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閣下!
佛音之唵和哞,信息寫入以後,更新商城!“
[叮,傻子·沙加,命令已經執行完成,商城已經更新!]
“女帝閣下!
開始記錄,三願門佛法!
信息寫入到,三願門耳根法門.
三願門耳根法門:
一,緣起:
有學生說修習,但是,怎麽也摸不著要點,找不到門路.
就詢問於我.
我說,我不懂佛法,發來,我看看,我實修下,然後告訴.
就這樣,我先讀了原文,但是,我不懂佛法,很多名詞,不知道什麽意思.
我找了一個資料,想了下,仙佛為一.
人修的就是這個身體,想了下丹道的一些後天返先天的道理.
然後就明白了.
我就淺顯的寫寫,自己實修認為的.
二,部分經文摘錄: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絕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世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世尊!
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靜,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生天官,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為人主,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靜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唿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唿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複以此,聞熏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現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複,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三者,觀聽旋複,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複,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刹、鳩盤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係枷鎖,所不能著.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十二者,融形複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
"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
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征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異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十六臂、十八臂、二十臂至二十四臂、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終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
其性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威施無畏者.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遊世界,皆令眾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湣.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盤得大涅盤.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世音名,遍十方界."
三,行者沙加說:
我不懂佛法,文言文,又不好.
所以,我談談自己一下午的實修理解.
1,先說,的大體結構.
我不懂佛法,隻是實修,如果有錯,請各位佛菩薩見諒!
這是觀世音菩薩在向釋迦摩尼佛說自己的圓通由來.
在多少劫以前,觀世音菩薩,因緣際會,遇見了一位觀世音如來佛.
佛呢,教導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三摩地,我不知道是什麽,大概是某種成就吧.
菩薩由聞、思,起修,修成了某種成就.
觀世音如來佛呢,讓觀世音菩薩,身成三十二應.
我不知道應是什麽?
但是呢.
我從知道修行不是迷信以後,我就發下了第一個大願,建立自己的神國世界.
後來修行,經曆各種事情,又發下了其他大願.
我不懂佛法,在我看來.
這個應,應該就是願,是迴應,對眾生的迴應幫助.
願呢,就是自己的道,就是自己的發心,是幫助眾生的一些心願.
菩薩呢,發了三十二願,來迴應幫助請求的眾生,助他們成就.
前麵的願呢,大概是每一個願,是一類眾生.
最後的願呢,範圍很廣大.
所以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慈悲心無量.
是以聲聞,幫助無量的眾生成就.
觀世音菩薩修行過程,大概如下: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絕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菩薩修行成就以後呢,有十四種無畏功德.
我理解的呢,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菩薩是佛種子.
遇見佛,而得傳真法.
誓願以聲聞,願幫助眾生成就.
修法成就以後,菩薩有了十四種功德.
2,行者沙加說耳根法門:
我因為不懂佛法,很多名詞,我都不知道什麽意思.
我隻談談,我實修的事情.
寫這篇文章,差不多,花了約十二個小時.
我隻是在寫文章的這個下午,實際修行了我自己理解的耳根法門.
我還去求了白雲觀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像,求了菩薩,我理解的對不.
菩薩言:是.
當然了,這信息可能是假的.
我說,不亂用神通,容易小命沒有了,又用了.
反正是我實修的,是不是都是這樣了.
凡人啊,隻有去努力了.
感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寫到這裏時候,都晚上十點半了,該休息了.
多的不說.
就說,行者沙加理解的耳根法門.
因為我不懂佛法,很多名詞不懂什麽意思,我就說我自己的實修理解.
這非常有可能非菩薩之意.
隻是我自己的實修理解而已.
再次強調,隻是我自己的實修理解,故而名,行者沙加說.
下麵開始.
總訣呢,首先幾句話,這幾句話,我自己有感而寫,非原句:
應無所駐而生其心.
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迴.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即無,無無亦無.
人平時呢,腦袋裏麵,念頭起伏,雜念四起.
,我說,入靜,可以從,神上入手,或者從息入手.
從神上呢,識神退,元神顯.
從而進入到,心裏無思無想,沒有念頭產生起伏,但是心裏又有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覺在.
此為元神真意,一靈獨覺態,是一種沒有念頭起伏的空靈獨覺的狀態.
要達到這個狀態必須退出識神的狀態.
那麽要怎麽識神退出呢?
方法有好多,總的來說呢,就是把識神的活躍度降低下來,不讓思緒那麽活躍,不讓念頭那麽多.
或者呢,直接專注的找個事情做,注意力在一個事情上,用一個念頭去抑製多個念頭的產生,也稱為,一念代萬念.
原理呢,就是:
從很活躍的多個念頭,慢慢平靜下來.
讓多個念頭,變成一個念頭.
再後麵,一個念頭也沒有了.
這是大概的後天識神,返還先天元神真意態的原理.
那麽來說耳根法門起修.
他們非常相似,原理上.
當然了,凡人努力能成就仙佛.
但是,要想成就仙佛的凡人,必須,有成就的仙佛的基礎.
不然呢,寸步難行,也修不出來什麽的.
淨業清身,修德曆心,這些都是基礎.
不然,出問題了,修行沒有進步了,別怪沒有說.
應無所駐而生其心.
那麽心為什麽會駐呢?
所謂的駐啊,就是說,停留了,留在那裏了.
其實,也就是迷失了,也就是被迷走了,也就是被迷住了.
就是說,神不能自主,識神啊,被牽引走了.
沉迷,癡迷到什麽上麵了,識神就會消耗神光,沉迷於用之中.
而識神一直消耗,一直在用,元神也不能歸位,就是早去之道啊.
那麽修行人呢,修的是先天精氣神,但是人出生後,先天依附於後天,平時是後天為用.
所以,人要修先天神,那麽,就不能被後天意識牽絆住,就不能讓後天意識一直在用,在消耗.
人修行呢,後天返先天.
在神上,首先不能讓識神沉迷,不能讓後天意識主宰神,而是要識神退出,讓先天元神出來.
有了先天的材料,才好去修行丹道.
所以呢,無所駐的是什麽呢?識神.
生其心,是什麽呢?就是說,返還元神.
不讓識神做主,牽製住自己.
那麽識神,就不會被迷住了.
意識不迷住了,識神不做主,退出了,元神就出來了.
一般意義上的,淺顯意識(識神,平時的我)不那麽活躍了,退出了,隱藏意識(元神,空靈的知覺狀態)就出來了.
識神無所駐就不會被迷,不迷,沒有那麽活躍了,靜下來,元神就出來了,也就是性就迴來了.
迴者何意呢?就是迴歸,歸位,就是,識神退出,元神歸位之意.
識神退出,元神就迴歸原位了,也就是,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迴.
所謂,心死,神活.
那麽,元神迴來了,保持住,一靈獨覺,心裏沒有念頭產生,沒有念頭思緒起伏.
那麽,進入元神真意態了,不存在後天態了,沒有念頭思緒,沒有跟隨外物而起伏,就是,見無所見,聞無所聞.
也就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隻是保持著一靈獨覺,保持著空靈的狀態,並沒有念頭產生.
去觀心,心裏也沒有什麽,沒有放任何東西,心裏沒有任何牽掛,也沒有任何存在痕跡,沒有了心.
去觀形,也沒有任何定形,形也不存在,沒有形的定義,沒有產生形.
去觀物,也沒有任何物,因為沒有把物當成一個物,見物而不是物.
用耳根法門,舉個簡單的例子,聽而不聞.
這裏呢,有一段文字:
風吹旗幡在動.
有言論提問,誰在動.
有言論迴答:旗子在動.
有言論迴答:風在動.
禪宗老祖言:汝等,心,在動.
沙加說:
風吹旗幡在動.
但是,如果你沒有去識別,沒有解析,沒有起心動意,你怎麽知道,風吹旗幡在動,呢.
風吹旗幡在動.是一種客觀現象,確認存在.
但是,沒有你沒有用你的六根之識,識別,沒有去解析它,沒有去見,沒有去感受,沒有意識到,你怎麽形成了它在動的概念呢?!
如同一個牆,後麵遮擋的東西,看不見,六根之識別不到,怎麽會知道有什麽東西呢?
正是因為你,起心動意,用了你的六根之識,識別,解析,你才有了它在動的概念!
人出生以後,先天為主,隱藏,後天為用,顯現.先天後天,本是一根而生.
修行就是後天返先天,後天退出,先天就歸位,就出來了.
因為用了後天的六根之識,故而,說,風吹旗幡在動.
所以呢,是,先動了心,起心動念了,然後用了六根之識,去識別,去意識,去解析了,才知道在動.
先有心動,後才知道,風吹旗幡在動.
故而,有言論迴答,風動,旗幡動.
而禪宗老祖說,汝等是心動.
說了半天原理,那麽簡單的來說,耳根法門.
先說一般入靜的過程順序.
一般入靜的過程就是:
1,後天思緒起伏,念頭不定,後天唿吸.
2,開始平靜,逐漸的,念頭減少,唿吸細微綿長.
3,進入空靈,無思無想,但是心裏又有知覺在,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唿吸上,若有若無,甚至唿吸消失,停止了.
4,突然世界,自己的身體等等,所有的一切全部消失,好像隻有一個知覺在.
進入了像是在夢中,似睡非睡的狀態.
我稱為,後天態,過渡態,初步先天胎息態,大虛無態.
第一階段:聽而聲聞.
可以在靜坐的時候,放著輕鬆,讓人平靜的音樂,也可以是容易引發人情緒的音樂.
剛開始呢,被音樂吸引,音樂的聲音傳入到人的耳朵.
然後呢,心神意識被音樂所吸引,此時,就是,聽到而聞.
人聽到了音樂的聲音,被音樂所吸引.
人的意識,注意力放在音樂上,聲音傳來,耳聽音樂而知覺聲音,心神意識被音樂所吸引.
人的心神,識神,在聽聲音,在聞,在知道聲音,甚至情緒融入其中,在迴應聲音.
注意,第一階段.
主要是,從後天態,向過渡態,過渡.
也就是從後天態,解放出來,開始,平靜下來,逐漸的入靜.
第二階段:聽而不聞.
後麵,因為被聲音吸引,注意力在音樂中,多念頭的狀態改變了,慢慢的開始平靜下來,念頭開始減少.
當平靜下來,念頭不再起伏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可以主宰自己的識了.
讓自己什麽也不想,也就是一個安靜的知覺,讓保持住.
讓自己的心神,意識從音樂中,脫離開來.
這時候,聽到了聲音,但是像絕緣體一樣,反彈了聲音,並沒有迴應聲音.
保持著空靈的知覺,沒有去迴應聲音,注意力沒有在聲音上.
沒有思緒念頭,保持無念,保持安靜,保持空靈的狀態.
不去產生念頭,不去迴應聲音.
你動你的,我六識不動,心意不起,念不生,即是,我靜我的.
專注的保持著,這種,無思無想,沒有念頭起伏的,一靈獨覺的知覺空靈狀態.
當然,可能保持空靈一會,聽到聲音了,又被音樂吸引了,注意力,意識又跑了.
那種空靈的狀態,又退出了.
人要做的,就是,讓空靈的狀態,保持住.
即使聽到聲音,也沒有被吸引,也就沒有念頭的產生,思緒的產生.
如果退出了空靈狀態,繼續再來.
當然,剛開始,或許,比較難成功,或許成功了,就堅持一會.
又產生了念頭,又有思緒,又被聲音吸引了,空靈消失了.
但是沒有關係,繼續,讓自己進入,空靈的知覺.
聲音是聲音,聲音傳入耳朵,因為人的感知聽聞,注意到了聲音,而變成了人所聞知的聲音.
實際上,聲音是聲音,人是人.
聲音傳入耳朵,人因為聞知了聲音,所以變成了人知的聲音.
但是,如果沒有人的聞知,那麽實際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人就像一個絕緣體.
人就像是,海邊的礁石.
海浪打過來,衝刷到礁石上.
但是礁石,屹立不動,任由海浪衝刷,然後退去.
彼此就是兩個事物.
礁石任由海浪衝來衝去,屹立不動,並沒有隨海浪而去,不是跟海浪一體.
礁石就是礁石,海浪就是海浪,海浪就是再衝刷,它來它去,礁石也不是海浪,沒有像一個整體,隨海浪而去.
它強任它強,大風拂山崗.大風再強,吹拂過山崗.山崗依然是山崗,風依然是風.
人就像是海邊的礁石.
聲音好像流水一樣,流入到了人的耳朵.
但是,人保持住空靈,沒有注意力被吸引,沒有聽到聲音而迴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跟隨聲音而去.
故而人是人,聲音是聲音,聲音沒有在人這裏變成聲音.
聲音如流水而來,但是人保持空靈,屹立不動,而沒有因為聲音,起心動念,產生念頭,沒有隨著聲音而去,沒有被聲音吸引,沒有注意力隨聲音而去.
人有耳朵的結構,聲音強製的傳入耳朵.
但是,人沒有被聲音吸引,產生識,人專注的保持著空靈.
聲音在沒有被人識,沒有被人解析,就沒有在人這裏形成,人聞知的聲音.
聲音來,聲音去,聲音是聲音.人依然是人.
沒有變成,聲音來,人感知聲音,聲音變成了人感知的聲音.
即使耳朵聽到了,但是人沒有聞知,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識別,所以,聲音沒有在人這裏變成聲音.
聽而不聞.聽到了不聞知,故而,沒有聲音.
大自然的萬物是大自然的萬物,但是因為被人解析了,理解了,就成了人知道的萬物.
如果,人不去解析,理解,隻是專注的保持著空靈,那麽自然,在人這裏,就沒有萬物.
隻有一個空空蕩蕩的人.
注意,第二階段.
是從過渡態到初步先天胎息態.
這裏是神上,主要是進入一靈獨覺的空靈狀態.
一定要在開始平靜下來,入靜的時候,也就是基本沒有什麽念頭起伏的時候.
一定要在這個時候,順勢的,從過渡態到一靈獨覺態.
千萬不要在沒有平靜下來的時候,念頭思緒四起的狀態下,去強製的控製念頭,強製性的,聽聲音,然後再從聲音上,把注意力轉移開.
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是識神用事.
我隻是在理上說,人有耳朵的結構,那麽聲音響起傳入耳朵,意識注意力被吸引,人知道了聲音.
那麽,我理解的修耳根法,就是說,人進入空靈,不起心動念,不被聲音吸引注意力意識,隻是專注於保存著空靈.
這樣呢,就是即使耳朵聽見了,但是人不聞知.
第一階段,人耳朵聽到了,人聞知,知道了聲音.
第二階段,人耳朵聽到了,但是人在空靈的一靈獨覺態,而沒有聞知、起心動念,故而不知聲音.
因為注意力意識沒有被聲音吸引,沒有聞知聲音,保持空靈,所以,聲音是獨立的聲音,人是獨立的人..
沒有因為人的注意力意識被吸引,聲音而變成人知道聞知的聲音.
這樣來修空靈,元神真意.
所以,這個階段,主要是空靈,主要是,聲音是獨立的聲音,人是獨立的人.
去掉了念頭意識,就是單獨的空靈.
識神退出,元神歸位.
所以,一定要在過渡態即將完成,甚至最好是初步先天態下去修.
千萬不要後天態下去修,容易識神用事,出問題.
平時的後天態,情緒起心(膻中穴附近),思緒起於腦.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起情緒時候,從心器官(膻中穴附近)起.
思緒產生,有念頭起伏產生的時候,是從腦器官.
除了情緒與思緒念頭,人還有一個真意點.
後天態時候,真意點,在腦器官附近.
而如果平靜下來,逐漸的進入到平靜中.
會突然發現,真意點,已經離開了腦.
真意點,可以在身體到處遊逛.
不僅僅是局限在腦器官那裏了.
後麵,進入一靈獨覺的空靈的時候,更是如此.
甚至隨著空靈的保持,會進入到虛無的狀態.
如果是,真意點,離開了腦的時候,去修,聽而不聞.
那效果比較好,感覺不會出問題.
第三階段:法喜充滿.
在開始第一次的成功,保持著空靈的狀態以後,真意點也就是知覺,保持著這種空靈.
後麵隨著,空靈的成功次數越多,保持的時間越長.
這個時候,心裏好像抹了蜜一樣的甜美,身心都處於一個種喜悅舒暢的感覺中.
好像是酷熱的夏天,吃了涼爽的冰棍一樣.
從空靈的知覺中,暢美舒適喜悅的感覺,傳滿了整個身心.
整個身心都很舒服.
身心處於一種空靈舒服的狀態.
注意,第三階段.
這個狀態,應該是時間比較長的狀態.
這個狀態,能在靜坐中,一直保存住,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不要盲目的想著,生活中,平時修行.
等穩定了,狀態穩定了,再說.
第四階段:逐漸增強.
原來是實修了一下午,認為第四階段是,空性出現.
不知道佛家的空性,到底是什麽.
所以,我這個大虛無,我定義為空性.
但是吧,那是實修一下午,畢竟時間短,還不能定論.
所以,定義的第四階段,必須按長時間實修,經曆的狀態來定.
我文言文也不好,不知道具體菩薩說的是什麽.
但是我根據實修發現,這個階段,應該叫,逐漸增強.
這個階段,有幾個關鍵詞語.
敏感,守與失.
上麵的狀態,是在靜坐中出現的.
但是呢.人不隻是有靜坐的,還有平時的狀態.
靜坐中,可以保持,但是平時中,想要保存靜坐中的狀態,並不是那麽容易.
有過上麵的經曆,到了生活中,平時,會突然發現一個事情.
那就是敏感.
會發現突然對聲音很敏感.
以前不在意的聲音,生活的各種聲音,都來了.
人就會發現,人開始對聲音很敏感.
以前不在意的各種聲音,現在都開始,好像放大了十倍,往人耳朵裏鑽.
各種聲音好像放大了十倍,出現在人的耳朵裏.
這個時候,依然,要守住空靈狀態,當聲音流入耳朵,聲音在耳朵響起,注意力不被聲音引走.
這個階段,因為敏感,所以,要增強守住空靈的狀態,保持住空靈狀態不失.
但是呢.
靜坐中,針對一種類聲音,就是播放的音樂,好成功.
生活中,這個時候,又比較敏感了,各種聲音又多.
太容易失敗了.
這個聲音守住了,同時可能其他聲音又來,又失敗了.
所以這個階段呢,我的實修感知,就是逐漸增強.
就是說,守住的次數越來越多,空靈的狀態,時間越來越長.
不知道,我實修的感悟,這幾個階段,是不是菩薩說的意思.
這個階段,就是逐漸增強,守住空靈狀態.
出現的幾個,比較重要的變化詞匯,就是,敏感,守與失.
敏感啊,各種聲音,都來了,甚至感覺放大了十倍出現了一樣.
這個時候,守,很重要的.
總是在,守與失,之間徘徊.
至於大虛無,我感覺估計,必須,生活中也一直保持著守,才能在生活中出現.
因此,第四階段,逐漸增強.
第五階段,估計才是,不聽不聞,也就是虛無,空性出現.
注意,第四階段.
一定要在靜坐中,能長時間保持了,比較穩定了,再開始生活中的訓練.
因為生活,有萬物,非常容易,有意識的去做什麽,容易識神用事,容易出問題.
最好呢,就是修行前,修下,清理下身體的能量場.
寧願修的沒有效果,也不要出問題了.“
佛音之唵和哞,信息寫入以後,更新商城!“
[叮,傻子·沙加,命令已經執行完成,商城已經更新!]
“女帝閣下!
開始記錄,三願門佛法!
信息寫入到,三願門耳根法門.
三願門耳根法門:
一,緣起:
有學生說修習,但是,怎麽也摸不著要點,找不到門路.
就詢問於我.
我說,我不懂佛法,發來,我看看,我實修下,然後告訴.
就這樣,我先讀了原文,但是,我不懂佛法,很多名詞,不知道什麽意思.
我找了一個資料,想了下,仙佛為一.
人修的就是這個身體,想了下丹道的一些後天返先天的道理.
然後就明白了.
我就淺顯的寫寫,自己實修認為的.
二,部分經文摘錄: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絕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世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世尊!
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靜,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生天官,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為人主,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靜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唿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唿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複以此,聞熏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現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複,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三者,觀聽旋複,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複,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刹、鳩盤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係枷鎖,所不能著.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十二者,融形複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
"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
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征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異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十六臂、十八臂、二十臂至二十四臂、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終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
其性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威施無畏者.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遊世界,皆令眾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湣.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盤得大涅盤.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世音名,遍十方界."
三,行者沙加說:
我不懂佛法,文言文,又不好.
所以,我談談自己一下午的實修理解.
1,先說,的大體結構.
我不懂佛法,隻是實修,如果有錯,請各位佛菩薩見諒!
這是觀世音菩薩在向釋迦摩尼佛說自己的圓通由來.
在多少劫以前,觀世音菩薩,因緣際會,遇見了一位觀世音如來佛.
佛呢,教導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三摩地,我不知道是什麽,大概是某種成就吧.
菩薩由聞、思,起修,修成了某種成就.
觀世音如來佛呢,讓觀世音菩薩,身成三十二應.
我不知道應是什麽?
但是呢.
我從知道修行不是迷信以後,我就發下了第一個大願,建立自己的神國世界.
後來修行,經曆各種事情,又發下了其他大願.
我不懂佛法,在我看來.
這個應,應該就是願,是迴應,對眾生的迴應幫助.
願呢,就是自己的道,就是自己的發心,是幫助眾生的一些心願.
菩薩呢,發了三十二願,來迴應幫助請求的眾生,助他們成就.
前麵的願呢,大概是每一個願,是一類眾生.
最後的願呢,範圍很廣大.
所以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慈悲心無量.
是以聲聞,幫助無量的眾生成就.
觀世音菩薩修行過程,大概如下: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絕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菩薩修行成就以後呢,有十四種無畏功德.
我理解的呢,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菩薩是佛種子.
遇見佛,而得傳真法.
誓願以聲聞,願幫助眾生成就.
修法成就以後,菩薩有了十四種功德.
2,行者沙加說耳根法門:
我因為不懂佛法,很多名詞,我都不知道什麽意思.
我隻談談,我實修的事情.
寫這篇文章,差不多,花了約十二個小時.
我隻是在寫文章的這個下午,實際修行了我自己理解的耳根法門.
我還去求了白雲觀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像,求了菩薩,我理解的對不.
菩薩言:是.
當然了,這信息可能是假的.
我說,不亂用神通,容易小命沒有了,又用了.
反正是我實修的,是不是都是這樣了.
凡人啊,隻有去努力了.
感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寫到這裏時候,都晚上十點半了,該休息了.
多的不說.
就說,行者沙加理解的耳根法門.
因為我不懂佛法,很多名詞不懂什麽意思,我就說我自己的實修理解.
這非常有可能非菩薩之意.
隻是我自己的實修理解而已.
再次強調,隻是我自己的實修理解,故而名,行者沙加說.
下麵開始.
總訣呢,首先幾句話,這幾句話,我自己有感而寫,非原句:
應無所駐而生其心.
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迴.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即無,無無亦無.
人平時呢,腦袋裏麵,念頭起伏,雜念四起.
,我說,入靜,可以從,神上入手,或者從息入手.
從神上呢,識神退,元神顯.
從而進入到,心裏無思無想,沒有念頭產生起伏,但是心裏又有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覺在.
此為元神真意,一靈獨覺態,是一種沒有念頭起伏的空靈獨覺的狀態.
要達到這個狀態必須退出識神的狀態.
那麽要怎麽識神退出呢?
方法有好多,總的來說呢,就是把識神的活躍度降低下來,不讓思緒那麽活躍,不讓念頭那麽多.
或者呢,直接專注的找個事情做,注意力在一個事情上,用一個念頭去抑製多個念頭的產生,也稱為,一念代萬念.
原理呢,就是:
從很活躍的多個念頭,慢慢平靜下來.
讓多個念頭,變成一個念頭.
再後麵,一個念頭也沒有了.
這是大概的後天識神,返還先天元神真意態的原理.
那麽來說耳根法門起修.
他們非常相似,原理上.
當然了,凡人努力能成就仙佛.
但是,要想成就仙佛的凡人,必須,有成就的仙佛的基礎.
不然呢,寸步難行,也修不出來什麽的.
淨業清身,修德曆心,這些都是基礎.
不然,出問題了,修行沒有進步了,別怪沒有說.
應無所駐而生其心.
那麽心為什麽會駐呢?
所謂的駐啊,就是說,停留了,留在那裏了.
其實,也就是迷失了,也就是被迷走了,也就是被迷住了.
就是說,神不能自主,識神啊,被牽引走了.
沉迷,癡迷到什麽上麵了,識神就會消耗神光,沉迷於用之中.
而識神一直消耗,一直在用,元神也不能歸位,就是早去之道啊.
那麽修行人呢,修的是先天精氣神,但是人出生後,先天依附於後天,平時是後天為用.
所以,人要修先天神,那麽,就不能被後天意識牽絆住,就不能讓後天意識一直在用,在消耗.
人修行呢,後天返先天.
在神上,首先不能讓識神沉迷,不能讓後天意識主宰神,而是要識神退出,讓先天元神出來.
有了先天的材料,才好去修行丹道.
所以呢,無所駐的是什麽呢?識神.
生其心,是什麽呢?就是說,返還元神.
不讓識神做主,牽製住自己.
那麽識神,就不會被迷住了.
意識不迷住了,識神不做主,退出了,元神就出來了.
一般意義上的,淺顯意識(識神,平時的我)不那麽活躍了,退出了,隱藏意識(元神,空靈的知覺狀態)就出來了.
識神無所駐就不會被迷,不迷,沒有那麽活躍了,靜下來,元神就出來了,也就是性就迴來了.
迴者何意呢?就是迴歸,歸位,就是,識神退出,元神歸位之意.
識神退出,元神就迴歸原位了,也就是,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迴.
所謂,心死,神活.
那麽,元神迴來了,保持住,一靈獨覺,心裏沒有念頭產生,沒有念頭思緒起伏.
那麽,進入元神真意態了,不存在後天態了,沒有念頭思緒,沒有跟隨外物而起伏,就是,見無所見,聞無所聞.
也就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隻是保持著一靈獨覺,保持著空靈的狀態,並沒有念頭產生.
去觀心,心裏也沒有什麽,沒有放任何東西,心裏沒有任何牽掛,也沒有任何存在痕跡,沒有了心.
去觀形,也沒有任何定形,形也不存在,沒有形的定義,沒有產生形.
去觀物,也沒有任何物,因為沒有把物當成一個物,見物而不是物.
用耳根法門,舉個簡單的例子,聽而不聞.
這裏呢,有一段文字:
風吹旗幡在動.
有言論提問,誰在動.
有言論迴答:旗子在動.
有言論迴答:風在動.
禪宗老祖言:汝等,心,在動.
沙加說:
風吹旗幡在動.
但是,如果你沒有去識別,沒有解析,沒有起心動意,你怎麽知道,風吹旗幡在動,呢.
風吹旗幡在動.是一種客觀現象,確認存在.
但是,沒有你沒有用你的六根之識,識別,沒有去解析它,沒有去見,沒有去感受,沒有意識到,你怎麽形成了它在動的概念呢?!
如同一個牆,後麵遮擋的東西,看不見,六根之識別不到,怎麽會知道有什麽東西呢?
正是因為你,起心動意,用了你的六根之識,識別,解析,你才有了它在動的概念!
人出生以後,先天為主,隱藏,後天為用,顯現.先天後天,本是一根而生.
修行就是後天返先天,後天退出,先天就歸位,就出來了.
因為用了後天的六根之識,故而,說,風吹旗幡在動.
所以呢,是,先動了心,起心動念了,然後用了六根之識,去識別,去意識,去解析了,才知道在動.
先有心動,後才知道,風吹旗幡在動.
故而,有言論迴答,風動,旗幡動.
而禪宗老祖說,汝等是心動.
說了半天原理,那麽簡單的來說,耳根法門.
先說一般入靜的過程順序.
一般入靜的過程就是:
1,後天思緒起伏,念頭不定,後天唿吸.
2,開始平靜,逐漸的,念頭減少,唿吸細微綿長.
3,進入空靈,無思無想,但是心裏又有知覺在,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唿吸上,若有若無,甚至唿吸消失,停止了.
4,突然世界,自己的身體等等,所有的一切全部消失,好像隻有一個知覺在.
進入了像是在夢中,似睡非睡的狀態.
我稱為,後天態,過渡態,初步先天胎息態,大虛無態.
第一階段:聽而聲聞.
可以在靜坐的時候,放著輕鬆,讓人平靜的音樂,也可以是容易引發人情緒的音樂.
剛開始呢,被音樂吸引,音樂的聲音傳入到人的耳朵.
然後呢,心神意識被音樂所吸引,此時,就是,聽到而聞.
人聽到了音樂的聲音,被音樂所吸引.
人的意識,注意力放在音樂上,聲音傳來,耳聽音樂而知覺聲音,心神意識被音樂所吸引.
人的心神,識神,在聽聲音,在聞,在知道聲音,甚至情緒融入其中,在迴應聲音.
注意,第一階段.
主要是,從後天態,向過渡態,過渡.
也就是從後天態,解放出來,開始,平靜下來,逐漸的入靜.
第二階段:聽而不聞.
後麵,因為被聲音吸引,注意力在音樂中,多念頭的狀態改變了,慢慢的開始平靜下來,念頭開始減少.
當平靜下來,念頭不再起伏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可以主宰自己的識了.
讓自己什麽也不想,也就是一個安靜的知覺,讓保持住.
讓自己的心神,意識從音樂中,脫離開來.
這時候,聽到了聲音,但是像絕緣體一樣,反彈了聲音,並沒有迴應聲音.
保持著空靈的知覺,沒有去迴應聲音,注意力沒有在聲音上.
沒有思緒念頭,保持無念,保持安靜,保持空靈的狀態.
不去產生念頭,不去迴應聲音.
你動你的,我六識不動,心意不起,念不生,即是,我靜我的.
專注的保持著,這種,無思無想,沒有念頭起伏的,一靈獨覺的知覺空靈狀態.
當然,可能保持空靈一會,聽到聲音了,又被音樂吸引了,注意力,意識又跑了.
那種空靈的狀態,又退出了.
人要做的,就是,讓空靈的狀態,保持住.
即使聽到聲音,也沒有被吸引,也就沒有念頭的產生,思緒的產生.
如果退出了空靈狀態,繼續再來.
當然,剛開始,或許,比較難成功,或許成功了,就堅持一會.
又產生了念頭,又有思緒,又被聲音吸引了,空靈消失了.
但是沒有關係,繼續,讓自己進入,空靈的知覺.
聲音是聲音,聲音傳入耳朵,因為人的感知聽聞,注意到了聲音,而變成了人所聞知的聲音.
實際上,聲音是聲音,人是人.
聲音傳入耳朵,人因為聞知了聲音,所以變成了人知的聲音.
但是,如果沒有人的聞知,那麽實際上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人就像一個絕緣體.
人就像是,海邊的礁石.
海浪打過來,衝刷到礁石上.
但是礁石,屹立不動,任由海浪衝刷,然後退去.
彼此就是兩個事物.
礁石任由海浪衝來衝去,屹立不動,並沒有隨海浪而去,不是跟海浪一體.
礁石就是礁石,海浪就是海浪,海浪就是再衝刷,它來它去,礁石也不是海浪,沒有像一個整體,隨海浪而去.
它強任它強,大風拂山崗.大風再強,吹拂過山崗.山崗依然是山崗,風依然是風.
人就像是海邊的礁石.
聲音好像流水一樣,流入到了人的耳朵.
但是,人保持住空靈,沒有注意力被吸引,沒有聽到聲音而迴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跟隨聲音而去.
故而人是人,聲音是聲音,聲音沒有在人這裏變成聲音.
聲音如流水而來,但是人保持空靈,屹立不動,而沒有因為聲音,起心動念,產生念頭,沒有隨著聲音而去,沒有被聲音吸引,沒有注意力隨聲音而去.
人有耳朵的結構,聲音強製的傳入耳朵.
但是,人沒有被聲音吸引,產生識,人專注的保持著空靈.
聲音在沒有被人識,沒有被人解析,就沒有在人這裏形成,人聞知的聲音.
聲音來,聲音去,聲音是聲音.人依然是人.
沒有變成,聲音來,人感知聲音,聲音變成了人感知的聲音.
即使耳朵聽到了,但是人沒有聞知,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識別,所以,聲音沒有在人這裏變成聲音.
聽而不聞.聽到了不聞知,故而,沒有聲音.
大自然的萬物是大自然的萬物,但是因為被人解析了,理解了,就成了人知道的萬物.
如果,人不去解析,理解,隻是專注的保持著空靈,那麽自然,在人這裏,就沒有萬物.
隻有一個空空蕩蕩的人.
注意,第二階段.
是從過渡態到初步先天胎息態.
這裏是神上,主要是進入一靈獨覺的空靈狀態.
一定要在開始平靜下來,入靜的時候,也就是基本沒有什麽念頭起伏的時候.
一定要在這個時候,順勢的,從過渡態到一靈獨覺態.
千萬不要在沒有平靜下來的時候,念頭思緒四起的狀態下,去強製的控製念頭,強製性的,聽聲音,然後再從聲音上,把注意力轉移開.
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是識神用事.
我隻是在理上說,人有耳朵的結構,那麽聲音響起傳入耳朵,意識注意力被吸引,人知道了聲音.
那麽,我理解的修耳根法,就是說,人進入空靈,不起心動念,不被聲音吸引注意力意識,隻是專注於保存著空靈.
這樣呢,就是即使耳朵聽見了,但是人不聞知.
第一階段,人耳朵聽到了,人聞知,知道了聲音.
第二階段,人耳朵聽到了,但是人在空靈的一靈獨覺態,而沒有聞知、起心動念,故而不知聲音.
因為注意力意識沒有被聲音吸引,沒有聞知聲音,保持空靈,所以,聲音是獨立的聲音,人是獨立的人..
沒有因為人的注意力意識被吸引,聲音而變成人知道聞知的聲音.
這樣來修空靈,元神真意.
所以,這個階段,主要是空靈,主要是,聲音是獨立的聲音,人是獨立的人.
去掉了念頭意識,就是單獨的空靈.
識神退出,元神歸位.
所以,一定要在過渡態即將完成,甚至最好是初步先天態下去修.
千萬不要後天態下去修,容易識神用事,出問題.
平時的後天態,情緒起心(膻中穴附近),思緒起於腦.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起情緒時候,從心器官(膻中穴附近)起.
思緒產生,有念頭起伏產生的時候,是從腦器官.
除了情緒與思緒念頭,人還有一個真意點.
後天態時候,真意點,在腦器官附近.
而如果平靜下來,逐漸的進入到平靜中.
會突然發現,真意點,已經離開了腦.
真意點,可以在身體到處遊逛.
不僅僅是局限在腦器官那裏了.
後麵,進入一靈獨覺的空靈的時候,更是如此.
甚至隨著空靈的保持,會進入到虛無的狀態.
如果是,真意點,離開了腦的時候,去修,聽而不聞.
那效果比較好,感覺不會出問題.
第三階段:法喜充滿.
在開始第一次的成功,保持著空靈的狀態以後,真意點也就是知覺,保持著這種空靈.
後麵隨著,空靈的成功次數越多,保持的時間越長.
這個時候,心裏好像抹了蜜一樣的甜美,身心都處於一個種喜悅舒暢的感覺中.
好像是酷熱的夏天,吃了涼爽的冰棍一樣.
從空靈的知覺中,暢美舒適喜悅的感覺,傳滿了整個身心.
整個身心都很舒服.
身心處於一種空靈舒服的狀態.
注意,第三階段.
這個狀態,應該是時間比較長的狀態.
這個狀態,能在靜坐中,一直保存住,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不要盲目的想著,生活中,平時修行.
等穩定了,狀態穩定了,再說.
第四階段:逐漸增強.
原來是實修了一下午,認為第四階段是,空性出現.
不知道佛家的空性,到底是什麽.
所以,我這個大虛無,我定義為空性.
但是吧,那是實修一下午,畢竟時間短,還不能定論.
所以,定義的第四階段,必須按長時間實修,經曆的狀態來定.
我文言文也不好,不知道具體菩薩說的是什麽.
但是我根據實修發現,這個階段,應該叫,逐漸增強.
這個階段,有幾個關鍵詞語.
敏感,守與失.
上麵的狀態,是在靜坐中出現的.
但是呢.人不隻是有靜坐的,還有平時的狀態.
靜坐中,可以保持,但是平時中,想要保存靜坐中的狀態,並不是那麽容易.
有過上麵的經曆,到了生活中,平時,會突然發現一個事情.
那就是敏感.
會發現突然對聲音很敏感.
以前不在意的聲音,生活的各種聲音,都來了.
人就會發現,人開始對聲音很敏感.
以前不在意的各種聲音,現在都開始,好像放大了十倍,往人耳朵裏鑽.
各種聲音好像放大了十倍,出現在人的耳朵裏.
這個時候,依然,要守住空靈狀態,當聲音流入耳朵,聲音在耳朵響起,注意力不被聲音引走.
這個階段,因為敏感,所以,要增強守住空靈的狀態,保持住空靈狀態不失.
但是呢.
靜坐中,針對一種類聲音,就是播放的音樂,好成功.
生活中,這個時候,又比較敏感了,各種聲音又多.
太容易失敗了.
這個聲音守住了,同時可能其他聲音又來,又失敗了.
所以這個階段呢,我的實修感知,就是逐漸增強.
就是說,守住的次數越來越多,空靈的狀態,時間越來越長.
不知道,我實修的感悟,這幾個階段,是不是菩薩說的意思.
這個階段,就是逐漸增強,守住空靈狀態.
出現的幾個,比較重要的變化詞匯,就是,敏感,守與失.
敏感啊,各種聲音,都來了,甚至感覺放大了十倍出現了一樣.
這個時候,守,很重要的.
總是在,守與失,之間徘徊.
至於大虛無,我感覺估計,必須,生活中也一直保持著守,才能在生活中出現.
因此,第四階段,逐漸增強.
第五階段,估計才是,不聽不聞,也就是虛無,空性出現.
注意,第四階段.
一定要在靜坐中,能長時間保持了,比較穩定了,再開始生活中的訓練.
因為生活,有萬物,非常容易,有意識的去做什麽,容易識神用事,容易出問題.
最好呢,就是修行前,修下,清理下身體的能量場.
寧願修的沒有效果,也不要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