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陪著父親常看的那棵千年銀杏樹半天,沒說話,隻安靜地撫摸著,仿佛想要通過那蒼虯的樹幹看出點什麽,但終究什麽沒說。
離開的時候她用樹枝尋了位置,找了找樹幹背陽處的一處,帶著最後的一點錢,還有用蛋殼陶做成的小瓶子。
錢是父親為了以防萬一留下的,而蛋殼陶,顧名思義,薄如蛋殼,裏麵卻有一隻蟬。
父親說,他想了半輩子,如何在不損壞這小小蛋殼陶的前提下將蟬取出,卻始終沒有明白。
直到臨去世前他說:「我以前有一小友,聽說他前段時間來了南山。我死之後,你就一個人了。你若是無處可去,可以去找他。他……也許能夠解開。」
將一隻蟬,完好無損地從緊貼著它的蛋殼陶中取出,這可能嗎?
藺北不信,可無法,她必須得解開,
於是在落日的餘暉降臨前,她離開了,後來又來到了這裏。
她最開始並不確定到底是誰,但沒待幾天卻意外收穫了一個消息,說是有一京中世族被貶官於此,開了個客棧,可惜沒什麽人去。沒過幾天,客棧支撐不下去了。
藺北很準確地抓住了關鍵詞,附近客棧不算多,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偶然經過,果然看到了當年那張臉。
既然隻是萍水相逢,藺北原本也沒有準備去打擾,知曉他在那裏便再也沒去,經營著自己的日子。
父親留下來的錢能夠讓她堅持一段時間,但是住客棧實在是太過奢侈,可不住又沒有其他地方。
藺北無法,隻能暫時住下,一邊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麽活幹。
幾經波折之下,她找到了一份工——採摘花花草草,然後編成花帽,項鍊等。藺北勤快,也很愛花草,對此樂此不疲,倒是也賺了不少。
隻有一點不好,此時盛夏已過,秋日將至,那麽冬天就快要來了。
秋冬一來,百花凋零,這個賺錢的法子便再也行不通。
藺北沒了辦法,隻能開始重新找個活計。
其實她原本也不至於這麽慘的。
藺北有一個朋友,叫虞子野,是她當年還在北崗時,父親曾經收留的一個孩子。他原本是街上的孤兒,原本是和一個孤寡老頭生活在一起,可那老頭沒有撐過多少錢便死了,他又重新成為了孤兒。
機緣巧合之下,他有一次不小心闖到藺北的住處。父親念他可憐,便給了他一些吃食和銀兩。
藺北有時也會給他。
她也沒有在意,這人也不怎麽占據她的生活,隻偶爾出現。直到父親去世,她發現門前放著的草婁裏麵擺放著一些花花草草。
正是她編花環所需要的材料。
她不動聲色的也打聽了他現在常住的地方,是個破廟,破得沒有其他人去住。藺北也如法炮製他的做法,又放了點吃食。
這樣一來二去,他們在認識了很多年後才成了朋友。
那日藺北原本是照例給他送些吃食。
最近也沒有什麽花,她閑暇的時間多了。
藺北到達虞子野常在的那個破落的觀音廟的時候,剛放下東西,廟外「轟——」的一聲驚雷。藺北驚得去看,一扭頭,雨便「刷——」得下下來了。
傾盆大雨。
藺北無法,隻能暫時留下。
破廟破的不能再破,但幸虧還有點能遮蔽的地方。藺北蜷縮在觀音廟像後麵,看著雨就從身旁不遠處落下,匯聚成小湖泊。
她抬頭看天,天不算灰,卻凝重得揉成一團,雨勢如破竹的衝下來。
水讓她這裏仿佛形成了一座孤島。
遍地都是湖,這魚兒卻找不到迴家的方向。
藺北一直等,等到快天黑的時候,虞子野才迴來。
一看到他,藺北嚇一跳。
他受傷了,右胳膊上有一條很長很長的傷口,雨水順著胳膊漏下的時候,不時還有血色流出。
然而他卻好像失了神,絲毫沒有顧及。
孤兒總是會受些欺負的,尤其是虞子野這種看起來憨厚的人,藺北根本不知道他之前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她隻記得她看到那麽多血都嚇傻了,連忙衝到廟外將他拉進來。
就這麽一來一去,她的衣服全濕透了。
藺北慶幸她今日帶來的吃食不少,為了保溫,用的布也不少,撕下一塊,她給虞子野做了一個簡單的包紮。
自始至終,虞子野一句話都沒說。
隻低垂著。
雨水將他整個人都沖刷了一遍,顯得麵目有些柔弱,連那睫毛都顯得有幾分孱弱。唇紅齒白的少年模樣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藺北升了點火,借著取暖,火光很微弱,但聊勝於無。
她側過臉去看虞子野。
然後,她剛才看到了他肩膀上的紋記。
四四方方的,中間是一個低著頭的人。
這是本國被流放逃犯的標誌。
藺北一時間心情跌宕起伏起來。
過了一會兒,雨停了。
但她到底沒有離去,因為過了一會兒虞子野發起燒來。
藺北猶豫了下,將虞子野胳膊上的衣服遮好,然後用了自己所剩不多的錢去請了大夫。
大夫很厲害,過了幾日,虞子野病好了。
她錢沒了。
彼時盛夏剛過,原本還有些花可采,但氣候所至,大雨頗多,花還沒怎麽開,採花這種事情暫時還做不成。
離開的時候她用樹枝尋了位置,找了找樹幹背陽處的一處,帶著最後的一點錢,還有用蛋殼陶做成的小瓶子。
錢是父親為了以防萬一留下的,而蛋殼陶,顧名思義,薄如蛋殼,裏麵卻有一隻蟬。
父親說,他想了半輩子,如何在不損壞這小小蛋殼陶的前提下將蟬取出,卻始終沒有明白。
直到臨去世前他說:「我以前有一小友,聽說他前段時間來了南山。我死之後,你就一個人了。你若是無處可去,可以去找他。他……也許能夠解開。」
將一隻蟬,完好無損地從緊貼著它的蛋殼陶中取出,這可能嗎?
藺北不信,可無法,她必須得解開,
於是在落日的餘暉降臨前,她離開了,後來又來到了這裏。
她最開始並不確定到底是誰,但沒待幾天卻意外收穫了一個消息,說是有一京中世族被貶官於此,開了個客棧,可惜沒什麽人去。沒過幾天,客棧支撐不下去了。
藺北很準確地抓住了關鍵詞,附近客棧不算多,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偶然經過,果然看到了當年那張臉。
既然隻是萍水相逢,藺北原本也沒有準備去打擾,知曉他在那裏便再也沒去,經營著自己的日子。
父親留下來的錢能夠讓她堅持一段時間,但是住客棧實在是太過奢侈,可不住又沒有其他地方。
藺北無法,隻能暫時住下,一邊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麽活幹。
幾經波折之下,她找到了一份工——採摘花花草草,然後編成花帽,項鍊等。藺北勤快,也很愛花草,對此樂此不疲,倒是也賺了不少。
隻有一點不好,此時盛夏已過,秋日將至,那麽冬天就快要來了。
秋冬一來,百花凋零,這個賺錢的法子便再也行不通。
藺北沒了辦法,隻能開始重新找個活計。
其實她原本也不至於這麽慘的。
藺北有一個朋友,叫虞子野,是她當年還在北崗時,父親曾經收留的一個孩子。他原本是街上的孤兒,原本是和一個孤寡老頭生活在一起,可那老頭沒有撐過多少錢便死了,他又重新成為了孤兒。
機緣巧合之下,他有一次不小心闖到藺北的住處。父親念他可憐,便給了他一些吃食和銀兩。
藺北有時也會給他。
她也沒有在意,這人也不怎麽占據她的生活,隻偶爾出現。直到父親去世,她發現門前放著的草婁裏麵擺放著一些花花草草。
正是她編花環所需要的材料。
她不動聲色的也打聽了他現在常住的地方,是個破廟,破得沒有其他人去住。藺北也如法炮製他的做法,又放了點吃食。
這樣一來二去,他們在認識了很多年後才成了朋友。
那日藺北原本是照例給他送些吃食。
最近也沒有什麽花,她閑暇的時間多了。
藺北到達虞子野常在的那個破落的觀音廟的時候,剛放下東西,廟外「轟——」的一聲驚雷。藺北驚得去看,一扭頭,雨便「刷——」得下下來了。
傾盆大雨。
藺北無法,隻能暫時留下。
破廟破的不能再破,但幸虧還有點能遮蔽的地方。藺北蜷縮在觀音廟像後麵,看著雨就從身旁不遠處落下,匯聚成小湖泊。
她抬頭看天,天不算灰,卻凝重得揉成一團,雨勢如破竹的衝下來。
水讓她這裏仿佛形成了一座孤島。
遍地都是湖,這魚兒卻找不到迴家的方向。
藺北一直等,等到快天黑的時候,虞子野才迴來。
一看到他,藺北嚇一跳。
他受傷了,右胳膊上有一條很長很長的傷口,雨水順著胳膊漏下的時候,不時還有血色流出。
然而他卻好像失了神,絲毫沒有顧及。
孤兒總是會受些欺負的,尤其是虞子野這種看起來憨厚的人,藺北根本不知道他之前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她隻記得她看到那麽多血都嚇傻了,連忙衝到廟外將他拉進來。
就這麽一來一去,她的衣服全濕透了。
藺北慶幸她今日帶來的吃食不少,為了保溫,用的布也不少,撕下一塊,她給虞子野做了一個簡單的包紮。
自始至終,虞子野一句話都沒說。
隻低垂著。
雨水將他整個人都沖刷了一遍,顯得麵目有些柔弱,連那睫毛都顯得有幾分孱弱。唇紅齒白的少年模樣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藺北升了點火,借著取暖,火光很微弱,但聊勝於無。
她側過臉去看虞子野。
然後,她剛才看到了他肩膀上的紋記。
四四方方的,中間是一個低著頭的人。
這是本國被流放逃犯的標誌。
藺北一時間心情跌宕起伏起來。
過了一會兒,雨停了。
但她到底沒有離去,因為過了一會兒虞子野發起燒來。
藺北猶豫了下,將虞子野胳膊上的衣服遮好,然後用了自己所剩不多的錢去請了大夫。
大夫很厲害,過了幾日,虞子野病好了。
她錢沒了。
彼時盛夏剛過,原本還有些花可采,但氣候所至,大雨頗多,花還沒怎麽開,採花這種事情暫時還做不成。