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將軍,”張任衝著城上抱拳施禮,“綿竹乃是益州咽喉要衝,還請領兵退出城外,讓我軍駐防。”
“這就是益州的待客之道?”徐晃冷冷一笑說道:“劉益州遣使求援,大將軍念在同為漢室宗親的份上,令我等入川共抗孫策。我軍不辭辛勞,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趕走敵軍,剛要在綿竹城內歇息幾日,這就要翻臉無情嗎?再則說了,孫策大軍狼狽而逃,張任將軍不思追敵,反與友軍爭利,無怪乎人言益州無大將矣。”
“公義,”黃權在一旁低聲說道:“漢軍千裏馳援,占據道義,如強行入城,勢必會起爭執,為大事計,令正方固守雒縣,我等追殺孫策殘部。待滅了孫策所部,漢軍便沒有道理駐留,必然退出益州。”
“善。”張任也不想著與漢軍翻臉,隻好聽從了黃權的建議,帶著吳蘭、泠苞等人向西追殺。
李嚴原本在荊州為郡吏,曹操攻江夏,劉表的一番騷操作讓他大失所望,於是悄悄離了荊州前往益州。劉璋剛剛接替他老爹的位置,急需要人才,於是命李嚴為雒縣令。
得知張任率領大軍西去,李嚴不由得捶胸頓足,大唿“張任糊塗。”
黃權不解,於是問道:“正方何出此言?”
“漢軍入川,其意豈在孫伯符乎?雒縣為成都屏障,佑緯不思退保雒縣,反率大軍西去,漢軍若來,雒縣能撐得幾日?”
聽了這話,黃權頓感不妙,冷汗嗖嗖的就淌了下來,畢竟餿主意還是自己出的,一旦出了事情,屁股上挨板子事小,名聲可就真的壞了,“我這就派人追迴佑緯。”
話沒說完,秦宓來到,聽到張任的事情後,也是叫苦不迭,“前幾日道經江州,希伯曾對我言:孫伯符乃癬疥之疾,漢軍方是心腹大患。如今雒縣隻有三千人馬,如何是漢軍的對手?”
“子敕勿惱。”李嚴冷靜下來,“這便派人追迴佑緯,公衡速迴水軍,嚴陣以待,以防漢軍渡過烏水。”
“我這就返迴成都,請劉季玉調遣人馬,前來協防。”秦宓一邊哀歎自己就是個勞碌命,一邊辭了李嚴、黃權,急匆匆再迴成都。
綿竹城內,漢軍後續人馬來到,徐晃詳細說明了情況,賈詡讓人請來了張鬆。
“子喬,”賈詡眯起三角眼看著張鬆,“還請辛苦一遭,去成都見到劉季玉後,就說漢軍不負所望,切斷孫策大軍後路,如今孫策身死,殘部逃竄,益州安穩,漢軍不日就要班師,隻是缺少糧草輜重,還望益州調撥些來。”
被賈詡盯得心中發慌,張鬆說道:“大將軍無意於益州乎?”
“哈哈哈...,”賈詡笑道:“子喬說哪裏話來?勞師遠征,老夫可不想白跑一趟。”
“然則,為何?”
“子喬自管前去,”賈詡說道:“剛才所言,不過是安撫劉季玉之心罷了。”
張鬆雖然長的醜陋,心思卻是轉的極快,賈詡稍一點撥,登時明白了其中的用意,“我這邊動身趕往成都,一路宣揚漢軍即將班師的消息。”
“益州若下,某定要在大將軍麵前為子喬請功。”賈詡又給張鬆吃了一顆定心丸。
看張鬆去了,張合看向賈詡。
賈詡嗬嗬一笑說道:“儁乂,安排人手製作浮橋,明日三更渡過烏水,兵圍雒縣。”
閻圃在一旁說道:“連日秋雨,烏水必然暴漲,加之黃權水軍遊弋水中,過烏水甚難。”
“無妨無妨。”賈詡安撫道:“我軍浮橋製作之法與別處不同,閻軍師不必擔憂。至於黃權水軍,若是幹擾我軍過河,必叫他來得去不得。”
來到雒縣,張鬆先去拜見自家兄長張肅。張家是益州大族,兄弟二人均被劉焉所用,張肅曾為別駕從事,劉璋繼位後,便把張肅派到廣漢郡為太守(雒縣也是廣漢郡治所在地)。兩人雖是一個爹媽生的,張肅長得身材高大,氣度威嚴,張鬆卻是三寸釘穀樹皮,典型的《水滸傳》中武氏兄弟翻版。
一副好皮囊的張肅,才幹卻差了他的弟弟甚遠,所以張任守雒縣,寧肯讓李嚴這個縣令負責城防,也不讓張肅摻和軍事,隻安穩的負責民事即可。
張鬆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宣講漢軍仁義,不日就要退出益州。張肅素來看不起弟弟的為人,對張鬆的話半信半疑。怎奈大腦迴路照著張鬆差的太多,說到後來就深信不疑了。
“張佑緯不成人子。”張鬆最後說道:“兄長乃是一郡太守,雒城防務怎由得李正方這個外來人指手畫腳?”
史書上說張肅‘身材偉岸,氣度威嚴’,可沒說他胸懷寬廣,張鬆的話正戳中了他的痛腳,一張臉立馬就變得烏黑麻亮。
“兄長保重。”張鬆看到自己的話已經起到作用,肚子裏忍著笑說道:“小弟這就告辭去見劉季玉,勸他多出些糧草,犒勞漢軍,也算是與大將軍結個善緣。”
不提張鬆趕往成都,卻說第二日三更時分,漢軍以徐晃為先鋒,先期趕往烏水,張繡為中軍,攜帶著大批輜重,張合殿後。
黑漆漆的夜裏,烏水流淌的聲音傳出老遠。徐晃趕到後,斥候來報:沿岸並無敵情。徐晃大喜,令士卒警戒,預備弩矢火雷,單等張繡到來。
不一會,張繡率領中軍來到,徐晃一聲令下,渡口處火光大起,照的烏水一片通明。
張秀這邊立即安排人手架設浮橋。一隻隻密封的木船被推入水中,船上士卒掄起大錘,將一根根木樁深深的楔入水底,固定好木船,等到三隻木船排列整齊,後麵自有士卒將木板鋪上去,用鐵釘固定。
黃權正在睡夢中被手下叫醒,“將軍,大事不好,漢軍正在渡口架橋。”
“不應該啊,”黃權睡意朦朧,“張肅昨日還說漢軍就要班師。”
“千真萬確,”斥候辯解道:“渡口處燈火通明,漢軍約有數千。”
“擂鼓聚將!”黃權折身就起,一邊穿衣服,一邊大吼。
“這就是益州的待客之道?”徐晃冷冷一笑說道:“劉益州遣使求援,大將軍念在同為漢室宗親的份上,令我等入川共抗孫策。我軍不辭辛勞,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趕走敵軍,剛要在綿竹城內歇息幾日,這就要翻臉無情嗎?再則說了,孫策大軍狼狽而逃,張任將軍不思追敵,反與友軍爭利,無怪乎人言益州無大將矣。”
“公義,”黃權在一旁低聲說道:“漢軍千裏馳援,占據道義,如強行入城,勢必會起爭執,為大事計,令正方固守雒縣,我等追殺孫策殘部。待滅了孫策所部,漢軍便沒有道理駐留,必然退出益州。”
“善。”張任也不想著與漢軍翻臉,隻好聽從了黃權的建議,帶著吳蘭、泠苞等人向西追殺。
李嚴原本在荊州為郡吏,曹操攻江夏,劉表的一番騷操作讓他大失所望,於是悄悄離了荊州前往益州。劉璋剛剛接替他老爹的位置,急需要人才,於是命李嚴為雒縣令。
得知張任率領大軍西去,李嚴不由得捶胸頓足,大唿“張任糊塗。”
黃權不解,於是問道:“正方何出此言?”
“漢軍入川,其意豈在孫伯符乎?雒縣為成都屏障,佑緯不思退保雒縣,反率大軍西去,漢軍若來,雒縣能撐得幾日?”
聽了這話,黃權頓感不妙,冷汗嗖嗖的就淌了下來,畢竟餿主意還是自己出的,一旦出了事情,屁股上挨板子事小,名聲可就真的壞了,“我這就派人追迴佑緯。”
話沒說完,秦宓來到,聽到張任的事情後,也是叫苦不迭,“前幾日道經江州,希伯曾對我言:孫伯符乃癬疥之疾,漢軍方是心腹大患。如今雒縣隻有三千人馬,如何是漢軍的對手?”
“子敕勿惱。”李嚴冷靜下來,“這便派人追迴佑緯,公衡速迴水軍,嚴陣以待,以防漢軍渡過烏水。”
“我這就返迴成都,請劉季玉調遣人馬,前來協防。”秦宓一邊哀歎自己就是個勞碌命,一邊辭了李嚴、黃權,急匆匆再迴成都。
綿竹城內,漢軍後續人馬來到,徐晃詳細說明了情況,賈詡讓人請來了張鬆。
“子喬,”賈詡眯起三角眼看著張鬆,“還請辛苦一遭,去成都見到劉季玉後,就說漢軍不負所望,切斷孫策大軍後路,如今孫策身死,殘部逃竄,益州安穩,漢軍不日就要班師,隻是缺少糧草輜重,還望益州調撥些來。”
被賈詡盯得心中發慌,張鬆說道:“大將軍無意於益州乎?”
“哈哈哈...,”賈詡笑道:“子喬說哪裏話來?勞師遠征,老夫可不想白跑一趟。”
“然則,為何?”
“子喬自管前去,”賈詡說道:“剛才所言,不過是安撫劉季玉之心罷了。”
張鬆雖然長的醜陋,心思卻是轉的極快,賈詡稍一點撥,登時明白了其中的用意,“我這邊動身趕往成都,一路宣揚漢軍即將班師的消息。”
“益州若下,某定要在大將軍麵前為子喬請功。”賈詡又給張鬆吃了一顆定心丸。
看張鬆去了,張合看向賈詡。
賈詡嗬嗬一笑說道:“儁乂,安排人手製作浮橋,明日三更渡過烏水,兵圍雒縣。”
閻圃在一旁說道:“連日秋雨,烏水必然暴漲,加之黃權水軍遊弋水中,過烏水甚難。”
“無妨無妨。”賈詡安撫道:“我軍浮橋製作之法與別處不同,閻軍師不必擔憂。至於黃權水軍,若是幹擾我軍過河,必叫他來得去不得。”
來到雒縣,張鬆先去拜見自家兄長張肅。張家是益州大族,兄弟二人均被劉焉所用,張肅曾為別駕從事,劉璋繼位後,便把張肅派到廣漢郡為太守(雒縣也是廣漢郡治所在地)。兩人雖是一個爹媽生的,張肅長得身材高大,氣度威嚴,張鬆卻是三寸釘穀樹皮,典型的《水滸傳》中武氏兄弟翻版。
一副好皮囊的張肅,才幹卻差了他的弟弟甚遠,所以張任守雒縣,寧肯讓李嚴這個縣令負責城防,也不讓張肅摻和軍事,隻安穩的負責民事即可。
張鬆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宣講漢軍仁義,不日就要退出益州。張肅素來看不起弟弟的為人,對張鬆的話半信半疑。怎奈大腦迴路照著張鬆差的太多,說到後來就深信不疑了。
“張佑緯不成人子。”張鬆最後說道:“兄長乃是一郡太守,雒城防務怎由得李正方這個外來人指手畫腳?”
史書上說張肅‘身材偉岸,氣度威嚴’,可沒說他胸懷寬廣,張鬆的話正戳中了他的痛腳,一張臉立馬就變得烏黑麻亮。
“兄長保重。”張鬆看到自己的話已經起到作用,肚子裏忍著笑說道:“小弟這就告辭去見劉季玉,勸他多出些糧草,犒勞漢軍,也算是與大將軍結個善緣。”
不提張鬆趕往成都,卻說第二日三更時分,漢軍以徐晃為先鋒,先期趕往烏水,張繡為中軍,攜帶著大批輜重,張合殿後。
黑漆漆的夜裏,烏水流淌的聲音傳出老遠。徐晃趕到後,斥候來報:沿岸並無敵情。徐晃大喜,令士卒警戒,預備弩矢火雷,單等張繡到來。
不一會,張繡率領中軍來到,徐晃一聲令下,渡口處火光大起,照的烏水一片通明。
張秀這邊立即安排人手架設浮橋。一隻隻密封的木船被推入水中,船上士卒掄起大錘,將一根根木樁深深的楔入水底,固定好木船,等到三隻木船排列整齊,後麵自有士卒將木板鋪上去,用鐵釘固定。
黃權正在睡夢中被手下叫醒,“將軍,大事不好,漢軍正在渡口架橋。”
“不應該啊,”黃權睡意朦朧,“張肅昨日還說漢軍就要班師。”
“千真萬確,”斥候辯解道:“渡口處燈火通明,漢軍約有數千。”
“擂鼓聚將!”黃權折身就起,一邊穿衣服,一邊大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