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霖聞聲望去。


    不遠處的一個手工師傅正滿頭大汗的對著電腦手工打磨一個新鮮骨頭。


    “就這鶴骨還是從保護動物園那邊求來的......昨天連夜就送來了。”


    裴老苦笑。


    “另一邊也在通過光學手段,在電腦上構建3d模型,然後3d打印,製作模具,現在正在倒模還原,雙管齊下的仿製。”


    “這個手工打磨的是為了及早進行工作,建模仿製的是為了測音。”


    說到這裏,裴老好奇的抬頭問道。


    “怎麽?是一定需要實物嗎?”


    “嗯.......”


    這件器物看起來,和哈薩克族的斯布斯額,還有塔吉克族的鷹骨笛極為相似!


    也不怪有專家當場就覺得,這玩意是骨笛!


    但,李景霖知道,這絕沒那麽簡單!


    這可是來自於九千年前的古樂器!


    踏馬的九千年前!


    這玩意能改寫無數的曆史!!


    李景霖捏緊了拳頭。


    想著腦海中的知識,心跳劇烈,唿吸越來越急促。


    可怕的想法在腦海中迴蕩。


    雙眼通紅,渾身顫抖。


    甚至看上去即將暈厥一般。


    “也不是簫......也不是簫!沒有山口,沒有山口!!”


    “李教授,您是不是發現什麽了?”


    看到李景霖這一幅努力壓製內心激動的樣子。


    在場的老頭們也忍不住的激動起來。


    “嗯......但.....唿唿,不確定!!得試!!”


    李景霖猛然抬起頭,眼中甚至充斥著血絲。


    “這件事有點大過頭了!!裴老,您一定要幫我!!!”


    “你說!”


    裴老絲毫不含糊!


    周邊其他的所有專家學者也都嚴肅了起來,不再爭執,時刻待命,準備進入工作狀態。


    絲毫沒有覺得自己被一個毛頭小子命令會有什麽丟臉的地方。


    能躬身於華夏文化事業發展,做一顆螺絲釘,對每個人來說都與有榮焉!


    在大是大非麵前,個人榮辱算什麽?


    “要黍!!黍!!”


    李景霖抬起頭,說話的聲音都有些破音。


    “準備度量器件,一定要精確!!”


    “快!!”


    裴老揮了揮手,身邊兩位教授馬上衝了出去。


    “精準度量器件要什麽有什麽!但黍得現準備!”


    “不要太飽滿的!一定要稍微幹癟一點,脫殼的!!”


    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麽,李景霖抬起頭,甚至可以說是在用吼的。


    十分失態。


    “黍!是這個黍!!”


    李景霖快速拿起筆,寫出字,生怕理解錯了。


    黍,是一種目前很少種植的作物。


    不過在古代,這玩意是五穀之一。


    比小米大那麽一點。


    這玩意抗旱,古代吃的多。


    現如今農業發展越來越好,黍因為生長條件,用途,口感......逐漸被取代。


    有還是有的,但不多。


    算是稀有作物吧。


    “磨好了!磨好了!!”


    李景霖拿到這磨好的賈湖骨管後,率先遞給周圍教授。


    “各位教授,你們吹吹看!”


    幾位教授毫不遲疑。


    這幾位教授,幾乎是來自於全國四麵八方的頂級笛子專家,甚至還有當今業內最頂級的笛子演奏家!


    有的豎著吹。


    有的橫著吹。


    有的直著吹。


    各自按照不同的吹管類樂器姿勢與技巧試著吹起來。


    但卻隻有空氣發虛的聲音。


    完全不能稱之為音!!


    就好像一個人幹渴的嘶吼聲,算不得“話”一般!


    每試一次,失敗一次,就會有一個教授的目光暗淡下去。


    如果沒有李景霖。


    或許他們會覺得,會不會是打磨的問題,或是需要如笛子一般,還有其他難以保存的物件風化在了曆史塵埃中。


    亦或是......所有的骨管都有極大程度的缺損。


    但很快。


    所有人看向李景霖。


    目光灼灼。


    這小子一定是發現什麽了!


    “你他娘的別賣關子!說說,你覺得這是什麽?”


    “這......”


    李景霖重重的坐在椅子上,深唿吸兩下。


    蹭的一下坐起身。


    接過這仿製的穿孔骨管。


    順著吹口。


    擺出一個奇怪的姿勢。


    斜著45°!


    這樣的吹奏方式十分稀有。


    周圍的幾位教授心裏咯噔一下,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恁娘的!這吹奏方法,不就是咱河南民間的籌嗎!!”


    一位說著河南話的專家激動的當場跳了起來!


    “好家夥!好家夥!!我來!!我來!!”


    李景霖將穿孔骨管遞給這位專家。


    專家興奮的便開始吹了起來!


    聲音有些嘶啞,但很明顯。


    這踏馬就是樂器的聲音!!


    聲音很亮!並且有相當高的音高!!


    “音列!是音列!!能吹出完整音列!!靠恁娘咧!!”


    “太假了!這太假了!!九千年前的音列!!”


    “七聲!?!是五聲還是七聲的?”


    板房裏,專家嘩然!


    粗口爆的滿天飛,激動,興奮!


    恨不得把眼睛都瞪出來!


    吹著骨管的河南專家激動的咳嗽兩聲,順了順氣息。


    旋即自顧自的吹奏起來。


    越吹奏越花!


    河南的小調,山東的小調......


    嚐試各種不同的吹奏方式,力求探索骨管的可能性。


    甚至!


    他直接玩起了一種高端技法“翻七調”!!


    將一首曲牌的曲調,進行七個調門的不斷翻奏,通過七次翻奏,迴歸到起始的調性上來!


    “艸!這老頭還炫起技了!!”


    幾位專家興奮的噴了起來。


    激動的手都在顫抖。


    李景霖更是仿佛渾身脫力了一般!


    這代表了什麽?


    這代表了這個骨管,能夠完成七調還原!


    也就是說,來自於華夏九千年前的樂器,七聲齊備!!


    聲,音,在古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音有開合,聲有輕重。


    基音為物體整體震動產生,泛音音為局部振動產生,組合在一起的複合音,才是人們聽到的聲音。


    曾國藩《冰鑒》裏便曾說過,聲是入耳聽覺反應,音是發音器官快閉合時感受到的對聲的反應。


    所以,有雲----“聲聲入耳”,而後“餘音繞梁”!!


    “真是歎為觀止......”


    專家們彼此對視,心神激蕩。


    “毛老,您研究華夏古音樂理論的,能以那些理論定一下黃鍾嗎?”


    聽聞李景霖的話,毛老連連點頭。


    “這個簡單,根據典籍的記載,以及現代對聲學公式進行計算,能確定黃鍾定音法,0.71寸直徑的竹管,橫排90粒黍即為長......臥槽!!”


    毛老震驚的看向李景霖。


    你一開始就想到這了?!


    “快快,看看看看看.......”


    其他的教授哪還能意識不到李景霖提到黍的用意?!


    “黍來了!!”


    剛想說,一位教授便扛著一大袋子的黍來到了板房中。


    “飽滿的不飽滿的,帶殼的脫殼的我全帶來了!”


    “行了行了一邊去!!”


    一堆人迫不及待的開始數黍。


    小粒黍,數起來是真要命。


    但動力十足!!


    “快!測音!”


    初級的測音工作迅速展開!


    不多時便有了答案。


    “是黃鍾,雖然有偏差,但偏差的波動值完完全全是在允許範圍內的!”


    “小李同誌,還要別的嗎?!”


    聽到問話,李景霖毫不猶豫的找來一條毛巾,包裹住骨管,堵住一邊口。


    開始往裏放那些專家數出來的黍粒。


    “要1200粒!”


    專家毫不遲疑。


    一群華夏學術界的大牛,就在這件小板房裏,開始數起了黍粒。


    “800了!”


    “900......1000......”


    “1200!臥槽!臥槽!我懂了!!”


    當1200粒黍放入骨管中,剛好填滿骨管時。


    全場再一次爆起了粗口。


    “量者,龠(yue),合,升,鬥,斛(hu),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鍾之龠,用度數審其容……”


    一位專家呢喃而出的《漢書·律曆誌》,如驚雷一般,在所有專家們的內心炸響。


    懵b,所有專家心態徹底炸裂。


    “1斛=10鬥=100升=1000合=2000龠!”


    “能發出黃鍾音調的律管恰好能容1200粒黍,而一龠也正好容1200粒黍。因此,律管容積就是龠的標準!!”


    “這踏馬是新莽時期的度量衡!!”


    所有專家都明白了。


    都知道了。


    這件樂器,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賈湖骨龠!!


    “龠者!”


    李景霖嘴唇都有些顫抖。


    在一眾專家的注視下,顫抖著說出了華夏音樂古籍《律呂精義》中記載的話。


    “七聲之主宰!”


    “八音之領袖!”


    “十二律呂之本源!”


    “度量權衡之所由出者也!!”


    轟!!


    專家們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雷給劈了。


    腦瓜子嗡嗡的。


    這是華夏兩千多年便記載過的一種樂器,是一種到現在已然失傳,隻在傳說中的樂器。


    龠!!


    賈湖骨龠!!


    這玩意,是踏馬華夏所有吹管類樂器的祖宗!!


    無論是“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裏的籟,還是笛,簫......


    這玩意都是祖宗!


    這是九千年前的樂器啊!


    “史載黃帝命伶倫作律,伶倫截竹首製為黃鍾之宮,也稱黃鍾之龠......”


    一位曆史學家默默的點了根煙。


    用平靜而又顫抖的語氣說出了年輕人的潮流話......


    “這他嗎......炸了啊,炸裂啊......”


    龠。


    橫吹,便是笛,篪這一類,直吹,如嗩呐一類,豎吹,洞簫尺八一類,斜吹,類笛一的古龠類。


    “華夏的曆史......完全改寫了啊!!”


    不少專家心髒砰砰跳動,心神激蕩。


    這個發現,足以引起學術界巨大的連鎖地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劍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劍仙並收藏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