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州城的秀嶽峰山間的觀宇高低錯落,依山鄰水而立,眾星捧月般分布在山腰至山腳,簇著山頂之上那座赫赫有名的天師府。
而在其遙遙相對的對岸,則是那座因當朝丞相沈瀾而聞名天下的登雲樓。
登雲樓與秀嶽峰山頂之上鍍著金光的寶頂隔著波光粼粼的河麵,一左一右分居兩岸呈對立之勢,在胥州一直被傳為一道盛景。
此時正值春暖花開,河對岸的百姓們自天氣迴暖後相伴出門踏青,登雲樓之下遊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由於遊人眾多,所以官府在登雲樓附近的小山丘上修了不少供遊人歇腳的亭子。
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叫做“觀山亭”,位於登雲樓附近最高的一座小丘之上,這亭子坐落青翠之間,旁邊還修了魚池。
魚池裏麵養著錦鯉,專門供來此處的遊人喂食。
因為經常被投喂的緣故,那些錦鯉各個生得成人小臂長短,鼓著圓鼓鼓的肚子悠閑地擺著尾巴,不時遊到水麵上吃下湖麵的魚食。
蕭昭蕭元和抬頭看著觀山亭下一條蜿蜒而上,通向樹影之間的台階。
他身著一身寶藍色的錦袍,麵如冠玉,鼻梁上生著一顆小痣。
這張相比常人稍顯麗的臉,若是放在女子或哥兒身上會更加合適,但是長在一個男人身上,便看起來有些過於柔和,或許是因為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幾乎不笑。
身邊的白衣侍從依舊如同往日一樣站在他身後等著他的命令,男子站在台階處卻遲遲未動,直到幾聲嬉笑之聲隱隱約約從山上傳來。
不一會兒,樹影娑娑間,兩個穿著春裝的妙齡少女出現在台階最上頭,看樣子似乎是從半山腰的觀山亭走下來的,她們一邊走一邊說笑不停,似乎在討論著剛剛的所見所聞。
“...剛才那個人,就是那個在亭子邊上喂魚的那個,你看到沒有?”
“我肯定看到了,生的那副樣子,想不注意都難吧?”
“看著像是個道士,我剛才還大著膽子去找他討了一張符,結果他竟然真的給了我一張你知道嗎?他笑的時候,那聲音真是好聽死了...”
“你嘴角都咧到耳朵裏,難不成你還想去當姑子不成?”
“要是哪處道觀裏都是生得那般的道士,就算當姑子我也認了。”
兩人相互打趣著對朝下麵走去,其中一個一時之間沒有看路,“哎呀”一聲差點撞上了下方的人。她驚訝地抬頭,就見麵前的人平靜無波的瞳孔裏一閃而過自己的影子。
少女不知為何心裏升起一絲寒意,她噤了聲趕緊拉著同伴離開了。
男人朝著山頂隱約露出的涼亭看了一眼,對白衣人淡聲吩咐:“守在這裏。”
說罷便朝山上走去。
從山頂的觀山亭處,不僅可以看到登雲樓的全貌,甚至對岸的天師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由於位置極佳,所以一向是來此處的遊人們必爭的觀賞點,可今日不知為何,亭子裏不同往日那般擠滿了人。一派冷清不說,魚池中因為沒有足夠的魚食投喂,池子中的魚兒顯然已經饑腸轆轆,皆遊到水麵上大口吞咽著。
男人一直走到台階上方,將目光投向亭子裏麵。
亭子裏並非一個人都沒有,此時一個青衣道袍的男子便倚在亭子臨著魚池那側的欄杆上,隔著欄杆看著下方水池中的錦鯉,左手拿著一個白瓷小碗,碗裏盛放著被做成一粒一粒的魚食。
這人顯然也在興致勃勃地喂魚,隻不過他喂魚的方式不同其他人那般將魚食如天女散花般灑下去,看著魚兒爭相恐後地奪食。
這道士用指尖夾起一粒,往湖麵一丟。
那魚食輕飄飄落在水麵上,幾乎連最微小的漣漪都無法驚起。
可因為水中的魚兒都已餓了許久,那小小的一粒食落進水中,瞬間數不清的錦鯉便從周圍踴躍而出,那些稍小一些的魚兒瞬間就被體型更大者擠得看不見蹤影。
平日裏性情溫和的錦鯉竟然因為小小的一粒魚食爭得頭破血流。
道士就這樣垂眸看著下方爭得你死我活的魚群。
蕭元和在他身後停下,看著下麵密密麻麻的魚群,又看了看道士手中瓷碗:“大人什麽時候對喂魚有興趣了?”
道士又夾起一粒丟在水裏:“每次都見這裏圍滿了喂魚的人,時間一長,也想親自試試。”
“可是以大人的方式喂,到了夜半都喂不完,何不給他們一個痛快。”
“這樣喂魚自然有不同尋常的趣處。”
“有趣在何處?”
道士用指尖又拾起一粒魚食丟下去,下麵魚群密密麻麻距過來一陣拍擊水麵的聲音,幾條小的被大的擠到一旁瞬間沒了蹤影。
他看著得勝者探頭出來嘴部一張一合的樣子,慵懶隨意的聲音響起:
“這些魚同池而遊,朝夕相處晝夜相伴,往日食物富足時便相安無事,如今卻為了一粒小小的魚糧爭得頭破血流。若是過些天依舊沒人來此喂食,怕是便要上演手足相殘的戲碼了。”
聽到“手足相殘”四個字,蕭元和抬起眼,盯著道士的背影看了一眼。
後者似乎感覺到了身後的視線,他笑了笑青袖垂下,白瓷盒中魚食全部被他拋下,湖麵上頓起點點漣漪。水下餓了許久的魚兒爭先恐後地遊上水麵,水花擊打聲接連響起,許久未絕。
道士轉過身,鳳目斜飛上挑:“貧道年前不曾迴宮,還未來得及恭賀王爺封地受爵之喜。”
“大人自從入宮便幾乎不出欽天監,為何這幾月頻頻出行?”
“自是三殿下沉屙已久,禦醫署的諸位束手無策,貧道便出宮尋找緩解殿下頑疾的良藥。”
蕭元和話音一轉:“欽天監素來與禦醫署素來不合,大人心地倒善,願為此忙碌奔波。”
“唔。”道士眨了眨眼,有些無辜,“自然是因為聖人為此事心急如焚,貧道為人臣又享聖眷良久,自當竭盡全力為聖人解憂。”
蕭元和看著他的眼睛,似乎想從裏麵看出些什麽來,道士笑眯眯地任由他打量,直到蕭元和收迴目光:“所以大人此番來胥州,也是因為聖旨?”
道士尋了處幹淨角落坐下:“王爺何必試探貧道?聖人讓貧道來胥州的目的,你我都心知肚明。”
他支著欄杆以手支頜,青袖滑落露出一截手臂,看著遠處的登雲樓,仿若在講故事般慢慢開口:
“西北自正月到三月以來,雨雪始終未絕。”
“從西北傳來的消息,地處西北的嶂、闌二州相繼遭受白災,落雪覆地三尺不止,無論人畜,凍餒而死者無數。災民無糧可食,便啃食樹皮,州府街頭隨處可見凍死的僵骨。”
“災情傳至燕都後,聖人召百官急議賑災之事。”
“戶部尚書杜譙第一個上奏開倉賑濟,那筆賑災糧以最快的速度運往嶂州,可是途中卻遭到流寇打劫,其中幾車傾覆而出,也是因此被發現那些賑災糧中,竟是摻雜了近三成的糠皮。”
“聖人聞之大怒,誓要徹查此事。負責運送賑災糧的欽差何應當晚畏罪自盡,而在何應謝罪後,嶂州總兵與西戎蠻夷裏應外合,舉兵謀反。”
“聖上親指了幾個都統先後率軍前去平叛,皆是無功而返。其中一個還丟了半條命,至今還在牢裏待著。”
“所以王爺可知,是誰在他們戰敗後親自領了聖旨率軍征戰西北,至今不出半月,便已經將謀反的叛軍幾乎殆盡,不出三日,便會將西戎趕出嶂州。”
蕭元和麵色一沉,聽到道士的聲音再度響起:“正是王爺你的兄長,聖上的長子秦王蕭綏。”
蕭元和道:“蕭元曲就算戰功赫赫,他那一半胡人血脈也注定了他這輩子隻能當個王爺。父皇不會允許一個胡人的子嗣玷汙了大燕皇位。”
“王爺要知道一點,等到西北叛亂徹底平複。秦王歸還燕都之時,朝野上下不會因為他殺了無數人而懼怕他就像擁護他的人不會更少,隻會更多。”
“就算無法繼位,聖人年邁,三皇子體弱。秦王若是被逼到絕境,你猜他手下那些隨他出生入死浴血多年的將士,會不會為他破開燕都的城門?”
蕭元和眉頭緊鎖:“那便是謀反,蕭元曲有這膽子?”
道士歎了口氣:“他有沒有這膽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這能力。”
“一條握慣了金戈,習慣了荒漠,喝慣了血的狼…隻要還活著,無法套上鎖鏈馴服成狗養在身邊,那麽無論在哪裏,都將是你的威脅。”
“無兵權傍身。王爺,這就是你與秦王相比,最大的劣勢。”
蕭元和沉聲道:“父皇遲遲不肯立儲,一來是蕭元安雖為中宮所出,可自幼抱恙,立為太子難免有動搖國本的非議;二來便是顧忌這‘無嫡立長’的宗法。”
“母妃雖受寵,可本王終究不是嫡出,若是沒有像蕭元曲那般功績,即便父皇力排眾議,也終究不能令群臣信服。”他頓了頓,“更何況沈楚雲還率文官上奏,再次勸父皇考慮立儲的事宜,奏表之間處處意指‘有功為先’。”
“王爺顧慮之處貧道自然知曉。”道士安靜地聽他說完,“貧道前日卜算,西北叛亂平定在即,這對於大燕來說,是一件喜事。”
蕭元和正要開口,道士又道:“對於王爺來說,也不失為一個良機。”
“無論是流亡的百姓,還是大燕的軍隊,戰後必定糧草匱乏。”
“貧道若是猜的不錯,下一步聖上會從別處開倉調糧前往嶂、闌二州進行支援。胥州無論地處還是儲糧量,皆為開倉首選,聖人既然親指胥州為王爺的封地,其中不乏有此層用意,望王爺千萬莫要辜負聖上一片苦心。”
蕭元和緊鎖的眉心微微一鬆:“父皇當真是這般想法?”
道士微笑道:“王爺何必憂慮?王爺是聖人最寵愛的子嗣,聖人自然會為王爺著想。”
蕭元和耐著性子問道:“既然如此,那這可以令人群臣信服本王的‘功績’,大人又有何打算?”
道士沒有立即開口,他的目光落在樹枝交錯之下隱約露出的胥河:“王爺,貧道既然已身在胥州,自然會助你。這‘功績’務必要足夠大,大到讓朝中官員不敢再有異議才是。”
蕭元和也看向河麵,河麵上船隻星星點點,川流不息,航運不止,一派繁榮之相。
他迴頭看向道士,見道士已經站起身:“王爺若是沒有其他事,貧道便先行告辭了。”
蕭元和有些不滿:“大人到了胥州也這般繁忙。”
道士笑道:“有一位小友正在尋貧道,那可是貧道的貴人,讓他尋久了可不好。”
“...本王聽說,先前大人在民間搜羅了不少奇人異士送進宮裏,其中不乏有甚得聖心者。大人口中的‘貴人’,也屬於其中之一嗎?”
道士眨了眨眼,坦然承認:“王爺知道的甚多。”
“…”
“不過有一點王爺說的不對,這位和之前那些可不一樣。”
他青袖曳曳:“之所以是貴人,自然是因為他日後願意,也有能力助王爺一臂之力。”
第205章
按照從祖輩那裏流傳下來的傳統,新造好的船下水前都要舉辦“三牲禮”,將宰殺好的豬,羊和牛供奉在案桌上以此祭告上蒼,祈禱新船受神的庇佑,自此下水往後航行一路順遂。
三牲禮後,再由舶主家的及冠男子剪彩斷繩,之後便是新船入水,鞭炮齊鳴,代表這艘船正式投入使用。
船塢水麵上停靠的皆是遠航用的大型貨船,這些大型的船隻平時用於內河運輸,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莫大的利潤。而這些大型船不僅用於商戶貿易往來,有時候也會被官府征用,用於特殊的航線。
晏辭暗自想道,若是整個胥州的大型貨船幾乎都由秦家生產,那如果官府要征用船隻,一定會優先選擇秦家船塢的船。所以秦家雖為商賈,但是和官府的聯係必然很密切,怪不得先前秦子觀傷了薛檀,薛梁還會主動給他台階下。
晏辭第一次去秦家的船塢是受秦子誠邀請,順便開了下眼界。
第二次去的時候,邀請他的是上次那個帶他參觀船塢的,臉上有一道傷疤的年輕管事,周欒。
此人身材高大,寬肩窄腰,在船塢一眾上了年紀的管事中顯得十分顯眼,因為他不僅是這裏最高的,也是這裏最年輕的。等到馬車一停,晏辭剛露了一個頭,周欒便丟下正在與他說話的幾人,上前幾步遠遠地朝他吆喝:“過來這邊!”
過了些日子不見,他原本就深的膚色在日頭下變得更加黝黑發亮。周欒一邊領著他往船塢裏走,一邊道:“記得我上次說什麽嗎?新船入水的場麵最為壯觀,你得來看看。”
“而且算了許久,才得出這麽一個適合下水的良辰吉日。”他指了指不遠處岸邊停在一排滾木上的龐然大物,晏辭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船不同於秦家最常生產的那種速度快的,既能運貨也能載客的中小型貨船。
這種船的船身幾十丈,人站在下麵看著這艘船,一眼看不到頂,船身刷了幹淨透亮的桐油。這船一看便是用於長途運送貨物的,能承載近百人。
晏辭站在一邊欣賞著那船的雄姿,一邊聽著周欒的解釋,這艘船下水時的場麵一定非常壯觀。
不多時,那邊有人大聲吆喝,周欒朝著聲音的方向迴應了一聲,指了旁邊一個船的梢工過來接待他,然後便朝喊他的人走去。
等著這艘巨輪下水的功夫,晏辭閑來無事與旁邊的人聊天:“這位周管事年紀輕輕,就已經做到管事了。”
而在其遙遙相對的對岸,則是那座因當朝丞相沈瀾而聞名天下的登雲樓。
登雲樓與秀嶽峰山頂之上鍍著金光的寶頂隔著波光粼粼的河麵,一左一右分居兩岸呈對立之勢,在胥州一直被傳為一道盛景。
此時正值春暖花開,河對岸的百姓們自天氣迴暖後相伴出門踏青,登雲樓之下遊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由於遊人眾多,所以官府在登雲樓附近的小山丘上修了不少供遊人歇腳的亭子。
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叫做“觀山亭”,位於登雲樓附近最高的一座小丘之上,這亭子坐落青翠之間,旁邊還修了魚池。
魚池裏麵養著錦鯉,專門供來此處的遊人喂食。
因為經常被投喂的緣故,那些錦鯉各個生得成人小臂長短,鼓著圓鼓鼓的肚子悠閑地擺著尾巴,不時遊到水麵上吃下湖麵的魚食。
蕭昭蕭元和抬頭看著觀山亭下一條蜿蜒而上,通向樹影之間的台階。
他身著一身寶藍色的錦袍,麵如冠玉,鼻梁上生著一顆小痣。
這張相比常人稍顯麗的臉,若是放在女子或哥兒身上會更加合適,但是長在一個男人身上,便看起來有些過於柔和,或許是因為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幾乎不笑。
身邊的白衣侍從依舊如同往日一樣站在他身後等著他的命令,男子站在台階處卻遲遲未動,直到幾聲嬉笑之聲隱隱約約從山上傳來。
不一會兒,樹影娑娑間,兩個穿著春裝的妙齡少女出現在台階最上頭,看樣子似乎是從半山腰的觀山亭走下來的,她們一邊走一邊說笑不停,似乎在討論著剛剛的所見所聞。
“...剛才那個人,就是那個在亭子邊上喂魚的那個,你看到沒有?”
“我肯定看到了,生的那副樣子,想不注意都難吧?”
“看著像是個道士,我剛才還大著膽子去找他討了一張符,結果他竟然真的給了我一張你知道嗎?他笑的時候,那聲音真是好聽死了...”
“你嘴角都咧到耳朵裏,難不成你還想去當姑子不成?”
“要是哪處道觀裏都是生得那般的道士,就算當姑子我也認了。”
兩人相互打趣著對朝下麵走去,其中一個一時之間沒有看路,“哎呀”一聲差點撞上了下方的人。她驚訝地抬頭,就見麵前的人平靜無波的瞳孔裏一閃而過自己的影子。
少女不知為何心裏升起一絲寒意,她噤了聲趕緊拉著同伴離開了。
男人朝著山頂隱約露出的涼亭看了一眼,對白衣人淡聲吩咐:“守在這裏。”
說罷便朝山上走去。
從山頂的觀山亭處,不僅可以看到登雲樓的全貌,甚至對岸的天師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由於位置極佳,所以一向是來此處的遊人們必爭的觀賞點,可今日不知為何,亭子裏不同往日那般擠滿了人。一派冷清不說,魚池中因為沒有足夠的魚食投喂,池子中的魚兒顯然已經饑腸轆轆,皆遊到水麵上大口吞咽著。
男人一直走到台階上方,將目光投向亭子裏麵。
亭子裏並非一個人都沒有,此時一個青衣道袍的男子便倚在亭子臨著魚池那側的欄杆上,隔著欄杆看著下方水池中的錦鯉,左手拿著一個白瓷小碗,碗裏盛放著被做成一粒一粒的魚食。
這人顯然也在興致勃勃地喂魚,隻不過他喂魚的方式不同其他人那般將魚食如天女散花般灑下去,看著魚兒爭相恐後地奪食。
這道士用指尖夾起一粒,往湖麵一丟。
那魚食輕飄飄落在水麵上,幾乎連最微小的漣漪都無法驚起。
可因為水中的魚兒都已餓了許久,那小小的一粒食落進水中,瞬間數不清的錦鯉便從周圍踴躍而出,那些稍小一些的魚兒瞬間就被體型更大者擠得看不見蹤影。
平日裏性情溫和的錦鯉竟然因為小小的一粒魚食爭得頭破血流。
道士就這樣垂眸看著下方爭得你死我活的魚群。
蕭元和在他身後停下,看著下麵密密麻麻的魚群,又看了看道士手中瓷碗:“大人什麽時候對喂魚有興趣了?”
道士又夾起一粒丟在水裏:“每次都見這裏圍滿了喂魚的人,時間一長,也想親自試試。”
“可是以大人的方式喂,到了夜半都喂不完,何不給他們一個痛快。”
“這樣喂魚自然有不同尋常的趣處。”
“有趣在何處?”
道士用指尖又拾起一粒魚食丟下去,下麵魚群密密麻麻距過來一陣拍擊水麵的聲音,幾條小的被大的擠到一旁瞬間沒了蹤影。
他看著得勝者探頭出來嘴部一張一合的樣子,慵懶隨意的聲音響起:
“這些魚同池而遊,朝夕相處晝夜相伴,往日食物富足時便相安無事,如今卻為了一粒小小的魚糧爭得頭破血流。若是過些天依舊沒人來此喂食,怕是便要上演手足相殘的戲碼了。”
聽到“手足相殘”四個字,蕭元和抬起眼,盯著道士的背影看了一眼。
後者似乎感覺到了身後的視線,他笑了笑青袖垂下,白瓷盒中魚食全部被他拋下,湖麵上頓起點點漣漪。水下餓了許久的魚兒爭先恐後地遊上水麵,水花擊打聲接連響起,許久未絕。
道士轉過身,鳳目斜飛上挑:“貧道年前不曾迴宮,還未來得及恭賀王爺封地受爵之喜。”
“大人自從入宮便幾乎不出欽天監,為何這幾月頻頻出行?”
“自是三殿下沉屙已久,禦醫署的諸位束手無策,貧道便出宮尋找緩解殿下頑疾的良藥。”
蕭元和話音一轉:“欽天監素來與禦醫署素來不合,大人心地倒善,願為此忙碌奔波。”
“唔。”道士眨了眨眼,有些無辜,“自然是因為聖人為此事心急如焚,貧道為人臣又享聖眷良久,自當竭盡全力為聖人解憂。”
蕭元和看著他的眼睛,似乎想從裏麵看出些什麽來,道士笑眯眯地任由他打量,直到蕭元和收迴目光:“所以大人此番來胥州,也是因為聖旨?”
道士尋了處幹淨角落坐下:“王爺何必試探貧道?聖人讓貧道來胥州的目的,你我都心知肚明。”
他支著欄杆以手支頜,青袖滑落露出一截手臂,看著遠處的登雲樓,仿若在講故事般慢慢開口:
“西北自正月到三月以來,雨雪始終未絕。”
“從西北傳來的消息,地處西北的嶂、闌二州相繼遭受白災,落雪覆地三尺不止,無論人畜,凍餒而死者無數。災民無糧可食,便啃食樹皮,州府街頭隨處可見凍死的僵骨。”
“災情傳至燕都後,聖人召百官急議賑災之事。”
“戶部尚書杜譙第一個上奏開倉賑濟,那筆賑災糧以最快的速度運往嶂州,可是途中卻遭到流寇打劫,其中幾車傾覆而出,也是因此被發現那些賑災糧中,竟是摻雜了近三成的糠皮。”
“聖人聞之大怒,誓要徹查此事。負責運送賑災糧的欽差何應當晚畏罪自盡,而在何應謝罪後,嶂州總兵與西戎蠻夷裏應外合,舉兵謀反。”
“聖上親指了幾個都統先後率軍前去平叛,皆是無功而返。其中一個還丟了半條命,至今還在牢裏待著。”
“所以王爺可知,是誰在他們戰敗後親自領了聖旨率軍征戰西北,至今不出半月,便已經將謀反的叛軍幾乎殆盡,不出三日,便會將西戎趕出嶂州。”
蕭元和麵色一沉,聽到道士的聲音再度響起:“正是王爺你的兄長,聖上的長子秦王蕭綏。”
蕭元和道:“蕭元曲就算戰功赫赫,他那一半胡人血脈也注定了他這輩子隻能當個王爺。父皇不會允許一個胡人的子嗣玷汙了大燕皇位。”
“王爺要知道一點,等到西北叛亂徹底平複。秦王歸還燕都之時,朝野上下不會因為他殺了無數人而懼怕他就像擁護他的人不會更少,隻會更多。”
“就算無法繼位,聖人年邁,三皇子體弱。秦王若是被逼到絕境,你猜他手下那些隨他出生入死浴血多年的將士,會不會為他破開燕都的城門?”
蕭元和眉頭緊鎖:“那便是謀反,蕭元曲有這膽子?”
道士歎了口氣:“他有沒有這膽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這能力。”
“一條握慣了金戈,習慣了荒漠,喝慣了血的狼…隻要還活著,無法套上鎖鏈馴服成狗養在身邊,那麽無論在哪裏,都將是你的威脅。”
“無兵權傍身。王爺,這就是你與秦王相比,最大的劣勢。”
蕭元和沉聲道:“父皇遲遲不肯立儲,一來是蕭元安雖為中宮所出,可自幼抱恙,立為太子難免有動搖國本的非議;二來便是顧忌這‘無嫡立長’的宗法。”
“母妃雖受寵,可本王終究不是嫡出,若是沒有像蕭元曲那般功績,即便父皇力排眾議,也終究不能令群臣信服。”他頓了頓,“更何況沈楚雲還率文官上奏,再次勸父皇考慮立儲的事宜,奏表之間處處意指‘有功為先’。”
“王爺顧慮之處貧道自然知曉。”道士安靜地聽他說完,“貧道前日卜算,西北叛亂平定在即,這對於大燕來說,是一件喜事。”
蕭元和正要開口,道士又道:“對於王爺來說,也不失為一個良機。”
“無論是流亡的百姓,還是大燕的軍隊,戰後必定糧草匱乏。”
“貧道若是猜的不錯,下一步聖上會從別處開倉調糧前往嶂、闌二州進行支援。胥州無論地處還是儲糧量,皆為開倉首選,聖人既然親指胥州為王爺的封地,其中不乏有此層用意,望王爺千萬莫要辜負聖上一片苦心。”
蕭元和緊鎖的眉心微微一鬆:“父皇當真是這般想法?”
道士微笑道:“王爺何必憂慮?王爺是聖人最寵愛的子嗣,聖人自然會為王爺著想。”
蕭元和耐著性子問道:“既然如此,那這可以令人群臣信服本王的‘功績’,大人又有何打算?”
道士沒有立即開口,他的目光落在樹枝交錯之下隱約露出的胥河:“王爺,貧道既然已身在胥州,自然會助你。這‘功績’務必要足夠大,大到讓朝中官員不敢再有異議才是。”
蕭元和也看向河麵,河麵上船隻星星點點,川流不息,航運不止,一派繁榮之相。
他迴頭看向道士,見道士已經站起身:“王爺若是沒有其他事,貧道便先行告辭了。”
蕭元和有些不滿:“大人到了胥州也這般繁忙。”
道士笑道:“有一位小友正在尋貧道,那可是貧道的貴人,讓他尋久了可不好。”
“...本王聽說,先前大人在民間搜羅了不少奇人異士送進宮裏,其中不乏有甚得聖心者。大人口中的‘貴人’,也屬於其中之一嗎?”
道士眨了眨眼,坦然承認:“王爺知道的甚多。”
“…”
“不過有一點王爺說的不對,這位和之前那些可不一樣。”
他青袖曳曳:“之所以是貴人,自然是因為他日後願意,也有能力助王爺一臂之力。”
第205章
按照從祖輩那裏流傳下來的傳統,新造好的船下水前都要舉辦“三牲禮”,將宰殺好的豬,羊和牛供奉在案桌上以此祭告上蒼,祈禱新船受神的庇佑,自此下水往後航行一路順遂。
三牲禮後,再由舶主家的及冠男子剪彩斷繩,之後便是新船入水,鞭炮齊鳴,代表這艘船正式投入使用。
船塢水麵上停靠的皆是遠航用的大型貨船,這些大型的船隻平時用於內河運輸,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莫大的利潤。而這些大型船不僅用於商戶貿易往來,有時候也會被官府征用,用於特殊的航線。
晏辭暗自想道,若是整個胥州的大型貨船幾乎都由秦家生產,那如果官府要征用船隻,一定會優先選擇秦家船塢的船。所以秦家雖為商賈,但是和官府的聯係必然很密切,怪不得先前秦子觀傷了薛檀,薛梁還會主動給他台階下。
晏辭第一次去秦家的船塢是受秦子誠邀請,順便開了下眼界。
第二次去的時候,邀請他的是上次那個帶他參觀船塢的,臉上有一道傷疤的年輕管事,周欒。
此人身材高大,寬肩窄腰,在船塢一眾上了年紀的管事中顯得十分顯眼,因為他不僅是這裏最高的,也是這裏最年輕的。等到馬車一停,晏辭剛露了一個頭,周欒便丟下正在與他說話的幾人,上前幾步遠遠地朝他吆喝:“過來這邊!”
過了些日子不見,他原本就深的膚色在日頭下變得更加黝黑發亮。周欒一邊領著他往船塢裏走,一邊道:“記得我上次說什麽嗎?新船入水的場麵最為壯觀,你得來看看。”
“而且算了許久,才得出這麽一個適合下水的良辰吉日。”他指了指不遠處岸邊停在一排滾木上的龐然大物,晏辭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船不同於秦家最常生產的那種速度快的,既能運貨也能載客的中小型貨船。
這種船的船身幾十丈,人站在下麵看著這艘船,一眼看不到頂,船身刷了幹淨透亮的桐油。這船一看便是用於長途運送貨物的,能承載近百人。
晏辭站在一邊欣賞著那船的雄姿,一邊聽著周欒的解釋,這艘船下水時的場麵一定非常壯觀。
不多時,那邊有人大聲吆喝,周欒朝著聲音的方向迴應了一聲,指了旁邊一個船的梢工過來接待他,然後便朝喊他的人走去。
等著這艘巨輪下水的功夫,晏辭閑來無事與旁邊的人聊天:“這位周管事年紀輕輕,就已經做到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