海參子恁大一個,怕不是得比國足吃的還好。
並且,搞來的是新鮮的。
海參這玩意確實有幹貨,好運送。
但幹海參,泡發時間就需要六天以上,還要經常換水,中間還得祛除一下內髒做清理,經過三次煮製,這才能泡發完畢,接下來才是烹飪。
隻能說,這準備的是相當貼心了。
當然,也直接給李景霖幹沉默了。
“老弟,這郵寄啥的要不要老哥幫你一下子?這有些冰鮮的玩意不快點整的話,那可就不新鮮了。”
“.行吧。”
李景霖揉了揉眉心。
沒辦法,大實話,確實得趕緊安排一下。
於是,便趕緊動身,說幹就幹。
雖然衝擊力有點猛,但事趕事都趕上了,那也隻能繼續幹了。
直到全部安排完畢以後。
李景霖打算提一提這工作的事情。
但老根兒便率先開口了。
“這都大中午了,咱隨便去整兩口?”
“.行吧,整唄.”
於是,李景霖便又被老根兒帶到了一家鐵鍋燉。
開場就是雷擊。
“要不咱燉個大雁吧,他家這大雁很肥美。”
“刑啊,太刑了。”
於是,兩人愉快的決定了今天燉大雁。
當然,肯定不可能是野生大雁,也不是保護動物。
飼養的大雁雀氏頂,一隻大雁十六斤。
滿滿燉一鍋以後,兩人頂多吃出個皮外傷。
隻能說,自從開始保護動物以後,東北菜連夜刪改菜譜,起碼砍掉百分之八十。
不然,鬼才知道這鐵鍋裏還會燉點什麽。
“行了,也別一天天的淨整兩杯了,聊點正事兒吧。”
“行。”
老根點點頭。
沉默片刻,歎息一聲。
“其實吧,我們這一直是想找老弟的,隻不過之前沒趕上。”
“就是尋思著找老弟你來瞅瞅,看看能不能整點宣傳的新思路,或者也給咱遼寧整點帶有地區特色文化的文藝節目作品之類的。”
“我瞅你整那《滇南映象》,嘖,是真的好,就尋思著,找老弟你來看看,咱這能不能也搞出點類似的東西,漲漲臉啥的.”
說到這裏。
老根明顯有些惆悵。
“咱東北啥樣唉,老弟你也肯定是門兒清的,老哥我也不多說啥了。”
“現在啊,隻要是能有發展機會,宣傳機會的地方,咱都得試試啊。”
一席話。
說的李景霖倒是心情稍微沉重了一些。
搖了搖頭,歎了口氣。
東北的衰落是一直在走下坡路,隻是這下坡到底抖不抖的問題。
而這個衰落,還真不是什麽本地人不奮鬥不努力,更不是什麽路線發展能力問題。
一定要說的話。
那就是發展的陣痛。
完全可以說,自從近代開始,一直到現在,隻要存在著發展,那發展的陣痛就幾乎全在東北。
這是當年國內戰爭的轉折點,重工業的發展中心。
重工業的發展,帶來的隻是短暫的輝煌,那個時候的東北確實闊氣,工人家庭的孩子在放學以後,拉小提琴,彈鋼琴,周邊鄰居都習以為常。
鐵路,機車,煤炭,石油,鋼鐵。
汽車的製造,船舶的製造,飛機的製造。
曾經占據全國93%鋼鐵產量,78%電力輸送。
但更多的是什麽呢?
為了國家的重工業安全考慮,必須援建大三線,於是,東北的工人與重工業開始往西南移動,時至今日,川府攀枝花的遼寧大道依然能見證那段歲月。
曾經的亞洲工業第一,在發展的轉型中,能做的隻有獻血。
即使是在不斷的衰落過程中。
從49年,一直到千禧年。
東北向國家繳納的稅額,占據自身總產值的80%,1956年所貢獻的稅額甚至占據全國總gdp的85%。
從1952年,到1988年,遼寧向全國所輸送的生鐵為6113萬噸,有色金屬383萬噸,鋼材949萬噸。
占比遼寧的總產值的86%。
時至今日,遼寧的礦藏,油田,要麽采幹淨了,要麽就是為了可持續發展而封存了那點所剩不多的可憐家底,再想靠重工業帶動經濟甚至有點做夢了。
輸血,輸血。
到了建設珠三角地區的時候,隻是遼寧就又派了兩萬多的工人去粵省鵬城建設基建。
完全是自殘式,以不可複製資源的瘋狂透支與奉獻,去為高速發展獻祭自己。
1980到1993年間,走上高速發展快車道的粵省,繳稅金額為200億,而此時,下崗潮,瘋狂滑坡的遼寧,利稅貢獻1650億。
而之所以會有下崗潮,仍然是因為在轉型過程中,毫無保留的將產值上繳,導致資金不足,難以維持運轉。
當年,遼寧的養雞場輸送全國,八幾年的時候,華夏成為雞肉輸出的前三名,而最大的養殖場就在老沈。
與此同時。
造飛機,建航母。
戰鬥機飛起來了,遼寧艦下水了。
工人下崗,補貼稀少。
許多家庭為了給孩子補充肉食的營養,隻能去買最便宜的碎雞肉,其中,就有雞架,雞尖。
不是沒有雞肉。
而是因為要供應全國,要出口賺外匯。
本地盛產,但本地人卻吃不起。
而1999年的時候,遼寧仍然向國家貢獻了1780億元。
而在千禧年後,不斷確定的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老大是龍江,老二是內蒙,遼寧有七個,和吉林並列第三。
網友們所笑稱的“東北有自己的東北幣”。
原因就是因為窮,因為沒錢,96年的會計每月能拿1500,待到2010年的時候,拿的工資是2400。
這自然導致了很糟糕的後果。
人口不斷的外流,資源匱乏,還需要保證大量的耕地紅線,讓黑土地物盡其用。
不是老家土,而是因為老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真的有點活不起。
振興東北,怎麽振興,就已經是巨大的難題了。
很多紅線不能動,留下來的空間小的可憐。
也不怪老根兒能對李景霖這樣上心,也這樣熱情了。
除了老鄉外。
恐怕,就是太想要自己的家園能夠發展起來了。
更是太想去宣傳了。
就好像家庭裏的窮哥哥,奉獻自己,供弟弟妹妹讀書,弟弟妹妹有出息了,本來是不想舊事重提,或是訴苦,或是求助。
隻是實在有點活不起了。
“很多東西我們都懂的,我們都願意的,但不代表咱就想一直窮下去。”
“就算窮咱都不怕了,但起碼要在宣傳上樹立點正麵形象吧!”
老根也是有些急了。
待大雁都燉在鍋裏了,仍然是有點壓抑不住深藏在心裏的那種複雜情緒。
“20年,普通職工,就算不敢說什麽高工資,但你看咱們這,拿三千塊工資,是不是還是有點少了啊?”
“人才外流,名氣在網上也不好,要不是因為東北衰落,也沒必要那麽多網紅當顯眼包,老弟,我相信你也能感受到,這名聲,外麵的那些評價,咱搞宣傳的人.”
老根兒眼眶一紅。
五大三粗的男的,此時甚至顯得有些矯情。
“聽起來是真的紮心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