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汗山鮮卑單於庭,魁頭站立在城頭上,看著騫曼在城下耀武揚威,不由得長歎了口氣,對跟在身邊的扶羅韓和步度根苦笑道:“當初一念之仁,竟讓這娃娃成了氣候。如今西部各部落皆已歸附與他,東部的素利、彌加、闕機等部首鼠兩端,坐觀王庭成敗。兩位兄弟,如之奈何?”
步度根嘴角抽了抽說道:“王庭被騫曼圍得風雨不透,信使哪裏出得去?可汗,要不夜間小弟帶人衝殺一陣,若是僥幸殺出重圍,便趕往軻比能的部落,讓他出兵救援;若是陷入重圍,長生天在上,小弟隻有拚的一死,以報厚恩。”
“遼西丘力居死後,其從子踏頓總攝三部。踏頓此人有勇有某,三郡烏桓皆信服於他。若是軻比能與踏頓皆領軍來援,騫曼必死。”扶羅韓扶著雉堞,指著騫曼方向,“隻是不知踏頓是否還顧念同根之誼?”
原來鮮卑與烏桓都屬於一個民族,即東胡,居住在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和西伯利亞一帶,隨著人口的增多,與草原霸主——匈奴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矛盾。匈奴冒頓單於時代,突然領軍東進,打了東胡一個措手不及,以有備攻無備的情況下,東胡大敗,各部落損失嚴重。
冒頓單於可能不知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放縱了逃走的一部分東胡人。這些逃走的東胡人重新聚在一起,悶頭低調發展,人口達到了一定規模後,又分成了兩部,一部駐紮在烏桓山(今科爾沁草原);一部駐紮在鮮卑山(今奧克裏堆山),兩部人便以山為族名,變成了鮮卑族和烏桓族。隨著漢帝國對匈奴的不斷打擊,匈奴實力衰減的厲害,鮮卑、烏桓趁勢做大。
烏桓人在見識了漢帝國的強大後,便向大漢俯首稱臣。大漢帝國的首腦們覺得烏桓有利用價值,於是便下旨令其南遷到今遼寧、河北一帶,讓他們防禦匈奴人的侵擾。由於接觸到了漢民族的先進文明,烏桓人慢慢開始漢化。到了公元185年,韓遂等在涼州作亂,漢朝廷在平叛過程中,便讓烏桓騎兵當做炮灰使用。族人的巨大傷亡,讓烏桓人對漢帝國充滿了失望,於是烏桓騎兵私自退出戰場,返迴了各自的部落。公元187年,張純、張舉利用烏桓人叛亂,禍亂北方州縣,張純死後,烏桓人徹底與漢帝國脫鉤為敵。公孫瓚率領白馬義從經常出擊烏桓,兩下裏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麵,因此袁紹出兵幽州時,烏桓人便死命捅公孫瓚的菊花。
烏桓人南遷,匈奴節節失利的情況下,鮮卑趁機吞並了大片領地,開始做大。後來鮮卑部落出了一個不世出的英雄,這個人便是檀石槐。傳聞此人能手撕虎豹,驍勇非常,兼且頭腦也不簡單,便被推舉為部落首領。於是檀石槐在彈汗山建立王庭,自號可汗,由於兵強馬壯,各部鮮卑皆傾心歸附。野心勃勃的檀石槐開始了擴張路線,南掠漢帝國,北擊丁零,東卻夫餘,西進烏孫,全盤占有了原來屬於匈奴人的土地,東西長達一萬四千裏,南北寬達七千多裏,可謂是盛極一時。
可惜好景不長,正值盛年的檀石槐在公元181年去了長生天,他的兒子和連繼位做了單於。和連為誇耀武功,領兵進攻北地郡,結果被一箭射死。在位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的和連,兒子騫曼年紀幼小,無法擔負起可汗的大任,於是各部鮮卑公推和連的侄子魁頭坐了可汗之位。
如今雛鷹的翅膀硬了,騫曼要奪迴屬於自己的位置。
“兩部分裂已久,踏頓怎會與騫曼為敵?”步度根不同意自家中兄的建議。
“可汗與你我皆是檀石槐大單於的嫡係子孫,”扶羅韓不滿的看了一眼自家弟弟,“如今騫曼公然舉兵來攻,踏頓為何不能來援?”
“兄長,你難道不知彌加與和連的關係?”步度根見扶羅韓不開竅,隻好挑明了說。
“哦”。扶羅韓被噎住了。
“東部三部,以彌加為尊。”魁頭揭開了謎底,“而和連則是彌加的嫡親外甥。嗬嗬嗬...,”魁頭說著苦笑起來,“自我繼位可汗以來,東三部早已不把王庭放在眼裏。踏頓與東三部接壤,若是出兵來援,彌加說不得會出兵把久已垂涎的烏桓部落收為己有。”
道理說得明白了,王庭的援兵隻能靠軻比能了,隻是步度根能否順利把消息送出去?
這個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公孫度。
鬱悶中的公孫度帶著十幾個親衛,漫步走上了襄平城頭,公孫恭看見,急忙小跑過來見禮。
兒子的問候公孫度直接無視了,抬手指著城外十裏處的漢軍大營說道:“恭兒,守城最忌悶守,可曾安排人馬出城挑戰?”
“父親的教導,孩兒時刻銘記在心。”公孫恭小拍了一下馬屁,接著歎口氣說道:“白日、夜間皆派出小股人馬,豈料漢軍防守的滴水不漏,皆未得手。”
“唉,當初太史子義流落遼東時,為父正忙著鞏固權位,”公孫度心情灰暗,“怎料到竟錯失了一員大將。”
“孫子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公孫恭賣弄道:“漢軍跋涉千裏,舉兵來攻,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可得,豈能勝我?”
“遼東、玄菟、樂浪三郡皆是大漢土地,”公孫度瞪了一眼不學無術的兒子一眼,“漢軍占據大義,故而能勢如破竹。恭兒,你可知人心思舊,三郡子民焉能背叛朝廷相助於我?”
“這......”
“如今,也隻有地利我軍還占得幾分優勢。”公孫度指點著襄平城外的地理,“如相持日久,漢軍熟悉了地勢,我軍僅有的優勢也將蕩然。故而,應趁漢軍立足未穩,占得先機。”
大道理說的挺好,公孫恭砸吧了下嘴,關鍵是自己的腦袋裏全是漿糊,想不出一條破敵之計啊!
指望這個兒子是不可能的了,公孫度收迴目光,想起了大兒子公孫康,如果康兒在此,肯定迴想到辦法的,看來隻能等著了,等著援兵到來,到時內外夾攻,看你太史子義如何應對?
步度根嘴角抽了抽說道:“王庭被騫曼圍得風雨不透,信使哪裏出得去?可汗,要不夜間小弟帶人衝殺一陣,若是僥幸殺出重圍,便趕往軻比能的部落,讓他出兵救援;若是陷入重圍,長生天在上,小弟隻有拚的一死,以報厚恩。”
“遼西丘力居死後,其從子踏頓總攝三部。踏頓此人有勇有某,三郡烏桓皆信服於他。若是軻比能與踏頓皆領軍來援,騫曼必死。”扶羅韓扶著雉堞,指著騫曼方向,“隻是不知踏頓是否還顧念同根之誼?”
原來鮮卑與烏桓都屬於一個民族,即東胡,居住在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和西伯利亞一帶,隨著人口的增多,與草原霸主——匈奴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矛盾。匈奴冒頓單於時代,突然領軍東進,打了東胡一個措手不及,以有備攻無備的情況下,東胡大敗,各部落損失嚴重。
冒頓單於可能不知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放縱了逃走的一部分東胡人。這些逃走的東胡人重新聚在一起,悶頭低調發展,人口達到了一定規模後,又分成了兩部,一部駐紮在烏桓山(今科爾沁草原);一部駐紮在鮮卑山(今奧克裏堆山),兩部人便以山為族名,變成了鮮卑族和烏桓族。隨著漢帝國對匈奴的不斷打擊,匈奴實力衰減的厲害,鮮卑、烏桓趁勢做大。
烏桓人在見識了漢帝國的強大後,便向大漢俯首稱臣。大漢帝國的首腦們覺得烏桓有利用價值,於是便下旨令其南遷到今遼寧、河北一帶,讓他們防禦匈奴人的侵擾。由於接觸到了漢民族的先進文明,烏桓人慢慢開始漢化。到了公元185年,韓遂等在涼州作亂,漢朝廷在平叛過程中,便讓烏桓騎兵當做炮灰使用。族人的巨大傷亡,讓烏桓人對漢帝國充滿了失望,於是烏桓騎兵私自退出戰場,返迴了各自的部落。公元187年,張純、張舉利用烏桓人叛亂,禍亂北方州縣,張純死後,烏桓人徹底與漢帝國脫鉤為敵。公孫瓚率領白馬義從經常出擊烏桓,兩下裏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麵,因此袁紹出兵幽州時,烏桓人便死命捅公孫瓚的菊花。
烏桓人南遷,匈奴節節失利的情況下,鮮卑趁機吞並了大片領地,開始做大。後來鮮卑部落出了一個不世出的英雄,這個人便是檀石槐。傳聞此人能手撕虎豹,驍勇非常,兼且頭腦也不簡單,便被推舉為部落首領。於是檀石槐在彈汗山建立王庭,自號可汗,由於兵強馬壯,各部鮮卑皆傾心歸附。野心勃勃的檀石槐開始了擴張路線,南掠漢帝國,北擊丁零,東卻夫餘,西進烏孫,全盤占有了原來屬於匈奴人的土地,東西長達一萬四千裏,南北寬達七千多裏,可謂是盛極一時。
可惜好景不長,正值盛年的檀石槐在公元181年去了長生天,他的兒子和連繼位做了單於。和連為誇耀武功,領兵進攻北地郡,結果被一箭射死。在位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的和連,兒子騫曼年紀幼小,無法擔負起可汗的大任,於是各部鮮卑公推和連的侄子魁頭坐了可汗之位。
如今雛鷹的翅膀硬了,騫曼要奪迴屬於自己的位置。
“兩部分裂已久,踏頓怎會與騫曼為敵?”步度根不同意自家中兄的建議。
“可汗與你我皆是檀石槐大單於的嫡係子孫,”扶羅韓不滿的看了一眼自家弟弟,“如今騫曼公然舉兵來攻,踏頓為何不能來援?”
“兄長,你難道不知彌加與和連的關係?”步度根見扶羅韓不開竅,隻好挑明了說。
“哦”。扶羅韓被噎住了。
“東部三部,以彌加為尊。”魁頭揭開了謎底,“而和連則是彌加的嫡親外甥。嗬嗬嗬...,”魁頭說著苦笑起來,“自我繼位可汗以來,東三部早已不把王庭放在眼裏。踏頓與東三部接壤,若是出兵來援,彌加說不得會出兵把久已垂涎的烏桓部落收為己有。”
道理說得明白了,王庭的援兵隻能靠軻比能了,隻是步度根能否順利把消息送出去?
這個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公孫度。
鬱悶中的公孫度帶著十幾個親衛,漫步走上了襄平城頭,公孫恭看見,急忙小跑過來見禮。
兒子的問候公孫度直接無視了,抬手指著城外十裏處的漢軍大營說道:“恭兒,守城最忌悶守,可曾安排人馬出城挑戰?”
“父親的教導,孩兒時刻銘記在心。”公孫恭小拍了一下馬屁,接著歎口氣說道:“白日、夜間皆派出小股人馬,豈料漢軍防守的滴水不漏,皆未得手。”
“唉,當初太史子義流落遼東時,為父正忙著鞏固權位,”公孫度心情灰暗,“怎料到竟錯失了一員大將。”
“孫子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公孫恭賣弄道:“漢軍跋涉千裏,舉兵來攻,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可得,豈能勝我?”
“遼東、玄菟、樂浪三郡皆是大漢土地,”公孫度瞪了一眼不學無術的兒子一眼,“漢軍占據大義,故而能勢如破竹。恭兒,你可知人心思舊,三郡子民焉能背叛朝廷相助於我?”
“這......”
“如今,也隻有地利我軍還占得幾分優勢。”公孫度指點著襄平城外的地理,“如相持日久,漢軍熟悉了地勢,我軍僅有的優勢也將蕩然。故而,應趁漢軍立足未穩,占得先機。”
大道理說的挺好,公孫恭砸吧了下嘴,關鍵是自己的腦袋裏全是漿糊,想不出一條破敵之計啊!
指望這個兒子是不可能的了,公孫度收迴目光,想起了大兒子公孫康,如果康兒在此,肯定迴想到辦法的,看來隻能等著了,等著援兵到來,到時內外夾攻,看你太史子義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