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遠交近攻對於聰明人並不是什麽太難的策略。
楊廣在位南征北戰,登基十餘年大半時間不在都城長安,不是在征戰巡視,就是在征戰巡視的路上,他所過之處異族,哪怕是草原霸主突厥也許低頭下跪。
不是沒有人想要反抗,畢竟異族很清楚的知道,漢人強則異族弱,中原地大物博財富驚人,他們那些不擅長種地的遊牧民族想要日子過得好,勢必要向漢人索取,然而隻要楊廣還在,他們就什麽都做不了。
不是沒有人試圖反抗,始畢可汗甚至一手發動了雁門郡大戰,五十萬突厥大軍轟轟烈烈,甚至一度將隋帝圍困在了雁門城,然而...
他最終還是敗了,敗得非常淒慘,若非最後時刻國師趙德言突然殺出,自己怕是會命喪雁門郡,而武尊畢玄受創更是讓突厥草原霸主地位受到了衝擊。
這個時候始畢可汗才發現,關鍵時刻能夠力挽狂瀾的並非自己的弟弟,也非自己的兒子,甚至不是突厥武尊畢玄,而是漢人國師趙德言。
智者就是如此重要!
楊廣逝去,始畢可汗頓時感覺萬斤重擔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第二年就卷土重來,發動大軍再度入侵中原,一來立威威嚇草原其他部落,二來報仇泄憤,三來掠奪財富人口,以此彌補數年前損失,提升自身實力。
可他怎麽都沒有想到,楊廣之後還有一個遼東楊虛彥,直接將他斬殺於河北,突厥大軍差點沒有能夠迴來。
可汗喪命行軍途中,遼東、洛陽、竇建德三方合力,突厥隻能狼狽逃竄,趙德言、畢玄挺身而出力王狂瀾,重立可汗穩定局勢,並組織智囊團分析中原形勢。
隨著越來越多情報傳來,他們發現即便是四分五裂的漢人也不是他們可以隨便欺壓的,而洛陽、遼東居然都是大隋皇室掌權,兩方勢力之合讓他們膽戰心驚。
不能讓這兩者得江山!
幾乎是所有突厥高層的共識,他們清楚的看到了遼東、洛陽的巨大威脅,可要讓他們出動兵馬於中原和對方做城下對戰也是不可能的。
突厥全民皆兵,卻並不擅長攻城守城,野戰才是他們的優勢,而人口則是他們的劣勢。
既然自己直接出手不行,那就為對方培養對手,敵人的敵人是可以成為朋友的,此時國師趙德言主動承擔了這個責任,沒有選擇更親近的梁師都、李軌,反而看上了丟失潼關,形勢大為不妙的李唐。
無獨有偶,就在突厥在李唐身上下注的時候,高句麗同樣向李唐派出了使節,傅君瑜、傅君薔兩姐妹主動留在了長安城,她們身上肩負著特殊使命:謀劃漢人抗衡遼東。
高句麗王主動低頭,視圖和李唐建立聯盟,全力支持李唐奪取天下,要求隻有一個:歸還遼東予高句麗。
這個全力並非口頭說說,傅君瑜、傅君薔兩姐妹就是最大的誠意,高句麗王甚至承諾,若有必要可以在關鍵時刻出動奕劍大師傅采林一劍定乾坤。
趙德言親臨長安,他魔相宗宗主的身份對於高層來說並非秘密,不同於慈航靜齋不識好歹小家子氣,趙德言非常清楚的知道李唐的皇帝是誰,直言不參與李唐內部紛爭,隻和李唐皇帝合作結盟。
三千突厥精銳騎兵,八千匹草原戰馬,以及一位宗師級年輕才俊:可達誌。
趙德言密會李淵,雙方都覺得對方不簡單,一番客套之後就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趙德言隻說全力支持李唐奪天下,索要的報酬也遠沒有達到李淵的底線,反而覺得突厥非常厚道大方。
對於李淵步步為營,先李軌,後竇建德,最後聯手突厥、高句麗三麵夾擊遼東策略,趙德言表示了讚許,並承諾若李唐能夠覆滅遼東,可以放棄梁師都,將朔州贈予李唐。李淵何等人也,對於這等惠而不費的話自然笑吟吟的笑納了,可心中卻是一個字都不信。
對於李唐出兵涼州,趙德言表示李唐展示實力之前,突厥那邊不可能全力支持,但市價出售戰馬問題不大,甚至許諾李軌求援,突厥將不予理會。
須知涼州李軌、朔州梁師都可都是突厥的附屬勢力,年年上貢的存在,而今因為李唐承諾不予支援已經是最大的誠意了。
知道楊廣未死,且和遼東關係密切,又通過之前馬邑戰後伏擊,知道了他們大概的勢力範圍後,趙德言循跡發現了更多秘密,隨即找來了土穀渾王伏允,順利搭橋陰線,讓李唐和土穀渾結成了聯盟。
土穀渾自被楊廣大敗千裏差點滅國後,對楊廣又怕又恨,當時不敢直接對隋帝語出不敬,便將目標對準了重臣裴矩,他們怎麽都想不到裴矩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邪王石之軒。
而石之軒神出鬼沒極少有人能夠找到,裴矩又常年隨王伴駕,土穀渾便是對他再痛恨也無可奈何,直到傳來楊廣揚州駕崩,這才準備卷土重來。
伏允能力隻是一般,卻有一個宗師級別的兒子伏騫,原本大有可為,奈何土穀渾有兩位楊家土霸主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
出身大隋皇室,一身武功臻至資深宗師,能征善戰的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二人,身經百戰戰績輝煌,若非身上王者氣息太弱,戰績水分太大,怕不是已經宗師巔峰甚至半步大宗師了。畢竟兩戰武尊畢玄,且重創之,這樣的戰績哪怕是與人聯手達成,也足以稱得上豐功偉績了。
其他諸如數敗土穀渾,威震西域,追殺天君席應等等,與雁門郡大敗突厥五十萬大軍,重創武尊畢玄相比卻是差了許多,卻依然讓他們養成了不少一方霸主的氣勢,實力修為一步步向著宗師巔峰逼近。
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兩兄弟的存在讓土穀渾王伏允複辟大業陷入窘境,不得不尋求外來幫助,而突厥國師趙德言的出現無疑讓他大喜過望,同時內心深處對於“已故”的隋帝楊廣越發敬畏。
對於趙德言的提議,伏允自然滿口答應,事後立刻召喚兒子伏騫商量對策。
伏騫:大隋皇室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國公文武雙全才華卓越,蜀王楊秀能征善戰,洛陽、遼東若聯合,大隋天下無人能敵。李唐,父子兩代皆人傑,占據關中長安地利,又有慈航靜齋支持,怕是唯一可以與之抗衡者。
伏允:我兒更好看誰?
伏騫:遼東!
伏允:那...
伏騫:正因為孩兒看好遼東,所以才更要和李唐結盟,一個強大且統一的中原帝國非西域、草原諸國之福。我土穀渾如此,想必突厥也不例外,否則突厥國師趙德言也不會尋上門來與我們結盟。李唐的也心有多大孩兒不知,可大隋皇室野心必不容我土穀渾繼續存在,那楊氏兩兄弟就是最好的證據。
楊廣在位南征北戰,登基十餘年大半時間不在都城長安,不是在征戰巡視,就是在征戰巡視的路上,他所過之處異族,哪怕是草原霸主突厥也許低頭下跪。
不是沒有人想要反抗,畢竟異族很清楚的知道,漢人強則異族弱,中原地大物博財富驚人,他們那些不擅長種地的遊牧民族想要日子過得好,勢必要向漢人索取,然而隻要楊廣還在,他們就什麽都做不了。
不是沒有人試圖反抗,始畢可汗甚至一手發動了雁門郡大戰,五十萬突厥大軍轟轟烈烈,甚至一度將隋帝圍困在了雁門城,然而...
他最終還是敗了,敗得非常淒慘,若非最後時刻國師趙德言突然殺出,自己怕是會命喪雁門郡,而武尊畢玄受創更是讓突厥草原霸主地位受到了衝擊。
這個時候始畢可汗才發現,關鍵時刻能夠力挽狂瀾的並非自己的弟弟,也非自己的兒子,甚至不是突厥武尊畢玄,而是漢人國師趙德言。
智者就是如此重要!
楊廣逝去,始畢可汗頓時感覺萬斤重擔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第二年就卷土重來,發動大軍再度入侵中原,一來立威威嚇草原其他部落,二來報仇泄憤,三來掠奪財富人口,以此彌補數年前損失,提升自身實力。
可他怎麽都沒有想到,楊廣之後還有一個遼東楊虛彥,直接將他斬殺於河北,突厥大軍差點沒有能夠迴來。
可汗喪命行軍途中,遼東、洛陽、竇建德三方合力,突厥隻能狼狽逃竄,趙德言、畢玄挺身而出力王狂瀾,重立可汗穩定局勢,並組織智囊團分析中原形勢。
隨著越來越多情報傳來,他們發現即便是四分五裂的漢人也不是他們可以隨便欺壓的,而洛陽、遼東居然都是大隋皇室掌權,兩方勢力之合讓他們膽戰心驚。
不能讓這兩者得江山!
幾乎是所有突厥高層的共識,他們清楚的看到了遼東、洛陽的巨大威脅,可要讓他們出動兵馬於中原和對方做城下對戰也是不可能的。
突厥全民皆兵,卻並不擅長攻城守城,野戰才是他們的優勢,而人口則是他們的劣勢。
既然自己直接出手不行,那就為對方培養對手,敵人的敵人是可以成為朋友的,此時國師趙德言主動承擔了這個責任,沒有選擇更親近的梁師都、李軌,反而看上了丟失潼關,形勢大為不妙的李唐。
無獨有偶,就在突厥在李唐身上下注的時候,高句麗同樣向李唐派出了使節,傅君瑜、傅君薔兩姐妹主動留在了長安城,她們身上肩負著特殊使命:謀劃漢人抗衡遼東。
高句麗王主動低頭,視圖和李唐建立聯盟,全力支持李唐奪取天下,要求隻有一個:歸還遼東予高句麗。
這個全力並非口頭說說,傅君瑜、傅君薔兩姐妹就是最大的誠意,高句麗王甚至承諾,若有必要可以在關鍵時刻出動奕劍大師傅采林一劍定乾坤。
趙德言親臨長安,他魔相宗宗主的身份對於高層來說並非秘密,不同於慈航靜齋不識好歹小家子氣,趙德言非常清楚的知道李唐的皇帝是誰,直言不參與李唐內部紛爭,隻和李唐皇帝合作結盟。
三千突厥精銳騎兵,八千匹草原戰馬,以及一位宗師級年輕才俊:可達誌。
趙德言密會李淵,雙方都覺得對方不簡單,一番客套之後就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趙德言隻說全力支持李唐奪天下,索要的報酬也遠沒有達到李淵的底線,反而覺得突厥非常厚道大方。
對於李淵步步為營,先李軌,後竇建德,最後聯手突厥、高句麗三麵夾擊遼東策略,趙德言表示了讚許,並承諾若李唐能夠覆滅遼東,可以放棄梁師都,將朔州贈予李唐。李淵何等人也,對於這等惠而不費的話自然笑吟吟的笑納了,可心中卻是一個字都不信。
對於李唐出兵涼州,趙德言表示李唐展示實力之前,突厥那邊不可能全力支持,但市價出售戰馬問題不大,甚至許諾李軌求援,突厥將不予理會。
須知涼州李軌、朔州梁師都可都是突厥的附屬勢力,年年上貢的存在,而今因為李唐承諾不予支援已經是最大的誠意了。
知道楊廣未死,且和遼東關係密切,又通過之前馬邑戰後伏擊,知道了他們大概的勢力範圍後,趙德言循跡發現了更多秘密,隨即找來了土穀渾王伏允,順利搭橋陰線,讓李唐和土穀渾結成了聯盟。
土穀渾自被楊廣大敗千裏差點滅國後,對楊廣又怕又恨,當時不敢直接對隋帝語出不敬,便將目標對準了重臣裴矩,他們怎麽都想不到裴矩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邪王石之軒。
而石之軒神出鬼沒極少有人能夠找到,裴矩又常年隨王伴駕,土穀渾便是對他再痛恨也無可奈何,直到傳來楊廣揚州駕崩,這才準備卷土重來。
伏允能力隻是一般,卻有一個宗師級別的兒子伏騫,原本大有可為,奈何土穀渾有兩位楊家土霸主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
出身大隋皇室,一身武功臻至資深宗師,能征善戰的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二人,身經百戰戰績輝煌,若非身上王者氣息太弱,戰績水分太大,怕不是已經宗師巔峰甚至半步大宗師了。畢竟兩戰武尊畢玄,且重創之,這樣的戰績哪怕是與人聯手達成,也足以稱得上豐功偉績了。
其他諸如數敗土穀渾,威震西域,追殺天君席應等等,與雁門郡大敗突厥五十萬大軍,重創武尊畢玄相比卻是差了許多,卻依然讓他們養成了不少一方霸主的氣勢,實力修為一步步向著宗師巔峰逼近。
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兩兄弟的存在讓土穀渾王伏允複辟大業陷入窘境,不得不尋求外來幫助,而突厥國師趙德言的出現無疑讓他大喜過望,同時內心深處對於“已故”的隋帝楊廣越發敬畏。
對於趙德言的提議,伏允自然滿口答應,事後立刻召喚兒子伏騫商量對策。
伏騫:大隋皇室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國公文武雙全才華卓越,蜀王楊秀能征善戰,洛陽、遼東若聯合,大隋天下無人能敵。李唐,父子兩代皆人傑,占據關中長安地利,又有慈航靜齋支持,怕是唯一可以與之抗衡者。
伏允:我兒更好看誰?
伏騫:遼東!
伏允:那...
伏騫:正因為孩兒看好遼東,所以才更要和李唐結盟,一個強大且統一的中原帝國非西域、草原諸國之福。我土穀渾如此,想必突厥也不例外,否則突厥國師趙德言也不會尋上門來與我們結盟。李唐的也心有多大孩兒不知,可大隋皇室野心必不容我土穀渾繼續存在,那楊氏兩兄弟就是最好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