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拜訪師叔,被她抓壯丁 作者:幺五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越王府中不是沒有當家做主的。
隻是王妃不怎麽喜歡與朝廷的人打交道。
而且她現在應該正在重病,還是少露麵為好。
許久後,秦漢生領著一群人趕迴王府。
堂前眾人恭敬等候,曹公公也是先對著秦漢生拜了一禮:“見過王爺。”
秦漢生抬手虛托:“公公不必多禮。”
曹公公笑著點頭,而後看向秦漢生身後一眾將領:“老奴奉陛下諭旨,特此前來慰問諸位將士。”
而後神情嚴肅,高聲喊道:“堂前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南昭戰事告捷,我朝將士大顯神威,奮勇殺敵,將來犯賊子一舉擊退,朕心甚慰。
此等赫赫戰功,實乃國家之幸,朕與萬民共慶之。
越王秦漢生智勇雙全,指揮若定,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令敵人聞風喪膽,潰不成軍,其英勇之資,忠誠之心,不愧鎮南之名,實乃我朝將士之楷模,當為萬世所敬仰。
南昭眾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虎狼之師,不懼強敵,朕特賜黃金萬兩,錦緞千匹,以犒賞三軍。
副將武十鐮、秦思武此戰戰功卓越,賜封虎威將軍,正三品官職。
其餘參戰將士一律論功行賞,或升官晉爵,或賞賜財物,務使功有所酬,勞有所得。
欽此!
秦漢生上前一步:“臣代表南昭將士接旨!”
曹公公恢複笑容,雙手捧著聖旨送到秦漢生手上。
堂前一眾將領皆是躬身抱拳。
其中緊挨著武十鐮的秦思武卻是眉頭緊皺。
經曆大戰磨礪,秦思武臉上僅有的一絲稚氣也蕩然無存,不過此時他心中卻並無喜悅之情,反倒是覺得有些奇怪。
“我還有封賞?”秦思武小聲嘀咕。
武十鐮輕笑一聲:“這才配得上鎮南王之子的名頭。”
秦思武搖頭:“封十哥你為虎威將軍那是實至名歸,將士們都不會有異議。”
“可是我有何戰功?”
“我一直都跟在你身邊,不給你添亂就算好的了,父王當時給我個副將的名頭我就已經很不好意思了,現在陛下又封我為虎威將軍,這是要幹什麽?”
武十鐮說道:“有封賞還不好?”
“可能是因為義父已經封無可封了,再多的賞賜對他而言也沒什麽意義。”
“所以就把封賞給你了。”
秦思武歎了口氣:“那我跟那些到戰場上混戰功的二世祖有什麽區別?”
武十鐮笑道:“這也是你應該擔起來的責任,別抱怨了。”
正當二人小聲嘀咕之時,隻見曹公公笑眯眯地又從盒子裏取出來一道聖旨。
“秦思武聽旨。”
秦思武:“?”
“越王世子秦思武,忠誠勇敢,品行高尚,現任虎威將軍一職,乃國家之棟梁,與公主靜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又值二人年歲正好,芳容正妙,朕特賜婚於秦思武與靜和,望二人結為連理,共偕白頭之好,欽此!”
秦思武終於是明白為什麽要給自己封個虎威將軍了。
他與靜和的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而且靜和也曾隱晦地向他表露過心意,隻是那時他根本不敢答應,若真的應了此事,恐怕這輩子都別想出太安城了。
但此時此刻,卻是有周旋的餘地。
秦思武愣神之際,武十鐮用胳膊捅了捅他:“先接旨。”
秦思武在一眾將領們的注視下緩緩上前,走到秦漢生身旁,雙手接旨。
“臣接旨……”
他心裏有些難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靜和,即便再受寵,崇陽帝還是把她當成政治工具,如果自己一直安分守己誓死待在太安城的話,說不定崇陽帝也會把靜和賜婚於其他人。
對象是不是自己這個越王世子根本無所謂,是不是靜和喜歡的人也無所謂,無非利益為大。
曹公公笑著說道:“老奴在這裏先道聲恭喜了。”
秦漢生哈哈笑道:“能與陛下結親,也是臣之福分。”
“公公長途跋涉,想必辛苦,先在王府中歇上幾日在迴京吧。”
曹公公躬身:“那就多謝王爺了。”
秦漢生點頭:“胡管事,好好安頓。”
“是!”
待得曹公公離開大堂,氣氛突然變了。
有將領不忿說道:“此時賜婚,定是想讓世子殿下迴去!”
“對,絕不能輕易迴太安城,讓陛下把人送過來。”
秦漢生冷聲喝道:“胡鬧。”
“大將軍!世子殿下好不容易迴來,難道就這麽再迴去?”
“進了太安城想再出來可就難了!”
群情激憤,秦思武呆愣愣地看著滿堂將領,他從未想過這些隻知道打仗的將領們會這般向著自己說話。
“什麽賞賜,分明就是想再把世子殿下囚禁在太安城。”
“我們不答應!”
“對,不答應!”
“南昭剛剛打了勝仗,陛下就這麽對待世子殿下,我們絕不答應!”
“世子殿下已經證明了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好王爺,我們也認他。”
“說句難聽的,就算大將軍將來退了,我們也好有個效忠之人!”
秦漢生罵道:“都滾蛋。”
“你們效忠的是大陽,是陛下,出了這個門,若是再讓我聽見此等言論,一律軍法處置。”
一眾將領還想據理力爭,可是秦漢生一巴掌把他們都給扇飛了。
堂前隻餘秦思武和武十鐮。
秦思武說道:“父王,我該怎麽辦?”
秦漢生沉聲說道:“我隻問你,你與靜和公主是否已經互生情愫?”
秦思武低頭:“是。”
“嗯,那這樁婚事,我們接了。”
武十鐮連忙說道:“義父,剛剛他們說的也不無道理啊。”
“陛下此舉明明就是想借聯姻之策把思武叫迴去。”
秦漢生抬手打斷:“我知道。”
“您知道怎麽還……”
秦漢生淡淡說道:“若是思武與靜和公主之間沒有感情,那此事我的確可以擋下來。”
“但既然已是心之所屬,便不可拒絕。”
“不要傷了人家的心。”
秦思武撓了撓頭。
武十鐮卻是皺眉:“義父,我怎麽聽著您這是在意氣用事?”
“平時都教我們不能意氣用事,這次您怎麽明知故犯?”
“我們好不容易才把思武接迴來。”
秦漢生笑了一聲:“你們看得有些片麵了。”
“思武與靜和公主成婚,思武是不是要進宮朝見?”
“那反過來靜和公主也必須來南昭拜見她公婆。”
“陛下此舉,其實是說明真的放心思武留在南昭,而不是要繼續把他當作質子。”
“君心無常,可能昨日他還想把思武囚禁在太安城,今日就變了個主意。”
“南昭大勝,連你們都能看出來這個時候不能幹這等動搖軍心之事,陛下又豈會不知。”
“所以他此次賜婚確實是為了賞賜。”
“有此一戰,陛下絕不會再想著讓思武迴去當質子了。”
武十鐮和秦思武都是似懂非懂。
秦思武說道:“所以我就正常去太安城接親?”
秦漢生點頭:“這麽些年,我也算了解陛下這個人,你越是大大方方地迴去,他便越是放心。”
“到時候不用太多人,十鐮你陪著去,再帶上一隊血騎即可。”
“好。”
南昭城城牆上,崔俠望著下方那還沒打掃幹淨的戰場,不說屍橫遍野,那也是京冠林立。
這是他在北境從未見過的場景。
“屍山血海,人命如草芥。”
“雖說妖族爭鬥起來更為慘烈,但非我族類,死不死的我也不覺得可惜。”
搖頭歎息一聲後,不再多看。
“聽說樓大忠那家夥在白魔宗混得不錯,就是運氣差些。”
“不對,應該算是運氣好吧。”
“從監視北境動向變成了監視白魔宗動向,這等好差事旁人求都求不來。”
崔俠停止自言自語,因為他聽到了有人前來。
轉頭看去,不一會兒一道倩影緩步登上城牆。
秦思雪在看到崔俠的時候略顯詫異,不過緊接著便露出笑容。
崔俠說道:“大郡主怎麽有閑情逸致來這城牆上?”
秦思雪莞爾一笑:“教書先生跑了,我來尋他。”
崔俠無奈:“我隻是來看看死了多少人,而且接連戰事,學堂裏的課業早就停了。”
秦思雪微笑:“崔先生憐憫死去的將士,我也想來城牆上看看。”
“隻是我不如崔先生,手無縛雞之力,不能親眼看著將士們奮勇殺敵,隻能躲在城中翹首以盼,等戰事結束才敢來這城牆上看一看。”
崔俠搖頭:“郡主說笑了。”
“與郡主相處這些時日,崔某大抵也知郡主為人。”
“你若是此時大張旗鼓來城頭祭拜,那才是膽怯懦弱,隻會做做樣子。”
“可你隻身前來,說明你心中確有憐憫。”
“戰時不來,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幫不上忙,來了也是添亂。”
“旁人不知,我卻是知道郡主這些時日在城中為負責安撫百姓做了多少努力。”
“在這一點上,崔某十分敬佩郡主為人。”
秦思雪輕笑:“崔先生再誇,我可擔待不起了。”
崔俠搖頭輕歎:“世人隻能看到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卻忽略了後方你們做出的努力,要我說,論功行賞,你們也該排在前麵。”
秦思雪說道:“可是有崔先生能看到。”
崔俠淡淡說道:“我隻是王府一介客卿,我看到有什麽用,太安城裏邊那位看到才有用。”
秦思雪不由說道:“我發現崔先生膽子也很大。”
崔俠毫不在意笑道:“你又不會告發我。”
“天高皇帝遠,他也聽不到。”
“況且我即便做不成王府客卿,我還能當個教書先生。”
“你隻要每月按時給我發工錢就行。”
秦思雪嘴角含笑,她很喜歡與崔俠交談。
崔俠雖是讀書人,卻不死板,說話也有趣,對待學堂內的孩童也很有耐心。
那些孩子也喜歡聽他的話,這一點連秦思武都趕不上。
噔噔噔,一陣急促的登樓聲。
“大姐,你果然在這兒。”秦思雨大大咧咧喊道。
不過在看到崔俠後也是一愣,轉身就要走。
“哈哈哈,我來得不是時候。”
秦思雪笑罵道:“你這丫頭,胡說什麽?”
秦思雨理直氣壯:“大姐跟崔先生都是讀書人,你們讀書人談天說地,我又插不上嘴,大姐以為我在說什麽?”
剛剛她隻是在開玩笑,當然不可能真的轉身就走。
秦思雪發現自己被妹妹調笑,也不惱,反而說道:“崔先生在這裏,你不打招唿就走,多不禮貌。”
“是是是。”
“見過崔先生。”秦思雨微微點頭。
崔俠還禮:“見過二郡主。”
秦思雨走到二人身旁:“大姐,剛剛有聖旨來了。”
“估計是皇帝的賞賜到了,但我嫌麻煩沒迴去。”
“去學堂找你,你不在,我一猜你就在這。”
秦思雪說道:“你也是軍中將領,你不迴去接旨像什麽話?”
秦思雨不屑說道:“無非就是什麽加官進爵,犒賞三軍,沒意思,迴去還得規規矩矩地聽旨,我還不如來找大姐你聊聊天。”
“反正思武和十哥都在,我在不在不重要。”
“大姐,這次思武可是厲害得很。”
“我還沒跟你說呢。”
“雖然他身邊有修士保護,但也是實打實地上戰場殺敵了。”
“軍中將領們都對他刮目相看,說什麽不愧是世子殿下呢。”
秦思雨十分開心,秦思武能如此,她也覺得臉上有光。
自己的弟弟不是什麽隻會吃喝玩樂的二世祖,而是堂堂鎮南王之子。
即便隻是凡俗之身,亦有一顆向武之心。
秦思雪哼道:“思武從未經曆過戰事,父王就敢讓他上戰場,幸好沒出事。”
“嗨呀,大姐你就是不相信思武。”
“他可不是什麽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小生,在太安城時他也日日苦練,從未懈怠,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與南昭將士一同上場殺敵。”
秦思雪搖頭:“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
“紙上談兵就是紙上談兵,他沒上過戰場,就算武藝再高,也雙拳難敵四手,終歸不是修士。”
秦思雨說道:“反正你現在說什麽都晚了,思武已經證明了自己。”
“這是好事。”
“我當然知道這是好事,我隻是在說不該冒險。”
秦思雨抓住漏洞立即說道:“這我可就要反駁一下了。”
“你們讀書人說的那句叫什麽來著,玉怎麽著,器怎麽著。”
“是玉不琢不成器。”崔俠適時說道。
“對對對,就是這句。”
秦思雨說道:“崔先生來說說看,思武該不該琢一下。”
崔俠笑著說道:“適當磨礪,自是應該。”
“不過大郡主也隻是關心世子殿下,無可厚非。”
身為一名出色的探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是重中之重。
兩頭不得罪,打好關係,方能深入探查。
隻是王妃不怎麽喜歡與朝廷的人打交道。
而且她現在應該正在重病,還是少露麵為好。
許久後,秦漢生領著一群人趕迴王府。
堂前眾人恭敬等候,曹公公也是先對著秦漢生拜了一禮:“見過王爺。”
秦漢生抬手虛托:“公公不必多禮。”
曹公公笑著點頭,而後看向秦漢生身後一眾將領:“老奴奉陛下諭旨,特此前來慰問諸位將士。”
而後神情嚴肅,高聲喊道:“堂前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南昭戰事告捷,我朝將士大顯神威,奮勇殺敵,將來犯賊子一舉擊退,朕心甚慰。
此等赫赫戰功,實乃國家之幸,朕與萬民共慶之。
越王秦漢生智勇雙全,指揮若定,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令敵人聞風喪膽,潰不成軍,其英勇之資,忠誠之心,不愧鎮南之名,實乃我朝將士之楷模,當為萬世所敬仰。
南昭眾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虎狼之師,不懼強敵,朕特賜黃金萬兩,錦緞千匹,以犒賞三軍。
副將武十鐮、秦思武此戰戰功卓越,賜封虎威將軍,正三品官職。
其餘參戰將士一律論功行賞,或升官晉爵,或賞賜財物,務使功有所酬,勞有所得。
欽此!
秦漢生上前一步:“臣代表南昭將士接旨!”
曹公公恢複笑容,雙手捧著聖旨送到秦漢生手上。
堂前一眾將領皆是躬身抱拳。
其中緊挨著武十鐮的秦思武卻是眉頭緊皺。
經曆大戰磨礪,秦思武臉上僅有的一絲稚氣也蕩然無存,不過此時他心中卻並無喜悅之情,反倒是覺得有些奇怪。
“我還有封賞?”秦思武小聲嘀咕。
武十鐮輕笑一聲:“這才配得上鎮南王之子的名頭。”
秦思武搖頭:“封十哥你為虎威將軍那是實至名歸,將士們都不會有異議。”
“可是我有何戰功?”
“我一直都跟在你身邊,不給你添亂就算好的了,父王當時給我個副將的名頭我就已經很不好意思了,現在陛下又封我為虎威將軍,這是要幹什麽?”
武十鐮說道:“有封賞還不好?”
“可能是因為義父已經封無可封了,再多的賞賜對他而言也沒什麽意義。”
“所以就把封賞給你了。”
秦思武歎了口氣:“那我跟那些到戰場上混戰功的二世祖有什麽區別?”
武十鐮笑道:“這也是你應該擔起來的責任,別抱怨了。”
正當二人小聲嘀咕之時,隻見曹公公笑眯眯地又從盒子裏取出來一道聖旨。
“秦思武聽旨。”
秦思武:“?”
“越王世子秦思武,忠誠勇敢,品行高尚,現任虎威將軍一職,乃國家之棟梁,與公主靜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又值二人年歲正好,芳容正妙,朕特賜婚於秦思武與靜和,望二人結為連理,共偕白頭之好,欽此!”
秦思武終於是明白為什麽要給自己封個虎威將軍了。
他與靜和的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而且靜和也曾隱晦地向他表露過心意,隻是那時他根本不敢答應,若真的應了此事,恐怕這輩子都別想出太安城了。
但此時此刻,卻是有周旋的餘地。
秦思武愣神之際,武十鐮用胳膊捅了捅他:“先接旨。”
秦思武在一眾將領們的注視下緩緩上前,走到秦漢生身旁,雙手接旨。
“臣接旨……”
他心裏有些難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靜和,即便再受寵,崇陽帝還是把她當成政治工具,如果自己一直安分守己誓死待在太安城的話,說不定崇陽帝也會把靜和賜婚於其他人。
對象是不是自己這個越王世子根本無所謂,是不是靜和喜歡的人也無所謂,無非利益為大。
曹公公笑著說道:“老奴在這裏先道聲恭喜了。”
秦漢生哈哈笑道:“能與陛下結親,也是臣之福分。”
“公公長途跋涉,想必辛苦,先在王府中歇上幾日在迴京吧。”
曹公公躬身:“那就多謝王爺了。”
秦漢生點頭:“胡管事,好好安頓。”
“是!”
待得曹公公離開大堂,氣氛突然變了。
有將領不忿說道:“此時賜婚,定是想讓世子殿下迴去!”
“對,絕不能輕易迴太安城,讓陛下把人送過來。”
秦漢生冷聲喝道:“胡鬧。”
“大將軍!世子殿下好不容易迴來,難道就這麽再迴去?”
“進了太安城想再出來可就難了!”
群情激憤,秦思武呆愣愣地看著滿堂將領,他從未想過這些隻知道打仗的將領們會這般向著自己說話。
“什麽賞賜,分明就是想再把世子殿下囚禁在太安城。”
“我們不答應!”
“對,不答應!”
“南昭剛剛打了勝仗,陛下就這麽對待世子殿下,我們絕不答應!”
“世子殿下已經證明了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好王爺,我們也認他。”
“說句難聽的,就算大將軍將來退了,我們也好有個效忠之人!”
秦漢生罵道:“都滾蛋。”
“你們效忠的是大陽,是陛下,出了這個門,若是再讓我聽見此等言論,一律軍法處置。”
一眾將領還想據理力爭,可是秦漢生一巴掌把他們都給扇飛了。
堂前隻餘秦思武和武十鐮。
秦思武說道:“父王,我該怎麽辦?”
秦漢生沉聲說道:“我隻問你,你與靜和公主是否已經互生情愫?”
秦思武低頭:“是。”
“嗯,那這樁婚事,我們接了。”
武十鐮連忙說道:“義父,剛剛他們說的也不無道理啊。”
“陛下此舉明明就是想借聯姻之策把思武叫迴去。”
秦漢生抬手打斷:“我知道。”
“您知道怎麽還……”
秦漢生淡淡說道:“若是思武與靜和公主之間沒有感情,那此事我的確可以擋下來。”
“但既然已是心之所屬,便不可拒絕。”
“不要傷了人家的心。”
秦思武撓了撓頭。
武十鐮卻是皺眉:“義父,我怎麽聽著您這是在意氣用事?”
“平時都教我們不能意氣用事,這次您怎麽明知故犯?”
“我們好不容易才把思武接迴來。”
秦漢生笑了一聲:“你們看得有些片麵了。”
“思武與靜和公主成婚,思武是不是要進宮朝見?”
“那反過來靜和公主也必須來南昭拜見她公婆。”
“陛下此舉,其實是說明真的放心思武留在南昭,而不是要繼續把他當作質子。”
“君心無常,可能昨日他還想把思武囚禁在太安城,今日就變了個主意。”
“南昭大勝,連你們都能看出來這個時候不能幹這等動搖軍心之事,陛下又豈會不知。”
“所以他此次賜婚確實是為了賞賜。”
“有此一戰,陛下絕不會再想著讓思武迴去當質子了。”
武十鐮和秦思武都是似懂非懂。
秦思武說道:“所以我就正常去太安城接親?”
秦漢生點頭:“這麽些年,我也算了解陛下這個人,你越是大大方方地迴去,他便越是放心。”
“到時候不用太多人,十鐮你陪著去,再帶上一隊血騎即可。”
“好。”
南昭城城牆上,崔俠望著下方那還沒打掃幹淨的戰場,不說屍橫遍野,那也是京冠林立。
這是他在北境從未見過的場景。
“屍山血海,人命如草芥。”
“雖說妖族爭鬥起來更為慘烈,但非我族類,死不死的我也不覺得可惜。”
搖頭歎息一聲後,不再多看。
“聽說樓大忠那家夥在白魔宗混得不錯,就是運氣差些。”
“不對,應該算是運氣好吧。”
“從監視北境動向變成了監視白魔宗動向,這等好差事旁人求都求不來。”
崔俠停止自言自語,因為他聽到了有人前來。
轉頭看去,不一會兒一道倩影緩步登上城牆。
秦思雪在看到崔俠的時候略顯詫異,不過緊接著便露出笑容。
崔俠說道:“大郡主怎麽有閑情逸致來這城牆上?”
秦思雪莞爾一笑:“教書先生跑了,我來尋他。”
崔俠無奈:“我隻是來看看死了多少人,而且接連戰事,學堂裏的課業早就停了。”
秦思雪微笑:“崔先生憐憫死去的將士,我也想來城牆上看看。”
“隻是我不如崔先生,手無縛雞之力,不能親眼看著將士們奮勇殺敵,隻能躲在城中翹首以盼,等戰事結束才敢來這城牆上看一看。”
崔俠搖頭:“郡主說笑了。”
“與郡主相處這些時日,崔某大抵也知郡主為人。”
“你若是此時大張旗鼓來城頭祭拜,那才是膽怯懦弱,隻會做做樣子。”
“可你隻身前來,說明你心中確有憐憫。”
“戰時不來,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幫不上忙,來了也是添亂。”
“旁人不知,我卻是知道郡主這些時日在城中為負責安撫百姓做了多少努力。”
“在這一點上,崔某十分敬佩郡主為人。”
秦思雪輕笑:“崔先生再誇,我可擔待不起了。”
崔俠搖頭輕歎:“世人隻能看到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卻忽略了後方你們做出的努力,要我說,論功行賞,你們也該排在前麵。”
秦思雪說道:“可是有崔先生能看到。”
崔俠淡淡說道:“我隻是王府一介客卿,我看到有什麽用,太安城裏邊那位看到才有用。”
秦思雪不由說道:“我發現崔先生膽子也很大。”
崔俠毫不在意笑道:“你又不會告發我。”
“天高皇帝遠,他也聽不到。”
“況且我即便做不成王府客卿,我還能當個教書先生。”
“你隻要每月按時給我發工錢就行。”
秦思雪嘴角含笑,她很喜歡與崔俠交談。
崔俠雖是讀書人,卻不死板,說話也有趣,對待學堂內的孩童也很有耐心。
那些孩子也喜歡聽他的話,這一點連秦思武都趕不上。
噔噔噔,一陣急促的登樓聲。
“大姐,你果然在這兒。”秦思雨大大咧咧喊道。
不過在看到崔俠後也是一愣,轉身就要走。
“哈哈哈,我來得不是時候。”
秦思雪笑罵道:“你這丫頭,胡說什麽?”
秦思雨理直氣壯:“大姐跟崔先生都是讀書人,你們讀書人談天說地,我又插不上嘴,大姐以為我在說什麽?”
剛剛她隻是在開玩笑,當然不可能真的轉身就走。
秦思雪發現自己被妹妹調笑,也不惱,反而說道:“崔先生在這裏,你不打招唿就走,多不禮貌。”
“是是是。”
“見過崔先生。”秦思雨微微點頭。
崔俠還禮:“見過二郡主。”
秦思雨走到二人身旁:“大姐,剛剛有聖旨來了。”
“估計是皇帝的賞賜到了,但我嫌麻煩沒迴去。”
“去學堂找你,你不在,我一猜你就在這。”
秦思雪說道:“你也是軍中將領,你不迴去接旨像什麽話?”
秦思雨不屑說道:“無非就是什麽加官進爵,犒賞三軍,沒意思,迴去還得規規矩矩地聽旨,我還不如來找大姐你聊聊天。”
“反正思武和十哥都在,我在不在不重要。”
“大姐,這次思武可是厲害得很。”
“我還沒跟你說呢。”
“雖然他身邊有修士保護,但也是實打實地上戰場殺敵了。”
“軍中將領們都對他刮目相看,說什麽不愧是世子殿下呢。”
秦思雨十分開心,秦思武能如此,她也覺得臉上有光。
自己的弟弟不是什麽隻會吃喝玩樂的二世祖,而是堂堂鎮南王之子。
即便隻是凡俗之身,亦有一顆向武之心。
秦思雪哼道:“思武從未經曆過戰事,父王就敢讓他上戰場,幸好沒出事。”
“嗨呀,大姐你就是不相信思武。”
“他可不是什麽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小生,在太安城時他也日日苦練,從未懈怠,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與南昭將士一同上場殺敵。”
秦思雪搖頭:“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問題。”
“紙上談兵就是紙上談兵,他沒上過戰場,就算武藝再高,也雙拳難敵四手,終歸不是修士。”
秦思雨說道:“反正你現在說什麽都晚了,思武已經證明了自己。”
“這是好事。”
“我當然知道這是好事,我隻是在說不該冒險。”
秦思雨抓住漏洞立即說道:“這我可就要反駁一下了。”
“你們讀書人說的那句叫什麽來著,玉怎麽著,器怎麽著。”
“是玉不琢不成器。”崔俠適時說道。
“對對對,就是這句。”
秦思雨說道:“崔先生來說說看,思武該不該琢一下。”
崔俠笑著說道:“適當磨礪,自是應該。”
“不過大郡主也隻是關心世子殿下,無可厚非。”
身為一名出色的探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是重中之重。
兩頭不得罪,打好關係,方能深入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