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濤的工程,正要開工時,他技術員唐飛虎的母親突然病倒了,把杜海濤急得不行。


    好在第二天,唐飛虎打來電話說,他母親病情已經穩定了,因為送醫及時,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如果工地開工了,可以隨叫隨到的。沒開工就陪陪老媽。


    杜海濤總算放心了。


    唐飛虎經過了這次母親的病情,特別叮囑他爸爸媽媽,不要太勞累了,一旦進了醫院,花錢不說,自己還不能安心做活。他爸爸媽媽滿口答應,以後幹活做事,量力而行就是了。


    趁著工程所有前期準備工作告一段落,杜海濤這才迴一趟大都市,去看看女朋友楊鳳鳴。


    小轎車就留在鎮上,自己輕裝出行,坐動車迴家。


    經常坐動車的旅客,隻要留意,就會發現動車的車型各有不同,隻是叫不出名稱。


    有兩種車型很好區分。


    一種是《中國中車》,這個車型的車門口都有“中國中車”四個字。還有一個車型,乘務員們都稱之為“五型車”。


    兩種車型,差異可大著呢。


    不知何故,那種極不受歡迎的“五型車”還有《複興號》。


    要知道《複興號》是最新版的列車,既然是最新版本列車,就應該在之前的老型車型的基礎之上有所創新,有所改進才對,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舒服才算合理。


    楊鳳鳴在動車上已經快大半年了,還在沿用的老型車型,以及最新版的車型都見證了。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那“五型車”與《中國中車》相比,那舒不舒服的感覺,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喲。


    就沒搞明白,這“五型車”怎麽還有“複興號”。


    看看兩種車型一比較,自見高低。


    一,地麵。


    首先從車廂地麵看,《中國中車》車廂地麵光亮光亮的,保潔大姐拖地也好拖,又快又幹淨。


    而“五型車”的地麵像有磁力一樣,同樣的拖把布在地麵上拖起來非常費力氣,拖完了,地麵照樣看起來烏烏的,那拖把布喲,得費好大功夫才能勉強洗幹淨。


    兩種車型地麵的材質材料完全不一樣。優劣自現。


    二,風擋過道


    《中國中車》的風擋過道與車廂裏麵,就像一個整體,如果列車靠在筆直的軌道上,可以一眼望到頭,16節車廂,通透一致。收垃圾的小推車,餐服的小推車,在車廂來來迴迴推著前行時,毫不費力。


    那“五型車”風擋過道像彈簧,並且是凹下去的,小推車從風擋處經過,可費周折了,直接推著前行吧,根本推不動,必須使勁地按著小推車的扶手,讓前麵的小滾輪翹起來,這樣才能勉強費力的推過去。或者停下來,走到小推車的前麵拉著前行。車廂與車廂之間,絕對不可能成為一條通透的直線。給人拐彎抹角的感覺。


    三,車廂內的過道


    《中國中車》車廂內的過道看起來,給人寬敞通透的感覺。


    而“五型車”車廂內的過道,明顯逼仄,給人擁擠仄扁的感覺。


    四,廁所


    《中國中車》的廁所是每隔一個風擋處設三個衛生間,兩個蹲便,一個馬桶型。旅客入廁後,衝水既快又有力。並且還配有一個獨立的大洗手台。


    而“五型車”是每一個風擋處都有兩個廁所,分別是一個蹲便型,一個馬桶型。馬桶的比例明顯過多,完全不適用。中國人,特別是坐動車的旅客,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習慣了用蹲廁,那馬桶,幾乎沒有人願意進去。除非沒有選擇。有的旅客幹脆用腳站在馬桶上方便。既不安全,做衛生也費力啊,馬桶上麵總是黑黑的腳印。還有衝廁所的水,慢且不說,那大便必須人工處理才能衝下去,旅客可不管那麽多,方便完了衝一下,等分把鍾,那水才開始衝,可是洞口太小,水的衝力也小,哪裏衝得下去喲,保潔員不停地要進去進行處理。


    並且,也沒有獨立的洗手台。永遠有旅客在問,哪裏可以洗手洗水果。


    五,垃圾桶


    《中國中車》的垃圾桶,方方正正,垃圾桶的門,隨開隨關,打開非常方便,卸垃圾不需要用鑰匙打開,既好卸,又好套袋子。


    反觀“五型車”的垃圾桶,必須用鑰匙打開不說,那垃圾桶很小,旅客塞個三兩個垃圾袋裏麵,就滿了,堵在垃圾桶的口上,必須不停地去處理,勞神費力得很,大大加重了保潔員的勞動強度。並且小小的不適用的垃圾桶數量還多,個個都要用鑰匙去打開,那垃圾桶既不好上,又不好下,費力費功夫啊。


    六,車門


    《中國中車》的車廂車門的透明玻璃的高度,正好是人站立的高度,人站在這裏可以很自然望到外麵的風景。


    “五型車”呢,車門的透明玻璃的高度的最高點,是人站立的時候的頸子部位,當滿載旅客的時候,有旅客站在車門口,想看看外麵,必須半躬身才能看見外麵,這種半躬身的姿勢實在不好受,頂多瞄一眼就又站直身體了。


    七,茶水爐


    《中國中車》的茶水爐,水溫達標,泡茶之類的很是方便。隨打隨泡。


    “五型車”,那茶水爐喲,列車一始發,忙得乘務人員一個一個去放茶水爐裏的所謂開水,那放出來的開水,跟自來水管流出來的水沒什麽區別,跟本沒溫度。


    搞得那些要用開水的旅客怨聲載道,牢騷言語,不絕於耳。使得乘務員們大費口舌之力,不停的與旅客解釋。遇到性情激烈的旅客,就得好半天安撫。更有甚者,言辭難聽得很。


    八,邊座


    《中國中車》型的列車,16節車廂裏麵,有四個左右的邊座供乘務員們偶爾坐著休息片刻,坐著吃個飯也很方便的,非常人性化。


    “五型車”車型,沒有邊座,一個都沒有。保潔大姐永遠都是坐在風擋的地麵吃飯。


    九,餐車


    《中國中車》的餐車,一般設在第八節車廂,或者是第九節車廂,餐車內設有餐桌和座位,到餐車吃個飯,高的桌子。低的座椅,方便極了。


    “五型車”的餐車,就隻有四個立柱餐台,沒有座位的,在餐車吃飯隻能站著吃。


    如果把兩種車型一對比,《中國中車》居然全是優點。


    “五型車”沒一處比《中國中車》舒服,適用。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隻有好的才會沿用,並不斷推新完善,不受歡迎的,不會總擠在優勢的行列吧。


    也許這“五型車”能帶動經濟哦,因為那“五型車”看起來造價要高吧,當然帶動經濟了。


    兩種車型,也許旅客不會怎麽去在意,不就坐個幾個小時麽,目的就是,隻要送到了該下車的地方就知足矣。


    唯有乘務人員,每天上班與列車打交道,早上一上車,一看又是一個“五型車”車型,那眉頭一皺,自言自語一句:“嗨,又是這五型車,頭疼。”


    早上一出乘,一雙腳踏上《中國中車》型,心情立馬輕鬆歡快起來,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來,愉快工作的一天開始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站路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淇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淇淋並收藏越站路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