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欒廣泰洞府暫住兩日後,程振一行才繼續向著躍岩島行去。這是計算好的,此時出發度當能正好在法會當日趕到。


    當程振與陳氏三人到達躍岩島附近時,這裏比之幾天前又是一變。


    程振遠遠就看見島上影影綽綽許多人影,其中不乏修行高深之輩,這些修士氣機牽引之下,生出一股混合氣勢直衝雲霄。而島陸上空,也有千百寶筏飛舟川流,祥雲仙禽往來,更有浮空雲筏勾連成片,諸多霞光幾乎遮蔽天光。


    程振等人的飛舟靠近時,早有島中修士認出了陳氏的標誌,有人趕來引路。程振跟著陳升明等人一同在流銀峽旁一處雲筏高台降下飛舟,然後便在諸多修士注視之下進入了流銀峽中央那巨大雲筏廣場之中。


    “這是陳氏的師兄到了,領頭之人當是陳升明師兄。其餘之人,卻不知哪位師兄弟交遊廣,認得是哪幾位?”


    這是消息不那麽靈通的化丹修士,在向周圍之人詢問。周圍有識得的,便開口接話。


    “小弟倒是識得二人,左麵那位是陳升雲師兄,曾在伍氏宴間見過,聽聞成丹也有差不多十年了。另一位白衣卻不是陳氏中人,乃是程氏的程振師兄,程師兄上上次大比曾奪得過玄光大比頭名,成丹應當在這兩三年中。旁邊那位女修,倒是不曾識得,不知兩位師妹可曾識得?”


    這人還是玄光修為,此時問的也是旁邊兩名玄光女子。


    “若小妹所看不差,這位當是陳升玥師姐了。小妹數年前曾在陳氏瑤華會上見過,不想這位師姐居然已經成就化丹了,足見天資不凡。”


    他們這裏是幾個世家的圈子,以三名化丹修士為首,其餘大多是玄光修為。這些玄光修士大多經曆過兩次大比了,對於程振大當年奪得頭名的事情很多都是親身經曆。此時再見,不想程振已然成就化丹,一時也在低聲議論,反倒是把陳氏三人忽略過了。


    “這位程師弟我倒也聽聞過,確實天資非凡。隻是不知為何與陳氏一同前來?”


    “聽聞程氏與陳氏關係不淺,這位程師兄是從寶陽院李掌院,其師祖便是陳氏真人。”


    “以程師兄天資,代表程氏前來乃是意料之中。隻是,卻不想陳氏是陳升明三位師兄前來,此前還以為是那幾位師兄……”


    這人許也是察覺到自己說話多有腹誹如今三位陳氏化丹的意思,有不當之處,立即住口不言。


    “嗬嗬,陳氏乃是我世家脊梁,族中天才不知多少。不說旁人,陳升明師兄我也是聽聞過的,風姿不弱於他人。”


    “師兄所言正是,陳氏之底蘊,確實不是我等能夠言語。”“正是,正是。”


    有人出言轉圓,眾人立即附和,將之前的不妥揭過。隻是眾人雖然嘴上讚同,心中如何看待就不得而知了。


    不說一路上眾人交談,程振隨著陳升明一同走到中央廣場,那裏自有人安排座次。陳氏自然是要安排在最前邊的,與另外幾個世家一起。程振出身程氏,比不上大姓,但也是大姓之下的大世家,座次也排在其後。


    管事也是機靈之人,見程振和陳氏一同前來,猜測他們關係不淺,便安排程振離陳氏三人座位很近的地方安坐。


    這處廣場也有意思,整個建在雲筏之上,雖然腳下是堅實地麵,周圍卻是雲霧繚繞。眾人座位也不是完全按照左右分席,而是略有錯落。若是坐下,眾人則會被若隱若現的雲氣阻隔。想要彼此交談的,自然可以揮散那薄薄雲氣,若是想清靜,那雲氣便相當於隔了一道屏風,多了些獨屬空間。


    陳升明那邊剛一落座就就揮散了與程振這邊的薄霧,這樣兩邊就相當於聯通一般,幾人說話更加方便。


    程振他們到的時候,受邀的大部分修士已經到了,包括明麵上主辦法會的蕭氏那邊也已經落座。陳啟明他們到來時,兩邊還互相見禮打了招唿。


    按照修真界的規矩,這種法會,一般地位比較高的人會晚到一些。雖說並不一定非要追求次序,但像蕭氏、陳氏這種大姓都到了,也基本意味著法會將要開始了。


    果然,陳氏一行到來不過一炷香功夫,韓氏一行也到了,至此,所有明確前來的應邀修士已經到齊。


    諸人尋著身邊相熟之人閑談一陣,又過了兩刻,便見到島中一座雲台緩緩飛來。之所以說是雲台,是因為從外邊看隻能看到一片四方祥雲飛來,看不清其中究竟是何物。雲台高九丈,足有整座廣場小半大小。其似緩實疾飛來落在廣場一側,很快便與底下雲筏嵌合在一起。


    這時,周遭雲霧稍稍散去,眾人才看到其上坐著三人,看著是一老者兩中年形象。見到幾人身形,眾人紛紛起身見禮。


    “見過三位真人。”


    三人中,中間坐著的是一富態中年修士,此時笑嗬嗬示意眾人安坐。


    “此前我等手談一時忘了時日,倒是讓諸位小友久等了。”


    眾人連道無妨。


    程振知曉,中間這人就是蕭氏主事之人,名為蕭豫,是一位資曆深厚的元嬰真人。這位真人脾氣溫和,很愛提攜一些相熟後輩,在世家之中很有威望。


    而此人左首位置則是一名灰袍老道,道人須發皆白,臉上卻是毫無皺紋,有些黑紅,反差極大。程振從老道身上感受到一股威嚴迫人的氣勢。右側另一名中年修士則是一身黃色道服,手中握著一柄碧綠如意,慈和中又帶著一股貴氣。


    “左邊這位是渡真殿中的吳長老,聽聞他一直在渡真殿中清修,已經有幾百年沒有出現在外了,想不到這次來的是他。那邊那位是合林杜氏的杜真源真人……”


    三位皆是元嬰真人,蕭豫出身蕭氏,杜真源出身的合林杜氏雖不是大姓,但其底蘊深厚,比程氏還要強上不少。而那位吳長老出身渡真殿,便是代表宗門前來的,也算是宗門對於這次法會的支持。


    三名元嬰真人出現,也標誌著法會即將開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拔劍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拔劍少年並收藏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