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新出水,其上還有海水未曾流盡,自峰頂向下匯成無數道溪水流下。最為壯觀的還是山峰地下,無數條水流落下如同萬千晶瑩絲線連接著山峰和海麵,堪稱一道奇觀。


    程振上到山上時,還能見到萬千叫不出名字的魚類在濕漉漉的地上撲騰跳躍,無數甲殼類水族躲在石縫中不安地搓動著螯肢,還有水桶粗細的彩色環蛇在急速扭動前行在尋找著合適的洞窟。


    粗略一看,程振就在這處原來處在深海的山峰上見到了不少靈材。其中多為珊瑚之屬,距離程振落腳不遠的地方,就有一株生長高過十丈的珊瑚樹,其通體赤紅不帶一點雜質,散發的瑩瑩靈光肉眼可見。


    這種珊瑚樹放到北玦島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寶材,可用於梳理洞府靈氣,也可用於煉製法寶丹藥,價值不菲。


    不過,程振也隻是看了看就順著石蟲感應的方位繼續前行。他要先把明石乳取到手再說,等之後若是還有閑暇倒是可以在山中再轉轉取一些合眼的靈材。


    石蟲感應的方位不在中央區域,而是位於偏西的一處高峰,程振趕到時還無人踏足。他直接從袖囊中取出一套陣旗向著四周揮出。


    這陣旗一套總共一十八杆陣旗,六杆明黃,十二杆土黃。陣旗一經展開就顯出一道道土黃光華,然後光華連同陣旗很快就沒入四周山石之中。


    這套陣旗名為戊土定坤旗,是程振從李庚陽洞府帶出的,是外出遊曆途宿荒山的護道之物。陣旗有諸多功用,可臨時布置一處千裏戶庭洞府;也能指地成鋼讓周遭土石堅愈鋼鐵。陣法既可困敵亦可護身。


    程振展開陣旗覆蓋方圓數裏範圍,若無他允許,後來之人靠近此處便會莫名迷失方位,若是企圖掘土向下便會發覺周圍山石比镔鐵還要堅硬,寸步難行。


    做好這一切,程振心中一動,他腳下堅石卻變得如同腐土一般陷下去,他整個人也消失在了地下。


    借助陣法將周圍岩石軟化,程振很快就下行了四五裏,到了這裏,陣法的作用便減到很弱了,無法再形成化石為泥的效果。接下來程振就要靠其他方式來繼續向前了。


    程振先用自身玄光試了試,玄光所過之處岩石很快就化成齏粉,不過這些岩石居然能在程振玄光中堅持一下才被擊碎。要知道,以程振轉修寶金雲籙後,一身玄光威能又提升了許多,便是百煉镔鐵被玄光刷中也要瞬間銷去,足見此地岩石居然要比尋常镔鐵還要堅硬。


    “看來這山峰之前應當處在極深海底,也隻有那樣的環境才能造就這種硬度的岩石。”


    程振心中這般猜測,動作卻沒有停下。他又從袖囊中掏出一件法器。這是一件烏黑石錐,一經祭出便長大成合抱粗細,石錐前尖後圓,其上布滿道道螺紋。這是在以烏金石為主材打造的一件法器名為鑽山錐。


    顧名思義,此法器專為鑽山破石所用,烏金石乃是比黑曜石還要堅硬許多的奇異石材,經過秘法煉製後硬度又提升了許多,用來鑽破此處堅石最合適不過。


    程振掐了個法訣打入一道玄光到鑽山錐中,隻見鑽山錐螺紋處閃爍著白金光華,然後一頭紮入下方堅石中開始旋轉起來。隨著鑽山錐旋轉,很快就破開了一個向下延伸的通道。


    有此鑽山利器,又有程振玄光輔助,開辟通道的速度並不慢但也比不上先前下行的速度。程振不斷將開出的碎石挪移到上方,就這樣不快不慢地沿著通道一路下行。


    在程振專心開山鑽洞之時,外間也有不少修士到了這處浮峰島陸上,隨著時間推移,到此的修士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這處方圓數百裏的島陸此前未被人探索過,其中蘊藏的深海寶材不計其數。一開始,到此的修士還有意識相互避開,大家都劃定一個範圍默契的分頭尋寶。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和人數增多,這些尋寶修士之間不可避免產生了衝突。後來者見先到的修士占據大片地域自然不滿,寶物在前,爭鬥自然而然發生了。


    程振所在這片山峰不是在中央區域,又有陣法遮掩,一時半會還沒有其他修士前來,而其他地方就不同了。尤其是靠近島陸中央的位置,吸引了諸多修士前去,人多自然是非多。


    “道友,此處洞窟為我等先發掘,還請離去!”


    “嗬嗬!道友說得什麽話?此地乃是無主之地,怎的隻能諸位前來,偏我等來不得?哪有這般道理?”


    “朱道友說得是,我等各自尋寶,又不是搶奪你等手中之物。道友卻將此地劃為自家私物確實太過霸道了些。”


    靠近浮島中央的一處深邃洞穴中,數十修士在隱隱對峙。洞穴內側的一方人數較少,乃是先來之人,靠外一群則是後來想要分一杯羹之人。


    先來之人一路探索洞窟,清理了諸多毒蟲異獸,此時剛到達深處,自然不忿有人來摘桃子。而後來之人,也知曉這種洞窟多半藏有重寶,仗著人多勢眾自然想要分一杯羹。


    按照亂離海中慣例,尋寶是講個先來後到,不過,修真界還有一條更普世的道理——拳頭便是硬道理。所以,在後來人實力明顯強上一籌的情況下,先來之人往往隻能分出一杯羹來。


    隻是,今日那群先來之人態度極為強硬,沒有半分妥協。這番舉動更讓後來之人認定他們在洞中找到了什麽了不得的寶物,貪心更熾。


    雙方言辭逐漸激烈,劍拔弩張。最終不知是哪方在這種高壓氣氛下沒有忍住,做出了過激的舉動。一場數十修士參與的混戰便在洞窟深處展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拔劍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拔劍少年並收藏大道爭鋒:一萬年來誰著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