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體係這種東西,也並沒有哪個高校遮遮掩掩,這玩意一般都是公開的。


    但並不是想學就能學的。


    也不是學了就一定合適的。


    李景霖在國外所見識到的,探討過的,研究過的特殊培養體係與更加科學的課程設計


    其實,國內高校的教授是知道的,並且也都深度研究過。


    但看,研究,和親自嚐試體驗過,還是差了很多,所以,才會有教學交流這麽一種說法。


    看,研究。


    或許能弄懂國外模式的框架。


    但並不代表能弄懂其中的底層邏輯與核心。


    國內想要設立一個小提琴博士點。


    難點,便在於如何借鑒國外的模式,結合國內的實情,然後通過什麽樣的師資力量,以怎樣的方式推廣下去。


    可這對於李景霖來說。


    很簡單。


    而這天開大會。


    李景霖以個人的視角,給小提琴專業的各位領導教授,簡單的闡述了一下自己的心得。


    “實際上,國外和國內培養的方式側重不同,主要還是因為就業市場的原因。”


    “所以,也導致了在國外的培養體係中,對於針對性培養這方麵,的確很發達。”


    “特別強的,個人風格明顯的,會有獨奏家的培養路線,這個方麵和國內是類似的。”


    “而一些個人風格一般,但天賦實力仍然足夠強的,可以培養成樂團樂手,或是室內樂,但國內這方麵差的很多,樂團和室內樂其實並不那麽發達,而且十分卷。”


    “這也是因為國內在指揮家的培養上,也有明顯短板的因素。”


    “市場的問題,不是咱們能夠解決的,不過,若是走咱們自己的特色的話,那麽,博士點的設立,那就一定要卷起來,不然,含金量,是個很大的問題。”


    一席話。


    讓不少教授們內心有些沉重。


    所謂的“特色”。


    無非就是一點。


    華夏。


    人太多。


    所以,天才也實在是太多了。


    由於天才過多,所以.獨奏家出的很多,或者不如說,國內走獨奏家路線培養體係的音樂生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對樂團的樂手,室內樂的樂手,沒有具體針對性的培養。


    導致很多卷不動了的獨奏路線音樂生,被迫轉行成為這些樂手,經驗反而需要重新積累。


    更多的。


    其實還是走師範的路子。


    之所以很多高級別的音樂生願意往國外走,不是因為不愛國,而是市場的問題。


    不少國內的天才,甚至卷的國外的天才們都苦不堪言。


    李景霖就是一個例子。


    這裏麵的問題有很多,也不是快速就能解決的。


    所以。


    不如直接把頂級屬性直接拉滿。


    既然培養體係單薄,大部分是以獨奏來培養的,那麽,就讓這獨奏開始猛卷,大幅度的去提升這方麵的競爭力。


    “這麽搞?”


    張毅教授頓時皺了皺眉。


    “沒辦法,這問題是連帶性質的,若真想直接打造一個完美無瑕的博士點的話,反而需要整個體係大改,這樣的大改風險太大,我能理解。”


    小提琴專業另一位方平教授開口支持了起來。


    聽到方平教授這樣說。


    張毅教授頓時也點點頭。


    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在複雜的,變量太多的基礎下,自然是要選擇一個足夠穩定,且能快速提升教育競爭力的方式出來。


    至於其他的問題。


    這真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更不是幾個人可以解決的,因為那是動輒影響數百萬學子們的大事。


    “咱們的音樂基礎教育其實並不落後於國內,甚至完全反超。”


    李景霖微微一笑。


    安慰了起來。


    “真如果到國外知名的音樂學院走一圈,大可以發現,華夏的學生遍地,找一個亞洲麵孔問一句,大概率會用中文迴應你”


    “這些學生,就算有一半是花錢進的,但另一半,的確可以稱為頂級天才的。”


    “這說明,我們音樂上的基礎教育是極其先進的,隻是由於太偏了,隻擅長獨奏家的培養體係,導致內部難以消化,隻能往國外深造。”


    “哈哈。”


    會議室內傳來了一陣輕鬆的笑聲。


    李景霖的安慰,可絕不是拍馬屁。


    而是真實的情況。


    無論是天才的數量,質量,還是碩士以下,早教以上的音樂教育水準,的確都高於國外。


    這還是建立在音樂課被擠壓,老師經常生病的前提之下的。


    像國外?


    快樂教育,看似有音樂,但實際上沒有。


    隻限於玩。


    而精英教育,數量與比例上來說,遠遠不及。


    音樂學科的理論教學上,的確十分出彩。


    畢竟。


    一個普通的音樂藝考生,不說專業,隻從樂理,視唱練耳等各方麵,培訓的都十分到位。


    而本科的教育,的確更是足夠過關。


    之所以會有很多音樂院校走出來的明星,很文盲,這和教育資源與水準其實關係不大,畢竟,哪個專業都有混子,其他專業也不是不出新型文盲的。


    “可偏偏,我們沒有一個足夠強硬,足夠霸道的高級獨奏家培養體係。”


    當然,不會隻挑好聽的說的。


    麵色微微凝重,李景霖開始嚴肅起來。


    “本科就是巔峰,碩士開始,競爭力便走低,博士上毫無競爭力,所以,從大局上來看,的確該從高端下手,提升競爭力,然後擴散到其他方向。”


    “我們的任務,就是將新博士點,快速打造成一個國際級別含金量的培養點。”


    眾位老師點點頭。


    華夏。


    自古以來,那就是文藝大國。


    文藝這方麵,從來就沒弱過。


    基礎教育更是如此。


    無論是國外的樂團,還是在國外發展的那些知名演奏家中。


    華夏人屬實是太多了。


    而且,平均能力上,的確高出太多。


    但,在高級階段的培養上.


    的確弱勢!


    幾乎絕大多數博士以上的華夏演奏家都是國外培養,國外學位,李景霖也不例外。


    因為華夏沒有。


    “而且,我還是得強調一個事情。”


    “現如今,咱們的音樂生,該學習的時候在練琴,但該練琴的時候,卻在學習。”


    李景霖皺了皺眉。


    “音樂生,要參加藝考,要參加高考,前麵兩年很少上課,一直練琴,藝考,等到高三複習三個月,沒時間練琴,要刷題,這無論是對文化來說,還是對琴技來說,都有極大的負麵影響。”


    “大環境是無法更改的,要以廣大高考學生們為主,可對音樂生來說,高中,是渡劫。”


    “平日裏很少學習文化課,一直練琴,這導致文化素養很難跟得上去,但還必須高考,於是,就抓緊在三個月內複習,琴卻基本不練。”


    說到這裏。


    李景霖歎了口氣。


    能從這樣的體係下,保持文化與琴技高素質的學員


    真的實在是太少了。


    那必須得是天才中的天才。


    “三個月不練琴,那就廢了!退化的琴技,往往需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能重迴巔峰。”


    “而三個月,又還是純粹的為了應付考試,這能學到多少文化課的知識呢?”


    李景霖撇了撇嘴。


    “這樣,文化課學不來多少,琴技還基本上是半廢了。”


    “音樂學院大一新生的水平十分低,和他們在校考時候的水平完全不能比,退步明顯,但文化課上幾乎無進步,隻能說十分的應試教育。”


    “每次大一新生們練琴,那感覺都跟摔斷了腿剛養好,複健時期做康複運動是的。”


    李景霖的話,頓時讓教授們沉默了。


    因為,這種問題,很難取舍。


    各位教授其實也知道。


    李景霖是十分支持“在藝考生的成績上,對文化課方麵加大比重”這一態度的。


    但這並不代表要犧牲琴技。


    “當然,我說的這些,並不是想要馬上更改體係,我隻是想說.”


    “我對於音樂專業博士的文化課要求是很高的,想在音樂上深造,你必須要有足夠的文化,文學,美學,哲學的素養,足夠量的知識,但,絕對不能走藝考生的這種應試路子。”


    “學習與練琴不應該分開,練琴與學習都要長期保持。”


    眾位教授聽李景霖這麽一說。


    頓時互相對視起來。


    忍不住連連點頭。


    對於一位真正的小提琴演奏專業博士來說。


    就該文化水準與琴技並列前行。


    在培養體係中。


    缺乏哪一項都不行。


    時間過得很快。


    這段時間裏。


    李景霖經常與專業院係的教授們進行開會探討,探討關於博士點建立的一些相關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麵的學術討論。


    集思廣益不外如是,李景霖的到來,的確給調研組增加了許多的方向,平添助力。


    而這麽一晃。


    研究生初試的時間便已經過去了。


    音樂表演專業的研究生。


    在初試的時候,所考的科目,其實和其他研究生沒啥太大的不同。


    思政,英語。


    兩門專業課,中外音樂史論,和聲與音樂分析。


    華夏音樂史50分,華夏傳統音樂理論50分,西方音樂史50分。


    和聲75,分析75。


    考,那肯定是考完了的。


    成績,那得等年後。


    反正,這年能不能過好,那就得看心大不大了。


    作為導師。


    李景霖自然也不是完全沒事幹的。


    後續需要工作的事情也不少。


    而在年後,更是會十分忙碌。


    而過年了。


    李景霖迴到家。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當然是去搞電影票。


    臨近年關。


    《流浪地球》搶到了春節檔。


    無論是路演,宣傳什麽的,全都搞完了。


    隻等大年初一,便能全國上映!


    當下,對於《流浪地球》的討論熱度,當真是居高不下!


    短短的幾個片花,預告片,乃至於花絮,早就已經被運營的沸沸揚揚了起來。


    強力陣容,高水準,大製作。


    自然是吸引了無數人的視線。


    【《流浪地球》!衝衝衝!】


    【大過年的,看流浪片,蕪湖!】


    【希望電影不要把錢全花在宣傳片上了。】


    【恕我直言,但凡內容能達到宣傳片的一半,我都特麽知足了!】


    【是的,但凡能有一半,這絕對就是好電影!】


    在網友們熱情討論之下。


    郭導的動作也不少。


    各種人情,各種應酬。


    閑暇之餘,和李景霖通了個話。


    “老李,這電影能上映,一路走來,是真不容易啊!”


    郭導這語氣,一看就是喝多了。


    李景霖嗬嗬一笑,靜靜聽著。


    畢竟這電影,給郭導的壓力,的確是太大了。


    一路波折。


    在之前,也曾經發生過一起不小的事情。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


    原本的投資人,萬大影視,投資後,又撤資了。


    若非郭導會忽悠,那電影可能真就要夭折了。


    撤資了《流浪地球》的萬大影視,轉而投了另一部老老吳出演的電影,並且,即將在春節檔同期上映,對抗pk。


    結果,出人意料的反轉來了。


    老老吳直接塌房爆雷了,在嚴打的基礎上,原地升天,進入劣跡藝人名單。


    電影直接撤檔。


    直接成為投資鬼才笑料的萬大公子哥,那是直接氣壞了,在微薄狂罵老老吳這b是真的壞。


    多少有種49年投咳咳,然後還被插了一刀的感覺。


    “真的非常感謝您啊!”


    “如果這一部虧了,我也沒臉再麻煩您了。”


    “但如果賺了,那下一部,希望咱們還可以繼續合作啊!”


    郭導不斷的唏噓著。


    反正,已經是臨門一腳了。


    郭導直接躺平。


    李景霖撇了撇嘴。


    沒說話。


    這語氣,怕不是應該早就給吳靖打過電話了。


    自己還是不要嫌棄他好了。


    “兒子,走啊。”


    李父和李母收拾完畢,準備一起出門看電影。


    李景霖點點頭。


    忽悠了幾句喝成酒蒙子的郭導,便掛了電話。


    一路駕車來到影城。


    也沒刻意喬裝打扮,就是戴個鏡框,黑色羽絨服,圓的土氣針織帽,看上去像是個普通的路人。


    倒也沒有被認出來。


    走在廣場裏。


    李景霖總感覺哪裏有點不對,於是,仔細的看了一眼手中的電影票。


    萬大影城。


    樂了。


    嗯,問題不大。


    雖然有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但這電影票,那就當醫藥費了。


    帶著父母排隊檢票。


    周圍熙熙攘攘的全部都是觀眾,人數當真是堪稱爆滿。


    起晚了。


    下一章快了,稍等。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劍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劍仙並收藏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